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领域和审计对象逐渐扩大化,我国对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也越来越大。审计人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中的关键人才,在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对审计学科的重要性进行阐述,随后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审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审计实训与会计实训融合等改进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审计;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01-01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审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出现新情况、新变化、新成效,为贯彻党和国家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审计专业发展的重点。2010年7月29日正式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理念要和社会需求及专业发展趋势相适应。审计专业学科的发展在近十年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审计人才作为专业人才的一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审计人才在社会工作中不仅能够揭示错误和舞弊、维护财经法纪,也可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果地改善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审计专业的学科建设意义重大。
二、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审计专业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财经类院校审计学位点数量较多,综合性院校、工科类院校及语言类院校占比较少。相比之下,会计学及财务管理专业的学位授予点数量要远远高于审计专业。同时,高等院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以注册会计师方向为主,对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方向的培养侧重较少,这就造成审计专业培养方向较为单一的情况。不仅如此,笔者通过对外交流发现,高校审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审计专业的融合度较低,现阶段审计工作中审计软件的普及也未在大多数高等院校审计课程设置中得以体现,大多数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中与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重合度非常高,这是审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三、高校审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就目前各院校审计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的审计学课堂授课一般采用最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中单纯以审计理论授课为主,缺少审计实践教学。审计课程中主要以财务报表审计的讲授为主,对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讲授较少,学生在课堂中绝大多数时间学习的是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对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这与审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
同时,由于审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且理论内容复杂难懂的学科,除了需要学生具备财务综合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财务实践经验。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口头讲述审计理论,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倦学的心理,从而无法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除了审计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外,审计课堂期末考核方式也多以闭卷理论考核为主,学生为取得期望成绩在该课程的期末复习上大多选择死记硬背的复习策略,这样被动记忆所学内容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审计实训与审计实务融合度低,缺乏效益性。
目前审计教学中,审计实训占有重要地位,审计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年报审计能力,一般以“审计案例+审计实训教学软件”的模式作为审计实训的主要内容。其中,审计案例主要采用教科书中上市公司造假案例作为教学案例。常见财务错弊主要发生被审计单位人为舞弊、虚增利润、少计成本费用等差错事项中,案例中较少关注会计资料及业务流程的审计处理过程,从而造成审计案例的晦涩难懂,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课堂氛围较为消极。再者,审计实训教学软件与会计师事务所年报审计中使用的审计软件差别较大,主要以虚拟案例主,脱离实际审计工作,大多数审计实训软件所使用审计程序也无法做到及时更新,与审计准则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
3.审计学科建设较为滞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并于2018年3月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由此可见党中央对国家审计及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正在加强,未来将需要越来越多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专业人员。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审计专业学科建设主要还是集中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上。与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紧密相关的《内部控制》、《经济效益审计》、《公司战略及风险管理》等学科一直属于审计教学中的边缘课程,学生及教师的重视程度较低,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高等院校审计专业学科建设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对称。
4.师资队伍缺少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就目前情况而言,绝大多数高校教师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这表明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部分教师因繁重的科研及教学压力,无法从事审计实践工作,这使得部分教师实践水平较差。理论学习与审计实践不平衡的现状也导致部分教师在审计理论知识讲授时无法做到融会贯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审计专业具有较高社会实践要求,审计方法及程序会随着社会经济、中央政策、地方法规、会计准则、税法政策等变化而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审计理论及技术手段。
5.审计专业学生大多缺乏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实践经验。
课外实习对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审计专业的学生而言,通过课外实践可将理论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从而更好的理解审计工作。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审计专业学生实习经历相对于其他财会专业较少,高等院校为保证学生充分的理论知识学习,大多安排的实习时间较短。同时,由于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本身性质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只能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因此学生的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相关知识无法得到实践,从而容易造成审计专业学生知识面较窄的现状。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审计学科建设的建议
1.加强审计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生动的审计工作案例,将课本中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使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案例教学是审计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学方法,但由于审计专业的特殊性,案例教学在审计专业的普及度较低,这也反映出目前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同时由于审计案例都是依托于具体的审计工作,实践性较强,所以它在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审计理论的同时能够使学生明晰审计理论在实务中的应用。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案例教学法顺应了最新审计课程教育的潮流,通过具体审计案例学习能够加强学生对审计工作的理解。由于审计案例不只局限于财务报表审计,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对政府审计及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案例地讲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的理解,为学生未来的审计工作打下基础。
2.加强会计实训、税法实训与审计实训的融合。
审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审计之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与审计实训相比,会计实训和税法实训教学由于建设时间较早,且其与会计、税务实务结合程度较高,实训教学效果相对较好。为了改善审计实训教学效果,高等院校在审计专业建设时应考虑将审计实训与会计实训、税法实训结合。例如,可在进行审计实训中,根据不同审计实训案例先将涉及的会计、税法知识进行提炼讲述,再针对审计实训中出现的差错舞弊现象进行解决。这样学生通过审计实训不仅能回顾会计、税法知识,也能更好的掌握审计工作的方法和程序。
