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孔子的服饰观及其政治观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12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服饰是典章制度的重要一项,在历代的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孔子是先秦时代重要的思想家,他的服饰观深深反映了他的政治伦理观。他的有关服饰的重要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礼记》、《荀子》、《孔子家语》等书中,本文拟对其进行简要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孔子 服饰 服饰观 政治观
  
  (一)孔子的服饰观以及其政治伦理观
  古今中外,像孔子一样,如此关注服饰,从款式结构到颜色,从制作衣料到穿着态度表情,身体力行,用于人际交往,品评人物,辨别是非,梳理历史的圣人,少。他从伦理的角度对服饰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推究与体验,或者说是力图将服饰文化纳入社会伦理框架之中。《史记·孔子世家》载,晏婴批评孔子:"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可见,包括服饰在内的礼仪道孔子手里,被加工得细密繁琐,成为自成体系的礼学。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论述孔子的服饰观。
  1、文质彬彬,外在体现人格风范;
  "文质彬彬",这也可以看作儒家服饰观的一个基本原则。《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为质朴多于文采就显得粗野,而文采多于质朴则显得浮夸,文采与质朴配合恰当才是真正的君子。在他看来,无论是"质胜文"还是"文胜质",都不符合他的审美要求。在这里,我们未尝不可以把"文"理解为外在的文饰。《论语·颜渊》说: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革享),犹犬羊之(革享)。"用虎豹与犬羊的文饰之不同暗示了他对服饰的看法。
  首先,君子必正其衣冠。他强调的是衣冠的周正本身就是君子的起码礼节和必备条件。《孔子家语·致思》中说:"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饬,不饬无类,无类失亲,失亲不忠,不忠失礼,失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在中国古代,冠为首服,古人最重冠冕。男子成年时,要举行冠礼。冠是人格和尊严的象征。戴冠意味着成为正式的社会成员。《礼记·冠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所以孔子对冠礼很重视。《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述道,孔子的弟子子路作战受了重伤,死前不忘重新系好冠缨,说:"君子死,冠不免。"可见,孔子的服饰观已经渗透到了他的学生身上,居然可以让人为之死。
  其次,孔子当然并非一味追求文饰,他主张文饰一定要与内在的人格修养结合起来,这样才可以称为文质彬彬的君子。《论语·里仁》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荀子·子道》载: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非维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语汝: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仁且知,夫恶有不足矣哉!"此事《韩诗外传》《说苑·杂言》中也有记载。
  总之,孔子的观点是既不要子桑伯子那样"质胜文"的粗野,也不要子路那样的盛服矜色,着装不能太原始简陋,也不能太美饰,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中庸境界,下面将讨论。
  2、中庸和谐,适时的调节与变通;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孜孜以求的理想的服饰境界是中庸的,有亲切的情感色彩,显示了他将服饰作为治国大业的深刻性。《论语》有言曰:"礼之用,和为贵。"即和谐为贵,要使礼在社会上站得住脚,除了严格的制度要求外,肯定是需要人情的通融的。孔子并非一味固执的老夫子,与他的圆通从容的政治伦理观一样,他的服饰观也是极为圆通从容的,他不走极端,而追求一种中庸和谐的境界,所以他会调和矛盾,在"礼"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事件上。
  对麻冕丝织的宽容。传统的冠冕麻织,在孔子时代,人们为美感精巧改为丝织。倘固执周礼,这是违礼的。但《论语·子罕》说:"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冠冕以葛麻编织,是礼仪的规范;纯是黑色的丝。现在人们却用黑丝来编织。以丝换麻,是社会文明进步而出现的材质优化与奢侈美饰。孔子不可能不明白,但他换了个思维方式,认为它的制作更简单明快,且改变并没有改变礼的实质。若用麻织礼帽,按规定,要用二千四百缕经线。麻质较粗,必须织得非常细密,费工;若用丝,丝质细,节约人力而容易织成,这就推出麻改丝是节俭的结论。所以孔子宣布自己从众随俗。
  对婚服僭越的默认。在周代,冕服只限于特别的场合,如祭祀。但在春秋时代,人们在婚姻上也用。据《礼记·哀公问》,鲁哀公对此不满困惑,问孔子是否违礼。孔子别出心裁地说:"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昏,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己重乎?"冕服作为祭服,渗透了传统重祖先的文化信息。而孔子却撇开这个不论,从重子嗣重婚姻着眼,使其具有了更远大的文化意蕴,这一洒脱目光,源于其重世俗生活的理性精神。变通的大境界。
  对大禹衣着不整的高度评价。孔子主张美饰,但他对衣着简陋的大禹有圆通的评论。他说:"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泰伯》)在这里,与其说大禹在着装等方面中祭祀、重伦理而情自身的"大公无私"等美感,引得孔子如许高度的评价,不如说是孔子以多重标准为大禹圆场。
  孔子虽着意于服饰之伦理,但并非不近人情,一味峻切的,他也有随和自在的一面。理解与尊重,并入乡随俗,这样才使其理论与原则能为人们所接受与继承发展。
  (二)对孔子服饰观的文化思考
  孔子的服饰理论,源于他的仁学结构。以克己复礼为大任的孔子,以为服饰是周礼的重要内容,不可不注重。讲"仁"侧重内心与主观感受,比较难以把握,而服饰侧重外在客观造型,可以具体衡量把握,且又是内心直观的外化,所以孔子才这么重视服饰在政治与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孔子的服饰观具有理性色彩,骨子里渗透政治伦理意识,处处体现礼仪的规范,强调中和而遏制个性突出,但是他不直接说教,而是融入社会生活,产生、表现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它既不像《周易》那样笼统,也不像《周礼》那样生硬,而是充满人情趣味,容易操作。就像其所创立的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总有温情脉脉的一面,至于被后来的统治者、儒者修正成不近人情,灭绝人性的模样,就不是孔子的本意了。
  参考文献:
  [1]陈卫平、郁振华:《孔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3]王民:《孔子的形象与思想》,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4]钟肇鹏:《孔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5]林存光、郭沂:《旷世大儒》,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东方出版社,1996 年版
