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是新时代的重大命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随着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变革和我国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国防和军队建设对航空产品研制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为适应军用飞机作战模式的快速迭代、民用飞机运营体系的持续优化和信息技术增量集成的发展趋势,航空工业上电所本着“无应用,不创新”的理念,积极推进平台主线创新战略,构建并实施面向产品的技术平台,依托平台逐步建立面向战略、面向应用、面向市场、系统有序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通过一系列举措将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装备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有力提升了装备研发质量和效率,为航空武器装备和民用飞机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平台就是系列产品所采用的共同要素的集合,包括共用的架构、标准/规范、构建模块(下称CBB)、专业技术、环境、构型管理、模型库、工具链等,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擴展性。上电所以特定架构及基于此架构的技术构件构成平台整体,对上承接不断变化的产品需求,对下完成技术整合,打通技术开发到产品研制的关键路径,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异步开发。围绕平台开展精准能力建设,依托平台牵引核心技术开发,实现基于已有货架产品和新技术应用的组合开发,促进技术研发向产品应用的转化,不断积淀平台成果,做到过程可重复,知识可复用和创新可迭代。
构建核心产品平台体系
融入产品研制与技术创新过程
以平台管理要素为脉络,构建各具特色的产品平台。在策划构建平台过程中,上电所将平台的管理要点抽象为“架构、标准/规范、CBB库、专业技术、环境、构型管理、模型库、工具链”等8类要素,通过对平台要素的重点关注,成体系地解决了平台创新研发中的核心问题。通过架构解决结构化问题,通过标准/规范解决标准化问题,通过构型管理解决一致性问题,通过模型库解决研发数字化问题,通过CBB库解决构件复用问题,通过专业技术研究解决能力牵引问题,通过统一工具链解决工具接口问题及通过环境策划解决条件保障问题。
目前,上电所以用户需求为牵引,坚持技术领先战略,已定义出满足自身发展定位的先进航空电子系统架构、航电核心处理平台、座舱显控产品平台、飞行管理研究平台、智能测试平台等9类产品平台。每类产品平台不仅分层分级构建,包括共用CBB,还定义了与之对应的工具、环境和模型。在此基础上制订平台发展规划,衍生出专业技术体系,明确平台管理办法,落实平台研发资源、设定平台绩效目标,建立平台信息化管理环境,开展平台研发过程管控,保证了产品平台建设的有效性,支撑航空电子系统“增量式采购,渐进式开发”的研发模式。
围绕平台开展产品研制和技术开发,融入科研过程。作为衔接产品研制与技术创新的桥梁,平台为产品提供通用基础能力,以平台为基础加上客户化定制快速形成不同的产品系列;平台为技术提供研发的基础容器,在平台中持续提升技术成熟度,保证技术创新成果建有所用。在型号项目研制中,充分利用产品平台已有的共用CBB和成熟技术“多快好省”地完成产品构建,提升研发效率,保障产品质量,降低投入成本。通过对CBB复用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初步探索,以2019年为例,该年度有效积累研制过程中的可重用资源39项,并实现了46项复用,通过47个项目累计复用137次,从料、工、费、税、利等维度定义CBB成本模型,共计节约成本产生间接经济效益4739.77万元。同时策划、提炼和发布新研CBB,对产品平台进行完善;在预研类技术创新项目技术开发过程中,围绕平台所需关键技术,开展重点领域的项目论证、争取和立项,围绕产品平台开展成果的策划与发布,从而保证技术开发有的放矢。
完善产品平台创新机制
保障产品平台持续发展
发布科技创新指南,牵引产品平台发展。立足“需求牵引、规划引领、成果导向、技术共享”的基本原则,围绕平台战略发展、关键技术突破、型号关键攻关坚持开展科技创新指南的策划与编制。平台战略发展旨在围绕产品平台规划,聚焦平台要素落地,结合重大项目推进;关键技术突破旨在对标上电所专业技术体系,结合成果策划,关注技术发展路径,支撑平台所需关键技术;型号关键攻关瞄准型号中的棘手问题,通过技术攻关补齐技术短板。
建立产品平台工作机制,规范平台研制活动。制订《产品平台管理办法》,建立平台立项、实施、发布、评价、激励、应用的全过程创新机制,保障平台各项工作的落实。制订《专业技术体系管理办法》,围绕平台规划持续完善专业技术体系建设,把握重点专业领域的策划与统筹,形成专业领域体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平台核心竞争力。通过构建与平台主线业务活动相匹配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制度,同时形成研发体系、平台构建、CBB构建、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应用等一系列管理模型,为平台主线科技创新活动各环节提供了制度保障。
