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总体偏低。文章从研究生分析、梳理文献资料的能力较差;提出观点并深入论证的能力差;写作基本功的缺乏;论文创新内容少;科研意识缺乏等方面分析了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低的表现。从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时追求“短时”、“快速”;实验室教学与科研手段缺失;读研动机功利化;教学与培养方式等方面分析了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低的原因。最后从引导研究生加强写作练习;重视学术意识的培养;提高实验室教学的作用;改革教学和培养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生;研究能力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既定目标。要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在根本上是要提高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我国学生更加注重书本知识学习,成绩普遍较高,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却相对较弱,创新能力则更弱。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因为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是由研究生完成的。但是,我国目前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却总体偏低,具体表现在缺乏应用的科研意识、学位论文创新内容少、深入论证问题、提出观点的能力差等方面。社会科学类研究生相对自然科学类研究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室教学与研究、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读研功利性较强等原因,研究能力更低。在我国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阶段,提高社会科学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就显得重要和有意义。因此,本文对我国目前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低的表现与原因,以及提高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方法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社会科学类研究生研究能力低的表现
社会科学类研究生研究能力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分析、梳理文献资料的能力较差
社科类研究生在研究问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分析与梳理现有的文献资料,通過分析梳理某个问题的研究文献,了解已有文献资料针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哪些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方法,还存在哪些不足和缺陷,而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同时,社科类研究生正是针对已有文献的不足和缺陷,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因此分析和梳理文献资料是社科类研究生做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但目前我国社科类研究生分析和梳理文献资料的能力普遍较差,收集、整理、分类、提炼文献观点的能力较差,也很难写出高水平的文献综述。
2.提出观点并对其进行深入论证的能力差
社科类研究生的主要研究工作是要在分析和梳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逐步提炼、总结,融会贯通,分析目前针对某一问题已有研究的不足和缺陷,提出自己改进和弥补这些不足和缺陷的方法和观点,并对其进行深入科学论证。但是目前社科类研究生提出观点并对其进行深入论证的能力较差,进而不能提出科学观点或者提出的观点缺乏实际意义。
3.写作基本功的缺乏
写作能力是社科类研究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社科类研究生要针对某一社科问题提出观点并对其进行深入论证,必须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只有具备较高的写作基本功才能将相应观点和论证过程进行客观、科学、准确的呈现与表达。但当前部分社科类研究生写作基本功较差,缺乏基本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规范的练习与训练,提炼观点、选择材料、安排结构、锤炼语言的能力较差,相关应用文写作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很难进行高水平应用文的写作。
4.学术、学位论文创新内容少
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在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并直接参与知识创新的活动,而知识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的学术、学位论文创新之中。同时,论文创新是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检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但是,当前我国社科类研究生,学术、学位论文的创新内容较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论文选题不是学科前沿课题,存在大量的低水平的课题或已经被反复研究的老课题;二是论题在论证过程中创新不够,研究方法、数据、过程不能进行大胆创新,不能突破已有的研究范式;三是研究结论没有创新,受各种教条主义思想禁锢比较研究,不能得出具有前瞻性、新颖性、可靠性的研究结论。
5.科研意识的缺乏
由于社科类研究生进入实验室的机会较少,入学以后,大部分研究生都将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且为考取大量证书也占据了很多精力,真正放在科研方面的精力非常有限,缺乏相应的学术意识和科研意识。这导致他们对学科领域内的前沿成果或理论不了解,不能对已有的理论提出怀疑或质疑,不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没有严谨的科研意识,社科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无从提高。
二、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较低的原因
1.社科类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时追求“短时”、“快速”的影响
不论什么学科的科学研究都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需要对某一个科学问题进行长时间的、持之以恒的研究,这样才能得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研究结论。这一点在自然科学上体现的较为明显,很多自然科学问题都是经过几代研究者的研究而得以解决,但却很少体现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面。社会科学在研究过程中往往喜欢追求“短时”、 “快速”。部分社科类研究生受“短时”、 “快速”思想的影响特别大,在研究过程中,只想进行软科学和理论研究,总想在短时间内快速取得某项研究成果或发表几篇学术论文,缺乏对某一问题长时间、持之以恒的研究劲头,也制约了自己研究能力的提高。
2.社科类研究生实验室教学与科研手段缺失的影响
实验室研究对研究生学习、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尹发跃,2007)。研究生针对某一课题的实验室研究是提高其研究能力的重要过程。但是,目前社科类研究生实验室教学与科研手段相对自然科学类研究生是缺失的。即使部分高校建立了社科类研究生的实验室,但大都以研究室、论文室或讨论室的形态存在着,实验室定位比较模糊,且往往仅注重硬件建设,而不重视软件建设,社科类研究生很难在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只能进行软科学和理论研究,影响了其研究能力的提高。 3.读研动机功利化的后果
