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后发性白内障即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向后囊膜表面移行、增生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等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可引起LECs纤维化、PCO及囊袋皱缩。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是目前已知的参与诱导LECs的EMT及组织病理性纤维化关键的细胞因子,它可通过Smad经典通路参与诱导LECs的EMT过程。
【机 构】
:
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发性白内障即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向后囊膜表面移行、增生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等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可引起LECs纤维化、PCO及囊袋皱缩。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是目前已知的参与诱导LECs的EMT及组织病理性纤维化关键的细胞因子,它可通过Smad经典通路参与诱导LECs的EMT过程。除此之外,PI3K/AKT/mTOR信号通路也参与了TGF-β2诱导的EMT过程。RNA干扰(RNAi)技术作为基因调控手段之一,在通过干扰信号通路而抑制LECs的纤维化及增生、迁移等生物学行为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就RNAi技术通过干扰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TGF-β2/Smad信号通路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在PCO防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泉州市盲校学生视力损伤的病因及残余视力的情况。方法:横断面研究。在2016年期间对泉州盲校126名低视力和盲学生进行病史采集,应用眼科常规检查方法对其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并对学生的主要病因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60名盲学生的病因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居第1位,占23.3%(14例),角膜变性和视神经萎缩均列第2位,各占13.3%(8例),第4位为先天性青光眼占11.7%(7例)。66名低视力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并结合图像计算机统计分析法评价护理液对软性接触镜上吸附蛋白的清除效果。方法:实验研究。将软性接触镜镜片浸泡在人工泪液中65 h,模拟蛋白吸附,再分别用隐形眼镜护理液和PBS对镜片进行揉搓、冲洗和浸泡处理(6 h)操作;然后镜片经戊二醛水溶液固定后干燥,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镜片表面的蛋白形态及数量,最后通过图像计算机统计分析法对镜片表面的蛋白数量进行定量分析,吸附蛋白的软性接触镜经
目的:介绍大气泡技术联合湿剥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拟行大气泡技术联合湿剥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患者59例(59眼)。术中行大气泡技术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时,如遇2型大气泡或小气泡,改湿剥法完成手术。结果:59眼均成功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无一例出现术中微穿孔,术中2型大气泡占71%。结论:HSK患者术中可
目的:探索不同程度屏蔽420~460 nm波段蓝光镜片对人眼视功能的防护作用。方法:自身对照研究。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选择来自同济大学的健康大学生志愿者20例,先后在未戴镜,配戴屏蔽20%、30%、40%、60%防蓝光护目镜下,完成24个色区辨识评分和75 min阅读任务。检测调节幅度、晶状体调节力等指标,并做视疲劳问卷评分。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各组数值进行分析。结果:配戴屏蔽30%、40
目的:通过观察散光设计型角膜塑形镜配戴后人眼高阶像差的变化,评价该角膜塑形镜对人眼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石迎辉眼科诊所门诊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配戴散光设计型角膜塑形镜患者25例(50眼),测量配戴塑形镜前,戴镜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在5、7 mm瞳孔直径下的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值。戴镜前后各像差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当校正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的Z-调整个体化切削矫治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偏中心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就诊的LASIK术后的偏中心患者8例(10眼),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Z-调整切削,术后观察手术眼裸眼视力(UCVA)、屈光状态、角膜Q值以及角膜曲率。结果:患者术前UCVA(LogMAR)为0.3~0.6,Z
目前是多元化角膜屈光手术的飞秒激光时代,根据眼部的生物学参数合理选择个性化手术方式值得大力提倡。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方式蓬勃开展占主流的当今,笔者就表层角膜屈光手术的一席之地及其临床意义做一评述,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该项技术提供参考。
焦亡是一种近些年发现并且经过验证的新的程序性死亡方式,其特点为快速的细胞膜破裂以及细胞内炎性因子的释放。焦亡在细胞内细菌的清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可能参与自发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细胞焦亡存在于许多眼病的发生、发展及消亡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白内障、干眼、蚕食性角膜溃疡以及急性青光眼中关于细胞焦亡的研究已经初露头角,随着研究的深入,可能对这些眼病的认识达到更深层次的水平
中医中药是祖国传统医药学的瑰宝,随着传统中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药的有效单体亟待明确与开发。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中药的活性单体成分研究报道逐渐增多,但单体数量庞杂,缺少系统性归纳。本文对2015版《中国药典》第1部中记载的对眼部有治疗作用的56种中药中已知的相关药理作用与其对应的活性组分或单体进行归纳总结,并将这些具有眼部治疗作用的中药材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或单体按照治疗眼部疾病的作用机制,从
眼部增生性疾病,如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脉络膜新生血管、角膜新生血管等常导致眼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晚期治疗效果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RNA转录本,虽不能直接编码蛋白质但可通过各种途径调节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从而广泛参与调控个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凋亡、增生、分化等生命活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参与多种眼部疾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