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胃肠道手术后常常存在营养不良、肠道菌群失调,阻碍康复.我们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因胃癌而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使用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因胃癌而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D2淋巴结清扫、毕2式吻合术的患者68例,其中男50例,女18例,平均年龄46.7岁.治疗期间伴发
【机 构】
:
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胃肠道手术后常常存在营养不良、肠道菌群失调,阻碍康复.我们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因胃癌而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使用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因胃癌而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D2淋巴结清扫、毕2式吻合术的患者68例,其中男50例,女18例,平均年龄46.7岁.治疗期间伴发感染、吻合口漏或胃无力的患者排除.术后随机分为减压组22例、对照组23例、实验组23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福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肝癌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76例肝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的总miRNA,使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146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iR-146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相对表达量0.75±0.07)低于癌旁肝组织(1.2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
目的 探讨CD133 mRNA及蛋白表达与胶质瘤细胞未分化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对富含AC133表达的胶质瘤干细胞进行了2周诱导分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分化前后CD13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D133总蛋白表达,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表面及细胞内AC133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中AC133蛋白的表达.结果 AC133表达随胶质
目的 观察淫羊藿提取液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血液流变学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淫羊藿高剂量组、淫羊藿低剂量组,每组8只.后3组采用臀肌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制备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的同时淫羊藿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含生药浓度1.5、0.9 g/L的淫羊藿提取液10 ml/kg,模型组及空白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共6周.结果 经灌胃6
目的 观察骨关节炎(OA)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及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探讨其在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20只中国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A组)、实验组(B组),每组10只,A组未造模,B组采用Hulth法制成OA模型,4周后取胫骨平台关节软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标记细胞凋亡检测法分别检测关节软骨和滑膜中的MMP-1、3、
目的 观察分析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IVC)病变隔膜的形态学特征,探讨病变隔膜的形成机制.方法 大体观察2007年10 月至2010年l2月根治性切除手术切除的10例布-加综合征下控静脉病变隔膜形态特征,并利用光镜、电镜对比观察病变隔膜与 7例正常肝后段下腔静脉壁的组织结构差异.结果 术中见病变隔膜位于下腔静脉入右心房2.0 cm范围内.隔膜边缘较厚,中央偏薄,表面与IVC内膜相连.9例隔膜下方I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20%的骨肉瘤患者会发生肺转移,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3].体内成像技术可快速无创检测动物体内肿瘤生长和退化,对肿瘤生长和转移进行灵敏定量分析,评估肿瘤生长及对药物治疗反应[4].本研究旨在构建用于体内活体成像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LM8骨肉瘤细胞株。
已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以促进血管的增殖,本实验旨在探讨通过VEGF增加损伤区域的血运,观察其是否可以促进软骨的修复.一、材料与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静脉麻醉、消毒后,取膝关节外侧入路,暴露股骨滑车负重区的软骨面,制作直径4 mm、深2 mm的全层软骨损伤的模型.实验组关节内注射30 μg VEGF-A混合0.2 ml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0.5 ml生理盐水.术后3、6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脊柱裂子鼠与正常发育子鼠羊水中的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RNA).方法 利用全反式维甲酸构建先天性脊柱裂子鼠动物模型,采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6例脊柱裂子鼠和6例正常发育子鼠羊水中的miRNA表达谱,筛选差异性表达miRNA,并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验证miRNA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相对于正常发育子鼠组,脊柱裂子鼠羊水中miRNA-9、m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l)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8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20例胃组织中两种基因蛋白的表达,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的MTA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68.75%、52.08%和35.00%),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的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钙黏蛋白-6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0例肾细胞癌患者、15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钙黏蛋白-6mRNA的表达.结果 肾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钙黏蛋白-6 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46.7%,与正常健康人(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黏蛋白-6 mRNA的表达率随着临床病理分期的增高而提高.结论 应用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