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及原则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36.015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重要的常见病之一,临床上主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灭或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包括治疗各种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的感染用药。抗菌药物是抗感染药物中使用的最广者,目前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以其他化学合成药(异烟肼、甲硝唑、呋喃妥因、吡哌酸等)。目前品种有152个,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过程中,由于选药不当和使用方法不合理造成病原微生物耐药菌株的增多,使得许多抗菌药物失效,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所以,广大的医药学专家普遍呼吁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①抗菌药物应用指针太松:无指征随意用药,抗生素万能化。盲目进行预防性用药大包围;②过度应用:大剂量使用,重复使用,长时间使用,过多联合使用,过多注射给药,用药求新求贵;③抗菌药物知识匮乏:抗菌活性、抗菌谱、药代药效特征、不良反应;④利益驱使;⑤抗菌药物自由购买;⑥非人用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针对上述原因,制定如下原则。
   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⑴尽早确立病原学诊断:确立正确的病原是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开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采取各种有关标本(血、痰、尿、胆汁、脑脊液及各种体液)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并作细菌药敏试验;同时保留细菌标本,以便需要时做联合药敏和血清杀菌试验之用。
   ⑵熟悉抗菌药物的抗菌谱、适应证和不良反应:在病原检查和药敏试验未获结果前,可根据临床诊断推测最可能的病原菌,开始试验治疗。选用药物时应结合其抗菌谱,不良反应,药源,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一旦明确致病原,则应根据临床用药效果,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进行循证目标治疗。
   ⑶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合理用药:新生儿体内药物代谢的酶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其血浆蛋白结合药物的能力较弱,肾小球滤过率较低,多数抗菌药物尤其是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的排泄较慢,故按体重计算抗菌药物的用量时,出生30天后,按日龄调整剂量或给药间期。
   老年人的血浆白蛋白较青壮年普遍为低,肾功能也随年龄增长而日趋减退,故采用相同剂量抗菌药物后血药浓度较青壮年高,药物半衰期也有延长。故老年人应用抗菌药物,用量宜偏小,并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尽可能定期监测血浓度,确保用药安全。
   孕妇肝脏易受药物损害,宜避免采用四环素类,依托红霉素。
   ⑷预防或局部应用抗菌药物要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①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应有明确的指征;②皮肤和黏膜等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因易引起耐药菌生产或变态反应。
   ⑸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静脉给药不宜用于轻度,中度感染。通常每日量分2~4次给予,剂量过大过小均不相宜,过小起不了治疗作用,反而可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抗菌药物一般继续应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2~3日停药。如临床疗效欠佳,急性感染在用药后48~72个小时应考虑调整用药。
   ⑹要考虑病原菌的耐药性:随着抗菌药的大量应用,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而使药物失效是当前抗感染治疗中的一大问题。有较高的耐药率。要掌握病原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选用那些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
   ⑺要考虑药物的吸收、分布等特性。
   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原则
   掌握联合用药指征,以期达到协同抗菌,减少不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联合用药一般为两种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联合用药适用于下列情况:①病原体不明的严重感染;②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或严重感染;③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耐药菌株感染,特别是医院感染;④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可使单一抗菌药物剂量减小,因而减少不良反应;⑤需长期用药并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如结核病,强化期治疗应采用四联、三联,巩固以二联为宜。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治疗
   由于受硬件条件的影响,许多医院还做不到病原学检查。所以,医院在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进行经验治疗占的比重很大。在众多的抗菌药物中,如何选择适合应用的药物?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判断疾病的感染种类和最可能的致病原,按照临床实际选用规律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应该先用首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是有临床试验基础的。当首选药物不能使用时,可选备用药物,以减少滥用与浪费。
   减少或避免抗感染药物滥用的对策
   ⑴控制源头:加强药品开发生产管理。
   ⑵控制流通:纳入处方药物管理《关于加强零售药店抗菌药物销售监管促进合理用药的通知》《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⑶控制应用:2004年8月19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8年3月卫办医发(2008)4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2009年3月卫办医发(2009)3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综上所述,随着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监控,加强医药工作者自身的责任感,加强监测和评估,笔者相信随着抗菌药物应用的日趋合理,提高社会各界的认识,引导公众在医师和药师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广大医药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2003.
  3 汪复.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硫酸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两组均按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