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诞生于二战后的《小城之春》是一部在叙事心理及诗化表达中做的十分典型电影,整部电影仅用了四个场景,五个人物,就生动的展示了四十年代男女青年间纠结的感情故事,并通过细腻的情节设置对故事进行了完美的表达。音响、旁白、光影和道具等在影片中也被赋予了极强的隐喻性。
关键词:《小城之春》;象征;隐喻
导演费穆1948年的作品《小城之春》,半个多世纪过去,在观看时依然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部影片在空间环境的应用,人物之间的对话,服饰与道具的设置等方面,均有着深刻的隐喻和象征性,从而表达出一种具有丰富意蕴的艺术境界。
一、空间环境的象征
整部影片中,费穆将观众的视线始终处于小城内,影片中的取景,一处是荒凉的小城,一处是城内破败的戴家庭院,二者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回”字型的空间,既是实景,也是一种抽象的意象。影片中人物的生活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让人窒息的空间里开展,他们的生活情景与所处空间的对照,使空间呈现出浓厚的象征意味。
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古城墙具有深刻韵味的意象:全家人同游城墙一次;章志忱与戴秀上城墙一次;章志忱与周玉纹上城墙两次等。城墙戏每一次出现,对影片情节的发展都起着推动作用。城墙一方面是保护城内人们安全,另一方面,却对他们的认识格局与眼界起到了限制,使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
妹妹戴秀到城墙玩时曾对章志忱说:“沿着城墙走,就有走不完的路,往城外一看,你眼睛使劲往远处看,就知道天地不是那么小,章大哥,呆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尤其像我们那样的家里,真会把人给憋死的。”,说明妹妹对外界的向往和对家庭现状的不满。章志忱作为一个来自上海的新青年,他的出现给戴家人带来了外面的气息,他的西装革履与礼言的长袍大褂形成鲜明对比,他也打破了戴家人原有的生活方式,但最终随着志忱的离开,一切又恢复了原样,这表现出城墙所烘托出的是当时中国普遍存在的深沉的苦闷,人们的思想并未完全开放。
二、 对话
整个影片为了表达了男女主角间的情感的发展与起伏,玉纹与章志忱的对话尤为重要。
在久别重逢,单独相见的第一个晚上,镜头中玉纹步伐缓慢且迟疑,暗示内心中的犹豫,“我们有十年没见面了吧?”回应是“老黄给你预备好洋蜡了。”,“你开灯干什么?”却回“一会就灭了。”这样的对话也反应了两人之间的暗示,在暗示之后,女主角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主动去拿被子,并再三重复:“我给拿去。”、“我就来,我就来。”、“不,我就来!”表达了两人间对情感的追逐和犹豫。
男女主角在对话中频频出现“嗯”、“啊”、“噢”这些叹词,玉纹说:“明儿见”,章志忱说:“噢”,说完之后玉纹却突然回头“啊”,说明还不想离开,希望再次引起交流,而压抑在心里的感情,使得两人间的对话不着边际。
戴秀生日后,两人最终用12个字及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了对于感情的无可奈何,也使得两人内心压抑的情感得以宣泄。周玉纹:“让我进去!”,章志忱:“回去!别进去!”,在章志忱对她因为砸玻璃割裂的伤口进行包扎后,周玉纹道了一声:“谢谢你 !”,这是两人整部剧中的最后一次独处对话。玉纹在这一段的对话和动作中的表现,表达了当时中国传统女性对真爱的追求与对传统的反抗。
玉纹与章志忱的对话中反应的潜对话是他们之间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反应了在当时思想保守的社会条件下他们经历的感情折磨和思想起伏。
三、道具与细节的象征与隐喻
在对话的安排外,还利用一些小道具、服饰等对影片人物生存的处境或内心的挣扎进行隐喻,使影片叙事显得简洁而又含蓄。
兰花与盆景:通过这两种由玉纹和戴秀送给章志忱的礼物,分别表现出两个女人不同的心理:兰花的象征着淡泊,高雅。孔子举了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作为生动的比喻以说明“君子不为穷困而改节”。兰花象征不为穷苦所改变的人格。以兰花来隐喻玉纹,有着当时时代背景下对国内传统女性的审美理想。盆景象征妹妹戴秀,栽植的松树充满着青春和活力,却困于小小的花盆中,犹如戴秀生活在小城中,在这样一个封闭狭小的空间里,难以成长,仅能成为观赏。