加强成果策划,促进平台成果转化。将各渠道科技创新项目按照技术领域进行归类,结合平台规划实施路线图统筹规划,将成果策划嵌入平台实施路径,整合创新获得的IP资源,从成果生命周期管理视角策划体系级、平台级、系统级成果申报。结合成果转化形式和成果价值,对成功转化的科技成果、专利、软件著作权及其他智力劳动成果实行奖励。依托平台成果分类,多维度丰富了企业成果库和知识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研发效率,实现科技成果良性库存、良性转化。
规范科研外协合作管理,提升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以平台规划为准绳,分析各项技术的技术性质、技术价值、难易程度和影响力,自我评价、找出差距,定义平台核心、关键技术。在坚持核心、关键技术的独立自主能力基础上,遴选国内外优质资源开展创新合作、优势互补。
以信息环境为支撑,提升信息管理效率。建立协同研发系统促进平台与项目开发过程结合,支撑平台在型号项目中的应用,便于项目信息与平台信息的数据交互,提升共性技术和产品复用的可操作性,实现研发流程的固化、工具集成和知识推送,提高研发效率。 优化产品平台创新资源配置激发产品平台创新活力
打造人才基地,引导平台人才集聚。围绕产品平台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设置平台岗位序列,围绕平台人才成长通道,将平台研发成果纳入技术开发序列、产品开发序列的任职资格要求和岗位晋升条件,鼓励和引导人才参与产品平台的策划和建设。
建设创新文化,营造企业创新氛围。积极营造“实事求是,主动成长,容允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培育驱动平台战略的环境沃土。面向技术发展和客户需求实事求是地审视未来作战场景、各专业发展所要求的能力瓶颈,面向技术高地鼓励一线员工主动担当、积极拓展创新思路来形成底层驱动的创新动力,面向未知领域正向肯定各创新团队的探索举措,不断积累试错案例、知识、经验。每年定期举办“科技创新大会”和“卓越工程师”论坛,将“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创新理念宣贯到每位员工,形成全员共识。定义卓越工程师能力与素质模型,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打造卓越工程师文化,引导员工敢于担当、勇于谋事,在平台主线创新活动中做到专业专注、分享协同、创新超越。
优化经费配置,加强研发条件建设。通过优化科研经费配置,持续自筹投入资金用于创新和技术积累,满足基于平台的创新资源需求,建设国内一流的航空电子研发条件。结合科技创新指南,作为科研经费统筹的依据。围绕平台规划统筹内外部研发经费,优先保证平台建设及各平台关键技术突破,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实现平台与能力建设的有效融合,实现基于数字样机的协同研发、流程驱动、需求驱动创新、知识驱动设计,以及单一数据源、数据全关联等研发理念的落地,逐步达到所建即所需。
培养产业生态,形成科技创新生态圈。围绕平台规划梳理上电所创新合作需求,坚持独立性、前瞻性、开放性的原则,遵从体系创新、过程创新、产品创新的发展战略,打造支撑上电所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生态。以航空电子系统综合技术重点实验室为创新主体,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供应商等形成长期、互补的战略合作关系,增强上电所在航空电子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引领能力。坚持“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原则,围绕平台发展所需的前沿技术、核心关键技术以及产品研制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供应商等形成战略联盟,形成“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式”技术创新生态圈,形成高质量的协同创新。
在平台主线创新战略的推动下,上电所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技术发展体系逐步清晰,平台轮廓逐步显现,创新评价测量方法逐步规范,面向战略、面向应用、面向市场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企业研发模式已形成了“核心技术支撑核心产品,核心产品支撑解决方案”的转变,形成了以平台为核心,以科技创新指南为牵引,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产品研制、技术开发和能力建设高效协同的企业科技创新格局。
现在,上电所以每年入库不低于20%的增速丰富CBB资源库,CBB的数量和使用量逐年上升,明显节省开发费用。新研项目CBB共享度超过1/3,有效促进了平台与产品研发活动的融合。通过规范技术开发活动,提升了技术开发管理水平,取得了规范的过程资产和成果资产,为后续平台建设、重點专业梳理、成果转化分析提供了有益支持,形成了技术复用的机制。近两年来,上电所共开展139项技术创新项目后评价,明确了核心、关键技术要素,盘点了研发过程资产,有效统筹规划了可转移、可转化成果。
