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的教育》是一支通俗的、单纯的、美好的、永恒的“爱”的舞曲,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者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在全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在学校、在学生中提倡和开展爱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社会、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社会上一切所需要爱护的人,培养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用爱去唤醒学生的真实情感,让爱在每个人的心中永驻。
【关键词】爱的教育;教育经典;真实情感
《爱的教育》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角度去感受世界上无穷无尽的父母的,同学的,任何人的爱。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爱的教育》是一支通俗的、单纯的、美好的、永恒的“爱”的舞曲,安利柯把每次受到感动的事写下来,每月都有父亲,母亲和姐姐雪维尔的来信,但安利柯有时也会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可是在有耐心、讲道理的父亲的教导中,安利柯最终总能明白这件事的好与坏。
一、借助孩子的眼光走进学生的心灵
《爱的教育》(原文是Cuore,翻译为“心”)也称《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意大利作家埃得蒙托·德·亚米契斯根据他的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全书共10卷,由100篇文章构成,内容新颖、情节感人至深,凡是读过这部书的人都将无法抗拒它的魅力,是无可争议的“爱”的典范。它所激荡的情节无不使人流下动情的泪水。不仅如此,本书实际上还涉及到9-13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可以使孩子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不仅是对家庭,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此书还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以及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此书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们接受,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者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此书还充满了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和十九世纪意大利引人入胜的习俗风尚,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殷期盼,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对祖国神圣的爱无不溢流于纸上动人心魂。其中的“每月故事”在意大利和许多国家早已家喻户晓,成了教育和鼓励孩子们的积极进取的名篇佳作。
《爱的教育》使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所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但爱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二、用爱的滋养哺育学生成长
教师在我的印象中是一种能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等的崇高的职业。以传道、授业为己任,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得更聪明、掌握知识的方法更好、策略更多,在不断地实践着再熟悉不过而又时时被遗忘的一个普通的话语——教书育人,并遵循着书上怎样说的,每天兢兢业业,把前人总结好的东西传给学生,不断追求的着教学的技巧和熟练度,使知识、能力、方法等都成为学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温柔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孩子的成长。在此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对事物的探索欲望,在这种积极的期盼下,孩子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愿望得以激发;在学生遇到成长障碍或失去动力时,用爱心和智慧唤起学生对希望的追求!……
我是一名在学校国培基地工作的教师,在教育环境中已工作了二十多年,接触过学生、教师及来自全国各地到我校参加培训学习的骨干教师类“学生”,这些来自各地的“学生”都和我一样既是学生又是朋友,在交流过程中,我感到:我的能力有限,也许做不到爱每一个“学生”,但应该懂得并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珍惜和“学生”接触的每一次和每一刻,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生活得快乐、率真。一人之爱是有限的,“学生”的爱才更宽广。教师以一人之爱,唤起“学生”之爱,才是师爱的延续,师爱的非凡力量。无论工作有多忙,任务有多重,我始终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先后多次获得了“校先进工作者”及“嘉奖”等荣誉称号。
三、严于律己,维护好教师的光辉形象
在学校生活中,老师是点,学生是面,老师少学生多,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视线之中,也在社会的监督之下。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把自己的子女托付给学校的教师,很自然就会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道德品行上对教师提出比常人更高的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他向学生传授知识,也在教学生做人。教师平时的行为举止、言传身教、政治态度、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治学精神、行为习惯等,都对学生有着深刻、长远的影响。实践证明,言行不一、言不由衷,是教师的一大忌讳。例如:我们教育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而教师自己却随地吐痰、语言粗糙、举止轻浮、衣冠不整,学生将怎么想?我们要求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安份守已,但教师却自己勇闯红灯,在校外无所不为、不拘小节,学生又该怎么做?还有,我们强调学生要有礼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但老师却不应答学生的问候语、家庭不和、不尊敬长辈、不注意邻里和睦,损人利已,学生又该怎么办?像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还能举出很多。教师也是从学生过来的,学生、家长对教师寄予很高的期望,社会又给予教师很高的荣誉,所以,如果我们教师平时不能注重自身的言行,自觉提高自己的素养,一旦遇到学生中发生的问题和事情,再去说教学生,学生岂能心悦诚服,教育还有什么功效,家长又怎能安心、放心地工作。所以,教师不仅在学校里要做学生的楷模,在社会上、生活中也要做一个严于律己的好公民,维护好教师的形象和学校的声誉。
回想起20多年来自己走过的路,曾有年轻气盛的躁动、有浅尝甘霖的欣喜、有屡遭挫折的痛楚,也有不眠不休的焦虑。从把我的岗位作为一种职业,到把这一职业当作一种事业与理想的追求,这一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的历程,其间的过程艰辛,冷暖自知。是这些学员们信赖、支持的眼眸给了我力量,是领导关切的话语鼓舞了我,是他们的信任激励了我,是同事们的爱援助了我。这让我充满力量地、勇敢地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中体验到了一些爱的真谛:教育是爱的体现,教育是一种职业,让我们精益求精不断突破创新;教育是一项事业,让我们无怨无悔奉献一生;教育是一门艺术,让我们以细腻的爱心叩响心灵之钟。让我们用爱去唤醒学生的真实情感,让爱在每个人的心中永驻。
参考文献:
[1]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意大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2]张志毅.师德与育人[J].中国林业教育,2007(S1).
