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导下课堂关键问题的设计

来源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e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标中的“十大核心概念词”、“四基”、“四能”中可以看出,现在我们的数学教育除了要让我们的孩子们掌握学习和生活中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外,更加要注重发挥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使我们的教育除了基础和普及外,更具有发展性。教师在课堂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好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四基”,提高“四能”,对新课标中的“十大核心概念词”应用会更深刻。
  【关键词】 思想、活动经验、提问、语言、方法
  课改十年,十年中数学课堂在不断变化,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集结教授、教师们的智慧出版了《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及改变:首先,新课标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词,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次,新课标中把标准实验稿中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过去的“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现在新课标指的“四基”除了标准实验稿中说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即新课标中的“四基”指的是通过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再次,新课标中还提到了“四能”。“四能”指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过去在实验稿中仅仅强调分析和解决问题,现在在实验稿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即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新课标中的“十大核心概念词”、“四基”、“四能”中可以看出,现在我们的数学教育除了要让我们的孩子们掌握学习和生活中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外,更加要注重发挥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使我们的教育除了基础和普及外,更具有发展性。本文就对新课标“四基”中如何使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思想”作简单的论述。
  一、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定义
  前面已经说到,《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四基”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信大家都已非常了解,这里就不做具体说明。那么现在来说说“四基”中的后两个,即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里的基本思想不是之前实验稿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而是指支撑整一个数学科学发展的思想,核心在于数学推理、数学建模。那么如何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呢?我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这里的基本活动经验,对学生而言,所谓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围绕特定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经历了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之后所留下的有关数学活动的直接感受、体验和个人感悟,使学生们累积经验。而经验是具有数学目标的一种结果;是人们最贴近数学现实的部分。基本的数学操作的经验,基本的数学归纳的经验,类比的经验,思考的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等等。学生操作的未必就能获得经验,必须帮助通过课堂四十分钟的提问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基本活动经验在每个领域中表现不一样,在代数中强调代数建模;就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化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数学直观。而学生们通过这些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的学习、获得中不断发展其数学思维、创新意识。
  二、教师的课堂提问现状
  《新数学课程标准》(42页)说到:教师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之下,我们就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设计好的教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而教案设计中“课堂关键问题的设计”更是重中之重。因为课堂中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的高度与深度,促进了一种或是多种新的理论、新的方法的产生。但目前大多数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都是这样的:
  (一)提问指向性不明确
  多数的老师在上课时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如“从图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等等等等,这样的问题固然开放,但正由于开放,指向性不明确,学生往往会有新奇的发现,但说的可能是和上课内容无关的、没有数学味的“发现”,导致课堂节奏慢,效率低下。
  (二)提问过于零碎,没有探索空间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时,在出示“1.45×3.2+1.45×6.8”后提出一组关键问题:“这题是求两个积的和,两个积中,相同的乘数是什么?”“有没有另外的算法?”“可以怎样计算?”“这样的计算简便了吗?”“简便在哪里?”……这样零碎的提问,几乎让学生没有了探索空间,只要进行简单的判断即可。这样的关键问题设计有碍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会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提问直指结果
  再如,课堂上,教师设计的关键问题往往直接指向问题结果,如“这题等于几?”“怎样列式?”等,而“你是怎么想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错误?”这样展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关键问题少。
  三、教师的课堂提问语言的要求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想学生在课堂中“四基”更扎实、有效、就要注重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方式,重视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简要来说,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问题不能过于直白、琐碎
  我校教师在设计《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设计的关键问题如下: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
  4.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
  这样设计的关键问题显得杂乱琐碎,过于直白,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缺少探索的空间,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四基”尤其是在使学生在课堂中累积、获得“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上落实不到位。
  (二)提问要有让学生思考的容量
  经过第一位教师的课堂实践后,我校另一位教师将《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中的关键问题重新设置了: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哪两条线段有关?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4.怎样求梯形面积?
  根据同一课不同的关键问题设置及课堂效果来看,第二位教师设计的关键问题,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重点,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达到了教师问得精,学生想得深的效果,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渐进方式的提问,层层剖析关键问题,循序推进地解决重难点问题,引导学生们的思维不断向知识的纵深和宽广方向进一步发展。
  四、教师的课堂提问语言的方法
  新课标中的“四基”要落实到位,更多的是靠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中的落实、反馈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语言这个博大精深的国度里,尤其是在课堂中关键问题的设计上要更加注重提问方式,掌握好的提问方法,使学生经过教师的提问后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将新课标中的“四基”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通过“四基”的落实使学生掌握“四能”。那么课堂关键问题的设计方法是什么呢?