上电所聚焦平台主线创新战略,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的创新成果,获得了“航空工业集团第十一届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国防企协管理创新一等奖”等一系列高等级荣誉,同时通过不断优化与改进,形成了面向行业的解决方案,积极向行业推广,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上电所将持续推进基于平台主线的创新战略,促进资源开发协同,夯实系统能力发展基础,提升基于平台和核心技术的产品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满足产业创新需求,不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航空强国新征程添砖加瓦。
平台就是系列产品所采用的共同要素的集合,包括共用的架构、标准/规范、构建模块(下称CBB)、专业技术、环境、构型管理、模型库、工具链等,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擴展性。上电所以特定架构及基于此架构的技术构件构成平台整体,对上承接不断变化的产品需求,对下完成技术整合,打通技术开发到产品研制的关键路径,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异步开发。围绕平台开展精准能力建设,依托平台牵引核心技术开发,实现基于已有货架产品和新技术应用的组合开发,促进技术研发向产品应用的转化,不断积淀平台成果,做到过程可重复,知识可复用和创新可迭代。
构建核心产品平台体系
融入产品研制与技术创新过程
以平台管理要素为脉络,构建各具特色的产品平台。在策划构建平台过程中,上电所将平台的管理要点抽象为“架构、标准/规范、CBB库、专业技术、环境、构型管理、模型库、工具链”等8类要素,通过对平台要素的重点关注,成体系地解决了平台创新研发中的核心问题。通过架构解决结构化问题,通过标准/规范解决标准化问题,通过构型管理解决一致性问题,通过模型库解决研发数字化问题,通过CBB库解决构件复用问题,通过专业技术研究解决能力牵引问题,通过统一工具链解决工具接口问题及通过环境策划解决条件保障问题。
目前,上电所以用户需求为牵引,坚持技术领先战略,已定义出满足自身发展定位的先进航空电子系统架构、航电核心处理平台、座舱显控产品平台、飞行管理研究平台、智能测试平台等9类产品平台。每类产品平台不仅分层分级构建,包括共用CBB,还定义了与之对应的工具、环境和模型。在此基础上制订平台发展规划,衍生出专业技术体系,明确平台管理办法,落实平台研发资源、设定平台绩效目标,建立平台信息化管理环境,开展平台研发过程管控,保证了产品平台建设的有效性,支撑航空电子系统“增量式采购,渐进式开发”的研发模式。
围绕平台开展产品研制和技术开发,融入科研过程。作为衔接产品研制与技术创新的桥梁,平台为产品提供通用基础能力,以平台为基础加上客户化定制快速形成不同的产品系列;平台为技术提供研发的基础容器,在平台中持续提升技术成熟度,保证技术创新成果建有所用。在型号项目研制中,充分利用产品平台已有的共用CBB和成熟技术“多快好省”地完成产品构建,提升研发效率,保障产品质量,降低投入成本。通过对CBB复用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初步探索,以2019年为例,该年度有效积累研制过程中的可重用资源39项,并实现了46项复用,通过47个项目累计复用137次,从料、工、费、税、利等维度定义CBB成本模型,共计节约成本产生间接经济效益4739.77万元。同时策划、提炼和发布新研CBB,对产品平台进行完善;在预研类技术创新项目技术开发过程中,围绕平台所需关键技术,开展重点领域的项目论证、争取和立项,围绕产品平台开展成果的策划与发布,从而保证技术开发有的放矢。
完善产品平台创新机制
保障产品平台持续发展
发布科技创新指南,牵引产品平台发展。立足“需求牵引、规划引领、成果导向、技术共享”的基本原则,围绕平台战略发展、关键技术突破、型号关键攻关坚持开展科技创新指南的策划与编制。平台战略发展旨在围绕产品平台规划,聚焦平台要素落地,结合重大项目推进;关键技术突破旨在对标上电所专业技术体系,结合成果策划,关注技术发展路径,支撑平台所需关键技术;型号关键攻关瞄准型号中的棘手问题,通过技术攻关补齐技术短板。
建立产品平台工作机制,规范平台研制活动。制订《产品平台管理办法》,建立平台立项、实施、发布、评价、激励、应用的全过程创新机制,保障平台各项工作的落实。制订《专业技术体系管理办法》,围绕平台规划持续完善专业技术体系建设,把握重点专业领域的策划与统筹,形成专业领域体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平台核心竞争力。通过构建与平台主线业务活动相匹配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制度,同时形成研发体系、平台构建、CBB构建、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应用等一系列管理模型,为平台主线科技创新活动各环节提供了制度保障。
加强成果策划,促进平台成果转化。将各渠道科技创新项目按照技术领域进行归类,结合平台规划实施路线图统筹规划,将成果策划嵌入平台实施路径,整合创新获得的IP资源,从成果生命周期管理视角策划体系级、平台级、系统级成果申报。结合成果转化形式和成果价值,对成功转化的科技成果、专利、软件著作权及其他智力劳动成果实行奖励。依托平台成果分类,多维度丰富了企业成果库和知识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研发效率,实现科技成果良性库存、良性转化。
规范科研外协合作管理,提升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以平台规划为准绳,分析各项技术的技术性质、技术价值、难易程度和影响力,自我评价、找出差距,定义平台核心、关键技术。在坚持核心、关键技术的独立自主能力基础上,遴选国内外优质资源开展创新合作、优势互补。
