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的政治本色是艰苦奋斗的保证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1023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深深打上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和优秀传统文化双重基因的中国共产党人,时刻坚守清廉的政治本色。
  2004年,曾为中共党员并在延安工作生活过的司马璐在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了《中共历史的见证》一书,书中披露:毛泽东在延安每天吃一只鸡。详细的情节是说,陈云在作《怎样做一个共党员》的报告后,有人向他递了一张条子提问:“既然共产党是讲平等的,为什么我们大家的生活这么苦,毛主席却每天吃一只鸡?”陈云回答说:“毛主席每天吃一只鸡,这不是毛主席愿意的。毛主席希望和我们大家过一样的艰苦生活,但是同志们想想,毛主席的健康对中国革命多么重要!所以,毛主席不愿吃鸡,党中央命令毛主席一定要吃,和我们每一个革命同志一样,毛主席吃鸡也是一种革命任务。”
  当前,一些人根据这些所谓的证据,所谓真的历史,得出了一个怪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每天都有鸡肉吃,生活奢侈,艰苦清廉只是普通共产党员在物质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不得不承受的结果。
  那么,延安时期毛泽东的生活水平究竟如何呢?我们不妨来看看李耀宇的回忆。李耀宇在枣园给陈云做过饭,给毛泽东也服务过。他曾回忆:1943年在延安给毛泽东一天做过两次鸡肉,中午吃的是馄饨,下午吃的是片汤,毛泽东一再称赞。后来,他要求再做鸡肉给主席吃,主席却是连忙摆手,说道:可不敢了,两顿饭吃一只鸡,这个钱也要省回来,我要勒脖子。还说:自己两三天的伙食费也就一只鸡的钱。小李呀,你也不限,我也不限,怎么得了?我们现在一切都是为了打日本帝国主义,不能把钱吃多了哟!他停了一下,很动感情地说:我们一天三顿起码是细粮,你们一天三顿都是粗粮,我们看了都难过。小李,你们一月二月三月也吃不上一顿大米,一年也只有过节吃上三顿大米饭。我们今天穷,一是这个地盘太小,二是这个地方出不了多少大米。李耀宇还回忆,七大闭幕的当晚,代表们聚餐,每张餐桌上了一整只鸡,当时吃鸡就是享用“奢侈品”了。
  延安时期,关于毛泽东吃鸡的故事还有一则。1940年陈嘉庚到延安慰问,毛泽东请陈嘉庚吃饭,他用自己种的豆角、西红柿招待陈嘉庚,只是特地上了一味鸡汤。毛泽东说:“我没有钱买鸡,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送给我的。”这顿饭也就花了两毛钱。陈嘉庚看了看饭菜,想起在重庆蒋介石花了800大洋宴请他的事,陈嘉庚陷入了沉思。延安之行,共产党领导人民主、平等、清廉与简朴的作风折服了陈嘉庚,从他们的身上,陈嘉庚看到了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看到了共产党得人心、得天下的历史必然。陈嘉庚意味深长地对毛泽东说:“得天下者,共产党也!”可以说,延安之行是陈嘉庚人生旅途中的重大转折点。从此,他发现了在黑暗的中国还有一个光明的地方。回到新加坡,陈嘉庚就公开发表言论,说共产党的领袖及一般工作人员,勤俭诚朴、吃苦耐劳,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40年的初秋、延安马列学院专门派四人到杨家岭去接毛泽东来作报告。当他们走到延河水桥头时,没想到竟碰到了迎面走来的毛泽东。毛泽东打量了来接他的四个人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他说,过去“皇帝出朝,要乘龙车凤辇,官僚出阁,要八抬大轿,前簇后拥,浩浩荡荡,摆威风。我们是共产党人,是讲革命的,要革皇帝官僚的命,把旧世界打它个落花流水。我们既要革命,既要和旧的制度决裂,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 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路算不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路,不要接接送送! 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我们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按照迎来送往的“官场”礼节,延安马列学院派人去接中央领导来作报告,在我们看来应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在毛泽东看来,卻是不正常、要不得的事。这是因为,“我们是共产党的领导人,不是当官做老爷,而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是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心连心的。”
  毛泽东这句“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具有政治谶语般的魅力,10年后这句话得到验证:清贫清苦、清纯清澈的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战胜了国民党,感动了全国人民,赢得了民心,建立了新中国。
  “延安作风”就是在延安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虽然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地域环境,但它已超越了时空界限,具有永恒的精神力量。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党魂之所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共产党人都要继承发扬延安精神。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模范的共产党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革命精神,使得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于人民大众,获取无止境的能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其他文献
摘要: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整个社会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新媒体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在为了实现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的时候,行业的贡献也当然义不容辞。  关键词:新媒体;共同富裕;三农问题  新媒体行业在整个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利用无处不在的网络去向所有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而言,它的成本
