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综合性学习对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师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也是语文教学获得发展的机遇,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内校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现代语文课程体系。
关键词 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
新课改中从小学三年级直至高中设置“综合性实践活动”,并且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与“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字教学”共同构成语文教学的五大板块,打破了传统封闭的语文课程形态。
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旨在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培育学生的大语文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呵护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同时深刻体现了“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
那么作为课程需要以一定的材料和资源作为依托,才能够得以顺利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其实是十分丰富的,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具备发现资源的“眼睛”。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建议”中指出:“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农村学校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说,也许校内的语文课程资源不足,但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却是非常丰富。农村地区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历史名人、传说故事、民间特色文化、特色农产品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地开发利用,服务于语文教学,必将促进农村语文教育的发展。
当下农村学校语文教学普遍不够重视“综合性学习”,农村地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尤其是丰富而有特色的校外课程资源。由于教育观念、升学压力、教育管理干预等方面的原因,农村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重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据了解广大的农村语文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新课程标准并不太感冒,最近有人调查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满意度不高,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村的教师,可以想象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的实施是相当的不乐观,很多的程度上是广大的农村教师没有受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熏陶,没有接受新课程改革的良好培训,调查显示就没有接受任何形式培训的农村教师达到百分之八点五,即使是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大部分是低水平的培训,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农村教师获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识只是皮毛,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理解领会不深刻,更谈不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所以大家还是固守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而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结果不能直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可能会耽误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升学压力也使广大的农村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倾向于应试教育,整个社会以功利性的眼光来看待审视学校教师,考试成绩好的学校、教师就是好的学校、教师,否则就是差的。所以为了应付考试,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得不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语文知识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上,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基本上被视为摆设,可以教也可以不教,处在这样尴尬位置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们去充分地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是不大可能的。与此同时,由于社会、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的安全问题十分重视,这种重视也影响到学校教师。有农村教师反映只要召开会议学校领导就会首先强调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几乎每周都强调,而且不止一次,也要求教師在班级里面反复强调安全问题,大力开展安全教育,部分学校甚至和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状,谁出事故谁负责,校外活动几乎已经被完全禁止了。一些教师开玩笑说,安全教育胜过教学了。在这种教育管理环境之下,外面的世界再精彩,相信语文老师们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农村语文教师对于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可谓举步维艰。尽管如此,为了农村语文教育取得突破,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也为了农村学生的发展,必须开发丰富的语文语文课程资源尤其是校外的综合性学习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农村地区丰富的综合性学习资源,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语文生活观
语文生活观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刘国正先生提出来的。刘国正先生提出语文生活观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首先是语文的工具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全民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要使得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全体社会成员必须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因此语言也就具有社会性。这决定了学习语文不能单靠课堂、单靠学校,必须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应用、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刘国正先生强调语文教学必须以“联系生活”为前提,他说:“与生活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不到生活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生命力。关于“社会性”问题,刘国正先生认为:“社会性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学语文,语文课堂是主要场所,第二场所就是学校各科的教学,乃至各科的课外活动。”“如果把圈子划大一点,家庭也是学语文的相当重要的场所。再划大一些,就是社会。”“第二层意思,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反观刘国正先生的语文生活观,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两翼——课内和课外,也就是要在课堂、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广阔的天地中学习语文,就要充分开发利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两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广大的农村语文教师应该从“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出发,解放思想,改变传统落后的语文教育观念,树立语文生活观,在充分利用好课堂资源、校内资源的同时,要不断寻找语文教育教学新的发展点,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校外可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
二、建立转换协调机制
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需要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建立起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转换协调机制。首先应该树立课程资源共享的观念意识,加强农村地区学校之间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合作,鼓励各个学校与学校之间合作,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建立起社会广泛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运行机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其次应该争取地方各界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只有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才能确保建立健全校内校外综合性学习资源的转换协调机制。这样可以利用地方和兄弟学校的学习资源,也可以将校内的课程资源向地方和其他学校辐射,强化各种公共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共享。为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并且提供相关的服务。