针对大学生选择读研的动机刘天军(2013)基于陕西省6所高校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动机包括多个方面,具体包括转移就业压力、提高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解决大城市落户问题、群体效应跟风考研、满足自己的名校情结、满足父母的期望、对现在专业不满等,其中45.2%的学生考研是为了转移暂时的就业压力,通过提高学历以期找到更理想的工作,仅有35.3%学生考研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按照刘天军的研究,为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而选择考研的学生仅占三成左右,大量的学生考研并没有抱着提高自己研究能力的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读研之后仅是为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而在研究能力的提高方面追求较少,限制了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提高。而通过调查发现,社会科学类的本科生选择考研的动机相对自然科学类本科生更加功利化,不利于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提高。
4.社科类研究生教学与培养方式的局限
社科类研究生参与实验室研究的机会较少,在研究能力的提高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课堂教学与培养。但长期以来,我国社科类研究生教育受到传统的基础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及高校普遍实施“重科研,轻教学”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使得高校社科类研究生课程设置具有比较大的主观性,课程体系不合理,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法论教育,且已有的教学内容缺乏前瞻性、前沿性知识与理论的介绍,陈旧知识的传播与重复较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效果评价不足等,这些教学与培养方式的局限性都制约了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提高。
同时,导师在社科类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作用有下降的趋势。社科类研究生导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的责任意识也相差甚远。由于部分导师忙于自身事务,其指导的研究生不能与导师经常见面;或是研究生可以与导师经常见面,但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十分有限,不能提出有价值和意义的指导意见;或是导师对研究生的研究过程指导过度,對于任何问题都大包大揽,束缚了研究生的创造能力。这些都不利于提高社科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
三、提高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方法
1.引导社科类研究生加强写作练习
提高社科类研究生的写作能力是提高其研究能力的基础。针对目前社科类研究生写作基本功的欠缺,需要社科类研究生加强基本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规范的练习与训练,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提高其提炼观点、选择材料、安排结构、锤炼语言的能力,并通过应用文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提高其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是社科类研究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引导社科类研究生阅读大量专业文献,并撰写高水平的文献综述,也是提高社科类研究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社科类研究生学术意识的培养
要提高社科类研究的研究能力,必须提高其学术意识,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扭转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追求“短时”、“快速”的思想。在导师指导和上课过程中加强专业领域内前沿成果和理论的指导,培养利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研究生针对某一科学问题进行深入地、持之以恒地研究与探讨,真正做到厚积薄发。加强社科类研究生文献的阅读能力,通过大量阅读高质量的文献资料,提高其收集、整理、分类、提炼文献观点的能力,并通过阅读文献提高学术意识。加强社科类研究生学术和学位论文创新内容的要求,鼓励社科类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选题中紧跟学科前沿,在论证过程中打破已有的研究范式,运用创新性的研究方法得出具有前瞻性、新颖性和可靠性的研究结论,提高其进行学术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提高实验室教学在社科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室教学与科研手段的缺失是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较低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社科类研究生是研究能力,需要提高实验室教学在社科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这就需要重新定位实验室在社科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建立具体的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对象。实验室的建设不能只注重硬件建设,还应该重视软件建设,提供可供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软件设备。同时,引导社科类研究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设施,把实验室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数据获得和处理、情景模拟、实际演练、效果分析、政策评价等的重要媒介和场所,使实验室成为社科类研究生提高研究生能力的重要场所。
4.改革社科类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方式,提高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改革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实施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提高社科类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加强研究方法论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加强前沿知识和理论的介绍。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效果评价的作用。
提高导师在社科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导师在研究生入学时,要加强对研究生的审查,避免招录读研动机太过功利化的研究生。同时,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和责任意识,引导导师在指导过程中把握合适的力度,最大程度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天军. 大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省6所高校抽样调查的实证分析[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3):71~81.
[2]尹发跃. 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利用实验室现状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07(10):103~105.
[3]李扬,李元卿. 关于提高高校文科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思考[J]. 石油教育,2009(5):80~82.
[4]刘尧. 对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几点认识[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1):21~24.
