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显重要,将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有利于学生历史课堂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教育媒介,利用它的逻辑、信息储存等功能为教育服务的一种方式,它可以集中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能显著提高效率,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1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多种形式
1.1 重现历史画面形式展开教学
这是历史课件最常见的用法。计算机通过大量珍贵历史瞬间(图片、录像)的重现,把学生带入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并参与认识过程,如同身临其境,既可增加学习的兴趣,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理解历史事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觉得历史不是枯燥无味的史实堆积,而是栩栩如生的生动画卷。
1.2 对话框形式展开教学
以教材的章节为单元来制作课件,通过一系列对话框将内容完整,画面清晰、美观,文字简练,并配以音乐的对话框按一定的程序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提高上课效率。同时,学完某个知识点后可随即向学生提出问题,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巩固,反馈迅速,对不同的回答计算机将给予不同的反馈信息和后继处理。这样可使学习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3 编制试题归类知识展开教学
这是辅助教学的实用性。即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分类,计算机按照一定的要求从题库中选择试题,打印成卷。因试题随机组成且难易得当,知识点分布合理,有较高的信度,可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若有历史多媒体教室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联机测验,计算机会对每位学生的回答作出评判,并记录解答时间、次数等参数,按照标准计算成绩,迅速作出学习评价
2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作用与特点
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在教育领域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从而真正达到认识历史、再现历史、感悟历史的教学效果。
2.1 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手段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2.3 多媒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2.4 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境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列举
3.1 创情境,激兴趣
讲授美国“南北战争”内容时,先播放有关美国总统林肯及“南北战争”时的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在历史图片中感受“南北战争”的情景,简要了解美国历史上也曾面临国家分裂的难题,然后导课:“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民意测验结果,表明开国以来美国40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林肯曾对美国作家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你知道这部书的名字吗?它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又如何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一定能激发兴趣和思维主动性,教学效果自是良好。
3.2 突破重难点
如讲中国近代史“红军长征”内容时,对于中央红军和红四、红二方面军等红军长征行军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各路红军的长征行军过程。特别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路经重要地点时,课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该地点的名称、重大历史事件并配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自然效果好,大多能听清楚工农红军充满艰难险阻的行进路线。又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教师可以播放电影《西安事变》中的5个片断,进而提问。学生联系5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弄清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难点问题。
3.3 历史的教育作用
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整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是一种广泛的普遍倾向,为历史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白官屯镇中学)
1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多种形式
1.1 重现历史画面形式展开教学
这是历史课件最常见的用法。计算机通过大量珍贵历史瞬间(图片、录像)的重现,把学生带入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并参与认识过程,如同身临其境,既可增加学习的兴趣,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理解历史事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觉得历史不是枯燥无味的史实堆积,而是栩栩如生的生动画卷。
1.2 对话框形式展开教学
以教材的章节为单元来制作课件,通过一系列对话框将内容完整,画面清晰、美观,文字简练,并配以音乐的对话框按一定的程序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提高上课效率。同时,学完某个知识点后可随即向学生提出问题,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巩固,反馈迅速,对不同的回答计算机将给予不同的反馈信息和后继处理。这样可使学习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3 编制试题归类知识展开教学
这是辅助教学的实用性。即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分类,计算机按照一定的要求从题库中选择试题,打印成卷。因试题随机组成且难易得当,知识点分布合理,有较高的信度,可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若有历史多媒体教室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联机测验,计算机会对每位学生的回答作出评判,并记录解答时间、次数等参数,按照标准计算成绩,迅速作出学习评价
2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作用与特点
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在教育领域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从而真正达到认识历史、再现历史、感悟历史的教学效果。
2.1 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手段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2.3 多媒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2.4 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境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列举
3.1 创情境,激兴趣
讲授美国“南北战争”内容时,先播放有关美国总统林肯及“南北战争”时的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在历史图片中感受“南北战争”的情景,简要了解美国历史上也曾面临国家分裂的难题,然后导课:“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民意测验结果,表明开国以来美国40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林肯曾对美国作家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你知道这部书的名字吗?它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又如何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一定能激发兴趣和思维主动性,教学效果自是良好。
3.2 突破重难点
如讲中国近代史“红军长征”内容时,对于中央红军和红四、红二方面军等红军长征行军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各路红军的长征行军过程。特别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路经重要地点时,课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该地点的名称、重大历史事件并配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自然效果好,大多能听清楚工农红军充满艰难险阻的行进路线。又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教师可以播放电影《西安事变》中的5个片断,进而提问。学生联系5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弄清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难点问题。
3.3 历史的教育作用
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整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是一种广泛的普遍倾向,为历史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白官屯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