三、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其实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校园中也有许多的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阅览室、黑板报,校园竞赛活动、教师和学生等也是重要的资源。语文版初中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的专题“图书馆”,相信绝大部分农村中学都有图书馆,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并且供人们阅读和学习的场所。农村地区学校的图书馆可能规模比较小,空间有限,仅仅可以供师生们借书,尽管如此,还是可以借此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介绍图书馆的设施、藏书规模和服务的项目,介绍有关借书的规则、借书的方法。学生还可以以自己的一次借书经历为例,展示借书的整个流程,如何借到自己喜欢的图书资料。同时抒发一下借书的体验和心情,增强对学校的情感。将此整理成文章,和全体同学交流分享。又比如办黑板报,可以让学生学习有关板报的知识,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集思广益亲自办一期較高水平的板报,最后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总结办板报的经验教训,并且形成书面报告。整个过程,学生可以获得知识,得到锻炼,还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只要教师肯动想办法,能够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精诚合作,和学生一起努力,一定可以充分使用校内的学习资源,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
四、挖掘地方特色资源
农村地区的地方特色资源可谓丰富多彩,民情风俗、神话故事、文物古迹、历史名人、自然风光等。而且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这些综合性学习资源比较熟悉,便于开发利用,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加强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人杰地灵,素有“名人之乡”的美誉,曾有“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的美称,如今更被誉为“状元之乡” “将军之乡” “冠军之乡”。主要名人有清代乾隆年间的贤相陈宏谋、“三元及第”者陈继昌、民国时代总统李宗仁和国防部长有“小诸葛”之称白崇禧、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天佑等,此外还有唐灵生等奥运会冠军。临桂县还有六塘虾子舞、四塘牌灯、两江板凳龙、五通农民画、彩调等民间传统文化。自然景观众多,有桂柳古运河的源头——会仙湿地、桂林“九寨沟”——桂林红溪原始森林瀑布景区等享誉全区的十多处景点。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开发利用这些可贵的资源,围绕这些资源可以分为许多专题,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例如可以设计以“名人”为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每个小组负责一位名人的调查了解,通过网络、书刊和民间实地访问,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成长历程、主要成就(历史贡献)等方面,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然后举行课堂交流会,最后撰写成文。也可以结合语文版初中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的专题“为本地人物立传”,给某一位历史名人或者现实的著名人物立传,例如奥运年会冠军唐灵生。此外,还可以“传统文化”、“旖旎风光”或者以某一土特产等等为专题让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开发利用本地的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这样可以使广大农村孩子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以生长在这块热土上而感到骄傲自豪,以家乡的这些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奋斗的动力,多年以后回报家乡、建设家乡,使家乡更加美丽繁荣。这样能够在培育乡土情结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
农村地区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丰富多彩,教师们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树立生活语文观、大语文观,努力发现、积极开发利用本地区的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有序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必将促进农村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3]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14.
[4]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29.
[5]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 (编辑郑云东)
关键词 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
新课改中从小学三年级直至高中设置“综合性实践活动”,并且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与“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字教学”共同构成语文教学的五大板块,打破了传统封闭的语文课程形态。
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旨在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培育学生的大语文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呵护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同时深刻体现了“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
那么作为课程需要以一定的材料和资源作为依托,才能够得以顺利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其实是十分丰富的,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具备发现资源的“眼睛”。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建议”中指出:“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农村学校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说,也许校内的语文课程资源不足,但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却是非常丰富。农村地区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历史名人、传说故事、民间特色文化、特色农产品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地开发利用,服务于语文教学,必将促进农村语文教育的发展。
当下农村学校语文教学普遍不够重视“综合性学习”,农村地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尤其是丰富而有特色的校外课程资源。由于教育观念、升学压力、教育管理干预等方面的原因,农村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重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据了解广大的农村语文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新课程标准并不太感冒,最近有人调查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满意度不高,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村的教师,可以想象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的实施是相当的不乐观,很多的程度上是广大的农村教师没有受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熏陶,没有接受新课程改革的良好培训,调查显示就没有接受任何形式培训的农村教师达到百分之八点五,即使是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大部分是低水平的培训,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农村教师获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识只是皮毛,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理解领会不深刻,更谈不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所以大家还是固守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而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结果不能直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可能会耽误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升学压力也使广大的农村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倾向于应试教育,整个社会以功利性的眼光来看待审视学校教师,考试成绩好的学校、教师就是好的学校、教师,否则就是差的。所以为了应付考试,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得不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语文知识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上,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基本上被视为摆设,可以教也可以不教,处在这样尴尬位置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们去充分地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是不大可能的。与此同时,由于社会、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的安全问题十分重视,这种重视也影响到学校教师。有农村教师反映只要召开会议学校领导就会首先强调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几乎每周都强调,而且不止一次,也要求教師在班级里面反复强调安全问题,大力开展安全教育,部分学校甚至和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状,谁出事故谁负责,校外活动几乎已经被完全禁止了。一些教师开玩笑说,安全教育胜过教学了。在这种教育管理环境之下,外面的世界再精彩,相信语文老师们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农村语文教师对于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可谓举步维艰。尽管如此,为了农村语文教育取得突破,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也为了农村学生的发展,必须开发丰富的语文语文课程资源尤其是校外的综合性学习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农村地区丰富的综合性学习资源,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语文生活观
