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pp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许多企业班子、甚至是政府官员习惯称其一把手为“老大”,称者觉得很到位,听者觉得很过瘾。
  刚开始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只是有点奇怪,明明是老总、或××长、××书记,为什么不直接称呼,或者按照高层的习惯,直接叫名字,或者更通俗地直呼老张、老李?后来在与那些被称为“老大”及其同事的接触中发现,“老大”的称谓其实不简单,并不是所有的一把手都可称为“老大”,而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把手才常被称为“老大”。
  大凡被称为老大的领导者,一般都有较好的业绩,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权威,但其业绩的获得和权威的形成往往还不是按正常套路来的,用管理的术语讲,即不完全是按照科班的理论或规范而为,常常是带有某种个性特点的创造,甚至是某种让常人看来不入流的习气,如企业经营中的哥们义气、以经验代替科学的大胆行为、管理中粗放式的打骂精神,等等。这些行为因其业绩或做事上的成功被上升为个性特点、超常的行为风范,类似一种首领行为,慢慢被美化为“老大”的称谓。
  仔细观察和思考,这个时尚的称谓往往以褒义为主,同时具有多重含义,会让人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排行、黑社会老大、占山为王者……“老大”处在领导或高层管理岗位,其有明显的首领行为,有威望,而且其威望往往来自权威甚或权力的威胁。按照领导理论,领导的权力有两种:法定的正式权力和非法定的非正式权力。前者主要来自于其职位法定的提升权和奖惩权,后者则是因其个人特性和日常表现形成的个人魅力(参考权力)和权威(专家权力)。高水平的领导者善用非正式权力,即靠他们对组织愿景和使命的阐释,通过个人魅力和高超的能力以及相应的文化和环境建设,引导人们积极主动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低水平的领导或管理者则善用正式权力,强迫、命令下属做事,用权利和金钱控制他人做事。对比那些“老大”们的行为,他们一方面擅长正式权力的使用,另外附加了符合他们个人特点的威望,如豪爽、霸气、离经叛道、诡异的聪明、玩世不恭的严肃……
  在与一位“老大”及其同僚的聚会中,谈到一次突击任务的完成。当时任务重要而紧迫,按照该组织日常行为规范和运行能力,在截止日前根本无法实现,但当时的“老大”则给上级拍胸脯“没问题”。当所有人在为他们能否按时完成任务担忧时,该“老大”袖子一挽,亲自坐镇现场,任务果然也按时完成了。事后他向上级领导和同行展现了他的能力和自信,从骨子里冒出了“怎们样,我说能做到就是能做到”的霸气。上级领导很理性地认为,既然能做到,为什么不用组织合理的流程、理性的制度和规范按时保质保量地有秩序完成?靠自己坐到现场用权威督战才匆匆忙忙地完成,恰恰是没有把应该做到的事情做到位,才造成了在关键时候不得不依靠个人引以为自豪的魅力和权威这种不稳定的做事方式。
  这位上级领导的质疑正是我这篇短文要对老大的“声讨”。“老大”确实有其独特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但往往将组织过分地人格化,而对组织制度、规范、理性不够尊重,从而使组织失去了稳定性、可复制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好的领导确实需要强调其非正式权力的使用,但他们是在尊重正式权力规范基础上的提升,甚至是通过正式权力和制度规范放大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家权威,而不是无视或超越组织规范对个人魅力和权威的过分放大甚至乱用。另外,好的领导应随时准备好离开组织而不破坏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领导对组织发展的作用虽然很大,但好的领导会随时用制度、规范、甚至文化保持组织的稳定性以及配备好团队甚至培养好接班人以使组织不过分人格化、不过分依赖自己,做到自己随时离开而不使组织发展受到影响。
  另外,一般善称领导为“老大”者除投其所好外,往往也与有近似的“老大”习气,因而称者和被称者才会使这种“哥们义气”相互借力并把其置于理性、规范制度和行为之上。
  在网上看到一首关于“老大”的诗,其中有这样几句:“老大,真的不太好当,老大的后背是一面墙,什么都要阻挡,还要背着大家往前闯……”我觉得可以加上几句:老大,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老大,善用权力、组织、制度、流程和文化,就如阿基米德找到了撬动地球的支点,个人力量大无穷!
