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当代生态经济发展作用影响探析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er08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生态伦理观的核心思想
  “天”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是传统哲学的主要命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农耕是我国主要生产方式,这就要仰仗于天,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尽管在对待人和自然的具体态度上,各个学派有差异,但他们都主张“天人合一”,把这个作为处理天人关系的最高的境界和主导思想。
  (一)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所体现的除了宇宙观更多的是道德观。在《周易》中也提出了天与人之间协调的思想,并将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表述为天、地、人的“三才之道”。这种思想一直作为中国哲学的基础而被不同的流派宣扬、诠释,从而得以不断发展并且日臻完善。
  儒家《中庸》的“天人合一”主要表现在诚与明的学说中,并且突出了道与教的作用,也就是人文教化的作用。天道只是诚,在人则为性,即“天命之谓性”,并不是消极提倡人道合于天道,以此证明自然界的伟大及其目的性。人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自然的杰作,也是自然界的“功臣”因此,人在自然界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自然界本身就是以诚“生”物,以诚“化”物。
  (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道教教义中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已经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人们认为道教关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强烈热爱自然的倾向,对一切生命都给予热情的歌颂和赞美,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的价值。就道教的环境保护观而言,他包含的珍视生灵、关爱自然的思想都是以人为本的光辉。道教教义中充分体现环保思想的主要有:道法自然的原则、齐同万物的观点、重人贵生的理念和三才相盗的思想。表现出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环境保护思想。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为一。老子最先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遵从自然之道,人也遵从自然之道。在道家看来,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万物的生存都离不开自然环境,万物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最后又自然而然地复归于大自然。
  (三)佛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佛学理论遵循“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包含了丰富的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蕴。佛学以生态为中心代替了以人类为中心,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在人道主义与保护生态之间划上了等号,在佛的面前人与其它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所有生命都潜藏着天赋的佛性。佛学从非人类中心主义和平等的立场出发,强调对地球上的生命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主张人类善待万物和尊重生命、普度众生,直到佛的境界,这样,人也在对万物的能动守护和成全中维持了自己的境界。
  二、“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观的作用及其当代价值
  (一)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是发展。经济是物质基础,也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通过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控制人口,走一条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保持社会具有长期发展能力。要实现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维护人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环境因素是影响生产力结构、布局和规模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关系到生产力系统的运行和效益。这就需要在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求一种均衡与协调,找到一个适当的“尺度”,使自然环境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最优惠的条件,而又不损害自然环境。这就要在坚持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注意维护生态潜力,把经济增长限制在环境生态允许的限度内,使生态潜力的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在生产和消费增长的同时增长生态潜力。发展生产力和保护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
  2、注重内涵式的利用自然力。自然力是社会生产的自然物质基础,它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或大或小的可能性。我们所能控制和利用自然力越多,生产力发展也就越快。在社会生产力中,科学技术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过去,我们对自然力主要采用外延式扩大利用,导致了人们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这种严重局面要求我们对自然力应采取内涵式利用,提高对自然力的利用效率,由一次利用变为重复利用,由低效利用变为高效利用,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产力持续向前发展。
  3、确保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的过去,二者之间是矛盾对立的。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将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增长有效地统一起来,有效的解决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对立关系,既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的合理性,做到不为发展经济而破坏生态环境,也不为保护生态环境而放弃发展经济。积极推广低能耗、集约型和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代经济建设“双赢”。
  (二)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加快环境法制建设进程
  1、制定和完善保护与建设生态的法律法规。建设生态文明,需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出台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政策。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发展经验,依据我国实际需要制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填补这方面法律空白,特别是在保护我国独特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方面必须加快立法,以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
  利用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发展当代经济,必须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围绕重点地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统筹考虑。
  2、提高法律监督水平,营造良好秩序。高效能的行政执法和完善的执法监督机制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级环境监察机构的作用,检查和组织专项执法结合,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执法检查。
  生态危机成为全球性危机,而人类所拥有的每一种文化都应有义务积极寻求解决危机的方法。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所表现出对于生态伦理的古老智慧,也开始展示出积极影响。它与现代生态伦理思维具有一致性,可以作为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哲学基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际上这就是萌芽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价值,就在于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中,以各学派互补的中国哲学所蕴藏的生态智慧,有助于保护当今人类的生态环境,这是很值得现代人去借鉴的。
  
  (魏薇,1989年生,山西太原人,山西农业大学。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其他文献
2016年3月29日- 30日,由澳洲中国青年企业家总商会主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协办的“澳中地产业圆桌会议”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酒店成功举办。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冯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杨卫江,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展部主任王惠敏,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小城镇开发委员会副秘书长田野;澳洲中国青年企业家总商会代表澳大利亚Heritage Realty地产公司总经理鲁琪,澳大利亚Griffin P
一、“失衡”原因的理性分析  (一)教育模式固化  由于很多高校沿袭以往教育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固化的教育模式未能有效改变,大学毕业生就业经验不足成为其最大的劣势。种种因素直接导致高校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脱钩。  1、教育方式存在弊端。中国的应试教育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依然有很多高校培养目标是:更高的教育质量的最好体现就是更高的考试分数。由此产生的矛盾是,就业市场无法满足大量学术研究型人才充分就业
【摘要】基层法律顾问通过在村(居)中建立微信群的方式,能够推进乡村法治建设,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其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从而助力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构,更好地服务和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关键词】乡村振兴 法律服务 微信群  【中图分类号】D920.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自治、法治、
杏林山庄位于西山脚下,植物园北,卧佛寺东。清明刚过,《人民检察》杂志社在此举办出版500期庆祝活动。我们有幸在杏林山庄小住一夜。早晨,杏花在曙光中挂满枝头,白的似银,红
系统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与发展,如工程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并且,它在社会工作领域也被运用与发展.本文主要阐述系统理论的来源、其在社
我首先代表高检院研究室,对《人民检察》出版500期表示衷心的祝贺!多年来,我一直是《人民检察》热心的读者,也是一个热心的作者,有时候也应《人民检察》的约请写几篇文章。我
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后,我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迅速萎缩等现实压力。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产业将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数据的应用将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大数据不仅可以通过智能化处理、社会化分析,助力我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还能够全面收集和分析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信息,实现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准研判,为社会治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提升
自燃类火灾是一种较为常见且难于预防的火灾,一旦发生自燃类火灾,势必会造成严重损失,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以自燃类火灾为切入点,分析自燃类火灾产生原因,探讨调查方法,
作为《人民检察》的老编辑,我参加这次会议,心情非常高兴。在这里我工作过12年,是《人民检察》培养了我,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谈谈对《人民检察》的几点期望。一、要保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