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埋穴治疗、耳穴按压及火罐综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效果。现代医学早已揭示肥胖症容易合并发生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和各种感染性疾病。减肥已成为当前预防、保健、美容的热门话题。近两年来,因针灸治疗减肥的疗效早已得到人们肯定,但是疗程较长,针刺疼痛,刺激较小等缺点可能导致患者治疗不连贯、疗效不明显,羊肠线穴位埋线是对针灸减肥的延伸及改良,再配合耳穴按压、火罐及现代康复仪器能更快速、有效的达到减肥疗效,迅速为肥胖患者所接受。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3月,笔者采用“00”羊肠线的针头垂直刺入相应穴位,稍有酸胀感时用针灸针将羊肠线快速注入穴位。每15日埋线一次,3次为1疗程。每日配合耳穴贴压,电脑减肥仪刺激脂肪后拔罐治疗。轻者1个疗程,重者2—3个疗程。疗效标准1,有效:治疗l一2个疗程,体重下降5斤以上,观察1个月未复发;2.无效:治疗1—2个疗程体重无任何下降。结果 本组60例,治愈58例,占97%,无效2例,占3%。
关键词:纯性肥胖症 穴位埋线 耳穴贴压 火罐治疗 电脑减肥仪 减肥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38-02
单纯性肥胖症又称原发性肥胖,是指摄人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量,导致人体脂肪过多积聚。肥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所以,医学界已把肥胖及伴有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称为”死亡五重奏”,这可怕的五重奏将是 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TO)已确认肥胖是一种疾病,并向全世界宣布,“肥胖症将成为全国首要健康问题”[2]。 它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针刺减肥疗效已得到世界公认,而穴位埋线减肥法是针灸减肥的延伸和发展,是改良式针灸,是将特制的针将医用可降解生物线体埋入穴位,通过可降解生物线体这种异物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以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既免除了肥胖患者每天“针”一次的麻烦和痛苦,又能更持久的刺激经络穴位,起到“健脾益气、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的作用,从而调整了患者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达到祛病强身、保健美容目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繁忙现代人首选的减肥法。
肥胖病是由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综合作用导致一系列进食调控和能量代谢紊乱的疾病,其病因尚在探讨之中。肥胖病的药物治疗存在着明显的毒副作用的弊端。针灸治疗肥胖病及其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它的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受到广大医学界的关注,而无毒副作用的针灸疗法越来越被广大肥胖患者所接受[3]。在祖国医学史书中曾有关于肥胖的论述,在《素问?通评虚实论》中就指出:“凡治消疸仆击,偏桔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明代医家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亦云:“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指出了多食多饮,致膏脂堆集于体内,而致肥胖。
肥胖病的治疗一般包括行为治疗、饮食治疗、体育锻炼、药物及其他疗法。穴位埋线治疗与针灸治疗原则一致:以调整脾胃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为主.将辨病 、辨证与对症处理相结合,一般选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位为主。通过穴位埋线治疗可将患者由“肥胖功能状态”转变为正常功能状态.并长期维持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50%20例,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20%40例。
1.2 治疗方法 (1)材料准备:“00” 羊肠线1包;一次性9号针头1个;50mm一次性针灸针1根;消毒剪刀和消毒镊子各一把;一次性手套一双。 (3)操作方法: 将1CM长的羊肠线用消毒镊子插9号针头的斜面,将50mm的针灸针从针孔插入针头内; 在腹部以脐为中心取脐周8穴:水分、阴交、外陵(双侧)、天枢(双侧)、滑肉门(双侧),局部常规消毒后将放有羊肠线的针头垂直刺入穴位,深度视腹部脂肪厚度而论,以针下感觉穿透脂肪层达腹部肌层有阻挡感为宜,稍有酸胀感时用针灸针将羊肠线快速注入穴位。用创可贴粘住针眼,每15日1次埋线,[6]配穴:胃肠腑热配曲池、内庭;痰湿内蕴加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便秘加支沟、阳陵泉;汗出量多配肺俞、胃俞;嗜睡加照海、申脉;腹胀配小肠俞、大巨虚;下肢水肿加商丘;月经不调加曲泉、血海。3次为1疗程,轻者1个疗程,重者2-—3个疗程。配合综合治疗:耳穴取内分泌、胃、饥点、食道、肺、腹,先用耳穴探测仪或针尾在以上相应区域找敏感点,用磁珠放在敏感点。然后用胶布贴压,每日按压,以饭前15分钟以及饥饿时按压为主,两耳每5日交换1次,每 1疗程共贴压4次。[8]每日先用电脑减肥仪:采用 CZM--9008电脑减肥机 (沈新圳医用电子仪器公司生产)及消毒减肥片。治疗前清洁皮肤,然后涂以生理盐水,将减肥片用绷带固定在需要减肥的部位并贴紧,切勿松动。选择处方:设定时间为 30min,强度以有明显感觉为宜,目的燃烧脂肪,然后采用火罐法:采用大号和中号玻璃罐,用闪火法拔罐于腹部、腰部及大腿部脂肪丰富的部位,拔罐 30min。配合治疗1月。[9]
疗效标准:1,有效:治疗l一2个疗程,睡眠质量明显改善,食欲下降,体重减轻5斤以上,观察1个月未复发;2.无效:治疗1—2个疗程睡眠有改善,食欲无改变,体重无明显变化。。结果:本组60例,治愈58例占97%,无效10例,占3%。
