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上海动车段CRH2、3型车兼容修的出现及产量飞速增长的检修实际,分析转向架检修库三级修工艺布局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优化工艺布局的建议。
关键词:转向架 检修工艺 布局 优化
中图分类号:U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059-01
1 上海动车段高修场面临的形势
随着我段动车组配属的增加(已达383组),动车组的走行公里数逐渐达到三级修检修里程数,三级修的检修需求量也随之扩大。转向架的日检修量从原日均2辆CRH2型车调整为日均4辆CRH2型车及2辆CRH3型车,达日均16个转向架。2013年,上海动车段高修场共完成了61标准列(8编组)的动车组三级修检修,而2014年的目标任务是135标准列,高修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 目前转向架检修库三级修工艺布局存在的问题
高修场转向架检修库只是对CRH2型车进行三级修,在面对CRH2、3型车兼容修、检修周期短的情况,原转向架库检修工艺布局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分解工位划分过细,转向架流转时间浪费较多。CRH2型车转向架分解设置有预分解、清洗、分解、轮对构架分离、轮对部件分解几个工位,一台转向架到分解完成,大约需要流转70 m的距离。
(2)清洗区清洗区域较小,不能满足清洗需求。CRH2、3型车需要清洗的有构架、轮对、轮对部件、构架零部件、减振器、枕梁等,目前清洗区的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清洗区原有3个构架清洗台位,根本不能满足现有日清洗量(8个二型车及4个三型车构架)。零小部件的增多,也给清洗区带来巨大压力。
(3)构架检修台位储备不足,不能实现流水线生产。构架检修设置有构架检修一、检修二、交检三个工序,采用定位修的方式,检修周期3 d。因此,同一转向架需占用一个台位3 d的时间,期间会造成各类检修人员到处流动,物料配送工位不固定等,生产效率低下。
(4)轮对检修流水线部分工位存在瓶颈,需补充扩能。目前轮对流水线主要设置有轮对检修一(含轴承、齿轮箱清洗,轴身脱漆,空心轴、磁粉探伤,轴身底漆)、轮对检修二(齿轮箱检修、轮对镟修、轮辋轮辐探伤、轮对检修、交检)、轮对轴箱组装三个工序。按日均4辆CRH380AL型动车组转向架的检修量计算(不计算人员的情况下)①齿轮箱清洗:每条动车轮对清洗耗时45 min,日均16条动车清洗需耗时720 min。按双线计算,每条线需360 min,再加上流水线单日还需完成轮对轴承清洗、空心轴探伤等工作,每日作业耗时为450 min,而每天工作时间为390 min。②齿轮箱检修:按每条轮对检修耗时60 min,流水间隔30 min计算,轮对检修二的其他流水线作业,流水线耗时约600 min。
(5)静载试验台数量不够,三型车返工率较高。转向架库配置有3台转向架静载试验台,根据年生产计划,每日需完成4辆CRH2型及2辆CRH3型共12个转向架的试验。CRH2型车试验约90 min/个,CRH3型车约180 min/个,而每日工作时间只有390 min。加之三型车转向架返工率居高不下,静载试验台成为整个转向架检修的最大瓶颈。
3 对转向架检修库三级修工艺布局优化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前CRH2、3型车检修实际,对转向架检修库三级修工艺布局进行了如下优化:
(1)对分解工位进行调整,重新规划分解区域。①合并CRH2型车转向架分解、轮对构架分离工位,形成二型车转向架分解区,使二型车转向架运转距离从70 m左右缩短至20 m左右;②把原CRH2型车转向架预分解及转向架清洗区,规划成CRH3型车转向架预分解区及转向架清洗区;③把原有二型车轮对部件分解规划成三型车转向架二次分解区域。既有效的对CRH2、3型车分解进行了物理区域隔离,又大大缩短原有转向架运转距离。
(2)增加构架清洗台位,拓展轮对清洗区域。①将清洗区原有3个构架清洗台位扩展为5个,并采用流水线清洗的方式,完成日均8个二型车及4个三型车转向架的产量;②将原用于清洗二型车轮对的区域用于清洗三型车枕梁及小部件;③扩展轮对清洗区,把原用于清洗CRH2型车构架清洗机区域重新拓展为轮对清洗区。
(3)采用大节拍小流水方式,实现构架检修流水线生产。①将原有36个检修台位扩充至50个,其中二型车32个,三型车16个,临修台位2个;②将CRH2、3型车构架检修区域进行物理划分,并对二、三型车构架检修区域进行分块化设定。把二型车构架检修区划分为4小块,每块8个检修台位。把三型车构架检修区分为4个小块,每块4个检修台位;③把原定位修方式变为流水线生产模式,结合上述区域分块化管理,利用构架自动检修流水线,在每天作业完成后,把流水线上的构架吊运到下一块作业区域,这样就实现了检修人员、物料配送的相对固定,管理清晰,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4)合理安排每日生产,扩能瓶颈工序。