[5]李藜. 关于提高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几个方法的思考[J]. 科教文汇,2009(5):29.
[6]解晓燕,陶远城. 文科类学术型研究生研究力培养与发展途径深化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4(15):144~146.
基金项目: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2015-S- ZH-019)。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生;研究能力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既定目标。要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在根本上是要提高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我国学生更加注重书本知识学习,成绩普遍较高,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却相对较弱,创新能力则更弱。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因为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是由研究生完成的。但是,我国目前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却总体偏低,具体表现在缺乏应用的科研意识、学位论文创新内容少、深入论证问题、提出观点的能力差等方面。社会科学类研究生相对自然科学类研究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室教学与研究、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读研功利性较强等原因,研究能力更低。在我国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阶段,提高社会科学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就显得重要和有意义。因此,本文对我国目前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低的表现与原因,以及提高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方法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社会科学类研究生研究能力低的表现
社会科学类研究生研究能力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分析、梳理文献资料的能力较差
社科类研究生在研究问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分析与梳理现有的文献资料,通過分析梳理某个问题的研究文献,了解已有文献资料针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哪些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方法,还存在哪些不足和缺陷,而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同时,社科类研究生正是针对已有文献的不足和缺陷,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因此分析和梳理文献资料是社科类研究生做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但目前我国社科类研究生分析和梳理文献资料的能力普遍较差,收集、整理、分类、提炼文献观点的能力较差,也很难写出高水平的文献综述。
2.提出观点并对其进行深入论证的能力差
社科类研究生的主要研究工作是要在分析和梳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逐步提炼、总结,融会贯通,分析目前针对某一问题已有研究的不足和缺陷,提出自己改进和弥补这些不足和缺陷的方法和观点,并对其进行深入科学论证。但是目前社科类研究生提出观点并对其进行深入论证的能力较差,进而不能提出科学观点或者提出的观点缺乏实际意义。
3.写作基本功的缺乏
写作能力是社科类研究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社科类研究生要针对某一社科问题提出观点并对其进行深入论证,必须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只有具备较高的写作基本功才能将相应观点和论证过程进行客观、科学、准确的呈现与表达。但当前部分社科类研究生写作基本功较差,缺乏基本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规范的练习与训练,提炼观点、选择材料、安排结构、锤炼语言的能力较差,相关应用文写作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很难进行高水平应用文的写作。
4.学术、学位论文创新内容少
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在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并直接参与知识创新的活动,而知识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的学术、学位论文创新之中。同时,论文创新是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检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但是,当前我国社科类研究生,学术、学位论文的创新内容较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论文选题不是学科前沿课题,存在大量的低水平的课题或已经被反复研究的老课题;二是论题在论证过程中创新不够,研究方法、数据、过程不能进行大胆创新,不能突破已有的研究范式;三是研究结论没有创新,受各种教条主义思想禁锢比较研究,不能得出具有前瞻性、新颖性、可靠性的研究结论。
5.科研意识的缺乏
由于社科类研究生进入实验室的机会较少,入学以后,大部分研究生都将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且为考取大量证书也占据了很多精力,真正放在科研方面的精力非常有限,缺乏相应的学术意识和科研意识。这导致他们对学科领域内的前沿成果或理论不了解,不能对已有的理论提出怀疑或质疑,不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没有严谨的科研意识,社科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无从提高。
二、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较低的原因
1.社科类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时追求“短时”、“快速”的影响
不论什么学科的科学研究都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需要对某一个科学问题进行长时间的、持之以恒的研究,这样才能得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研究结论。这一点在自然科学上体现的较为明显,很多自然科学问题都是经过几代研究者的研究而得以解决,但却很少体现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面。社会科学在研究过程中往往喜欢追求“短时”、 “快速”。部分社科类研究生受“短时”、 “快速”思想的影响特别大,在研究过程中,只想进行软科学和理论研究,总想在短时间内快速取得某项研究成果或发表几篇学术论文,缺乏对某一问题长时间、持之以恒的研究劲头,也制约了自己研究能力的提高。
2.社科类研究生实验室教学与科研手段缺失的影响
实验室研究对研究生学习、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尹发跃,2007)。研究生针对某一课题的实验室研究是提高其研究能力的重要过程。但是,目前社科类研究生实验室教学与科研手段相对自然科学类研究生是缺失的。即使部分高校建立了社科类研究生的实验室,但大都以研究室、论文室或讨论室的形态存在着,实验室定位比较模糊,且往往仅注重硬件建设,而不重视软件建设,社科类研究生很难在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只能进行软科学和理论研究,影响了其研究能力的提高。 3.读研动机功利化的后果