其他文献
“我见过很多产品,其中销路不好的产品中,有60%到70%都是因为不了解顾客需求。”拉里?休斯顿(Larry Huston)在接受沃顿知识在线采访时表示。他曾经是宝洁公司(P&G)多年的副总裁,现在是沃顿商学院迈克技术创新中心(Mack Center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的高级研究员。几乎可以说,他“炮轰”了许多市场研究和调研方法。在了解顾客需求的方法上,商业界
期刊
  
期刊
1961年,孔茨发表了著名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拉开了管理学派之争的序幕。按照孔茨的观点,丛林中不同学派能够独立成派的标准,是坚持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并对管理学理论和实践作出了较大贡献,且在管理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以戴尔为代表的经验学派,在管理学方法论上做出了独特贡献。  经验学派同其他学派的方法论之争,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知识分子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方法论论战。20世
期刊
明朝万历年间的吏部尚书孙丕扬,发明了一种任用官吏的方法—掣签法。此后,这种方法一直被沿用下来。  所谓掣签法,就是在具备了任职资格的候补官员中,如何决定其具体职务的一种方法。按照当时的制度,同样是出任知县,县份的差别是明显的。因此,把谁放在哪里,就成为任职的焦点。同样是知县,到云贵当知县和到江浙当知县,差别太大。这就难免给后门关系留下施展能量的空间。为了杜绝其中的弊端,孙丕扬干脆来了个“听天由命”
期刊
对四本受众广泛的杂志,Money, New Yorker, Cosmopolitan和Rolling Stone,所刊登的广告内容进行研究表明,有近一半(48%)的广告主题以时间或金钱为关键字,譬如Miller啤酒的“It’s Miller time”和Stella Artois啤酒的“Perfection has its price”。  “时间”(Time Effect)是指消费者通过广告或者
期刊
毫无疑问,企业家并没有我们所设想的那样具有远见和卓识,但是,他们往往具有常人不具有的折腾劲,向上,向上,前进,前进。     日本的“经营四圣”之一,创立了两家世界五百强的稻盛和夫曾体悟到,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你。这句话用到辽宁海城西洋集团董事长周福仁身上,十分恰当。  依据经济地理的思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周福仁生长之地,粮食产出有限,这是因为地底下有菱镁矿。周福仁从年轻的生产队长
期刊
分工与协调是组织的两项基本职能。其中,分工体现在组织结构的设计、岗位职责的分析与描述、绩效监督与考核等方面。那么,组织内部应该如何协调?  明茨伯格教授在《五行结构:设计卓有成效的组织》(Structures in Five: Designing Effective Organizations)一书中提出:组织协调包括相互调节、直接监督、标准化等方法,其中标准化可以进一步分为工作流程、工作输出和员
期刊
日前工信部对“两拓”合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力拓与必和必拓合资澳铁矿事务具有明显的垄断性,依据《反垄断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工信部反对此次合并。商务部表示,如果符合一定条件,此次合并将适用我国《反垄断法》。    《反垄断法》以及配套法规的出台为企业之间的合并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使得我国的反垄断审查机制逐步走向成熟。那么,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法律问题呢?  申报标准。并购如果发生在国外,依据我国
期刊
1960年,戴尔出版了《伟大的组织者》。时光如梭,半个世纪匆匆而过,这本书的观点不仅没有过时,反而越发显示出它在管理思想上的价值。如今,该书已被公认为研究戴尔甚至整个经验学派管理思想的必读书。1991年,《伟大的组织者》跨越大洋,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从此,该书与中国读者结缘。  戴尔在管理学研究方面引人瞩目的地方,是他与法约尔开创的管理过程学派(戴尔称之为“普遍主义者
期刊
贿赂案暴光后,已有160年历史的西门子似乎并没有因此而走入经营困局,但西门子品牌所受的影响显然不容小觑。    西门子的诞生    热衷技术发明的德国人  维尔纳·西门子和GE创始人爱迪生一样,是一位发明家和技术专家,一生有很多发明。维尔纳·西门子出生于汉诺威附近的农民家庭,因为家境的原因,他放弃了进入建筑学院学习的计划。在土地测量课老师的指点下,他加入了普鲁士军队,因为部队的工程学校免费教授同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