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今,我们的教育教学并不缺乏践行者,而是缺乏向更高境界“加速跨越”的追求者。教学活动永无止境,怎样“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教学功效”?这正是许多名师高人一筹的地方。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熟生巧,巧生华。”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永远的成功者,有时我们会面临失败,但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本着热爱教育教学之心、热爱学生之心,以苦心耐心诚心寻求激发学生兴趣之手段,那么,教学的趣味性自然会进发出来,这样就能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上学期随堂听了老师这样上《折扣问题》练习课,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铺垫阶段
六年级下册《折扣问题》第一教时刚结束,紧接着是一堂练习课。一开始,教者出示了“按原价的30%、45%、95%出售”的基本训练句。
师:在我们生活中是怎样表述的?
生:(回答略)
师:如果你是顾客,你想怎样打折呢?为什么?
生:(回答略)(很显然,学生有生活经验,很容易地选择了按原价的30%出售,也就是打三折出售。)
师: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热情高涨)如果一本书原价是100元,打三折后就是30元。
师:按原价的30%出售,还有原价的70%到哪儿去了?
师:从这里你还可以知道些什么?
生:(略)(学生的回答干脆、利落,可以看出学生对生活是有经验的尤其是在购物方面。)
2、发展阶段
接刚才的话题,这位教师又面对学生:
师:如果一个同学去商场买一件原价是80元的外套,现在正在打七八折,另一个同学买一件原价是120元的春装,现在正在打八五折,你最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提m了很多问题,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把问题一一解决。)
师:‘现在买这件春装比原来便宜多少元这个问题’还可以用哪些问题代替?
生:原价比现在售出的价钱贵多少?
生:原价与现在售出的价钱相差多少?
生:降低多少钱?
生:(比较有购物经验)自己可以省下多少钱?
生:(情不自禁):商家亏了多少钱?商家少赚多少钱?
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转而又传出窃窃私语声。
师:(微笑道)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少赚的钱要知道商家这些衣服的成本价,跟这个问题是不一样的。
生:老师,商家打折出售,他们不一定亏的。
师:真聪明!(又故作疑惑)怎么会呢,你能举例说说吗?
生:嗯,如果衣服进价60元,也就是商家的一件衣服成本是60元,标了120元出售,打七折,就是买出去120乘70%是84元,84比60还多了24元,说明商家还是赚了24元,没有亏,只是少赚了钱。
师:太聪明了!太棒了!
教室里掌声响起……
3、拓展阶段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购物的情况是多样的。有一次,我看中了一件400元的大衣而且正在打八折。我有贵宾卡,使用贵宾卡可以再打九五折优惠。现在我自己来算买这件大衣的钱。400乘95%是380元,好像不便宜吗,打八折是400乘80%是320元,怎么我使用贵宾卡没有享受相应的待遇,贵宾卡有什么用呢,反而贵60元?
生:(一个劲地对教者数落)老师,你没看见还有一个‘再’字吗,要先算原价的80%是320元,再算320元的95%,这样才是享受贵宾卡的优惠待遇呢。
师:(故作惊喜)原来是这样!
教室里又一次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虽然是随堂听课,可处处洋溢出课堂陕乐的气氛,学生积极地思维。从整节课的师生互动中我有这样一些体会:
一、教材,变乏味的习题为多彩的生活
整节课完全围绕生活实际问题进行。从课前铺垫到发展拓展,不是出示乏味呆板的练习题,而是以书上习题为素材创设情景,师生一起在多姿多彩的生活背景中随意采撷了几朵清新的浪花,富有生活情趣的设计把孩子的生活世界引进了课堂,既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分析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教师,变刻板的讲解为平等的对话
折扣问题,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抓住题中数量现价、折扣、售出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讲解,而这节课上,却看不到教者的分析,自始自终,都是师生在平等对话中不断创生的课程资源,推动教学进程。尊重了学生的思考,相信了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华、交流的平台。平等对话带来了思想的碰撞,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日常生活中打折销售问题的认知、分析和解答,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灵活的思维品质。
三、课堂。变严谨有序为活泼灵动
从过去的练习与巩固中,到现在的引入、展开、应用,数学课堂基本上都是层次分明、严谨有序的,而这节课,教者没有什么的条条框框,看不出环节,也分不清明显的层次,也不知道哪里是课前预设的,哪里是课上生成的。就像同学们在活动中讨论了成本价与盈利的相关问题,能从谈话中,悄悄展开了深入的探究,同时又包含着巩固与应用。鲜活的资源不断涌入课堂,教师的引领则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整节课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学生仿佛踏上了轻松快乐之旅,陶醉其中,乐而忘返。
学生到学校来,不是单独为了取得一个知识的行囊,而是为了增长智慧、体会成长的快乐。为此,在当今的教学探究中,要实施更有效的教学,就必须上好每一堂,要用先进的理念、智慧的行为给我们的课堂、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经验变变脸,真正做到常态课也精彩,才能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作者单位:昆山市张浦中心小学校江苏215300】
上学期随堂听了老师这样上《折扣问题》练习课,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铺垫阶段
六年级下册《折扣问题》第一教时刚结束,紧接着是一堂练习课。一开始,教者出示了“按原价的30%、45%、95%出售”的基本训练句。
师:在我们生活中是怎样表述的?
