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e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通过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并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贯穿于教学始终,才能创设出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情境,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创新”这个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创设情境;培养方法习惯;尊重差异;创新教育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数学教学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良好、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是教者和学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实践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双向作用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调节,重视教具的使用等。创新性与主体性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是主体性体现的最高层次,就是要把学生作为真正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就谈不上在学习中的创新。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质。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利用游戏开场,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游戏开始了,学生争先恐后,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我却对答如流。学生都震惊了:“为什么老师比计算器还快呢?”惊叹之余,便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都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学习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会思考,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的而课本中又没有专节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度地渗透给学生,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领域,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的解法,而且学会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对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深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另外,还要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多元化地激励学生、评价学生。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出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通过有效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创设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情境,培养创新的方法和习惯,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创新”这个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关小学)
其他文献
阐述了对意大利曼得里(Mandelli)公司生产的卧式加工中心M3圆盘式感应同步器的装配调整。 Describes the assembly adjustment of the horizontal machining center M3 disc
以拉兹为代表的当代西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家们希冀以通过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澄清,将法律的合法性解释为有使自身和人们合理信赖的法律渊源及具有排他性的独立存在的权威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轨,社会的不断发展,流浪儿童数量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我国对于流浪儿童权利保护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但是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流浪儿童权利保护法律体系,导致流浪儿童重复流浪频率高,从而使得流浪儿童问题无法得到真正的解决。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流浪儿童的人口现状、生存现状和流浪儿童权利保护现状,并阐述了流浪儿童的概念;从我国关于流浪儿童权利保护的立法现状出发指出了当前我国流
马尔库塞是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思想家。理性是马尔库塞哲学的中心范畴之一。从考察理性的起源,到探索理性的历史演化,再到反思现代性背景
建国初期富农经济经历了保存、限制到消灭的演变过程。在土地改革运动早期,保存富农经济政策得以较好地推行,有效地保障了富农经济的发展;土地改革运动中期,党中央在充分肯定农民
传统伦理道德是我国思想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意蕴丰富的内容、博大精深的伦理精神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绽放光芒。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民族心理的培育产生了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