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寒刚过,全国旅游界代表汇聚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在汉风唐韵的火热气氛里宣布启动“美丽中国—2015丝绸之路旅游年”。
“美丽中国”是国家旅游局面向全球打造的中国旅游核心品牌,每年确定一个国家旅游主题,上一年度的主题为“智慧旅游年”。与以往的国家旅游年主题不同,丝绸之路旅游年天然具有国际旅游特色。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说,举办“丝绸之路旅游年”既是推动国内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引导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协同合作、构建区域旅游联合体的重要机遇,更是深化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的重要途径。
世界版图上,有两条丝绸之路,它们恢宏而壮美。北线,走陆路。从西安出发,一路向西,跨越高原峡谷,穿越沙漠盆地,深入中亚腹地,通连欧洲。南线,过海路。从东南沿海,沿马六甲海峡,过印度洋,直抵大西洋岸边。
德国人提名
距今大约170年前,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闭关锁国的中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近代史就此发端。当时的普鲁士政府坐不住了,他们于1860年派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外交使团前往东亚,意欲与中国、日本、泰国等建立外交关系,缔结商约。
年仅27岁的地理学者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33~1905)就是使团中的一员,这次出访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之后数年对中国的强烈兴趣,让他又多次往返于中德之间进行实地考察。
回国后,李希霍芬先后出任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波恩大学地质学教授、莱比锡大学地理学教授等。他用后半生大部分精力撰写了一部5卷鸿篇巨著:《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附地图集2卷)。正是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第一卷中,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并在地图上进行了标注。这一术语后来被广泛采纳。
丝绸之路其实并不是一条明确的路,只是一个通道,或是一个交流带。李希霍芬提出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欧亚之间的一条陆路通道,中途经过亚洲腹地,在干旱的沙漠、戈壁和高原中由绿洲相连而成。而中间又有分道,如从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敦煌后,就在新疆境内分为南、中、北三道,其中南、中两道到喀什又汇成一道,翻越帕米尔高原后进入中亚地区。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为主的中亚两河流域,到达伊朗高原,然后再到达地中海沿岸。
这一概念在其后有所扩展,从目前来看,在世界文明發展的背景下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分成3个大的阶段,以草原丝路为主的青铜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以沙漠和绿洲丝路为主的战国汉唐时期和以海上丝路为主的宋元明时期。
陆路:张骞出访
早在5000年前,古代文明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欧洲则是米诺斯-迈锡尼文明。但人们对这一时期的草原几乎一无所知。当整个世界进入青铜时代后,这些文明的区域都相对集中,在中间则是文明的过渡地带,而文明的交往选择了最为方便的草原途径——依赖游牧民族来进行。
于是,人们对辽阔无垠的草原民族开始有所了解。他们的活动地域,就在欧亚草原之上,从东到西,都有他们活动的身影。
2000多年前,东西方分别发生了两件重大的事,对丝绸之路沙漠线的形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西侧是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的兴起,在东方则是汉武帝时期的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但张骞一出西域就被匈奴人所囚禁,若干年后逃回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前往西域。这次,张骞偕同副使、将士等300余人,携带牛羊万头、金币帛数千万从长安出发,在到达乌孙(今之新疆)后派副使、副手去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 (大宛相当于费尔干纳,康居相当于撒马尔罕,大月氏也在中亚地区,大夏位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带)。这样,一条在沙漠戈壁里行走、通过一个个绿洲连起来的丝绸之路就基本形成了。
一旦通道形成,大家都开始利用这一通道。丝绸之路沿途的国家或部落之间均有使者、商人、僧人等开始行走在这条通道上。由国家主导的军事力量也开始管理和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如汉代在西北地区的军事屯田,修筑的长城一直到敦煌一带。而唐代的疆土更为辽阔,四大都护府的建立,各处边关的运作,都在极力保护和经营着丝绸之路。这种情况一直到阿拉伯兴起,特别是在高仙芝一战之后,唐代放弃了对丝路的经营,中亚落入伊斯兰的手中,沙漠绿洲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海路:三大港口
从中唐开始,中国西部逐渐分裂成若干势力范围,中原朝廷无力控制陆路丝绸之路。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沿海港口的成熟,东南地区的出海贸易变得十分活跃。世界各地的商人们通过海路,前来购买中国的丝绸,同时也带来世界各地的商品。从晚唐到宋元,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兴盛,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港口。
广州古称番禺,位于南海之滨,凭借自身拥有的海上交通中心的优越条件,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
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广州仍然是中国第二大港。在海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历史中,相对其他沿海港口,广州被认为是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
宋末至元代时,泉州超越广州,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便是泉州。元代,始于泉州的海上贸易东至日本,西达东南亚、波斯、阿拉伯、非洲。海舶蚁集,出口陶瓷、绸缎、茶叶、钢铁等,进口香料、胡椒、药材、珠贝等。