生:(回答略)
师:如果你是顾客,你想怎样打折呢?为什么?
生:(回答略)(很显然,学生有生活经验,很容易地选择了按原价的30%出售,也就是打三折出售。)
师: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热情高涨)如果一本书原价是100元,打三折后就是30元。
师:按原价的30%出售,还有原价的70%到哪儿去了?
师:从这里你还可以知道些什么?
生:(略)(学生的回答干脆、利落,可以看出学生对生活是有经验的尤其是在购物方面。)
2、发展阶段
接刚才的话题,这位教师又面对学生:
师:如果一个同学去商场买一件原价是80元的外套,现在正在打七八折,另一个同学买一件原价是120元的春装,现在正在打八五折,你最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提m了很多问题,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把问题一一解决。)
师:‘现在买这件春装比原来便宜多少元这个问题’还可以用哪些问题代替?
生:原价比现在售出的价钱贵多少?
生:原价与现在售出的价钱相差多少?
生:降低多少钱?
生:(比较有购物经验)自己可以省下多少钱?
生:(情不自禁):商家亏了多少钱?商家少赚多少钱?
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转而又传出窃窃私语声。
师:(微笑道)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少赚的钱要知道商家这些衣服的成本价,跟这个问题是不一样的。
生:老师,商家打折出售,他们不一定亏的。
师:真聪明!(又故作疑惑)怎么会呢,你能举例说说吗?
生:嗯,如果衣服进价60元,也就是商家的一件衣服成本是60元,标了120元出售,打七折,就是买出去120乘70%是84元,84比60还多了24元,说明商家还是赚了24元,没有亏,只是少赚了钱。
师:太聪明了!太棒了!
教室里掌声响起……
3、拓展阶段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购物的情况是多样的。有一次,我看中了一件400元的大衣而且正在打八折。我有贵宾卡,使用贵宾卡可以再打九五折优惠。现在我自己来算买这件大衣的钱。400乘95%是380元,好像不便宜吗,打八折是400乘80%是320元,怎么我使用贵宾卡没有享受相应的待遇,贵宾卡有什么用呢,反而贵60元?
生:(一个劲地对教者数落)老师,你没看见还有一个‘再’字吗,要先算原价的80%是320元,再算320元的95%,这样才是享受贵宾卡的优惠待遇呢。
师:(故作惊喜)原来是这样!
教室里又一次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虽然是随堂听课,可处处洋溢出课堂陕乐的气氛,学生积极地思维。从整节课的师生互动中我有这样一些体会:
一、教材,变乏味的习题为多彩的生活
整节课完全围绕生活实际问题进行。从课前铺垫到发展拓展,不是出示乏味呆板的练习题,而是以书上习题为素材创设情景,师生一起在多姿多彩的生活背景中随意采撷了几朵清新的浪花,富有生活情趣的设计把孩子的生活世界引进了课堂,既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分析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教师,变刻板的讲解为平等的对话
折扣问题,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抓住题中数量现价、折扣、售出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讲解,而这节课上,却看不到教者的分析,自始自终,都是师生在平等对话中不断创生的课程资源,推动教学进程。尊重了学生的思考,相信了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华、交流的平台。平等对话带来了思想的碰撞,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日常生活中打折销售问题的认知、分析和解答,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灵活的思维品质。
三、课堂。变严谨有序为活泼灵动
从过去的练习与巩固中,到现在的引入、展开、应用,数学课堂基本上都是层次分明、严谨有序的,而这节课,教者没有什么的条条框框,看不出环节,也分不清明显的层次,也不知道哪里是课前预设的,哪里是课上生成的。就像同学们在活动中讨论了成本价与盈利的相关问题,能从谈话中,悄悄展开了深入的探究,同时又包含着巩固与应用。鲜活的资源不断涌入课堂,教师的引领则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整节课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学生仿佛踏上了轻松快乐之旅,陶醉其中,乐而忘返。
学生到学校来,不是单独为了取得一个知识的行囊,而是为了增长智慧、体会成长的快乐。为此,在当今的教学探究中,要实施更有效的教学,就必须上好每一堂,要用先进的理念、智慧的行为给我们的课堂、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经验变变脸,真正做到常态课也精彩,才能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作者单位:昆山市张浦中心小学校江苏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