以信息环境为支撑,提升信息管理效率。建立协同研发系统促进平台与项目开发过程结合,支撑平台在型号项目中的应用,便于项目信息与平台信息的数据交互,提升共性技术和产品复用的可操作性,实现研发流程的固化、工具集成和知识推送,提高研发效率。 优化产品平台创新资源配置激发产品平台创新活力
打造人才基地,引导平台人才集聚。围绕产品平台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设置平台岗位序列,围绕平台人才成长通道,将平台研发成果纳入技术开发序列、产品开发序列的任职资格要求和岗位晋升条件,鼓励和引导人才参与产品平台的策划和建设。
建设创新文化,营造企业创新氛围。积极营造“实事求是,主动成长,容允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培育驱动平台战略的环境沃土。面向技术发展和客户需求实事求是地审视未来作战场景、各专业发展所要求的能力瓶颈,面向技术高地鼓励一线员工主动担当、积极拓展创新思路来形成底层驱动的创新动力,面向未知领域正向肯定各创新团队的探索举措,不断积累试错案例、知识、经验。每年定期举办“科技创新大会”和“卓越工程师”论坛,将“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创新理念宣贯到每位员工,形成全员共识。定义卓越工程师能力与素质模型,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打造卓越工程师文化,引导员工敢于担当、勇于谋事,在平台主线创新活动中做到专业专注、分享协同、创新超越。
优化经费配置,加强研发条件建设。通过优化科研经费配置,持续自筹投入资金用于创新和技术积累,满足基于平台的创新资源需求,建设国内一流的航空电子研发条件。结合科技创新指南,作为科研经费统筹的依据。围绕平台规划统筹内外部研发经费,优先保证平台建设及各平台关键技术突破,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实现平台与能力建设的有效融合,实现基于数字样机的协同研发、流程驱动、需求驱动创新、知识驱动设计,以及单一数据源、数据全关联等研发理念的落地,逐步达到所建即所需。
培养产业生态,形成科技创新生态圈。围绕平台规划梳理上电所创新合作需求,坚持独立性、前瞻性、开放性的原则,遵从体系创新、过程创新、产品创新的发展战略,打造支撑上电所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生态。以航空电子系统综合技术重点实验室为创新主体,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供应商等形成长期、互补的战略合作关系,增强上电所在航空电子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引领能力。坚持“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原则,围绕平台发展所需的前沿技术、核心关键技术以及产品研制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供应商等形成战略联盟,形成“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式”技术创新生态圈,形成高质量的协同创新。
在平台主线创新战略的推动下,上电所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技术发展体系逐步清晰,平台轮廓逐步显现,创新评价测量方法逐步规范,面向战略、面向应用、面向市场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企业研发模式已形成了“核心技术支撑核心产品,核心产品支撑解决方案”的转变,形成了以平台为核心,以科技创新指南为牵引,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产品研制、技术开发和能力建设高效协同的企业科技创新格局。
现在,上电所以每年入库不低于20%的增速丰富CBB资源库,CBB的数量和使用量逐年上升,明显节省开发费用。新研项目CBB共享度超过1/3,有效促进了平台与产品研发活动的融合。通过规范技术开发活动,提升了技术开发管理水平,取得了规范的过程资产和成果资产,为后续平台建设、重點专业梳理、成果转化分析提供了有益支持,形成了技术复用的机制。近两年来,上电所共开展139项技术创新项目后评价,明确了核心、关键技术要素,盘点了研发过程资产,有效统筹规划了可转移、可转化成果。
上电所聚焦平台主线创新战略,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的创新成果,获得了“航空工业集团第十一届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国防企协管理创新一等奖”等一系列高等级荣誉,同时通过不断优化与改进,形成了面向行业的解决方案,积极向行业推广,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上电所将持续推进基于平台主线的创新战略,促进资源开发协同,夯实系统能力发展基础,提升基于平台和核心技术的产品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满足产业创新需求,不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航空强国新征程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