【关键词】爱的教育;教育经典;真实情感
《爱的教育》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角度去感受世界上无穷无尽的父母的,同学的,任何人的爱。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爱的教育》是一支通俗的、单纯的、美好的、永恒的“爱”的舞曲,安利柯把每次受到感动的事写下来,每月都有父亲,母亲和姐姐雪维尔的来信,但安利柯有时也会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可是在有耐心、讲道理的父亲的教导中,安利柯最终总能明白这件事的好与坏。
一、借助孩子的眼光走进学生的心灵
《爱的教育》(原文是Cuore,翻译为“心”)也称《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意大利作家埃得蒙托·德·亚米契斯根据他的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全书共10卷,由100篇文章构成,内容新颖、情节感人至深,凡是读过这部书的人都将无法抗拒它的魅力,是无可争议的“爱”的典范。它所激荡的情节无不使人流下动情的泪水。不仅如此,本书实际上还涉及到9-13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可以使孩子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不仅是对家庭,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此书还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以及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此书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们接受,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者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此书还充满了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和十九世纪意大利引人入胜的习俗风尚,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殷期盼,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对祖国神圣的爱无不溢流于纸上动人心魂。其中的“每月故事”在意大利和许多国家早已家喻户晓,成了教育和鼓励孩子们的积极进取的名篇佳作。
《爱的教育》使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所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但爱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二、用爱的滋养哺育学生成长
教师在我的印象中是一种能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等的崇高的职业。以传道、授业为己任,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得更聪明、掌握知识的方法更好、策略更多,在不断地实践着再熟悉不过而又时时被遗忘的一个普通的话语——教书育人,并遵循着书上怎样说的,每天兢兢业业,把前人总结好的东西传给学生,不断追求的着教学的技巧和熟练度,使知识、能力、方法等都成为学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温柔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孩子的成长。在此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对事物的探索欲望,在这种积极的期盼下,孩子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愿望得以激发;在学生遇到成长障碍或失去动力时,用爱心和智慧唤起学生对希望的追求!……
我是一名在学校国培基地工作的教师,在教育环境中已工作了二十多年,接触过学生、教师及来自全国各地到我校参加培训学习的骨干教师类“学生”,这些来自各地的“学生”都和我一样既是学生又是朋友,在交流过程中,我感到:我的能力有限,也许做不到爱每一个“学生”,但应该懂得并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珍惜和“学生”接触的每一次和每一刻,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生活得快乐、率真。一人之爱是有限的,“学生”的爱才更宽广。教师以一人之爱,唤起“学生”之爱,才是师爱的延续,师爱的非凡力量。无论工作有多忙,任务有多重,我始终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先后多次获得了“校先进工作者”及“嘉奖”等荣誉称号。
三、严于律己,维护好教师的光辉形象
在学校生活中,老师是点,学生是面,老师少学生多,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视线之中,也在社会的监督之下。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把自己的子女托付给学校的教师,很自然就会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道德品行上对教师提出比常人更高的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他向学生传授知识,也在教学生做人。教师平时的行为举止、言传身教、政治态度、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治学精神、行为习惯等,都对学生有着深刻、长远的影响。实践证明,言行不一、言不由衷,是教师的一大忌讳。例如:我们教育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而教师自己却随地吐痰、语言粗糙、举止轻浮、衣冠不整,学生将怎么想?我们要求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安份守已,但教师却自己勇闯红灯,在校外无所不为、不拘小节,学生又该怎么做?还有,我们强调学生要有礼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但老师却不应答学生的问候语、家庭不和、不尊敬长辈、不注意邻里和睦,损人利已,学生又该怎么办?像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还能举出很多。教师也是从学生过来的,学生、家长对教师寄予很高的期望,社会又给予教师很高的荣誉,所以,如果我们教师平时不能注重自身的言行,自觉提高自己的素养,一旦遇到学生中发生的问题和事情,再去说教学生,学生岂能心悦诚服,教育还有什么功效,家长又怎能安心、放心地工作。所以,教师不仅在学校里要做学生的楷模,在社会上、生活中也要做一个严于律己的好公民,维护好教师的形象和学校的声誉。
回想起20多年来自己走过的路,曾有年轻气盛的躁动、有浅尝甘霖的欣喜、有屡遭挫折的痛楚,也有不眠不休的焦虑。从把我的岗位作为一种职业,到把这一职业当作一种事业与理想的追求,这一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的历程,其间的过程艰辛,冷暖自知。是这些学员们信赖、支持的眼眸给了我力量,是领导关切的话语鼓舞了我,是他们的信任激励了我,是同事们的爱援助了我。这让我充满力量地、勇敢地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中体验到了一些爱的真谛:教育是爱的体现,教育是一种职业,让我们精益求精不断突破创新;教育是一项事业,让我们无怨无悔奉献一生;教育是一门艺术,让我们以细腻的爱心叩响心灵之钟。让我们用爱去唤醒学生的真实情感,让爱在每个人的心中永驻。
参考文献:
[1]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意大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2]张志毅.师德与育人[J].中国林业教育,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