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求异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方向思考,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是一种不依常规,标新立异,从多侧面、多角度探求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它具有思路广阔,运用灵活,变通性大的特点,是人的创造力的重要内涵因素。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针对中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善于想象等特点,有针对地加强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下面就求异思维的培养方面谈一下本人的一点看法,以期与同仁们交流与分享。
一、“隐而不发”是培养求异思维的基石
美国科学家布朗尼科夫斯基说过:“把判断挂起来,要抑制判断本能,不要急于回答是、否、对、错”。在课堂上训练时,学生提出问题后,这就要求教师不急于把现成答案告诉给同学们,鼓励学生在下结论前先作多方面思考,自己去探究,这样,学生才有机会和兴趣去进行思考,探究出更多的新方法、新思路,由此可激发出其创新性的思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竭力反对某些好心的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时,马上给予详细的解答。他说:“教师的责任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因此,教师要“隐而不发”注重启发引导。如让学生综合评价长江三峡大坝,上海金山卫石油化工基地等大型工程建设受哪些地理条件的制约,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因素,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建成后是“利”多还是“弊”多等方面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合理的独到的见解,促使他们更具创造精神。
二、激发好奇心是培养求异思维的“激素”
好奇心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自然和社会奥秘的主要心理品质,是求异思维的重要起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好奇是中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在课堂上抓住时机,留下“空隙”,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留下“关节”,引导学生去攻破;留下疑点,促使学生去解答;留下“隐线”。启发学生去挖掘;留下悬念,吸引学生去溯本追源……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如讲“青海和西藏”、“南极洲”时,交给学生一个“高”字,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地图、思索出各自“高”含义、内容、影响等,并探析两者本质不同。这就要求学生抓住区域的地域特征,以点引线带面,促进其求异思维的发展。
三、联想是培养求异思维的途径
联想是回忆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理活动。地理联想应由某些地理事物而想到其它相关的地理事物,要顺利产生联想。就必须克服和防止联想过程中思维的单向性,对同一问题多一种理解,也就多一条沟通联想的渠道。
联想并不是简单机械组合,而是在新的整体中根据某一方面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多层次、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如学习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典型的热带动植物——孕育着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亚马孙河(利用接近联想)。进而联系思考与亚马孙河同纬度的非洲大陆上著名的大河叫什么,两条河流在水文特征上有何差异。(利用对此联想)这样,将一些分散的知识内容通过联想归纳形成网络,便于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利用逆向思维进行控制联想,即根据一定的条件与要求,联想有关知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它是一种摆脱常規的思考方式。如提问学生:在里约热内卢抛到海里的漂流瓶为什么会在摩尔曼斯克被打捞起来?学生必须认真考虑可能的路线,逆着洋流的流向,推到出发点,进而联想所经地区的洋流名称,回答出该问题。
四、发挥想象是培养求异思维的钥匙
想象力是求异思维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想象是创造的契机。因此,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地理想象,打开学生思维的心扉,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创造性,鼓励学生的预见想象,超前思维。即通过现有资料进行推理想象,预见未来,实现对现实的超前反映。如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对未来人口分布、生态、旅游、防洪、灌溉、航运及大气环境等产生怎样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后果等。利用假设推测性想象,以假忆真。即对某些地理事实假设与现实反映,使学生逆向思维,以达到现实问题真正理解。如假设黄赤交角扩大或缩小,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如何变化?五带的分布将怎样改变;引导学生借助空间想象,发展创造思维从而解答上述问题。
五、变式教学是培养求异思维的方法
所谓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改变讲授对象的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以变更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使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
六、民主、激励是培养求异思维的保证
众所周知,教与学是一项双边双向的活动过程,师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求异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没有教学平等,也就缺乏师生共融,更谈不上学生思维的自由发挥。