  (一)了解学生,找出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问题,而不会过于琐碎,也比较能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
  (二)解读教材文本。只要我们自己清楚了教学内容的知识脉络,了解了横向与纵向关系,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具有实效性的问题,指向性才会更加明确,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提问语言要精简,有启发性和开放性。如果问题过长,则可以采用渐进式的提问。即将一个长的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不畏难,激起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想象能力。
  (四)慢原则。教案中关键问题设计好了,并不等于就上好了一节课。而要想教学的效果要好,还要舍得花时间,即--课堂中的语言节奏、尤其是关键问题的提问,要慢,然后再有意识地腾出时间给学生思考,等大部分学生举手后才让他们回答。这样,课堂效果更好。
  注意到以上几点现状、要求、方法后,我想,只要教师们在课堂关键问题的设计策略上,争取多种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思维的提问,经过这些以后,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基本思想”会累积更多、收获更丰富的。真正实现新课标中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 独立学院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产物,在度过了10多年发展初期之后,在突破了资金和师资的初期瓶颈之后,相继面临着品牌建设的重要任务,如何做好外宣工作,成功塑造学校育人品牌,成为独立学院面临的战略课题。本文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例,研究外宣工作如何为品牌建设提供舆论支持。  【主题词】 独立学院 品牌建设 外宣工作  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期刊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学阶段,班主任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直接责任人。所以,班主任要寻找心理健康渗透契机,使班级管理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机结合起来,让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了解和认识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要
期刊
【摘要】 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思维产生着较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对阅读教学学生的兴趣十分淡薄。要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瓶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真切的体会到阅读期待的激发在阅读教学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运用得当,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期待 兴趣 课堂 质量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
期刊
一、用爱心接纳每个孩子  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为人师者应深切体会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学习。我所任教的班里有名学生,头脑够用,就是纪律差,上课和周围同学没话找话,周围无人应便自言自语,一旦批评他,便一脸的诚恳,保证要改正缺点,
期刊
在中学代数教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个重点,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更是一个难点。问题中涉及到的数量较多,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应该遵循分散难点各个击破的原则进行教学。所以在学习代数式与整式加减法时,就要训练学生把文字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列成代数式的能力,使学生习惯于用字母表示数。为使学生更好掌握和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现结合历年中考题谈谈用
期刊
“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决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饮水”。这启示我们:要提高思品教学实效性,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思品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课程,而品德不是单靠“教”可以培养的,要充分发挥思品课的德育功能,提高德育实效性,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关注教学中学生的“人性、人生、人格” 。  一、尊重人性,以人为本,自主学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新课程实施以来,“以人为本”
期刊
作者简介:米色日拉,男,彝族,四川凉山布拖县龙潭镇中心校,小教副高级,大专学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虽然实行校长制,但校长一人独木难支,学校工作要靠全体教师,校长要与教师健康相处,才能推动学校工作健康发展。  【关键词】校长教师融洽  校长负责制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环节,这一制度赋予了校长不小的权利,对教师有着考核大权和聘任大权。所以校长如何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利,处理好校长与教师间的关系,推
期刊
大家看到,爷爷奶奶哄孙子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大部分爷爷奶奶不懂教育。有的一味的迁就,结果把孩子教育坏了,到了学校一身的坏习惯,坏毛病改不过来。也有的非打即骂。甘地夫人曾说:“真正的爱并不是迁就孩子,让他们随心所欲,而是随时约束和教育他们。”爱孩子既不能纵容和放任自流,也不能讨厌、使用暴力。正如方孝儒所说,“鞭之下有贤士乎?”  孩子年幼无知,时常犯错。需要严格管教,但要把管教和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期刊
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的主旋律,为把胡锦涛同志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号召贯彻到实处,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而和谐教学是落实构建和谐校园之有效的主要途径。所谓和谐教学,即运用科学艺术手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适应现代教学的形势,符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当今教育“尊重、关爱、激励、创新”的主旋律,
期刊
我从教以来,一直把教会学生做人当成自己的第一职责去探索和实践。教会学生做人的方法很多,但我认为用教师无私奉献去编织对每一位学生的爱才是最根本的。教师的工作很平凡,很少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要把国之常情,人之常情融于教书育人当中就是教师的本份。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每位家长的希望,社会应该对学生充满爱,教师之爱应更深,更正,更高。我爱每一位后进生,特别是对后进生施以厚爱。对后进生施以厚爱是爱之深的具体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