服饰:玉纹在老黄处得知有客人时,心里想着“可能是他,又应该不是他”却也换了新的服饰,表明玉纹心里的期望。玉纹和章志忱初次谈话后,玉纹在去取被褥的短短时间里却更换了服饰,一方面是想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恋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引起两人间的感触。影片中玉纹一开始衣着十分纯朴,但与章志忱的几次见面,服饰穿戴都比较靓丽,有一种“女为悦己者容”的感觉。
中药与西药:在影片中中西药分别出现,中药在这里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一直被礼言认为能治愈身体,但却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学习西医的志忱来了之后,给礼言带来了新的药房,用西药来治病,并要他经常出来晒晒太阳。这种被志忱从大城市带来的新的理念给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种交流碰撞。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有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细节和小道具,如熄灯时的警报、玉纹手中的菜篮等等都有一定的隐喻性。同时在音响、旁白、光影的应用上也被赋予了极强的隐喻性
《小城之春》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充满象征,其中每一个场景都有着深层的含义,每一个人物和物品都有着其象征或隐喻,因此《小城之春》影片隽永含蓄,令人回味,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2]文武.评《小城之春》[J].电影艺术,1990(01)
[3]郑坚,杨建华.影像·现代·民族—论费穆电影及其《小城之春》的接受历程[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4]闫彩蝶.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解读费穆《小城之春》的文化意义[J].影视之窗,2005(03)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
诞生于二战后的《小城之春》是一部在叙事心理及诗化表达中做的十分典型电影,整部电影仅用了四个场景,五个人物,就生动的展示了四十年代男女青年间纠结的感情故事,并通过细腻的情节设置对故事进行了完美的表达。音响、旁白、光影和道具等在影片中也被赋予了极强的隐喻性。
关键词:《小城之春》;象征;隐喻
导演费穆1948年的作品《小城之春》,半个多世纪过去,在观看时依然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部影片在空间环境的应用,人物之间的对话,服饰与道具的设置等方面,均有着深刻的隐喻和象征性,从而表达出一种具有丰富意蕴的艺术境界。
一、空间环境的象征
整部影片中,费穆将观众的视线始终处于小城内,影片中的取景,一处是荒凉的小城,一处是城内破败的戴家庭院,二者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回”字型的空间,既是实景,也是一种抽象的意象。影片中人物的生活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让人窒息的空间里开展,他们的生活情景与所处空间的对照,使空间呈现出浓厚的象征意味。
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古城墙具有深刻韵味的意象:全家人同游城墙一次;章志忱与戴秀上城墙一次;章志忱与周玉纹上城墙两次等。城墙戏每一次出现,对影片情节的发展都起着推动作用。城墙一方面是保护城内人们安全,另一方面,却对他们的认识格局与眼界起到了限制,使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
妹妹戴秀到城墙玩时曾对章志忱说:“沿着城墙走,就有走不完的路,往城外一看,你眼睛使劲往远处看,就知道天地不是那么小,章大哥,呆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尤其像我们那样的家里,真会把人给憋死的。”,说明妹妹对外界的向往和对家庭现状的不满。章志忱作为一个来自上海的新青年,他的出现给戴家人带来了外面的气息,他的西装革履与礼言的长袍大褂形成鲜明对比,他也打破了戴家人原有的生活方式,但最终随着志忱的离开,一切又恢复了原样,这表现出城墙所烘托出的是当时中国普遍存在的深沉的苦闷,人们的思想并未完全开放。
