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让中国影视走出去,译制是个问题。“2016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由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主办,“影视互译、文化共享”是此次研修的主题。来自30个国家的55位影视译制机构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与来自中国的业界人士一起,围绕这个主题,探讨中国影视作品跨越语言的障碍的路径方法,为中国影视走出去建言献策。
出席研修班的这些影视译制的外国同行,大多数是“中国通”,对中国的影视作品耳熟能详。来自美国的迈克尔.辛特尼克拉斯是NYAV配音演播室的所有人及总裁,曾为卡通电视网、尼克国际儿童频道、迪士尼、华纳兄弟以及奥斯卡提名电影《艾特熊和赛娜鼠》《猫在巴黎》做过配音指导和译制。迈克尔.辛特尼克拉斯对《中国名牌》调侃自己是“看着中国电影长大的”。
不仅是迈克尔,法国“中国电影资料中心”创始成员和主要负责人纪可梅也对中国电影和文化如数家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12年起先后实施“中非影视合作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等一系列影视交流合作项目。4年来,已有100多部、近万集中国优秀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纪录片被译制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中国影视走出去已经显效。
埃及GBtimes公司CEO阿什拉夫.哈穆德说,GBtimes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主要做全球华语电影片的译制、发行工作,在过去三四年里和中央电视台、中国广播电台进行合作,2012年开始为一些中国的动画片进行译制工作。阿什拉夫.哈穆德说这些中国电影在埃及很受欢迎,而且有很多观众。表现家庭生活的中国电视剧在埃及更加受欢迎,比如阿拉伯语版的中国电视剧《父母爱情》在埃及国家电视台二套节目播映完毕,收视率为3.8%,观众多达400万。此外,中东有24个国家,讲的都是同一种语言,大概有4亿人口,有1000多个电视台,所以市场前景广阔。
此前在中国收视火爆的电视剧《步步惊心》前不久刚刚在马来西亚播完,马来西亚东亚卫星公司副总裁林艳华表示,马来西亚有很多华人,与中国文化相通,中国的影视剧在当地有一定市场。
哈萨克斯坦REC传媒有限公司制作中心成员努斯普诺夫.叶尔泰也表示:“去年的《伪装者》绝对是一部佳作。”
来自尼泊尔的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对《中国名牌》说:“尼泊尔人对中国电视剧还不了解,十年前只有《香樟树》翻译成尼文。而现在有很多像《西游记》这样的重播率高的、有深度和吸引力的作品出现在尼泊尔。”
让世界了解中国,影视无疑是重要的载体。
法籍华人、巴黎中国电影节创办主席高醇芳是著名女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还是法中文化协会创办主席。去年的巴黎中国电影节展映了20多部中国影片,让法国人通过电影了解了中国当代影视创作与发展现状。
高醇芳向《中国名牌》谈到了影视翻译的重要性:“中国电影走出去,不能分华人和外国人。中国电影能在外国放映,观众既要有华人,又要有当地的外国人。电影要走出去,就要有好的翻译。因为走出去只是针对外国观众而言的,华人没有语言的问题。”
已经举办了八届的澳大利亚国际华语电影节主席宫岚薇也认为:“翻译非常重要,特别是影视作品的海外推广。”
努斯普詹诺夫.叶尔泰说:“有一点失望的是,很多中国电影的俄语配音是在中国本地完成的,质量并不高,一些配音演员并不是专业的配音演员。俄国的观众对于影片的质量要求是非常高的,语言必须非常标准。只有把配音质量进一步提高,才能更好地引进中国的电影。”
美国NYAV配音演播室CEO迈克尔.辛特尼可拉斯说:“如果是一部销往英国的影片,有一点点的口音,可能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在美国,如果口音太重的话,观众就无法接受。”
面对这些问题,富有丰富译制经验的高醇芳认为,解决好译制问题,就需要走本土化译制,聘请法国翻译和演员进行译制。
不过中外人士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共识,这就是译制、尤其是本土译制的投入。无论是高醇芳、迈克尔.辛特尼可拉斯还是甲骨易CEO姜征,都在展望走出去的前景时呼吁提高影视译制的价格,提高译制人员的报酬水平。
