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应在两种文化的融合中加强

来源 :学问·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14909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真诚对话与融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人文文化为价值导向驾驭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很多学者的共识。本文在认同此观点的基础上指出,21世纪的中国科技社会正开启全面的转型,科学精神更应该大力倡导。
  【关键词】科学文化;人文文化;融合;科学精神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文化,两者的形成与积淀史也就是人类社会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继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并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历史长河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层面。
  
  一、两种文化与科学精神
  
  所谓科学文化,就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形成的、以科学观和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基本文化,它的侧重点在于关注外在世界。英国科学家斯诺指出:"科学文化确实是一种文化,不仅是智力意义上的文化,也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1] 从智力上讲,科学家从事发现自然的科学探索活动,并把科学探索的结果以系统化的形式加以表述,形成科学知识体系,因此科学知识构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类学意义上讲,科学共同体作为科学家集合体,其成员往往有共同的方法、类似的价值倾向和共同的行为模式等,因此科学家的思维方式、行为价值规范等构成了科学文化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而科学精神指近400年来自然科学发展所形成的一系列优良传统,是科学作为文化形态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下述五个要素:①求真精神,即科学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或探求真理。 ②务实精神,就是坚持"实事"为科学的认识对象,通过科学实践去"求是",并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创新精神,认为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④开放精神,即一方面,科学无国界;另一方面,科学是开放性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⑤批判精神,即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怀疑地、批判地考察世界。[2]
  人文文化体现于人类求善、求美、寻求真爱的过程中,它在人与外在自然世界的两级中侧重于关注人本身的问题。人文文化以人文精神为核心,所谓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类对自己的"终极关怀",即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珍视与关怀,包含对人的价值的至高信仰,对人类处境的无限关切,对开放、民主、自由等准则的不懈追求,更多地表现为人类的价值理性而非工具理性。
  以人为本,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这是广义的"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人性。对真理的追求和人的自我解放的渴望,这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体现的是理性。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最终都是为人类的自我解放为其终极目标的,而这也是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相通的桥梁。
  
  二、两种文化的纷争与整合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并不存在什么科学门类之分,也不存在哲学与科学之别。近代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逐渐发达起来了,随着实验性、经验性研究对于科学视界的重要性日益加强,哲学因其先验的真理断言不可验证而备受责难,在自然科学家的眼里也日益成为神学的替代物。
  进人20世纪之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紧张状态进一步发展。1959年英国著名学者斯诺在剑桥大学发表了题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演讲,深人地描述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当时所处的严重分裂状况及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科学家不读文学作品,而非科学家则很少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持久关注。
  1994年,美国生物学家格罗斯和数学家勒维特共同发表了《高级迷信--学术左派及其对科学的责难》一书,对后现代人文知识分子进行了反批判。《高级迷信》一经出版,人文学者们便纷纷著文对其进行批判,体的技术经验,或沦为了政治的附庸及生产的单纯手段。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科学文化技术在传播过程中并没完全脱离其原有的语境。"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可谓是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畅通的大道,但改革开放仅三十年,环顾当前,中国科学文化与一百年前相比已可谓强大,若与西方相比却仍显弱小。中国的科技文化发展需要良好的土壤,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提升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可谓是中国现代建设的重要内容。
  有人认为眼下中国已经是科学的天下,也附和着说出两种文化并驾齐驱,更或者是要大力发展传统文化,近来来兴起的"国学热"可以说是这一思潮的反应,对此观点我未敢附和。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近3000年封建史基础的国度,长期以来轻视科学、重视技术,崇文重教且传统文化包袱很重,一下子树立起对科学的普遍共识和权威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中国目前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很差,据调查,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达到标准的仅有3%,而欧共体1989年就达4.4%,美国1990年就达6.9%。目前,中国科学技术本身还比较落后,民众的科学意识距现代化还甚远。所以才会有缺乏道德责任感的假冒伪劣的产品生产商和懵懵懂懂的消费者;才会有像法轮功这样的"伪科学"和"反科学"存在的土壤。
  一百年前北京大学学子就喊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但科学还未在中国扎稳脚跟就遇上了传统文化的非难。"科玄大战"中也有不少学者最终转变观点的,如胡适先生后来也曾在当时劝学生们不要钻故纸堆,他在1928年说:"300年的第一流的聪明才智消磨在这故纸堆里,还没有什么好成绩。我们应该换条路走走了。等你们在科学试验室里有了好成绩,然后拿出你们的余力,回来整理我们的国故,那时候,一拳打到顾亭林,两脚踢翻钱竹汀,有何难哉!"[5]可见在当时的中国辩论的结果还是比较认同在中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的,而正如前文分析所言,科学文化发展有一个合适的社会大环境可以说就是这改革开放30年的事,而西方自16世纪以来科学发展,至少之18至20世纪的300年间是其科学技术繁荣兴盛的时代,我国与西方的比较中且不论,科技文化的高低,就科学精神而言我们必然是落后和缺乏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就特别指出,要继续"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因而在今日的中国,最为紧迫的仍是正视科学精神的民族缺失,树立起全社会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同时正确对待已经普遍而深刻存在的人文精神。所以,必须进一步尊重科学,尊重科技创新。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6] 科学的求真、务实、创新、开放、批判精神正是我们认识自然、人、社会所必需的,也是我们国家社会进步、实现现代化的所应大力倡导的。
  正如成中英先生所讲:"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人文精神,而西方的是理性精神。"[7] 今天我国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质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本就薄弱,科学精神尚未真正扎根,传统文化和封建迷信对科学的阻抗本来就十分强烈,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还有待于进一步走进大众生活。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跟在后现代主义的后面重复反科学主义的高调,而应扎扎实实地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壮大破除坚冰。对科学万能的幻想和对反科学思潮的推波助澜同样必将使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而发展科学事业,弘扬科学精神,将是提升中华民族国际地位的重要课题,也是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永久性课题。
  