期刊
摘要:商务英语属于特殊用途英语,它根植于普通英语。商务英语不仅具有普通英语的语言特征还具备自身的语言特征。探讨商务英语的翻译原则从准确把握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为切入点,以便最大限度地掌握商务理论、服务商务实践。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特点;原则  一、商务英语的特点  商务英语属于特殊用途英语(ESP)的一种,是英语语言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商务英语根植于普通英语,它不仅具有普通英语的语言学特征,即普
期刊
摘要:生态翻译学主要以适应选择论和三维转换为基础,能在由原文、源语、译语、译者、读者、源/译语文化等多种因素组成的翻译生态环境中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更加生动、形象。本文在生态翻译视角的指导下,以四川省城市宣传语为例,研究生态翻译学对城市宣传语翻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城市宣传语翻译;四川省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对外宣传战略的不断加强。随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历史观的立场上是高度一致的,二者都是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上也是统一的。但是彼此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进行系统阐述的切入点是有所不同的,为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唯物主义历史观,本文首先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概念进行考察,然后分别根据《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二者对历史观的描述进
期刊
摘要:人民群众常会参与到许多自己喜欢的文化活动中去,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还能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还可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是一举三得的好事。然而随着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上升,那么,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各界都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便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新形势下的基层群众文化
期刊
摘要:“红船精神”是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指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指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资源,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弘扬“红船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红船精神;思政教育;培养意义  1921年,正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因遭到上海法租界巡捕袭扰,紧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并在船上
期刊
摘要: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园林景观的设计变得更加严格,以前的景观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我们分析整合园艺技术和新时代园艺景观设计的思路,以新时代园艺技术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联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新时代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组合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本文以园艺技术与景观设计的组合实践为例,分析新时期园林艺术的特点。  关键词:新时代;园艺技术;景观设计;文化  一、新时代园艺技术与景
期刊
摘要:文物古迹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有价值性文化资产。它们是古代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贵重的文物。中国从古至今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宏伟的中国万里长城到沙质荒漠,它有着辉煌的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从山西省五大洲山脚下的大同云冈石窟到古都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些出土文物都具备举足轻重价值。但是,文化内所处的环境的单位质量严重影响了珍贵文物的长时间存在,保存,严重的破坏其生态的完整性,严重的环境污染物
期刊
摘要:环卫职工团队是城市环卫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环卫行业身为建立生态文化卫生城市的主要力量,在新时期,要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从人力、资源、思想意识以及心理等层面展开激励体系,切实提升环卫职工团队的自主能动性,使其为企业更好、更有效的服务,为创建优美城市及服务人们的生活提供保障。基于此,文章简要阐述了环卫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卫行业;
期刊
摘要:“双螺旋”模式课程设计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以课程知识体系和课程思政内容双主线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培养职业能力。  关键词:双螺旋;设计;主题宴会  《主题宴会设计》“双螺旋”模式课程设计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宴会主题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按照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