①针对齿轮箱清洗工位瓶颈情况,首先合理利用分解当天的时间。轮对清洗完成后,将原计划第二天轮对检修一作业中的轴承、齿轮箱清洗工序适当提前,确保第二天一上班轴承、齿轮箱清洗及轴身脱漆工位都有条轮对待检修,减少工位等待时间。相应检修时间也将从日耗时450 min缩短为360 min,满足每日生产需求;②针对齿轮箱检修工位瓶颈情况,则需要在工装上进行考虑,原有齿轮箱检修过程中的齿轮箱放油,只能用1台天车操作,为此,车间特意设计了龙门框架式小行吊,设计满足同时进行6条齿轮箱放油,这样就用大大减少齿轮箱检修过程中的瓶颈,为后续工序提供了更多的时间。
(5)调整试验台作业内容,提高试验台利用率。
①增加转向架预压作业,减少三型车转向架返工率,降低静载试验台占用率,节约静压试验时间;②在规程规定范围内,调整分静载试验台部分作业内容,把不用试验台的作业,比如配件编号的记录等,调整到前工序完成;更改气密性试验工装,换成快速接头型式,尽量节约静载试验台使用时间,提高检修效率。
4 结语
面对CRH2、3型车兼容修、检修周期短的情况,在对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库三级修工艺布局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方案和建议,经过初步试验,优化后的检修工艺布局有如下优势:(1)转向架流转距离大大减少,节约人力物力;(2)缓解瓶颈工序压力,确保大节拍小流水的有效实现;(3)实现两种车型检修的有效物理隔离,提高检修质量。
上述思考和建议只是理论上的初步设想,还有待实际检修的进一步验证,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部挖潜、合理排产,逐步优化检修工艺布局,为后续上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和谐2A、2B、2C一阶段、2E型动车组三级检修规程(铁总运[2014]75号)[Z].
[2] 和谐2C二阶段、380A(L)型动车组三级检修规程(铁总运[2014]76号)[Z].
[3] 和谐380BL型动车组三级检修规程(试行)(铁运[2012]259号)[Z].
关键词:转向架 检修工艺 布局 优化
中图分类号:U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059-01
1 上海动车段高修场面临的形势
随着我段动车组配属的增加(已达383组),动车组的走行公里数逐渐达到三级修检修里程数,三级修的检修需求量也随之扩大。转向架的日检修量从原日均2辆CRH2型车调整为日均4辆CRH2型车及2辆CRH3型车,达日均16个转向架。2013年,上海动车段高修场共完成了61标准列(8编组)的动车组三级修检修,而2014年的目标任务是135标准列,高修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 目前转向架检修库三级修工艺布局存在的问题
高修场转向架检修库只是对CRH2型车进行三级修,在面对CRH2、3型车兼容修、检修周期短的情况,原转向架库检修工艺布局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分解工位划分过细,转向架流转时间浪费较多。CRH2型车转向架分解设置有预分解、清洗、分解、轮对构架分离、轮对部件分解几个工位,一台转向架到分解完成,大约需要流转70 m的距离。
(2)清洗区清洗区域较小,不能满足清洗需求。CRH2、3型车需要清洗的有构架、轮对、轮对部件、构架零部件、减振器、枕梁等,目前清洗区的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清洗区原有3个构架清洗台位,根本不能满足现有日清洗量(8个二型车及4个三型车构架)。零小部件的增多,也给清洗区带来巨大压力。
(3)构架检修台位储备不足,不能实现流水线生产。构架检修设置有构架检修一、检修二、交检三个工序,采用定位修的方式,检修周期3 d。因此,同一转向架需占用一个台位3 d的时间,期间会造成各类检修人员到处流动,物料配送工位不固定等,生产效率低下。