4体会:穴位埋线减肥机制研究的着眼点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转向瘦素的生物学效应机制、目前已经 明确,机体瘦素血脑转运异常、瘦素受体基因表达缺陷是产生肥胖的重要原因[1]。穴位刺激对中枢 与外周瘦素水平有良性调节作用,穴位埋线更能长久促进下丘脑瘦素受体基因的表达。但调节脂肪代谢、纠正异常的摄食与内分泌代谢的生物学效应机制还尚未发现,只有进一步完善实验技术方法,深化针灸在减肥过程中相关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才能全面揭示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近年我国在针灸治疗肥胖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实践证明穴位埋线减肥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针灸对机体的总体影响,二是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三、可吸收线局部穴位的长久刺激,增强针感。相对于药物及手术减肥法来说,无任何毒副作用,并可改善肥胖所引发的种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还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2)用穴还存在多而杂 的现象:(3)针灸疗程中依然需要配合控制饮食与加强运动(4)瘢痕体质人群使用埋线疗法时可能出现吸收较慢,皮肤红斑、瘙痒排斥等现象。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需进一步明确针刺与体内脂肪生成、堆积的关系。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实验及临床研究相结合,努力探索更加简便有效的方法。使穴位埋线减肥治疗法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新星,黄钰玲.针刺减肥机理研究近况[J].甘肃中医,2007,20(2):41-43.
[2]杨柳,刘海平.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9):31-32.
[3]2784-2785. [6]金爱淑,吴景东.针刺减肥97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
[4]:赵小强,刘登娥.体针与腹针疗法减肥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28-28.
[5]齐凤军,程井军.穴位埋线减肥6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7):34-35.
[6]刘远珍,徐琳兰.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7,22(9):34-35.
[7]韦莉莉 埋线疗法在针刺减肥术后介入运用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5):31-31.
[8]郭红.耳穴贴压并中药针灸减肥64例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7,26(9):33-33.
[9]赵若谷,李金香.针刺结合拔罐减肥41例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16-16.
[10]沈茜,王冠栋.单纯性肥胖的针灸减肥机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8):638-640.
关键词:纯性肥胖症 穴位埋线 耳穴贴压 火罐治疗 电脑减肥仪 减肥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38-02
单纯性肥胖症又称原发性肥胖,是指摄人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量,导致人体脂肪过多积聚。肥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所以,医学界已把肥胖及伴有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称为”死亡五重奏”,这可怕的五重奏将是 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TO)已确认肥胖是一种疾病,并向全世界宣布,“肥胖症将成为全国首要健康问题”[2]。 它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针刺减肥疗效已得到世界公认,而穴位埋线减肥法是针灸减肥的延伸和发展,是改良式针灸,是将特制的针将医用可降解生物线体埋入穴位,通过可降解生物线体这种异物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以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既免除了肥胖患者每天“针”一次的麻烦和痛苦,又能更持久的刺激经络穴位,起到“健脾益气、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的作用,从而调整了患者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达到祛病强身、保健美容目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繁忙现代人首选的减肥法。
肥胖病是由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综合作用导致一系列进食调控和能量代谢紊乱的疾病,其病因尚在探讨之中。肥胖病的药物治疗存在着明显的毒副作用的弊端。针灸治疗肥胖病及其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它的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受到广大医学界的关注,而无毒副作用的针灸疗法越来越被广大肥胖患者所接受[3]。在祖国医学史书中曾有关于肥胖的论述,在《素问?通评虚实论》中就指出:“凡治消疸仆击,偏桔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明代医家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亦云:“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指出了多食多饮,致膏脂堆集于体内,而致肥胖。
