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正在着手将操控记忆变成现实,但这真是人类需要的吗?
操控记忆是科幻电影中最常见的超能力,但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在着手将它变成现实。
从2010年开始,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在实验室对小白鼠以及小白鼠的大脑做了一些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或者你也可以称之为一些疯狂的事情。
他们删除了小白鼠的记忆,然后再把这段记忆装回去,又或者给小白鼠植入了一段从来没存在过的记忆。
听起来激动人心,又有那么点可怕。别想歪了,这可不是科学狂人的邪恶实验,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人类能够真正理解记忆是什么。这关乎到全球数千万阿茨海默氏综合征和应激创伤患者能否恢复健康。
当然,正如所有科学研究一样,这一切的前提是先走出实验室小白鼠阶段,对于啮齿类动物能行得通的办法,不一定能在人类身上获得成功。
不过,至少我们已经找到一些思路。
删除记忆
现在几乎人人都知道,人类依靠大脑进行思考和记忆,但就像“地球是方的”理论一样,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负责思考和记忆的器官是心脏。
直到1664年,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托马斯·威利斯才首次明确提出,大脑才是思维的器官。在那之后的几个世纪,科学家们对大脑和记忆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甚至,还有不少成就。
比如科学家们在1957年发现记忆并不是分散地存储在大脑中,而是集中在特定的脑细胞中,这些细胞又集中在大脑的一小块区域:海马体和杏仁核。
再比如删除记忆这件事,不仅是脑神经领域的科学家,即便是精神科的医生,也已经干得得心应手——通过某些抑制型药物,削弱甚至消除所有的记忆。
但这和对着脑袋来上一锤让人失忆的方法没有本质区别,科学家自然不满足于这种粗暴而无脑的方法,他们希望做得更精确更优雅——删除特定的记忆。这也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需要,并不是所有记忆都那么不堪回首。
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获得成功。比如,2013年科学家发现,当他们将一种名为Latrunculin A的药物注射到小白鼠大脑中负责情绪处理的区域时,可以选择性地抹除一些记忆,比如在实验室被注射过这种药物的记忆,同时其他记忆保持完整。
荷兰奈梅亨大学神经学家马莱恩·克勒斯则在当年宣称,利用另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治疗方法——电击疗法,他帮助39名患者忘掉了一些特定的痛苦故事的记忆。
替换记忆
删除记忆只是操控记忆的初级阶段,更高级的部分,是能够再植入一段记忆。
这方面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来自一位全球顶尖的记忆研究者、中国科学家——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生物学助理教授刘旭带领的研究团队。
2012年至2014年,刘旭和团队成员先后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三篇引起轰动的论文,介绍了他们操控记忆的三步曲——标记特定记忆、激活以往记忆以及移植虚假记忆。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就在团队准备进一步探索记忆奥秘的时候,2015年3月却传出刘旭因病骤然离世的消息,中外学界无不感慨天妒英才。但这位操控记忆的先驱还是通过天才般的思路和精巧的实验,让我们得以窥视记忆奥秘的冰山一角。
刘旭团队的实验设计一气呵成。其中最为开创性的部分是两种最新科技的综合运用——转基因小白鼠品系的建立,以及光遗传学操纵技术。
移植记忆的第一步,是先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转化小白鼠大脑中某些神经元的光敏感基因,让它们对光线格外敏感,为后续能用光线控制神经元打下基础。
之后,刘旭和同事为转基因小白鼠头部做了个微创手术,植入光纤,使光线能直接照射到相应的神经元,一旦光纤另一端给予蓝光脉冲,就能够“打开”这些已经被改变的神经元。
接下来,就是整个记忆植入最神奇的一步,刘旭和同事标记某个特定记忆,比如某个恐惧场景的细胞,随机选择一个特定的刺激方式,比如轻微电击,激活小白鼠大脑中与恐惧相关的神经元。
之后的研究中,刘旭和同事再设计不同的场景,并通过各种组合激活这些记忆,最终让小白鼠形成一个新的记忆。而这个记忆的内容在现实中从未发生过。
你真的需要吗
这些操控记忆的方法对人类有效吗?