高醇芳则明确说:“要想有好的作品,不能是现在普遍的越快越好,越便宜越好,而一定要花时间,还有要花钱,这样的话才可以出高质量的翻译,中国的电影才能走向世界。”
出席研修班的这些影视译制的外国同行,大多数是“中国通”,对中国的影视作品耳熟能详。来自美国的迈克尔.辛特尼克拉斯是NYAV配音演播室的所有人及总裁,曾为卡通电视网、尼克国际儿童频道、迪士尼、华纳兄弟以及奥斯卡提名电影《艾特熊和赛娜鼠》《猫在巴黎》做过配音指导和译制。迈克尔.辛特尼克拉斯对《中国名牌》调侃自己是“看着中国电影长大的”。
不仅是迈克尔,法国“中国电影资料中心”创始成员和主要负责人纪可梅也对中国电影和文化如数家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12年起先后实施“中非影视合作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等一系列影视交流合作项目。4年来,已有100多部、近万集中国优秀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纪录片被译制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中国影视走出去已经显效。
埃及GBtimes公司CEO阿什拉夫.哈穆德说,GBtimes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主要做全球华语电影片的译制、发行工作,在过去三四年里和中央电视台、中国广播电台进行合作,2012年开始为一些中国的动画片进行译制工作。阿什拉夫.哈穆德说这些中国电影在埃及很受欢迎,而且有很多观众。表现家庭生活的中国电视剧在埃及更加受欢迎,比如阿拉伯语版的中国电视剧《父母爱情》在埃及国家电视台二套节目播映完毕,收视率为3.8%,观众多达400万。此外,中东有24个国家,讲的都是同一种语言,大概有4亿人口,有1000多个电视台,所以市场前景广阔。
此前在中国收视火爆的电视剧《步步惊心》前不久刚刚在马来西亚播完,马来西亚东亚卫星公司副总裁林艳华表示,马来西亚有很多华人,与中国文化相通,中国的影视剧在当地有一定市场。
哈萨克斯坦REC传媒有限公司制作中心成员努斯普诺夫.叶尔泰也表示:“去年的《伪装者》绝对是一部佳作。”
来自尼泊尔的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对《中国名牌》说:“尼泊尔人对中国电视剧还不了解,十年前只有《香樟树》翻译成尼文。而现在有很多像《西游记》这样的重播率高的、有深度和吸引力的作品出现在尼泊尔。”
让世界了解中国,影视无疑是重要的载体。
法籍华人、巴黎中国电影节创办主席高醇芳是著名女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还是法中文化协会创办主席。去年的巴黎中国电影节展映了20多部中国影片,让法国人通过电影了解了中国当代影视创作与发展现状。
高醇芳向《中国名牌》谈到了影视翻译的重要性:“中国电影走出去,不能分华人和外国人。中国电影能在外国放映,观众既要有华人,又要有当地的外国人。电影要走出去,就要有好的翻译。因为走出去只是针对外国观众而言的,华人没有语言的问题。”
已经举办了八届的澳大利亚国际华语电影节主席宫岚薇也认为:“翻译非常重要,特别是影视作品的海外推广。”
努斯普詹诺夫.叶尔泰说:“有一点失望的是,很多中国电影的俄语配音是在中国本地完成的,质量并不高,一些配音演员并不是专业的配音演员。俄国的观众对于影片的质量要求是非常高的,语言必须非常标准。只有把配音质量进一步提高,才能更好地引进中国的电影。”
美国NYAV配音演播室CEO迈克尔.辛特尼可拉斯说:“如果是一部销往英国的影片,有一点点的口音,可能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在美国,如果口音太重的话,观众就无法接受。”
面对这些问题,富有丰富译制经验的高醇芳认为,解决好译制问题,就需要走本土化译制,聘请法国翻译和演员进行译制。
不过中外人士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共识,这就是译制、尤其是本土译制的投入。无论是高醇芳、迈克尔.辛特尼可拉斯还是甲骨易CEO姜征,都在展望走出去的前景时呼吁提高影视译制的价格,提高译制人员的报酬水平。
高醇芳则明确说:“要想有好的作品,不能是现在普遍的越快越好,越便宜越好,而一定要花时间,还有要花钱,这样的话才可以出高质量的翻译,中国的电影才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