肥胖病的治疗一般包括行为治疗、饮食治疗、体育锻炼、药物及其他疗法。穴位埋线治疗与针灸治疗原则一致:以调整脾胃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为主.将辨病 、辨证与对症处理相结合,一般选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位为主。通过穴位埋线治疗可将患者由“肥胖功能状态”转变为正常功能状态.并长期维持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50%20例,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20%40例。
1.2 治疗方法 (1)材料准备:“00” 羊肠线1包;一次性9号针头1个;50mm一次性针灸针1根;消毒剪刀和消毒镊子各一把;一次性手套一双。 (3)操作方法: 将1CM长的羊肠线用消毒镊子插9号针头的斜面,将50mm的针灸针从针孔插入针头内; 在腹部以脐为中心取脐周8穴:水分、阴交、外陵(双侧)、天枢(双侧)、滑肉门(双侧),局部常规消毒后将放有羊肠线的针头垂直刺入穴位,深度视腹部脂肪厚度而论,以针下感觉穿透脂肪层达腹部肌层有阻挡感为宜,稍有酸胀感时用针灸针将羊肠线快速注入穴位。用创可贴粘住针眼,每15日1次埋线,[6]配穴:胃肠腑热配曲池、内庭;痰湿内蕴加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便秘加支沟、阳陵泉;汗出量多配肺俞、胃俞;嗜睡加照海、申脉;腹胀配小肠俞、大巨虚;下肢水肿加商丘;月经不调加曲泉、血海。3次为1疗程,轻者1个疗程,重者2-—3个疗程。配合综合治疗:耳穴取内分泌、胃、饥点、食道、肺、腹,先用耳穴探测仪或针尾在以上相应区域找敏感点,用磁珠放在敏感点。然后用胶布贴压,每日按压,以饭前15分钟以及饥饿时按压为主,两耳每5日交换1次,每 1疗程共贴压4次。[8]每日先用电脑减肥仪:采用 CZM--9008电脑减肥机 (沈新圳医用电子仪器公司生产)及消毒减肥片。治疗前清洁皮肤,然后涂以生理盐水,将减肥片用绷带固定在需要减肥的部位并贴紧,切勿松动。选择处方:设定时间为 30min,强度以有明显感觉为宜,目的燃烧脂肪,然后采用火罐法:采用大号和中号玻璃罐,用闪火法拔罐于腹部、腰部及大腿部脂肪丰富的部位,拔罐 30min。配合治疗1月。[9]
疗效标准:1,有效:治疗l一2个疗程,睡眠质量明显改善,食欲下降,体重减轻5斤以上,观察1个月未复发;2.无效:治疗1—2个疗程睡眠有改善,食欲无改变,体重无明显变化。。结果:本组60例,治愈58例占97%,无效10例,占3%。
4体会:穴位埋线减肥机制研究的着眼点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转向瘦素的生物学效应机制、目前已经 明确,机体瘦素血脑转运异常、瘦素受体基因表达缺陷是产生肥胖的重要原因[1]。穴位刺激对中枢 与外周瘦素水平有良性调节作用,穴位埋线更能长久促进下丘脑瘦素受体基因的表达。但调节脂肪代谢、纠正异常的摄食与内分泌代谢的生物学效应机制还尚未发现,只有进一步完善实验技术方法,深化针灸在减肥过程中相关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才能全面揭示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近年我国在针灸治疗肥胖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实践证明穴位埋线减肥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针灸对机体的总体影响,二是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三、可吸收线局部穴位的长久刺激,增强针感。相对于药物及手术减肥法来说,无任何毒副作用,并可改善肥胖所引发的种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还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2)用穴还存在多而杂 的现象:(3)针灸疗程中依然需要配合控制饮食与加强运动(4)瘢痕体质人群使用埋线疗法时可能出现吸收较慢,皮肤红斑、瘙痒排斥等现象。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需进一步明确针刺与体内脂肪生成、堆积的关系。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实验及临床研究相结合,努力探索更加简便有效的方法。使穴位埋线减肥治疗法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新星,黄钰玲.针刺减肥机理研究近况[J].甘肃中医,2007,20(2):41-43.
[2]杨柳,刘海平.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9):31-32.
[3]2784-2785. [6]金爱淑,吴景东.针刺减肥97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
[4]:赵小强,刘登娥.体针与腹针疗法减肥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28-28.
[5]齐凤军,程井军.穴位埋线减肥6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7):34-35.
[6]刘远珍,徐琳兰.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7,22(9):34-35.
[7]韦莉莉 埋线疗法在针刺减肥术后介入运用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5):31-31.
[8]郭红.耳穴贴压并中药针灸减肥64例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7,26(9):33-33.
[9]赵若谷,李金香.针刺结合拔罐减肥41例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16-16.
[10]沈茜,王冠栋.单纯性肥胖的针灸减肥机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8):638-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