  四、结语
  
  西方现代化进程所凸现的诸多弊端,促使对科学主义的反思很正常。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人类精神的内核。没有人文文化的支撑和张扬,单纯的科学文化可能误入歧途,使得科学精神难以根植。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如果你们想使你们的一生的工作对人类有益,那么你们只了解应用科学本身还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必须始终成为一切技术努力的目标,要关心如何组织人的劳动和商品分配,从而以这样的方式保证我们科学思维的结果可以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诅咒的祸害。当你们沉思你们的图表和方程式时,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8]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社会也面临诸多问题和风险,这需要对文化的两极进行谨慎的批判与反思,问题的解决是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独自进行的,来年各种文化的讨论为我们敲响警钟,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人文文化作为价值理性在这个多元和改革的社会进程中是必不可少,但科学文化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缺失更要我们对科学精神的弘扬达成共识。在中国,科技之光已经照出一条通向未知领域的道路,然而终点依旧隐没于晦暗的星辰之中,而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可以科技之光更加明亮和耀眼,使我们整个民族进升世纪科技强国。
  
  【参考文献】
  [1] CoPo斯诺.《两种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9页.
  [2]陈其荣. 《当代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38页.
  [3]《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许良英等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49页.
  [4]范岱年.《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汇流与整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C].2008年第26页.
  [5]胡适.治学的方法与材料[J].新月,1928(9).
  [6]《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许良英等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年版,第285页
  [7]陈阵.现代新儒家的科学观[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第4期. 第11页
  [8] O·内森、H·诺登编:《巨人箴言录:爱因斯坦论和平》(上),李醒民译,长沙:湖南出版社1992年版,第171页
其他文献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任务的分解与实现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的选择应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层次性和创造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适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本文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体会与总结。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    
期刊
【摘要】本文深度分析了应用管理软件在科研单位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所遇到各种问题以及原因,详细地阐述了这些问题和原因给科研单位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困难和阻力,使得科研单位在计算机应用上停滞不前,给信息化建设投资造成了浪费,为此,本文作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策略建议。  【关键词】科研;软件;问题;建议    一、前言    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
期刊
【摘要】非语言交际包括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下的商务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要求商务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言交际能力,而且要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但在现行的商务英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教学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本文就商务英语中非语言交际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了阐述,并对如何开展非语言交际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加强广大商务英语教师对培养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商务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课堂气氛营造,课堂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及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为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良好的课堂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化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
期刊
【摘要】目前酒店管理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已在各个高校内都存在,但还没有做到有意识的构建,更谈不上完善的问题了。本文主要介绍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目标,并针对实践课程中体系的不足提出完善策略。  【关键词】酒店管理;实践;教学    一、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高等酒店管理教育的目标体系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构建。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职英语教育的三个特殊性,分别为高职英语教育目标的特殊性,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发展的特殊性;笔者通过自身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了英语教学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育;特殊性;教学建议    高职英语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与社会事业发展的推动下,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对掌握英语这门国际性语言
期刊
【摘要】本文以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证明,要搞好《机械制图》教学、达到要求目标,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主体"的主动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图;激发学习动机;计算机辅助教学    《机械制图》是很多专业的入门课程,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读图和制图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把一个具体的机
期刊
【摘要】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新课程面临的一大难点。它是同研究性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研究教学模式是物理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
期刊
【摘要】夏季是雷电较为集中季节,为了防止雷击电气设备而发生事故,通过对雷击区的确定,进而对35 kV线路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使其免受雷击,或击而不闪,闪而不弧,从而保证了电气设备的安全和稳定的供电。笔者根据多年运行经验分析,架空线路故障一半以上是雷击引起的,所以防止雷击跳闸可大大降低架空线路的故障,进而降低电网中事故的发生频率,确定雷击区和易遭雷击的线路及杆塔,便于针对性地做好防雷工作,确保线路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种种危机,高校盲目扩张、盲目扩招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应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采取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外延式发展为辅的发展模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中重视"精英"教育,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观;应对;危机    面对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真检讨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模式。中国政府和社会大众都应认识到:高等教育的危机关系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