二、 对话
整个影片为了表达了男女主角间的情感的发展与起伏,玉纹与章志忱的对话尤为重要。
在久别重逢,单独相见的第一个晚上,镜头中玉纹步伐缓慢且迟疑,暗示内心中的犹豫,“我们有十年没见面了吧?”回应是“老黄给你预备好洋蜡了。”,“你开灯干什么?”却回“一会就灭了。”这样的对话也反应了两人之间的暗示,在暗示之后,女主角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主动去拿被子,并再三重复:“我给拿去。”、“我就来,我就来。”、“不,我就来!”表达了两人间对情感的追逐和犹豫。
男女主角在对话中频频出现“嗯”、“啊”、“噢”这些叹词,玉纹说:“明儿见”,章志忱说:“噢”,说完之后玉纹却突然回头“啊”,说明还不想离开,希望再次引起交流,而压抑在心里的感情,使得两人间的对话不着边际。
戴秀生日后,两人最终用12个字及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了对于感情的无可奈何,也使得两人内心压抑的情感得以宣泄。周玉纹:“让我进去!”,章志忱:“回去!别进去!”,在章志忱对她因为砸玻璃割裂的伤口进行包扎后,周玉纹道了一声:“谢谢你 !”,这是两人整部剧中的最后一次独处对话。玉纹在这一段的对话和动作中的表现,表达了当时中国传统女性对真爱的追求与对传统的反抗。
玉纹与章志忱的对话中反应的潜对话是他们之间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反应了在当时思想保守的社会条件下他们经历的感情折磨和思想起伏。
三、道具与细节的象征与隐喻
在对话的安排外,还利用一些小道具、服饰等对影片人物生存的处境或内心的挣扎进行隐喻,使影片叙事显得简洁而又含蓄。
兰花与盆景:通过这两种由玉纹和戴秀送给章志忱的礼物,分别表现出两个女人不同的心理:兰花的象征着淡泊,高雅。孔子举了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作为生动的比喻以说明“君子不为穷困而改节”。兰花象征不为穷苦所改变的人格。以兰花来隐喻玉纹,有着当时时代背景下对国内传统女性的审美理想。盆景象征妹妹戴秀,栽植的松树充满着青春和活力,却困于小小的花盆中,犹如戴秀生活在小城中,在这样一个封闭狭小的空间里,难以成长,仅能成为观赏。
服饰:玉纹在老黄处得知有客人时,心里想着“可能是他,又应该不是他”却也换了新的服饰,表明玉纹心里的期望。玉纹和章志忱初次谈话后,玉纹在去取被褥的短短时间里却更换了服饰,一方面是想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恋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引起两人间的感触。影片中玉纹一开始衣着十分纯朴,但与章志忱的几次见面,服饰穿戴都比较靓丽,有一种“女为悦己者容”的感觉。
中药与西药:在影片中中西药分别出现,中药在这里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一直被礼言认为能治愈身体,但却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学习西医的志忱来了之后,给礼言带来了新的药房,用西药来治病,并要他经常出来晒晒太阳。这种被志忱从大城市带来的新的理念给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种交流碰撞。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有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细节和小道具,如熄灯时的警报、玉纹手中的菜篮等等都有一定的隐喻性。同时在音响、旁白、光影的应用上也被赋予了极强的隐喻性
《小城之春》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充满象征,其中每一个场景都有着深层的含义,每一个人物和物品都有着其象征或隐喻,因此《小城之春》影片隽永含蓄,令人回味,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2]文武.评《小城之春》[J].电影艺术,1990(01)
[3]郑坚,杨建华.影像·现代·民族—论费穆电影及其《小城之春》的接受历程[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4]闫彩蝶.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解读费穆《小城之春》的文化意义[J].影视之窗,2005(03)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