针对大学生选择读研的动机刘天军(2013)基于陕西省6所高校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动机包括多个方面,具体包括转移就业压力、提高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解决大城市落户问题、群体效应跟风考研、满足自己的名校情结、满足父母的期望、对现在专业不满等,其中45.2%的学生考研是为了转移暂时的就业压力,通过提高学历以期找到更理想的工作,仅有35.3%学生考研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按照刘天军的研究,为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而选择考研的学生仅占三成左右,大量的学生考研并没有抱着提高自己研究能力的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读研之后仅是为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而在研究能力的提高方面追求较少,限制了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提高。而通过调查发现,社会科学类的本科生选择考研的动机相对自然科学类本科生更加功利化,不利于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提高。
4.社科类研究生教学与培养方式的局限
社科类研究生参与实验室研究的机会较少,在研究能力的提高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课堂教学与培养。但长期以来,我国社科类研究生教育受到传统的基础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及高校普遍实施“重科研,轻教学”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使得高校社科类研究生课程设置具有比较大的主观性,课程体系不合理,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法论教育,且已有的教学内容缺乏前瞻性、前沿性知识与理论的介绍,陈旧知识的传播与重复较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效果评价不足等,这些教学与培养方式的局限性都制约了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提高。
同时,导师在社科类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作用有下降的趋势。社科类研究生导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的责任意识也相差甚远。由于部分导师忙于自身事务,其指导的研究生不能与导师经常见面;或是研究生可以与导师经常见面,但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十分有限,不能提出有价值和意义的指导意见;或是导师对研究生的研究过程指导过度,對于任何问题都大包大揽,束缚了研究生的创造能力。这些都不利于提高社科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
三、提高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方法
1.引导社科类研究生加强写作练习
提高社科类研究生的写作能力是提高其研究能力的基础。针对目前社科类研究生写作基本功的欠缺,需要社科类研究生加强基本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规范的练习与训练,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提高其提炼观点、选择材料、安排结构、锤炼语言的能力,并通过应用文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提高其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是社科类研究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引导社科类研究生阅读大量专业文献,并撰写高水平的文献综述,也是提高社科类研究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社科类研究生学术意识的培养
要提高社科类研究的研究能力,必须提高其学术意识,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扭转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追求“短时”、“快速”的思想。在导师指导和上课过程中加强专业领域内前沿成果和理论的指导,培养利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研究生针对某一科学问题进行深入地、持之以恒地研究与探讨,真正做到厚积薄发。加强社科类研究生文献的阅读能力,通过大量阅读高质量的文献资料,提高其收集、整理、分类、提炼文献观点的能力,并通过阅读文献提高学术意识。加强社科类研究生学术和学位论文创新内容的要求,鼓励社科类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选题中紧跟学科前沿,在论证过程中打破已有的研究范式,运用创新性的研究方法得出具有前瞻性、新颖性和可靠性的研究结论,提高其进行学术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提高实验室教学在社科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室教学与科研手段的缺失是社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较低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社科类研究生是研究能力,需要提高实验室教学在社科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这就需要重新定位实验室在社科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建立具体的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对象。实验室的建设不能只注重硬件建设,还应该重视软件建设,提供可供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软件设备。同时,引导社科类研究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设施,把实验室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数据获得和处理、情景模拟、实际演练、效果分析、政策评价等的重要媒介和场所,使实验室成为社科类研究生提高研究生能力的重要场所。
4.改革社科类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方式,提高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改革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实施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提高社科类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加强研究方法论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加强前沿知识和理论的介绍。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效果评价的作用。
提高导师在社科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导师在研究生入学时,要加强对研究生的审查,避免招录读研动机太过功利化的研究生。同时,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和责任意识,引导导师在指导过程中把握合适的力度,最大程度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天军. 大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省6所高校抽样调查的实证分析[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3):71~81.
[2]尹发跃. 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利用实验室现状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07(10):103~105.
[3]李扬,李元卿. 关于提高高校文科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思考[J]. 石油教育,2009(5):80~82.
[4]刘尧. 对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几点认识[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1):21~24.
[5]李藜. 关于提高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几个方法的思考[J]. 科教文汇,2009(5):29.
[6]解晓燕,陶远城. 文科类学术型研究生研究力培养与发展途径深化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4(15):144~146.
基金项目: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2015-S- ZH-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