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既是一个陈旧的话题,又是一个新鲜的课题,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随着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教子观念的更新,家长要不断的学习、讨论、实践、探索,掌握与孩子沟通的艺术、方法和技巧。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寻找出适合与自己孩子沟通的方法,最好的爱是赞赏、鼓励、交流、沟通、尊重和信任。
【关键词】家长;孩子;交流;沟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个体社会化的短暂教育过程,而应是对孩子的终生教育。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并不都是天生的好老师,而应随着子女的成长不断探索、实践,终身学习。随着对家庭教育理念的转变,尝试着改变自己,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中,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的年龄特征及身心理特点,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子观念,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反思,不断调整自己与子女的关系,充分信任孩子,给孩子营造轻松、自由的成长空间,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宗旨,真正做到为孩子的一生负责。
一、爱是交流的基础,沟通的前提
家长要宽容孩子,反思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会等待孩子的觉醒。宽容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利于孩子的生命成长,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它不等于放任,放任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最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于单一,也不要过高过严,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容不得他们身上有一点缺陷,实际上违反了生命成长的规律。宽容意味着先接纳,后升华,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诱发孩子的求知需求,成为自发的内在需要。让孩子体验家长的爱,拉近彼此的距离。对孩子的爱不能赤裸裸,爱在心底就可以。
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营造一种自由的宽松的和谐的家庭环境,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到这个家真正属于自己,可以自由表达意愿的天地,可以享受亲情和幸福的乐园。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和家长中间的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拉近了,每天都会感受到家长的挚爱和深情,所以,孩子就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有了成绩,愿意和家长一起分享;遇到了困难,愿意向家长求助;受到了挫折,也愿意向家长倾诉,以使自己受伤的心得到抚慰。否则,孩子就不认为这个家庭是真正属于他,这里没有自由成长的空间,这里不是快乐的天地,孩子宁可到网吧里去宣泄自己的情感,或者向从来不曾认识的网友倾诉心声,也不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即使有什么困难或者受到了挫折,也不会向家长倾诉,宁可一个人忍受心理上的痛苦和情感上的折磨。这样,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就会出现严重的障碍,根本无法进行。
二、尊重是交流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沟通是双方自愿的一种交流方式,是相互之间健康的情感联系,所以,只有在互相尊重的条件下,双方才能想到一起,才能走到一起,才能坐到一起,才能谈到一起,也就是说才能进行沟通。如果一方不尊重另一方,盛气凌人,居高临下,漠视对方的存在,漠视对方的情感,漠视对方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感受,那么,这就是不尊重对方,在这种条件下沟通是没有办法持续下去的。所以,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必须给孩子以充分的尊重,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家长心中具有比较高的地位,家长是把自己当作一个能够交心的知己来看待。于是,孩子就愿意与家长进行沟通,有什么话都想和家长说。当然,家长提醒孩子时,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学会为孩子分担忧伤。孩子犯了错误,特别是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后,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作为补充,让他有一定的心理体验,以震撼孩子的心灵,让他产生自我改正的意识。还可以直接提出批评,但不是居高临下训斥,而是朋友般平等式的提醒。这种提醒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是语言刻薄,只图自己发泄得舒服,不管孩子感受。在给足面子的前提下有多种批评方式,巧妙使用故事性批评,通过讲一个故事的方法,让孩子领悟其中的道理,自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使用幽默性批评,在说笑话的过程中达到提醒孩子的目的。
三、信任是交流的升华,沟通的结晶
信任,是一种很巨大的力量,它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潜能,克服重重阻力,到达成功的峰顶。获得信任的人,会觉得身后有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精神上的巨大鼓励。同时,信任也是一种尊重。在信任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充满自信,信任的力量正在于让孩子觉得“我能行”。如果家长每天早上总是不忘提醒孩子带这带那,结果他反倒丢三落四。孩子本来有能力自理,家长的唠叨却使他失去了自信。自信是孩子生活、学习、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进步和成功的重要内在动力,而自信首先来源与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孩子既脆弱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这个良好的环境就是信任,信任的眼光、手势、语言和力量。信任在孩子表现出优点时容易做到,而在表现不尽人意时,家长往往感到失望,失去信任的原动力。其实,孩子这时最需要家长的支持,他的感觉是非常敏锐的,信任就是衔接家长和孩子的通道,家长把赞赏和鼓励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孩子,孩子感受到后就能够内化为成长的动力。因为给孩子以信任,就会使孩子觉得家长把自己放在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在自己的肩上寄托希望与理想。有了这种心理感受,孩子就自不而然地把家长当作良师益友,也就愿意敞开心理之门,那么,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也就显得非常容易。
总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既是一个陈旧的话题,又是一个新鲜的课题。家长与孩子沟通,不仅要求家长转变自己的传统教育观念,更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讨论、实践、探索,掌握与孩子沟通的艺术、方法和技巧。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寻找出适合与自己孩子沟通的方法,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帮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今天的孩子就是明日的家长,但愿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应该不象现在这样沉重与艰辛。对待孩子,最好的爱是赞赏、鼓励、交流、沟通、尊重和信任,家长的信任可使孩子受到尊重的同时与家长处于平等的地位,愿意与家长进行朋友式的交流与沟通。希望灿烂的笑容总是挂满孩子的脸庞,轻松活泼,健康发展,有利于家庭、利于社会、利于祖国、利于未来。