民主是基础,积极鼓励则是发展思维的动力所在。对于同一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推理和判断的思维途径。有时会不自觉地萌发出一种新奇的与众不同的思想,这便是求异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当即时鼓励它、扶植它,使之深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积极发生,鼓励多思,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见解,并善于从中筛选出最佳方案来,把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起点上。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针对中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善于想象等特点,有针对地加强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下面就求异思维的培养方面谈一下本人的一点看法,以期与同仁们交流与分享。
一、“隐而不发”是培养求异思维的基石
美国科学家布朗尼科夫斯基说过:“把判断挂起来,要抑制判断本能,不要急于回答是、否、对、错”。在课堂上训练时,学生提出问题后,这就要求教师不急于把现成答案告诉给同学们,鼓励学生在下结论前先作多方面思考,自己去探究,这样,学生才有机会和兴趣去进行思考,探究出更多的新方法、新思路,由此可激发出其创新性的思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竭力反对某些好心的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时,马上给予详细的解答。他说:“教师的责任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因此,教师要“隐而不发”注重启发引导。如让学生综合评价长江三峡大坝,上海金山卫石油化工基地等大型工程建设受哪些地理条件的制约,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因素,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建成后是“利”多还是“弊”多等方面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合理的独到的见解,促使他们更具创造精神。
二、激发好奇心是培养求异思维的“激素”
好奇心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自然和社会奥秘的主要心理品质,是求异思维的重要起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好奇是中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在课堂上抓住时机,留下“空隙”,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留下“关节”,引导学生去攻破;留下疑点,促使学生去解答;留下“隐线”。启发学生去挖掘;留下悬念,吸引学生去溯本追源……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如讲“青海和西藏”、“南极洲”时,交给学生一个“高”字,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地图、思索出各自“高”含义、内容、影响等,并探析两者本质不同。这就要求学生抓住区域的地域特征,以点引线带面,促进其求异思维的发展。
三、联想是培养求异思维的途径
联想是回忆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理活动。地理联想应由某些地理事物而想到其它相关的地理事物,要顺利产生联想。就必须克服和防止联想过程中思维的单向性,对同一问题多一种理解,也就多一条沟通联想的渠道。
联想并不是简单机械组合,而是在新的整体中根据某一方面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多层次、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如学习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典型的热带动植物——孕育着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亚马孙河(利用接近联想)。进而联系思考与亚马孙河同纬度的非洲大陆上著名的大河叫什么,两条河流在水文特征上有何差异。(利用对此联想)这样,将一些分散的知识内容通过联想归纳形成网络,便于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利用逆向思维进行控制联想,即根据一定的条件与要求,联想有关知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它是一种摆脱常規的思考方式。如提问学生:在里约热内卢抛到海里的漂流瓶为什么会在摩尔曼斯克被打捞起来?学生必须认真考虑可能的路线,逆着洋流的流向,推到出发点,进而联想所经地区的洋流名称,回答出该问题。
四、发挥想象是培养求异思维的钥匙
想象力是求异思维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想象是创造的契机。因此,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地理想象,打开学生思维的心扉,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创造性,鼓励学生的预见想象,超前思维。即通过现有资料进行推理想象,预见未来,实现对现实的超前反映。如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对未来人口分布、生态、旅游、防洪、灌溉、航运及大气环境等产生怎样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后果等。利用假设推测性想象,以假忆真。即对某些地理事实假设与现实反映,使学生逆向思维,以达到现实问题真正理解。如假设黄赤交角扩大或缩小,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如何变化?五带的分布将怎样改变;引导学生借助空间想象,发展创造思维从而解答上述问题。
五、变式教学是培养求异思维的方法
所谓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改变讲授对象的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以变更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使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
六、民主、激励是培养求异思维的保证
众所周知,教与学是一项双边双向的活动过程,师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求异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没有教学平等,也就缺乏师生共融,更谈不上学生思维的自由发挥。
民主是基础,积极鼓励则是发展思维的动力所在。对于同一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推理和判断的思维途径。有时会不自觉地萌发出一种新奇的与众不同的思想,这便是求异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当即时鼓励它、扶植它,使之深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积极发生,鼓励多思,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见解,并善于从中筛选出最佳方案来,把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