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眼光审视陕北 笔墨形式表现榆林

来源 :陕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14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花团锦簇、惠风和畅的季节,2009中国画名家走进榆林作品展在我市隆重展出。市委书记李金柱观看了展览,并给予很好评价。市上领导井剑萍、刘汉利、杨东明、李瑞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观看画展。
  市文联在中国美协和省美协的支持下,策划并组织了这次画展,让画家贴近榆林、感悟榆林,用艺术的眼光审视榆林,用笔墨的形式表现榆林,用实际行动贯彻了市委提出的文化艺术“八进榆林”的决策。这是榆林历年来举办的一次阵容最强、规格最高的中国画展,对加快榆林西部文化大市建设步伐,打造榆林文化品牌,提升榆林文化品位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画名家走进榆林活动历时半年多,分为采风写生和创作展出两个步骤。活动得到了省内外众多国画家的支持。本次画展精选画家81件作品,展览作品既扣紧活动主题,突出了陕北题材,又吸纳了画家代表风格作品,注重了风格的多样性。作品既蕴含着扎实的传统功底,又呈现出丰富的审美趋向。有长安画派大师的作品,同时也有十位本地作者作品参展,充分体现了学术交流性。
  画展让榆林人近距离感受名家大师的艺术风采,让榆林本土画家品味名家大师的笔墨精神,为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力,为榆林本土画家观摩学习名家名作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榆林文艺需要博采众长,需要外来风的催化。打造“书香榆林”,让高雅文化汇聚榆林,需要更多的“走进榆林”活动。榆林的艺术家需要加强学习、不断磨练,努力创作文艺精品,打造榆林的艺术品牌,最终要“走出榆林”,让多姿多彩的榆林文化得到发扬和光大,为提升榆林文化品位和文化竞争力多做贡献。
其他文献
我的父亲去世已经六年了,我却仍然难以从悲痛中解脱出来。父亲在世时那一桩桩、一件件平凡而催人泪下的往事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出现在我的睡梦里,使我常常沉浸在对他老人家的思念之中。  我的父亲长得很英俊,一米七五的个头端正挺拔,慈祥的面庞上嵌着一双大而略显忧伤的眼睛,一看就知道父亲是饱经风霜的受苦人;高高的鼻梁是那么有棱有角,方正的嘴唇告诉人们父亲的忠厚。  父亲是个极注重仪表的人,苦难的生活使他一
期刊
无定河流过了千道道山,  陕北的信天游唱不完。    花里头挑花数牡丹,  米脂的婆姨美名传。    貂蝉的美名儿世代传,  米脂婆姨尔格更俊艳!    巧手手更强过俊脸脸,  一样样不亚于男子汉。    务苗苗办厂精打算,  会打划又不怕多淌汗。    春风儿吹绿了好山川,  “十七大”精神金光闪!    好政策给咱们壮虎胆,  致富的宽路上奔个欢。    心里头像装个蜜罐罐,  更加快大步儿朝
期刊
夕阳西下,我不能将一个颀长的影子只留给自己。一些过往早已在行色匆匆之中找到归宿,而我的梦魇却仍在不分昼夜的疯狂上演。  走过一个村庄,一只牛,两只家养的公鸡,一群晒太阳的老者以及一川树木构成了全部。车子忽如似水流年中的一颗流星,一首首与之和谐的音乐也只是天外悬物。  行走的车子和车窗是游移的相机和镜头,让我们俨然走入一幅不容纷争的历史画卷。于是站在山顶呼喊的,和那些情不自禁唱山歌的,仿佛历史亘古的
期刊
八月蜜桃流水水,  桃树林林遇见你,  人多眼杂难亲嘴,  蜜桃咽到肚肚里;  我的蜜桃薄皮皮,  尘世上就数咱俩美。    树上雀雀对对飞,  我和妹妹配对对,  人家享福多少回,  不如我的四妹妹;  打折胳膊剁断腿,  亲了嘴嘴永不后悔。    翻舌婆姨爱捣鬼,  胡说八道爱嚼嘴,  也搅不烂四妹妹,  一心要和哥哥睡;  断不散的鸳鸯难分离,  生生死死也要在一搭里。
期刊
米脂小县,古谓银州;稷黍冠名,举国一方。陕北中寓,黄土宽袍袖里藏珍;文化树誉,高原丹青画龙点睛。米比金锞粒粒,广以洒霖;脂凝醐汁悠悠,香可赋风。北肩蒙阴,南衔关中,黄河项望,圁水襟抱。南北之要津,兵家历代繁争;延绥之锁钥,各族分合叠缔。看是玲珑境,实为锦绣地。  史之米脂,源远流长。秦属狄地,汉为独乐,周归银州,金设米脂。册考二千岁,置县九百载。麻土坪炭粟印证远古农耕文明之肇始,仰韶遗迹历历可寻;
期刊
米脂处在无定河的中游,其特殊的沟壑地貌和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孕育了窑洞。而集窑洞建造之大成者,则以杨家沟马宅、刘家峁姜宅和高庙山常宅最为典型。其窑洞民居的空间艺术创造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窑洞建筑技艺和艺术的典型代表。从对此三处窑洞聚落的介绍,可以更全面地把握窑洞真缔之所在。    洋洋大观的杨家沟马氏庄园    杨家沟马氏家族,据一种说法是,原居山西省临县,至马林槐一代大约为明万历末年
期刊
从幼儿时一遍一遍地咏诵古诗词,一直到在空间里冥想未来世界是怎样,多少个夜晚睁着眼睛,幻想着有一天自己长上翅膀在浩瀚的天空飞翔,那遥远的天河,在记忆中变得越来越洁净,所有的渴望,将从书中或笔下奔涌,就是有这样一批人,把田野间盛开的绚丽花朵,采摘下来十分虔诚地奉献给祖先,留给后人。因此,这一批人为这个地方在时间深处,肩负着沉重,尽管不怎么被所有人理解,但他们无怨无悔。无定河远古的清澈和温暖,盘龙山发出
期刊
汤武革命,为古今所绝称,汉之高祖,明之太祖,皆以布衣而有天下,所谓“吊民伐罪”,实足以媲美前人。迨魏晋以降,宋、齐、梁、陈替相受禅,掩耳盗铃前后如出一辙。唐高祖以累世公侯,值隋室丧乱之际,不能步踪汤武,仍袭魏晋以来之恶习,殊可叹息。  李自成本一走卒耳,崛起草泽,战必胜,攻必克,十余年间覆明社稷,南面而王天下。虽其运祚不长,兴亡转瞬,而其雄才大略,殊足以远继汉、明,以视魏、晋、六朝之窃弄权柄、要挟
期刊
前段时间看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引发了一些感想,觉得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里面的人物都应该是非疯即傻,非呆即憨,总之应该是有些偏执的,这样的人物,才最能把人性的美丑、爱憎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才能让读者在或哭或笑之中直逼自己的内心深处。记得有影视理论说,影视作品是满足人的“窥视欲”的。那么,可不可以说,小说就是满足人的“变态”欲?这个变态,其实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之中,老是处于一个教化的生活环境,
期刊
文坛历来不缺能说会道者,陕西文坛更是枝繁叶茂。就小说家而言,近20年来先后有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人摘取矛盾文学奖,而在他们的身后更是有不计其数的追随者,有人呐喊、有人击鼓、有人扯着大旗东征或是南下。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当然,文艺作品历来会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本期我们在这里为读者们展示了生活在陕西这块土地上的另外一些业余作家,说他们业余是因为他们的职业都不是文学院的专职作家,他们只在业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