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传统文化的回归现象,引出对小学生诵读能力培养的思考。从诵读对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角度,提醒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诵读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诵读
董卿主持的央视节目《朗读者》一开播,迅速火遍全国,被不少人誉为电视综艺的“一股清流”。这档“高而不冷”的节目,于润物无声中,让朗读者的故事彼此交融,让你我的心灵透过动人的文字,穿越情感的波澜,抵达宁静和悠远。董卿表示:“朗读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但更多时候,朗读也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白岩松这样评价:“《朗读者》不仅对董卿有意义,《朗读者》也将对中国电视的观众和文化的传承有意义,它是一个回归本源的过程,朗读虽然是一个现代的字眼,但也是中国文化一直以来的读、说形式。”
是的,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重视朗读这种语文学习的方式。毋庸置疑,语文学科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朗读、熟读、背诵,学生才能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我在组织培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的过程中,对小学语文老师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必须重视小学生的诵读训练和指导。
为什么要注重小学生的诵读训练和指导工作?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回归传统文化,必然要诵读经典古诗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精神的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立足世界文化之林的根基,历经几千年,已经融入民族血脉。从《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这些电视综艺节目的走红,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回归热一直在延续。回归传统文化,必然要继承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诵读。
1.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提高孩子的人格修养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蕴含了为人处世的哲学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许多小学老师反映: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训练,上课注意力更集中了,班级秩序变好,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同学们也能够遵守纪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提高了。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古诗文,对提高他们的眼界、心胸、志气、品格修养等大有帮助。
2.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
经典古诗文是培养学生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最好教材,从小扎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能够增强孩子的文化自信,这也是学生爱国的具体体现。
二、语文教学注重诵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益处多多
1.有助于学生学习语言
语文学习就是在学语言。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读通顺。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学生就能读得准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在与字词的多次“见面”过程中,学生就牢固掌握了字的读音、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这就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强化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运用。如老舍先生《草原》一文,教師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透过具有明丽色彩的文字看到作者笔下的蓝天、绿草、白云、羊群,从而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积累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汇句式,学生就能逐渐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自己的语言。
2.有助于学生提高审美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用优美的文字描绘秀丽的自然风光的文章。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可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引领学生通过文字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进入画面意境,认识和感受自然的美,从而提高审美情趣。诵读美文,可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提升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古典诗文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有位大学教授,主攻现代文学,她主张孩子应先多读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在有一定的基础后再读古诗文。但一句古诗改变了她的观点。那是她带着上二年级的女儿在北大未名湖畔漫步。眼前湖水荡漾,清莲半开,偶尔有蜻蜓飞过,画面很美,她正想着用什么语言来描绘,女儿脱口而出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女儿的审美表述如此贴切,当时就让她惊呆了。这使她认识到,孩子的审美能力是需要及早开发的,并且从古诗文中可以汲取到很多营养。
3.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
我们知道,“诵读”不仅仅是嘴巴的活动,还包含了丰富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比如《小珊迪》,文章饱含情感,感人至深。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揣摩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 “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从而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品格。学生在对小珊迪的认识过程中,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做出判断,因而也是思维的过程。此时,我们老师可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明是非、辨美丑,以期收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整体效果。
另外,重视小学生的诵读训练,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记忆力,培养耐心和坚持力等,总之是益处多多。
参考文献:
王力群.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诵读
董卿主持的央视节目《朗读者》一开播,迅速火遍全国,被不少人誉为电视综艺的“一股清流”。这档“高而不冷”的节目,于润物无声中,让朗读者的故事彼此交融,让你我的心灵透过动人的文字,穿越情感的波澜,抵达宁静和悠远。董卿表示:“朗读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但更多时候,朗读也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白岩松这样评价:“《朗读者》不仅对董卿有意义,《朗读者》也将对中国电视的观众和文化的传承有意义,它是一个回归本源的过程,朗读虽然是一个现代的字眼,但也是中国文化一直以来的读、说形式。”
是的,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重视朗读这种语文学习的方式。毋庸置疑,语文学科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朗读、熟读、背诵,学生才能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我在组织培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的过程中,对小学语文老师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必须重视小学生的诵读训练和指导。
为什么要注重小学生的诵读训练和指导工作?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回归传统文化,必然要诵读经典古诗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精神的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立足世界文化之林的根基,历经几千年,已经融入民族血脉。从《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这些电视综艺节目的走红,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回归热一直在延续。回归传统文化,必然要继承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诵读。
1.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提高孩子的人格修养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蕴含了为人处世的哲学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许多小学老师反映: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训练,上课注意力更集中了,班级秩序变好,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同学们也能够遵守纪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提高了。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古诗文,对提高他们的眼界、心胸、志气、品格修养等大有帮助。
2.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
经典古诗文是培养学生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最好教材,从小扎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能够增强孩子的文化自信,这也是学生爱国的具体体现。
二、语文教学注重诵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益处多多
1.有助于学生学习语言
语文学习就是在学语言。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读通顺。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学生就能读得准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在与字词的多次“见面”过程中,学生就牢固掌握了字的读音、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这就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强化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运用。如老舍先生《草原》一文,教師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透过具有明丽色彩的文字看到作者笔下的蓝天、绿草、白云、羊群,从而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积累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汇句式,学生就能逐渐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自己的语言。
2.有助于学生提高审美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用优美的文字描绘秀丽的自然风光的文章。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可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引领学生通过文字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进入画面意境,认识和感受自然的美,从而提高审美情趣。诵读美文,可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提升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古典诗文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有位大学教授,主攻现代文学,她主张孩子应先多读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在有一定的基础后再读古诗文。但一句古诗改变了她的观点。那是她带着上二年级的女儿在北大未名湖畔漫步。眼前湖水荡漾,清莲半开,偶尔有蜻蜓飞过,画面很美,她正想着用什么语言来描绘,女儿脱口而出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女儿的审美表述如此贴切,当时就让她惊呆了。这使她认识到,孩子的审美能力是需要及早开发的,并且从古诗文中可以汲取到很多营养。
3.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
我们知道,“诵读”不仅仅是嘴巴的活动,还包含了丰富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比如《小珊迪》,文章饱含情感,感人至深。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揣摩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 “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从而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品格。学生在对小珊迪的认识过程中,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做出判断,因而也是思维的过程。此时,我们老师可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明是非、辨美丑,以期收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整体效果。
另外,重视小学生的诵读训练,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记忆力,培养耐心和坚持力等,总之是益处多多。
参考文献:
王力群.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