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血清尿酸的相关性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化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年龄及性别构成相匹配非杓型高血压患者70例(非杓型高血压组)、杓型高血压患者70例(杓型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者52例(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三组临床资料及血液生化指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昼夜血压节律变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

非杓型高血压组尿酸水平最高[(393.57 ± 53.52)μmol/L],杓型高血压组次之[(280.57 ± 41.64)μmol/L],对照组尿酸水平最低[(267.66 ± 59.38)μmol/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是高血压患者发生非杓型昼夜血压节律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3,OR=2.26,95%CI:1.34~3.89)。

结论

高尿酸水平可能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出现非杓型血压节律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植入术后前房角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接受有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高度近视22例(41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行Visante眼前段OCT检查,观察比较术前、术后鼻侧和颞侧前房角开放度数(ACA),500μm和750μm房角开放距离(AOD500、AOD750),500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检出率得到了显著增加。在过去的20多年里,学者们通过对以往IPMN病例的总结分析,对其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地深入。到目前为止多个胰腺病学协会颁布了不同版本的治疗指南,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对该病的治疗,但由于该病具恶变潜能,整个病变贯穿了从良性到高度不典型增生、最终发展为浸润性癌的整个过程,其自然病史仍未完全了解,有待进一步研究。
1例55岁男性患者因颈部不适自行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2贴(8.4 mg/贴),约4 h后出现呼吸呈抽泣样并意识障碍,呼之不应。急诊入院后患者呈昏迷状态,无自主呼吸。立即予持续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静脉注射尼可刹米0.375 g、盐酸洛贝林3 mg。动脉血气分析示酸碱度6.97、二氧化碳分压97.8 mmHg、氧分压86.2 mmHg、血氧饱和度0.90。约6 h后,患者意识转清。次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