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叶,自古为人所爱,更为诗中所多见。最著名的故事是唐代宫女的“红叶题诗”,最为人们熟知的诗句是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此外还有韩愈的“万株红叶满”和许浑的“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当代诗人也多有咏红叶诗。客居北京的新疆老诗人于钟珩近去香山看红叶,只看到游人如织,却没有看到红叶,不免生叹。这使我想到了太行红叶,就告他说,你应该去太行山中看红叶,武乡行道岭中镇诗社诗人之家周围的红叶便很好看,更红更见气势的是陵川红叶。
那年深秋时节,我来到了太行山中的陵川县,参加在那里召开的诗词笔会。会中,大家谈到太行深处雄奇壮美的陵川景色时,宋谋玚教授不客气地批评陵川的同志们说:宣传本地景色要实事求是,要真实,不应夸大,才好教人相信。随后他指着县里印的介绍当地景物的一本杂志的封面说:你们这经过技术加工的红叶,读者会相信吗?那杂志的封面,印着拍照的漫山红叶,近镜头的一簇,极红,确实红得教人无法相信,比人们通常说的通红、火红,还要红。说有的红花这样红,当然可以,而树叶,能有这么红的么?所以我也觉得,那杂志封面的红叶,红得确实有些过头了。
陵川的同志们说,那不是加工的,并保证说,山上的红叶真是这么红。县委郎副书记是个摄影家,也说,那确实是真实的照片,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宋教授却只是摇头,拍着那封面说:谁能相信,世上会有这么红的红叶?
这么红的红叶,不但我没见过,在座的诸位也都没见过。尤其是年过七旬的宋谋玚先生,不但去过很多地方,见过的红叶很多,而且就在太行山中工作生活了几十年。他们任教的长治师专,距陵川不遠。他都不相信这红叶,谁还肯相信呢。
好在已来到了太行山中,红叶就在不远的山上,可以亲眼看个究竟。
当我们来到山上看红叶时,真被那漫山遍野的红叶惊呆了。红叶竟真是那么地红,就如用红颜色染的一般。当时我暗暗想:杜牧的“红于二月花”,看来并非夸张性的形容。这里比枫叶还红的是黄栌叶。阳光映照下,那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深浅不一的大片红叶,真叫人叹为观止。不少看过北京香山红叶的诗友都感叹地说,以前竟不知道太行红叶。如今看看这红叶,香山红叶就算不得什么了。我没看过香山红叶,不知那红色究竟如何,即使也很红,想来一定没有太行红叶这样红,更没有太行红叶这样的气势。太行古称天下脊,陵川则是太行最高最雄伟之处。北京来的几位诗人也不得不承认,太行红叶之红,尤其是那气势,香山红叶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我们来的这处山叫夺火岭,我不知古人所谓“夺火”二字何意,但总觉得,这里红叶之红,确实可以与火的颜色相媲美。赵鼎新先生诗中便有句为:“宛如烈火起连营。”当大家都对这里的红叶赞叹不已时,陵川的同志告我们说,现在还不是最红的时候,最红的时候应在霜降后,那颜色才真叫红呢。
身为山西人,我深愧自己以前竟然不知我们的太行山中有如此美的红叶,而只听说北京香山的红叶很有名,还惋惜没机会到香山一游。宋谋玚先生因在病中,体力不济,没有和我们一起上山,没能看到这样红的红叶。若上得山来,那他的惊奇与感慨,一定会酿出一首好诗来。
好诗自然是有的。不少人因现在还不到红叶最红的时候而惋惜,大同殷宪先生成诗一首:“觅诗同上太行山,尽怨霜轻风不寒。却是万千生气在,在乎红与不红间。”说虽然红叶还没到最红的时候,但这已经很红的红叶,足令游观者大开眼界。并且,未经霜的这种鲜红,最富生气。殷先生“万千生气”四字,最能道出太行红叶的神韵。岭南来的大诗人李汝伦先生说,这里的红叶“太美了”,他咏红叶之诗,有一联为:“翻疑五月榴花片,来染三秋晚照曛。”用五月榴花的颜色来比拟太行红叶,再恰当不过了,显然比杜牧诗“二月花”还要红。会议结束时,李先生对太行的红叶,对陵川的美景,恋恋不舍,赠我的诗中又有“陵川红叶欲淹留”句。
从陵川归来后,我将自己站在红叶丛中所照之相拿给家人和友人看,都一致惊奇太行红叶的颜色竟如此之红。至于太行红叶的气势,那就只有请他们亲到太行山中一看了。
(邱宝珊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11月11日)
那年深秋时节,我来到了太行山中的陵川县,参加在那里召开的诗词笔会。会中,大家谈到太行深处雄奇壮美的陵川景色时,宋谋玚教授不客气地批评陵川的同志们说:宣传本地景色要实事求是,要真实,不应夸大,才好教人相信。随后他指着县里印的介绍当地景物的一本杂志的封面说:你们这经过技术加工的红叶,读者会相信吗?那杂志的封面,印着拍照的漫山红叶,近镜头的一簇,极红,确实红得教人无法相信,比人们通常说的通红、火红,还要红。说有的红花这样红,当然可以,而树叶,能有这么红的么?所以我也觉得,那杂志封面的红叶,红得确实有些过头了。
陵川的同志们说,那不是加工的,并保证说,山上的红叶真是这么红。县委郎副书记是个摄影家,也说,那确实是真实的照片,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宋教授却只是摇头,拍着那封面说:谁能相信,世上会有这么红的红叶?