【关键词】家长;孩子;交流;沟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个体社会化的短暂教育过程,而应是对孩子的终生教育。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并不都是天生的好老师,而应随着子女的成长不断探索、实践,终身学习。随着对家庭教育理念的转变,尝试着改变自己,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中,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的年龄特征及身心理特点,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子观念,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反思,不断调整自己与子女的关系,充分信任孩子,给孩子营造轻松、自由的成长空间,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宗旨,真正做到为孩子的一生负责。
一、爱是交流的基础,沟通的前提
家长要宽容孩子,反思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会等待孩子的觉醒。宽容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利于孩子的生命成长,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它不等于放任,放任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最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于单一,也不要过高过严,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容不得他们身上有一点缺陷,实际上违反了生命成长的规律。宽容意味着先接纳,后升华,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诱发孩子的求知需求,成为自发的内在需要。让孩子体验家长的爱,拉近彼此的距离。对孩子的爱不能赤裸裸,爱在心底就可以。
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营造一种自由的宽松的和谐的家庭环境,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到这个家真正属于自己,可以自由表达意愿的天地,可以享受亲情和幸福的乐园。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和家长中间的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拉近了,每天都会感受到家长的挚爱和深情,所以,孩子就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有了成绩,愿意和家长一起分享;遇到了困难,愿意向家长求助;受到了挫折,也愿意向家长倾诉,以使自己受伤的心得到抚慰。否则,孩子就不认为这个家庭是真正属于他,这里没有自由成长的空间,这里不是快乐的天地,孩子宁可到网吧里去宣泄自己的情感,或者向从来不曾认识的网友倾诉心声,也不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即使有什么困难或者受到了挫折,也不会向家长倾诉,宁可一个人忍受心理上的痛苦和情感上的折磨。这样,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就会出现严重的障碍,根本无法进行。
二、尊重是交流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沟通是双方自愿的一种交流方式,是相互之间健康的情感联系,所以,只有在互相尊重的条件下,双方才能想到一起,才能走到一起,才能坐到一起,才能谈到一起,也就是说才能进行沟通。如果一方不尊重另一方,盛气凌人,居高临下,漠视对方的存在,漠视对方的情感,漠视对方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感受,那么,这就是不尊重对方,在这种条件下沟通是没有办法持续下去的。所以,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必须给孩子以充分的尊重,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家长心中具有比较高的地位,家长是把自己当作一个能够交心的知己来看待。于是,孩子就愿意与家长进行沟通,有什么话都想和家长说。当然,家长提醒孩子时,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学会为孩子分担忧伤。孩子犯了错误,特别是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后,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作为补充,让他有一定的心理体验,以震撼孩子的心灵,让他产生自我改正的意识。还可以直接提出批评,但不是居高临下训斥,而是朋友般平等式的提醒。这种提醒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是语言刻薄,只图自己发泄得舒服,不管孩子感受。在给足面子的前提下有多种批评方式,巧妙使用故事性批评,通过讲一个故事的方法,让孩子领悟其中的道理,自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使用幽默性批评,在说笑话的过程中达到提醒孩子的目的。
三、信任是交流的升华,沟通的结晶
信任,是一种很巨大的力量,它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潜能,克服重重阻力,到达成功的峰顶。获得信任的人,会觉得身后有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精神上的巨大鼓励。同时,信任也是一种尊重。在信任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充满自信,信任的力量正在于让孩子觉得“我能行”。如果家长每天早上总是不忘提醒孩子带这带那,结果他反倒丢三落四。孩子本来有能力自理,家长的唠叨却使他失去了自信。自信是孩子生活、学习、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进步和成功的重要内在动力,而自信首先来源与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孩子既脆弱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这个良好的环境就是信任,信任的眼光、手势、语言和力量。信任在孩子表现出优点时容易做到,而在表现不尽人意时,家长往往感到失望,失去信任的原动力。其实,孩子这时最需要家长的支持,他的感觉是非常敏锐的,信任就是衔接家长和孩子的通道,家长把赞赏和鼓励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孩子,孩子感受到后就能够内化为成长的动力。因为给孩子以信任,就会使孩子觉得家长把自己放在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在自己的肩上寄托希望与理想。有了这种心理感受,孩子就自不而然地把家长当作良师益友,也就愿意敞开心理之门,那么,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也就显得非常容易。
总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既是一个陈旧的话题,又是一个新鲜的课题。家长与孩子沟通,不仅要求家长转变自己的传统教育观念,更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讨论、实践、探索,掌握与孩子沟通的艺术、方法和技巧。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寻找出适合与自己孩子沟通的方法,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帮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今天的孩子就是明日的家长,但愿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应该不象现在这样沉重与艰辛。对待孩子,最好的爱是赞赏、鼓励、交流、沟通、尊重和信任,家长的信任可使孩子受到尊重的同时与家长处于平等的地位,愿意与家长进行朋友式的交流与沟通。希望灿烂的笑容总是挂满孩子的脸庞,轻松活泼,健康发展,有利于家庭、利于社会、利于祖国、利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