审计实训是学生了解审计工作最直观的教学方法,部分院校的审计实训软件一般采用几个固定案例进行教学,同时这些案例无法做到及时更新,这样就导致审计准则及审计程序已发生重大变化但审计实训案例仍无更新。因此,在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应增加审计软件投入,更好的服务审计专业同学。
3.优化审计专业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审计工作已绝非简单的财务报表审计,审计对象及审计领域逐步多元化和扩大化。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审计人员,为了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审计人员应将自身定位于综合性审计人才。
按照审计主体分类,我国审计可分为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审计专业体系在建设过程中也应区别三种类型的审计人才培养方案。由于三种类型的审计人员在工作内容、知识体系、专业能力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异,按照不同的审计主体进行区别培养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审计人才。同时,由于大多数高等院校在第一、二学年开设的课程多为公共基础课程,第三、四学年才逐渐接触到审计专业课程。如果要求学生在两个学年的学习中要掌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三种类型的审计技术方法,这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建议将审计专业按方向不同进行分类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精、专的审计人才。
4.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增加教师审计实务经验。
审计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优化,建设一支专业能力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十分重要。具体建议为:首先,加强教师的对外交流,在保证专业教师基础课时的基础上,更多地分配教师到其他院校交流学习,鼓励专业教师多参加学术活动和学科竞赛。其次,为更好的增加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建议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多与企事业单位沟通,每学期可派遣部分教师到政府审计部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及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再次,学院可以对外聘请具有丰富审计实务经验的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授课或是邀请审计专家来校进行审计专题讲座。最后,学院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立专业导师制度,专业导师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专业导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外,还可对实务经验不太丰富的青年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以达到共同进步。
5.因材施教,培养审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高等院校应在前期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后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及未来工作期望分设不同的审计方向进行培养。其次,在审计课外實习基地选择上也不应拘泥于会计师事务所,建议与政府审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及时沟通,做好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方向学生的实习安排。再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审计机器人等新兴事物的产生要求高校在审计专业建设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前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最新审计动向,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避免学生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
五、结束语
总之,审计人员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下,高校应做到因材施教,在改进审计专业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精、尖的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颖丽.审计案例教学之案例选择的新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3).
[2]沈征.基于实验视角解析审计技术与方法—审计课程实践环节教学的创新[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05).
[3]王亚兰,魏晓兰.基于工作过程的《审计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4]马云平,许延明,王迪.浅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3(09).
[5]刘世全.基于实践核心的审计学教学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3(07).
[6]杜洋.浅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审计;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01-01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审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出现新情况、新变化、新成效,为贯彻党和国家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审计专业发展的重点。2010年7月29日正式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理念要和社会需求及专业发展趋势相适应。审计专业学科的发展在近十年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审计人才作为专业人才的一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审计人才在社会工作中不仅能够揭示错误和舞弊、维护财经法纪,也可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果地改善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审计专业的学科建设意义重大。
二、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审计专业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财经类院校审计学位点数量较多,综合性院校、工科类院校及语言类院校占比较少。相比之下,会计学及财务管理专业的学位授予点数量要远远高于审计专业。同时,高等院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以注册会计师方向为主,对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方向的培养侧重较少,这就造成审计专业培养方向较为单一的情况。不仅如此,笔者通过对外交流发现,高校审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审计专业的融合度较低,现阶段审计工作中审计软件的普及也未在大多数高等院校审计课程设置中得以体现,大多数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中与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重合度非常高,这是审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三、高校审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就目前各院校审计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的审计学课堂授课一般采用最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中单纯以审计理论授课为主,缺少审计实践教学。审计课程中主要以财务报表审计的讲授为主,对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讲授较少,学生在课堂中绝大多数时间学习的是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对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这与审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
同时,由于审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且理论内容复杂难懂的学科,除了需要学生具备财务综合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财务实践经验。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口头讲述审计理论,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倦学的心理,从而无法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除了审计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外,审计课堂期末考核方式也多以闭卷理论考核为主,学生为取得期望成绩在该课程的期末复习上大多选择死记硬背的复习策略,这样被动记忆所学内容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审计实训与审计实务融合度低,缺乏效益性。
目前审计教学中,审计实训占有重要地位,审计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年报审计能力,一般以“审计案例+审计实训教学软件”的模式作为审计实训的主要内容。其中,审计案例主要采用教科书中上市公司造假案例作为教学案例。常见财务错弊主要发生被审计单位人为舞弊、虚增利润、少计成本费用等差错事项中,案例中较少关注会计资料及业务流程的审计处理过程,从而造成审计案例的晦涩难懂,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课堂氛围较为消极。再者,审计实训教学软件与会计师事务所年报审计中使用的审计软件差别较大,主要以虚拟案例主,脱离实际审计工作,大多数审计实训软件所使用审计程序也无法做到及时更新,与审计准则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
