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时代背景下,减税降费已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评估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与既有研究普遍关注减税效果不同,本文以省级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落实为准自然实验,结合2006-2016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首次评估了降费政策对企业非税费用负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由于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普遍在中央和省级层面落实,同时受非税收入归属的影响,降费政策总体上未能显著降低企业非税费用负担;不同地区降费意愿存在显著差异,降费力度较大的地区,呈现显著的降费效应;在收费项目数
【机 构】
: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230601安徽大学商学院,23060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100732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发展理念下我国企业升级的税制驱动和税制扭曲:基于营改增视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7180303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动态评价及其政策协同研究”(18ZDA0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背景下,减税降费已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评估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与既有研究普遍关注减税效果不同,本文以省级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落实为准自然实验,结合2006-2016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首次评估了降费政策对企业非税费用负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由于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普遍在中央和省级层面落实,同时受非税收入归属的影响,降费政策总体上未能显著降低企业非税费用负担;不同地区降费意愿存在显著差异,降费力度较大的地区,呈现显著的降费效应;在收费项目数量相同的情形下,地方国库收入归属比例高的地区,能够显著降低企业非税费用负担,这说明降费效果取决于降费任务与财政目标之间的矛盾能否实现统一。本文的研究表明,深入推进省级以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有助于实现企业减负目标。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失衡,要求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包括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包括货币政策体系及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机制,也包括货币政策倾向力度和与财政政策等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组合方式等,都需要做出深刻的调整。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对货币政策的调整提出了明确的导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冲击及相应的经济恢复,对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调控也提出了清晰的要求。本文在讨论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复苏进展的基础上,从适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应对疫情冲击
本文针对中国多民族、多语言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等现实,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从民族和语言角度探讨文化多样性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民族多样性和方言多样性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但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强度具有异质性,表现为对南方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大于北方,对西部地区的抑制作用大于中、东部地区。在考察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测试之后,该结论依然稳健。通过对影响机制的探讨,发现民族多样性和方言多样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可通过社会信任关系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中介作用进行传导。
开发区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平台和载体作用,本文重点分析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出口和生产率关系的影响,既为解释我国"出口-生产率悖论"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丰富了对以开发区为代表的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研究发现,企业出口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开发区内外呈现出显著的不同,从企业的出口选择效应来看,开发区降低了企业出口的生产率门槛,在开发区内出现了低生产率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悖论,而开发区外的样本则基本遵循了高生产率企业出口的自选择效应。此外,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在开
个性特征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根源,而缘于缺少兄弟姐妹的社会互动和资源稀释,独生子女可能有更低的风险容忍,更缺乏竞争精神和更不信任他人等个性特征,进而使得他们也更缺乏企业家精神。本文使用200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创业概率和创业意愿都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使用模糊断点回归克服潜在的内生性之后,以上发现依然成立;平均而言,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的创业概率要低3.7个百分点左右,创业意愿要低1.8个百分点左右。进一步对独生子女个性特征的估计也如预期,独生子女在风险容忍、竞争
科林·卡默勒是美国著名行为与神经经济学家。他针对系统性地违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把人的社会性以及经济决策的脑神经机制引入经济学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研究范式进行了系统反思和修正。他也创造性地论证了S型效用函数,提出了认知层级理论、经验加权吸引力学习模型,构建了社会偏好理论和行为博弈论,并揭示了动机、激励、学习效应和价值计算的心理和脑神经加工过程。他的研究奠定了行为经济学与神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本文梳理了流行病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和发展脉络,流行病疫情对劳动供给、消费需求、区域经济和民众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公共部门干预措施的研究成果。在总结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理论依据和实证经验基础上,本文为我国流行病经济学的创新性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发展方向:第一,政府在应对流行病疫情冲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效果评估及优化分析中,需要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研究范式和方法与公共卫生管理领域的研究进行有机融合;第二,流行病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仓室流行病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人的异质性特征,将不完全信息和行为经济学理论纳
本文建立三期世代交叠模型,通过比较“生命周期”效应和“预防性储蓄”效应来探究家庭规划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家庭人口结构是影响家庭决策的核心要素,对储蓄水平有正、负的子效应。本文从家庭人口结构切入,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少儿人口占比下降和老年人口占比上升使家庭储蓄上升。其中,少儿人口占比对家庭储蓄影响的“生命周期”效应更显著,而老年人口占比的“预防性储蓄”效应更显著。具体机制如下:父母追求高质量教育,育儿教育支出增加导致家庭储蓄减少,提高孩子未来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使家庭规划
突发公共事件包括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四个大类,此类事件不仅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巨额损失,而且会冲击资本市场,影响公司的金融决策。本文选取国外金融领域涉及突发公共事件的最新文献,从资本市场和公司金融两个视角对突发公共事件与金融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在资本市场方面,现有研究发现突发公共事件会导致股价的负面反应。在公司金融方面,现有文献主要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对企业劳动力、财务决策、创新、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和公司价值等的影响。基于国外研究现状,本文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
本文主要采用2003-2017年间全国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和2018年以来的案例调查信息,展示以儿媳侍奉公婆为特征的农家传统照护方式发生的变化。第一,纯由老人构成的住户显著增加。丧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者的主要照护人,越来越多地由老年配偶担当。第二,迁移工人夫妇在父母发生意外或生命垂危之际会立即返乡关照。当高龄父母需要长期照护时,年轻夫妇中的工资较低者通常留守家乡。第三,村庄社区组织的老年活动,能够丰富参加者的晚年生活,却无助于解决生活不能自理者的照护质量和安全不足问题。第四,利用养老院和上门护工服务的群体,多为
流行病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是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流行病传播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预防和治疗流行病对人类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等问题的背后都涉及很多关键的经济学原理。本文首先总结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流行病的起源与演变,然后从经济学视角梳理了急性流行病和慢性流行病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述了集中收治、切断传播途径及信息公开等流行病公共干预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后,本文对流行病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动态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并结合中国实际展望了流行病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