  [7](美)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三联书店,1997 年版
  作者简介:胡菲(1985-),女,汉族,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文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恐怖主义大有泛滥全球之势,严重危及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其中,极端宗教主义在恐怖主义的产生与蔓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探究二者的内在关系,对于打击恐怖活动,遏制恐怖主义的蔓延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恐怖主义 极端宗教主义     一、恐怖主义的概念  恐怖主义在冷战之后越演越烈。如今的恐怖主义活动,不但数量大大增加,而且呈现出较以往不同的新特点。  究竟何为"恐怖主义"?《布莱克维尔政治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以山东省17个地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分析了各个地市在经济、科技发展、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提高各市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因子分析; 可持续发展; 指标; 对策    去年山东省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山东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前三季度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2395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期刊
摘要: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大学生作为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其犯罪行为是不容回避的现象。大学生犯罪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 犯罪 产生的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不断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作为建设的栋梁
期刊
摘 要:"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收受型受贿罪法定的构成要件。本文就该要件是否应保留,是主观要件还是客观要件,对既遂标准的影响,由此衍生的牵连犯问题在综合各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他人谋取利益"限制条件如果取消将不能分清本罪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区别,取消说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上都会造成认定上的困难。  关键词:收受型受贿;为他人谋利;既遂未遂    一﹑"为他人谋取利益"究竟是主观要件还是客观要
期刊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世界趋势,我国由于70年代之前人口的飞速增长及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迅猛增长的叫停,使得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特定背景下表现为速度快、规模大的发展趋势,使得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我们可以从目前的人口结构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方面来分析我国的老龄化,可以看到这是由我国的特定的人口结构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决定的,短期内还难以完全改变。我们要正
期刊
摘 要:宣告死亡制度是结束被宣告死亡人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上的不确定状态。维护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的一种法律制度。我国宣告死亡制度中对利害关系人的申请顺序作出了限制存在着缺陷。需要予以完善以求更好地保护各方的合法利益。  关键词:宣告死亡 婚姻 配偶 利害关系人    一 宣告死亡制度存在的缺陷  宣告死亡是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一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宣告其已经死亡的法律制度。①我国《民法通则》第
期刊
摘 要:据格莱斯会话原则,会话时,参与者应相互合作,即应遵守合作原则,交谈才能进行。但并非每人每时每刻都能遵守这些原则,并且也没必要,因为违反规则,恰恰产生了会话含义。本文采用格莱斯合作原则,分析《恰同学少年》中猴子石一战的谈判中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及产生的会话含义。  关键词:格莱斯,合作原则,准则,违反,会话含义     前言  格莱斯曾说:"会话时,参与者们应该相互合作,这样交谈才能进行下去"
期刊
摘要:"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它让人们相信,只要努力,人人都能发财致富。然而残酷的现实将许多人的"美国梦"击得粉碎,导致了一出出悲剧。美国文坛的很多作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揭示"美国梦"的虚幻,探讨"美国梦"与现实的冲突。本文将以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和阿瑟·密勒的剧本《推销员之死》为例,简析"美国梦"在两部作品中的破灭,指出其悲剧的必然性。  关键词:美国梦 《了不起的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后,农村宗族的"回潮"已成为学界的共识。本文通过对WW县钱氏宗族续谱建祠的宗族复兴活动进行考察,发现当前宗族复兴活动是以宗族精英人物为核心展开,是各界宗族精英联合推动的结果。  关键词:续谱建祠 宗族精英 宗族复兴    一、"宗族复兴"与"宗族精英"  (一)宗族复兴  族谱、祠堂、祖产通常被视为宗族的三为一体表现形式。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没收祖产归集体所有,祖产不再存在。当前,W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转型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地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社会转型时期的含义、社会转型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社会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的问题,这三个方面阐述此问题。  关键词:社会转型 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也相应的带来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