唐代,明州(宁波)成为中国的大港之一。浙江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既是鱼米之乡,又是建造唐舶之所,越窑青瓷产地,还有深受海外欢迎的湖纺和杭缎,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明州成为日本遣唐使主要登岸港之一。唐朝政府规定,遣唐使到明州后,在此办理入京手续,需时数月至一年。 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郑和之后的明清两代,由于实施海禁政策,我国的航海业开始衰败,这条曾为东西方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消亡了。
复兴丝绸之路
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陆海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与之对比之后,丝绸之路的消落,不禁让人扼腕。
2013年,瓜果飘香之际,习近平主席走进中亚,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不到一个月,椰树芃芃的东南亚,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写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进入务实合作、全面推进阶段。丝绸之路正在走出歷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经济建设,正在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世界遗产申请为丝绸之路注入新的活力。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原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申请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三国联合申请的丝绸之路项目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全长5000公里,是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一部分。它从西安出发,到中亚的七河地区为止,项目共涉及33个遗产点。其中,我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遗产区总面积为29825.6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176526.03公顷。
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起步较晚,2002年始于福建泉州,之后经历了遗产点的研究、环境整治、联合国官员考察等工作。但由于海上丝路是一个文化线路项目,以泉州一地申报,一直未能得到联合国遗产组织的认可。
几经调整,2014年南海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上,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山东7省(区)9市捆绑联合,正式申请将海上丝绸之路纳入世界文化遗产。据悉,海上丝绸之路的申报文本编制单位共选取了9个城市的55个文保单位捆绑申报,9个城市分别是扬州、福州、泉州、北海、蓬莱、广州、宁波、南京、漳州。欣喜的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时间表也基本给出,2015年完成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准备工作,2016年开始申报。
“美丽中国”是国家旅游局面向全球打造的中国旅游核心品牌,每年确定一个国家旅游主题,上一年度的主题为“智慧旅游年”。与以往的国家旅游年主题不同,丝绸之路旅游年天然具有国际旅游特色。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说,举办“丝绸之路旅游年”既是推动国内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引导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协同合作、构建区域旅游联合体的重要机遇,更是深化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的重要途径。
世界版图上,有两条丝绸之路,它们恢宏而壮美。北线,走陆路。从西安出发,一路向西,跨越高原峡谷,穿越沙漠盆地,深入中亚腹地,通连欧洲。南线,过海路。从东南沿海,沿马六甲海峡,过印度洋,直抵大西洋岸边。
德国人提名
距今大约170年前,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闭关锁国的中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近代史就此发端。当时的普鲁士政府坐不住了,他们于1860年派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外交使团前往东亚,意欲与中国、日本、泰国等建立外交关系,缔结商约。
年仅27岁的地理学者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33~1905)就是使团中的一员,这次出访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之后数年对中国的强烈兴趣,让他又多次往返于中德之间进行实地考察。
回国后,李希霍芬先后出任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波恩大学地质学教授、莱比锡大学地理学教授等。他用后半生大部分精力撰写了一部5卷鸿篇巨著:《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附地图集2卷)。正是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第一卷中,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并在地图上进行了标注。这一术语后来被广泛采纳。
丝绸之路其实并不是一条明确的路,只是一个通道,或是一个交流带。李希霍芬提出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欧亚之间的一条陆路通道,中途经过亚洲腹地,在干旱的沙漠、戈壁和高原中由绿洲相连而成。而中间又有分道,如从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敦煌后,就在新疆境内分为南、中、北三道,其中南、中两道到喀什又汇成一道,翻越帕米尔高原后进入中亚地区。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为主的中亚两河流域,到达伊朗高原,然后再到达地中海沿岸。
这一概念在其后有所扩展,从目前来看,在世界文明發展的背景下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分成3个大的阶段,以草原丝路为主的青铜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以沙漠和绿洲丝路为主的战国汉唐时期和以海上丝路为主的宋元明时期。
陆路:张骞出访