这么红的红叶,不但我没见过,在座的诸位也都没见过。尤其是年过七旬的宋谋玚先生,不但去过很多地方,见过的红叶很多,而且就在太行山中工作生活了几十年。他们任教的长治师专,距陵川不遠。他都不相信这红叶,谁还肯相信呢。
好在已来到了太行山中,红叶就在不远的山上,可以亲眼看个究竟。
当我们来到山上看红叶时,真被那漫山遍野的红叶惊呆了。红叶竟真是那么地红,就如用红颜色染的一般。当时我暗暗想:杜牧的“红于二月花”,看来并非夸张性的形容。这里比枫叶还红的是黄栌叶。阳光映照下,那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深浅不一的大片红叶,真叫人叹为观止。不少看过北京香山红叶的诗友都感叹地说,以前竟不知道太行红叶。如今看看这红叶,香山红叶就算不得什么了。我没看过香山红叶,不知那红色究竟如何,即使也很红,想来一定没有太行红叶这样红,更没有太行红叶这样的气势。太行古称天下脊,陵川则是太行最高最雄伟之处。北京来的几位诗人也不得不承认,太行红叶之红,尤其是那气势,香山红叶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我们来的这处山叫夺火岭,我不知古人所谓“夺火”二字何意,但总觉得,这里红叶之红,确实可以与火的颜色相媲美。赵鼎新先生诗中便有句为:“宛如烈火起连营。”当大家都对这里的红叶赞叹不已时,陵川的同志告我们说,现在还不是最红的时候,最红的时候应在霜降后,那颜色才真叫红呢。
身为山西人,我深愧自己以前竟然不知我们的太行山中有如此美的红叶,而只听说北京香山的红叶很有名,还惋惜没机会到香山一游。宋谋玚先生因在病中,体力不济,没有和我们一起上山,没能看到这样红的红叶。若上得山来,那他的惊奇与感慨,一定会酿出一首好诗来。
好诗自然是有的。不少人因现在还不到红叶最红的时候而惋惜,大同殷宪先生成诗一首:“觅诗同上太行山,尽怨霜轻风不寒。却是万千生气在,在乎红与不红间。”说虽然红叶还没到最红的时候,但这已经很红的红叶,足令游观者大开眼界。并且,未经霜的这种鲜红,最富生气。殷先生“万千生气”四字,最能道出太行红叶的神韵。岭南来的大诗人李汝伦先生说,这里的红叶“太美了”,他咏红叶之诗,有一联为:“翻疑五月榴花片,来染三秋晚照曛。”用五月榴花的颜色来比拟太行红叶,再恰当不过了,显然比杜牧诗“二月花”还要红。会议结束时,李先生对太行的红叶,对陵川的美景,恋恋不舍,赠我的诗中又有“陵川红叶欲淹留”句。
从陵川归来后,我将自己站在红叶丛中所照之相拿给家人和友人看,都一致惊奇太行红叶的颜色竟如此之红。至于太行红叶的气势,那就只有请他们亲到太行山中一看了。
(邱宝珊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