3.审计学科建设较为滞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并于2018年3月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由此可见党中央对国家审计及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正在加强,未来将需要越来越多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专业人员。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审计专业学科建设主要还是集中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上。与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紧密相关的《内部控制》、《经济效益审计》、《公司战略及风险管理》等学科一直属于审计教学中的边缘课程,学生及教师的重视程度较低,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高等院校审计专业学科建设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对称。
4.师资队伍缺少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就目前情况而言,绝大多数高校教师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这表明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部分教师因繁重的科研及教学压力,无法从事审计实践工作,这使得部分教师实践水平较差。理论学习与审计实践不平衡的现状也导致部分教师在审计理论知识讲授时无法做到融会贯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审计专业具有较高社会实践要求,审计方法及程序会随着社会经济、中央政策、地方法规、会计准则、税法政策等变化而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审计理论及技术手段。
5.审计专业学生大多缺乏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实践经验。
课外实习对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审计专业的学生而言,通过课外实践可将理论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从而更好的理解审计工作。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审计专业学生实习经历相对于其他财会专业较少,高等院校为保证学生充分的理论知识学习,大多安排的实习时间较短。同时,由于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本身性质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只能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因此学生的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相关知识无法得到实践,从而容易造成审计专业学生知识面较窄的现状。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审计学科建设的建议
1.加强审计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生动的审计工作案例,将课本中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使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案例教学是审计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学方法,但由于审计专业的特殊性,案例教学在审计专业的普及度较低,这也反映出目前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同时由于审计案例都是依托于具体的审计工作,实践性较强,所以它在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审计理论的同时能够使学生明晰审计理论在实务中的应用。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案例教学法顺应了最新审计课程教育的潮流,通过具体审计案例学习能够加强学生对审计工作的理解。由于审计案例不只局限于财务报表审计,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对政府审计及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案例地讲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的理解,为学生未来的审计工作打下基础。
2.加强会计实训、税法实训与审计实训的融合。
审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审计之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与审计实训相比,会计实训和税法实训教学由于建设时间较早,且其与会计、税务实务结合程度较高,实训教学效果相对较好。为了改善审计实训教学效果,高等院校在审计专业建设时应考虑将审计实训与会计实训、税法实训结合。例如,可在进行审计实训中,根据不同审计实训案例先将涉及的会计、税法知识进行提炼讲述,再针对审计实训中出现的差错舞弊现象进行解决。这样学生通过审计实训不仅能回顾会计、税法知识,也能更好的掌握审计工作的方法和程序。
审计实训是学生了解审计工作最直观的教学方法,部分院校的审计实训软件一般采用几个固定案例进行教学,同时这些案例无法做到及时更新,这样就导致审计准则及审计程序已发生重大变化但审计实训案例仍无更新。因此,在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应增加审计软件投入,更好的服务审计专业同学。
3.优化审计专业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审计工作已绝非简单的财务报表审计,审计对象及审计领域逐步多元化和扩大化。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审计人员,为了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审计人员应将自身定位于综合性审计人才。
按照审计主体分类,我国审计可分为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审计专业体系在建设过程中也应区别三种类型的审计人才培养方案。由于三种类型的审计人员在工作内容、知识体系、专业能力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异,按照不同的审计主体进行区别培养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审计人才。同时,由于大多数高等院校在第一、二学年开设的课程多为公共基础课程,第三、四学年才逐渐接触到审计专业课程。如果要求学生在两个学年的学习中要掌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三种类型的审计技术方法,这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建议将审计专业按方向不同进行分类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精、专的审计人才。
4.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增加教师审计实务经验。
审计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优化,建设一支专业能力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十分重要。具体建议为:首先,加强教师的对外交流,在保证专业教师基础课时的基础上,更多地分配教师到其他院校交流学习,鼓励专业教师多参加学术活动和学科竞赛。其次,为更好的增加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建议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多与企事业单位沟通,每学期可派遣部分教师到政府审计部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及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再次,学院可以对外聘请具有丰富审计实务经验的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授课或是邀请审计专家来校进行审计专题讲座。最后,学院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立专业导师制度,专业导师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专业导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外,还可对实务经验不太丰富的青年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以达到共同进步。
5.因材施教,培养审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高等院校应在前期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后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及未来工作期望分设不同的审计方向进行培养。其次,在审计课外實习基地选择上也不应拘泥于会计师事务所,建议与政府审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及时沟通,做好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方向学生的实习安排。再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审计机器人等新兴事物的产生要求高校在审计专业建设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前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最新审计动向,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避免学生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
五、结束语
总之,审计人员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下,高校应做到因材施教,在改进审计专业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精、尖的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颖丽.审计案例教学之案例选择的新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3).
[2]沈征.基于实验视角解析审计技术与方法—审计课程实践环节教学的创新[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05).
[3]王亚兰,魏晓兰.基于工作过程的《审计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4]马云平,许延明,王迪.浅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3(09).
[5]刘世全.基于实践核心的审计学教学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3(07).
[6]杜洋.浅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