马莱恩·克勒斯博士为39名患者删除记忆的试验,实际上并没有弄清楚其中的原理,甚至连是否真的删除了特定记忆,还是连带其他某些记忆也一起被删除了,也没有定论。
刘旭团队的研究则因为刘旭的病逝,止步于小白鼠阶段,或许刘旭已经想好了下一步的实验,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刺激小白鼠形成某些记忆,与人们真正想要达到的移植记忆,也还相差甚远。
现有的科学认知理论告诉我们,记忆与神经信号有关,将小白鼠的研究成果复制到人脑中,的确和人类本身的记忆过程类似,但人脑中每一步过程的实现,复杂程度都远远超过任何一只小白鼠的大脑记忆形成过程。
抛开从小白鼠复制到人脑的技术难题,记忆的删除和移植操作已不光是自然科学问题,甚至还牵扯到哲学层面。
一个经常被拿来讨论的话题是,如果人类不再需要依靠感官来获取信息并形成记忆,仅仅依靠科技的手段即可完成输入,那么每个人是否还是一个完整的人?换句话说,你是否还是你?你又如何分辨自己是否处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
在人类亲自接受操控记忆的试验前,我们暂时还无法得到答案。
操控记忆是科幻电影中最常见的超能力,但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在着手将它变成现实。
从2010年开始,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在实验室对小白鼠以及小白鼠的大脑做了一些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或者你也可以称之为一些疯狂的事情。
他们删除了小白鼠的记忆,然后再把这段记忆装回去,又或者给小白鼠植入了一段从来没存在过的记忆。
听起来激动人心,又有那么点可怕。别想歪了,这可不是科学狂人的邪恶实验,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人类能够真正理解记忆是什么。这关乎到全球数千万阿茨海默氏综合征和应激创伤患者能否恢复健康。
当然,正如所有科学研究一样,这一切的前提是先走出实验室小白鼠阶段,对于啮齿类动物能行得通的办法,不一定能在人类身上获得成功。
不过,至少我们已经找到一些思路。
删除记忆
现在几乎人人都知道,人类依靠大脑进行思考和记忆,但就像“地球是方的”理论一样,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负责思考和记忆的器官是心脏。
直到1664年,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托马斯·威利斯才首次明确提出,大脑才是思维的器官。在那之后的几个世纪,科学家们对大脑和记忆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甚至,还有不少成就。
比如科学家们在1957年发现记忆并不是分散地存储在大脑中,而是集中在特定的脑细胞中,这些细胞又集中在大脑的一小块区域:海马体和杏仁核。
再比如删除记忆这件事,不仅是脑神经领域的科学家,即便是精神科的医生,也已经干得得心应手——通过某些抑制型药物,削弱甚至消除所有的记忆。
但这和对着脑袋来上一锤让人失忆的方法没有本质区别,科学家自然不满足于这种粗暴而无脑的方法,他们希望做得更精确更优雅——删除特定的记忆。这也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需要,并不是所有记忆都那么不堪回首。
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获得成功。比如,2013年科学家发现,当他们将一种名为Latrunculin A的药物注射到小白鼠大脑中负责情绪处理的区域时,可以选择性地抹除一些记忆,比如在实验室被注射过这种药物的记忆,同时其他记忆保持完整。
荷兰奈梅亨大学神经学家马莱恩·克勒斯则在当年宣称,利用另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治疗方法——电击疗法,他帮助39名患者忘掉了一些特定的痛苦故事的记忆。
替换记忆
删除记忆只是操控记忆的初级阶段,更高级的部分,是能够再植入一段记忆。
这方面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来自一位全球顶尖的记忆研究者、中国科学家——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生物学助理教授刘旭带领的研究团队。
2012年至2014年,刘旭和团队成员先后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三篇引起轰动的论文,介绍了他们操控记忆的三步曲——标记特定记忆、激活以往记忆以及移植虚假记忆。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就在团队准备进一步探索记忆奥秘的时候,2015年3月却传出刘旭因病骤然离世的消息,中外学界无不感慨天妒英才。但这位操控记忆的先驱还是通过天才般的思路和精巧的实验,让我们得以窥视记忆奥秘的冰山一角。
刘旭团队的实验设计一气呵成。其中最为开创性的部分是两种最新科技的综合运用——转基因小白鼠品系的建立,以及光遗传学操纵技术。
移植记忆的第一步,是先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转化小白鼠大脑中某些神经元的光敏感基因,让它们对光线格外敏感,为后续能用光线控制神经元打下基础。
之后,刘旭和同事为转基因小白鼠头部做了个微创手术,植入光纤,使光线能直接照射到相应的神经元,一旦光纤另一端给予蓝光脉冲,就能够“打开”这些已经被改变的神经元。
接下来,就是整个记忆植入最神奇的一步,刘旭和同事标记某个特定记忆,比如某个恐惧场景的细胞,随机选择一个特定的刺激方式,比如轻微电击,激活小白鼠大脑中与恐惧相关的神经元。
之后的研究中,刘旭和同事再设计不同的场景,并通过各种组合激活这些记忆,最终让小白鼠形成一个新的记忆。而这个记忆的内容在现实中从未发生过。
你真的需要吗
这些操控记忆的方法对人类有效吗?
马莱恩·克勒斯博士为39名患者删除记忆的试验,实际上并没有弄清楚其中的原理,甚至连是否真的删除了特定记忆,还是连带其他某些记忆也一起被删除了,也没有定论。
刘旭团队的研究则因为刘旭的病逝,止步于小白鼠阶段,或许刘旭已经想好了下一步的实验,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刺激小白鼠形成某些记忆,与人们真正想要达到的移植记忆,也还相差甚远。
现有的科学认知理论告诉我们,记忆与神经信号有关,将小白鼠的研究成果复制到人脑中,的确和人类本身的记忆过程类似,但人脑中每一步过程的实现,复杂程度都远远超过任何一只小白鼠的大脑记忆形成过程。
抛开从小白鼠复制到人脑的技术难题,记忆的删除和移植操作已不光是自然科学问题,甚至还牵扯到哲学层面。
一个经常被拿来讨论的话题是,如果人类不再需要依靠感官来获取信息并形成记忆,仅仅依靠科技的手段即可完成输入,那么每个人是否还是一个完整的人?换句话说,你是否还是你?你又如何分辨自己是否处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
在人类亲自接受操控记忆的试验前,我们暂时还无法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