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yd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又要培养职工队伍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为完成这两项基本任务,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教育人,启发人,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政工队伍建设;重要性
  1.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构建和谐单位关键在人,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首先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特别强调“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党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也曾提出:“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部队教育的效果。” 这虽然是针对部队教育工作提出的,我觉得同样也适用于监督所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保证思想政治效果,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否则,以其昏昏,是不能使人昭昭的。
  政工干部如果自身形象不佳,必然会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只有抓好了建设高素质政工队伍的工作,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才能进一步保证党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2.影响构建和谐单位与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成因
  2.1选配政工人才存在思想误区,政工队伍关口“易入难出”
  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相比,政工人员整体文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人是“半路出家”,欠缺良好的“专业背景”,理论水平相对较低。主要原因:一是政工岗位“入口”宽松。政工工作被视为“打杂”工种,几乎所有人员都能够胜任。在机构改革中,政工岗位通常被视为“闲置人员”的“收留所”;二是政工人才“出口”不畅。现有年龄较大的政工人员,多数人是“从政一生”,专业技能比较窄小,岗位交流比较困难。有的年轻政工干部希望通过个人努力考取执业医师、营养师等资格证书,但得不到相应的待遇,制约着人才的全面发展;三是政工队伍的后备力量储备不足。一些喜欢政工工作、综合素质较好、了解单位情况的年轻人因身份、学历、用工制度等因素不能进入政工队伍。
  2.2对政工人员再教育不足,政工人员欠缺“自强意识”
  有的政工干部虽然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容易受到“习惯思维”的影响,工作创新力度不大;年龄较大的政工人员与年轻员工出现“思想代沟”;有的不敢向学历、职位高于自己的管理人员做思想工作,工作“底气”不足;有人也不敢向同级别的行政管理人员做思想工作,认为没有实权,怕得罪人不好合作。造成以上状态的主要原因:一是对政工人员的培训投入不足。往往不惜“重金”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却把政工人员拒之门外。政工人员的专业本来就“五花八门”,专业理论基础不扎实,加上长期再教育不足,队伍素质提高缓慢。二是组织政工人员的培训往往局限于“职称教育”,培训渠道单一,学习形式简单,而且断断续续,收效甚微。三是政工人员放松自我改造。有的政工人员以年龄大为由,不主动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不会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办公技术,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影响政工干部形象。四是政工人员对构建和谐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认识不足,未能准确掌握不同群体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政工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3.培养与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3.1培养政工干部队伍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企业需要现代化的管理、需要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归根结底需要现代化的人才。现代化的管理,就包括科学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 如果不抓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说是科学的管理,如果思想不是革命化,就不能算是合格人才。这是因为加强单位管理,归根到底是要调动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才能,并把它有效地组织起来,去实现的各项目标,这就必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才能促进单位的发展。
  3.2培养政工干部队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它对于单位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广大政工干部是这门科学的直接实践者和探索者。政工干部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社会主义事业单位的一条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决不能再出现“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 应该加深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坚持 “讲时重要、干时离不了,忙时要依靠”,真正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政工干部还应当努力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既然是一门科学,必然有它的特殊研究对象和领域,有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固有的规律,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体系和基本特征。
  3.3培养政工干部队伍是激活政工人才队伍的需要
  一是引进优秀专职政工人才,增强政工队伍的核心力量。当然,我们不能以高薪养活政治“空谈家”, 对优秀人才要及时提拔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适当引进与政工相 关专业的优秀大学生,逐步优化政工队伍年龄知识结构。
  二是选配高素质兼职人员,建立“一崗双责”工作机制。在专职政工队伍“少而精”的情况下,要注意挑选素质好的人员,充实政工队伍力量,同时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业务工作互相结合,互相促进,避免“两张皮”现象。要层层建立“一岗双责”的工作机制,要求所有管理人员既要负责行政、监管的管理工作,又要积极承担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氛围。
  三是开发人力资源,推进政工队伍建设。要选择与政工相关专业或热爱政工工作的人才,对不乐意做政工工作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不能“强摁牛头硬喝水”;要加强政工人才与其他人才的岗位交流。要从岗位的实际要求出发,打破身份、学历、专业、职称等界限,让这些有潜质、基础较好、热爱政工工作的年轻人有机会到政工岗位上磨练成长;要鼓励和支持政工人员向“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发展,为今后岗位交流做准备, 解决“出口”不畅的问题,激发年轻人“从政”的热情,争取在政工岗位成才。
  4.加强政工干部思想和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就要下决心钻研,联系实际融合贯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我们党有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只要我们结合实际,加以运用和发挥,一定能探发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选拔政工干部应遵循的原则是德才兼备;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政工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政工干部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能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既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又有民主作风,能广泛地联系和团结同志;即使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也能与之团结一道工作;能密切联系群众,自觉地接受党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维护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而正确地运用职权,不滥用权力,甘当群众的公仆、勤务员。领导干部的模范行动,紧紧把职工群众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加强党组织与职工群众的血肉相联。
  思想政治工作能真正起到教育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靠马列主义真理,也要靠政工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勇于牺牲和无私奉献。
其他文献
【摘 要】所谓“人格力量”是指人的内在精神因素在实践中产生的效应。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格力量是指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和政治工作者应具备的人格魅力和楷模作用。它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高尚品格和人生追求在客观实践中的外在影响力,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格力量,必须加强政治理论修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塑造高尚的情操;必
期刊
【摘 要】当今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体制转轨。经济领域进行着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变革的过程也是规则与秩序更替,权利和利益重新整合的过程。本文正是基于“会计诚信”这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对当前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新世纪会计诚信体系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会计诚信;经济体制改革;体系建设  1.会计诚信的涵义  会计诚信,即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客
期刊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对农业结构的优化已经投入大量的精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步完善,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以及信息化的管理使得人们的收入大幅提高,新形势下要求农业管理政策做出相应的完善,以符合社会的发展。本文针对农业结构,介绍了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政策,并提出一些有利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建议。加大信息化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有效应用是当今社会农业经济发展的重中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有其内在规律,需要认真探索,合理规划。我们要在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消灭空白点,抓住切入点,选好落脚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适应力和说服力。只有以创新思维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与时俱进  
期刊
随着资源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知识社会的日益发展,网络组织以一种新形态的组织形式出现在组织演变的历史舞台上.网络组织在实施过程中的绩效如何,所产生效益的高低如何,无疑是合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交易量不断上升,加之可持续经济发展道路理论的提出,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力度和开发强度也不断加强.这些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