语文生活观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刘国正先生提出来的。刘国正先生提出语文生活观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首先是语文的工具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全民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要使得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全体社会成员必须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因此语言也就具有社会性。这决定了学习语文不能单靠课堂、单靠学校,必须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应用、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刘国正先生强调语文教学必须以“联系生活”为前提,他说:“与生活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不到生活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生命力。关于“社会性”问题,刘国正先生认为:“社会性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学语文,语文课堂是主要场所,第二场所就是学校各科的教学,乃至各科的课外活动。”“如果把圈子划大一点,家庭也是学语文的相当重要的场所。再划大一些,就是社会。”“第二层意思,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反观刘国正先生的语文生活观,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两翼——课内和课外,也就是要在课堂、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广阔的天地中学习语文,就要充分开发利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两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广大的农村语文教师应该从“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出发,解放思想,改变传统落后的语文教育观念,树立语文生活观,在充分利用好课堂资源、校内资源的同时,要不断寻找语文教育教学新的发展点,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校外可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
二、建立转换协调机制
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需要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建立起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转换协调机制。首先应该树立课程资源共享的观念意识,加强农村地区学校之间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合作,鼓励各个学校与学校之间合作,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建立起社会广泛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运行机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其次应该争取地方各界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只有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才能确保建立健全校内校外综合性学习资源的转换协调机制。这样可以利用地方和兄弟学校的学习资源,也可以将校内的课程资源向地方和其他学校辐射,强化各种公共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共享。为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并且提供相关的服务。
三、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其实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校园中也有许多的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阅览室、黑板报,校园竞赛活动、教师和学生等也是重要的资源。语文版初中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的专题“图书馆”,相信绝大部分农村中学都有图书馆,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并且供人们阅读和学习的场所。农村地区学校的图书馆可能规模比较小,空间有限,仅仅可以供师生们借书,尽管如此,还是可以借此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介绍图书馆的设施、藏书规模和服务的项目,介绍有关借书的规则、借书的方法。学生还可以以自己的一次借书经历为例,展示借书的整个流程,如何借到自己喜欢的图书资料。同时抒发一下借书的体验和心情,增强对学校的情感。将此整理成文章,和全体同学交流分享。又比如办黑板报,可以让学生学习有关板报的知识,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集思广益亲自办一期較高水平的板报,最后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总结办板报的经验教训,并且形成书面报告。整个过程,学生可以获得知识,得到锻炼,还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只要教师肯动想办法,能够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精诚合作,和学生一起努力,一定可以充分使用校内的学习资源,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
四、挖掘地方特色资源
农村地区的地方特色资源可谓丰富多彩,民情风俗、神话故事、文物古迹、历史名人、自然风光等。而且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这些综合性学习资源比较熟悉,便于开发利用,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加强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人杰地灵,素有“名人之乡”的美誉,曾有“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的美称,如今更被誉为“状元之乡” “将军之乡” “冠军之乡”。主要名人有清代乾隆年间的贤相陈宏谋、“三元及第”者陈继昌、民国时代总统李宗仁和国防部长有“小诸葛”之称白崇禧、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天佑等,此外还有唐灵生等奥运会冠军。临桂县还有六塘虾子舞、四塘牌灯、两江板凳龙、五通农民画、彩调等民间传统文化。自然景观众多,有桂柳古运河的源头——会仙湿地、桂林“九寨沟”——桂林红溪原始森林瀑布景区等享誉全区的十多处景点。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开发利用这些可贵的资源,围绕这些资源可以分为许多专题,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例如可以设计以“名人”为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每个小组负责一位名人的调查了解,通过网络、书刊和民间实地访问,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成长历程、主要成就(历史贡献)等方面,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然后举行课堂交流会,最后撰写成文。也可以结合语文版初中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的专题“为本地人物立传”,给某一位历史名人或者现实的著名人物立传,例如奥运年会冠军唐灵生。此外,还可以“传统文化”、“旖旎风光”或者以某一土特产等等为专题让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开发利用本地的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这样可以使广大农村孩子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以生长在这块热土上而感到骄傲自豪,以家乡的这些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奋斗的动力,多年以后回报家乡、建设家乡,使家乡更加美丽繁荣。这样能够在培育乡土情结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
农村地区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丰富多彩,教师们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树立生活语文观、大语文观,努力发现、积极开发利用本地区的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有序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必将促进农村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3]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14.
[4]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29.
[5]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 (编辑郑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