早在5000年前,古代文明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欧洲则是米诺斯-迈锡尼文明。但人们对这一时期的草原几乎一无所知。当整个世界进入青铜时代后,这些文明的区域都相对集中,在中间则是文明的过渡地带,而文明的交往选择了最为方便的草原途径——依赖游牧民族来进行。
于是,人们对辽阔无垠的草原民族开始有所了解。他们的活动地域,就在欧亚草原之上,从东到西,都有他们活动的身影。
2000多年前,东西方分别发生了两件重大的事,对丝绸之路沙漠线的形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西侧是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的兴起,在东方则是汉武帝时期的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但张骞一出西域就被匈奴人所囚禁,若干年后逃回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前往西域。这次,张骞偕同副使、将士等300余人,携带牛羊万头、金币帛数千万从长安出发,在到达乌孙(今之新疆)后派副使、副手去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 (大宛相当于费尔干纳,康居相当于撒马尔罕,大月氏也在中亚地区,大夏位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带)。这样,一条在沙漠戈壁里行走、通过一个个绿洲连起来的丝绸之路就基本形成了。
一旦通道形成,大家都开始利用这一通道。丝绸之路沿途的国家或部落之间均有使者、商人、僧人等开始行走在这条通道上。由国家主导的军事力量也开始管理和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如汉代在西北地区的军事屯田,修筑的长城一直到敦煌一带。而唐代的疆土更为辽阔,四大都护府的建立,各处边关的运作,都在极力保护和经营着丝绸之路。这种情况一直到阿拉伯兴起,特别是在高仙芝一战之后,唐代放弃了对丝路的经营,中亚落入伊斯兰的手中,沙漠绿洲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海路:三大港口
从中唐开始,中国西部逐渐分裂成若干势力范围,中原朝廷无力控制陆路丝绸之路。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沿海港口的成熟,东南地区的出海贸易变得十分活跃。世界各地的商人们通过海路,前来购买中国的丝绸,同时也带来世界各地的商品。从晚唐到宋元,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兴盛,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港口。
广州古称番禺,位于南海之滨,凭借自身拥有的海上交通中心的优越条件,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
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广州仍然是中国第二大港。在海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历史中,相对其他沿海港口,广州被认为是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
宋末至元代时,泉州超越广州,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便是泉州。元代,始于泉州的海上贸易东至日本,西达东南亚、波斯、阿拉伯、非洲。海舶蚁集,出口陶瓷、绸缎、茶叶、钢铁等,进口香料、胡椒、药材、珠贝等。
唐代,明州(宁波)成为中国的大港之一。浙江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既是鱼米之乡,又是建造唐舶之所,越窑青瓷产地,还有深受海外欢迎的湖纺和杭缎,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明州成为日本遣唐使主要登岸港之一。唐朝政府规定,遣唐使到明州后,在此办理入京手续,需时数月至一年。 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郑和之后的明清两代,由于实施海禁政策,我国的航海业开始衰败,这条曾为东西方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消亡了。
复兴丝绸之路
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陆海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与之对比之后,丝绸之路的消落,不禁让人扼腕。
2013年,瓜果飘香之际,习近平主席走进中亚,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不到一个月,椰树芃芃的东南亚,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写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进入务实合作、全面推进阶段。丝绸之路正在走出歷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经济建设,正在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世界遗产申请为丝绸之路注入新的活力。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原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申请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三国联合申请的丝绸之路项目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全长5000公里,是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一部分。它从西安出发,到中亚的七河地区为止,项目共涉及33个遗产点。其中,我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遗产区总面积为29825.6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176526.03公顷。
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起步较晚,2002年始于福建泉州,之后经历了遗产点的研究、环境整治、联合国官员考察等工作。但由于海上丝路是一个文化线路项目,以泉州一地申报,一直未能得到联合国遗产组织的认可。
几经调整,2014年南海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上,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山东7省(区)9市捆绑联合,正式申请将海上丝绸之路纳入世界文化遗产。据悉,海上丝绸之路的申报文本编制单位共选取了9个城市的55个文保单位捆绑申报,9个城市分别是扬州、福州、泉州、北海、蓬莱、广州、宁波、南京、漳州。欣喜的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时间表也基本给出,2015年完成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准备工作,2016年开始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