(4)轮对检修流水线部分工位存在瓶颈,需补充扩能。目前轮对流水线主要设置有轮对检修一(含轴承、齿轮箱清洗,轴身脱漆,空心轴、磁粉探伤,轴身底漆)、轮对检修二(齿轮箱检修、轮对镟修、轮辋轮辐探伤、轮对检修、交检)、轮对轴箱组装三个工序。按日均4辆CRH380AL型动车组转向架的检修量计算(不计算人员的情况下)①齿轮箱清洗:每条动车轮对清洗耗时45 min,日均16条动车清洗需耗时720 min。按双线计算,每条线需360 min,再加上流水线单日还需完成轮对轴承清洗、空心轴探伤等工作,每日作业耗时为450 min,而每天工作时间为390 min。②齿轮箱检修:按每条轮对检修耗时60 min,流水间隔30 min计算,轮对检修二的其他流水线作业,流水线耗时约600 min。
(5)静载试验台数量不够,三型车返工率较高。转向架库配置有3台转向架静载试验台,根据年生产计划,每日需完成4辆CRH2型及2辆CRH3型共12个转向架的试验。CRH2型车试验约90 min/个,CRH3型车约180 min/个,而每日工作时间只有390 min。加之三型车转向架返工率居高不下,静载试验台成为整个转向架检修的最大瓶颈。
3 对转向架检修库三级修工艺布局优化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前CRH2、3型车检修实际,对转向架检修库三级修工艺布局进行了如下优化:
(1)对分解工位进行调整,重新规划分解区域。①合并CRH2型车转向架分解、轮对构架分离工位,形成二型车转向架分解区,使二型车转向架运转距离从70 m左右缩短至20 m左右;②把原CRH2型车转向架预分解及转向架清洗区,规划成CRH3型车转向架预分解区及转向架清洗区;③把原有二型车轮对部件分解规划成三型车转向架二次分解区域。既有效的对CRH2、3型车分解进行了物理区域隔离,又大大缩短原有转向架运转距离。
(2)增加构架清洗台位,拓展轮对清洗区域。①将清洗区原有3个构架清洗台位扩展为5个,并采用流水线清洗的方式,完成日均8个二型车及4个三型车转向架的产量;②将原用于清洗二型车轮对的区域用于清洗三型车枕梁及小部件;③扩展轮对清洗区,把原用于清洗CRH2型车构架清洗机区域重新拓展为轮对清洗区。
(3)采用大节拍小流水方式,实现构架检修流水线生产。①将原有36个检修台位扩充至50个,其中二型车32个,三型车16个,临修台位2个;②将CRH2、3型车构架检修区域进行物理划分,并对二、三型车构架检修区域进行分块化设定。把二型车构架检修区划分为4小块,每块8个检修台位。把三型车构架检修区分为4个小块,每块4个检修台位;③把原定位修方式变为流水线生产模式,结合上述区域分块化管理,利用构架自动检修流水线,在每天作业完成后,把流水线上的构架吊运到下一块作业区域,这样就实现了检修人员、物料配送的相对固定,管理清晰,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4)合理安排每日生产,扩能瓶颈工序。
①针对齿轮箱清洗工位瓶颈情况,首先合理利用分解当天的时间。轮对清洗完成后,将原计划第二天轮对检修一作业中的轴承、齿轮箱清洗工序适当提前,确保第二天一上班轴承、齿轮箱清洗及轴身脱漆工位都有条轮对待检修,减少工位等待时间。相应检修时间也将从日耗时450 min缩短为360 min,满足每日生产需求;②针对齿轮箱检修工位瓶颈情况,则需要在工装上进行考虑,原有齿轮箱检修过程中的齿轮箱放油,只能用1台天车操作,为此,车间特意设计了龙门框架式小行吊,设计满足同时进行6条齿轮箱放油,这样就用大大减少齿轮箱检修过程中的瓶颈,为后续工序提供了更多的时间。
(5)调整试验台作业内容,提高试验台利用率。
①增加转向架预压作业,减少三型车转向架返工率,降低静载试验台占用率,节约静压试验时间;②在规程规定范围内,调整分静载试验台部分作业内容,把不用试验台的作业,比如配件编号的记录等,调整到前工序完成;更改气密性试验工装,换成快速接头型式,尽量节约静载试验台使用时间,提高检修效率。
4 结语
面对CRH2、3型车兼容修、检修周期短的情况,在对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库三级修工艺布局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方案和建议,经过初步试验,优化后的检修工艺布局有如下优势:(1)转向架流转距离大大减少,节约人力物力;(2)缓解瓶颈工序压力,确保大节拍小流水的有效实现;(3)实现两种车型检修的有效物理隔离,提高检修质量。
上述思考和建议只是理论上的初步设想,还有待实际检修的进一步验证,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部挖潜、合理排产,逐步优化检修工艺布局,为后续上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和谐2A、2B、2C一阶段、2E型动车组三级检修规程(铁总运[2014]75号)[Z].
[2] 和谐2C二阶段、380A(L)型动车组三级检修规程(铁总运[2014]76号)[Z].
[3] 和谐380BL型动车组三级检修规程(试行)(铁运[2012]259号)[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