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视角·国家叙事·国际表达——从《山海情》谈中国扶贫题材电视剧的话语框架建构

来源 :传媒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题材电视剧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 ,以广大农村为叙事空间,以党员干部和村民为主要人物,以脱贫攻坚为叙事线索和最终目标.扶贫剧中很多选材来自真实生活,是艺术加工后的虚拟故事对现实社会的观照,需要探索和建构一套完整的话语框架,搭建扶贫剧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本文以平民视角、国家叙事、国际表达为核心要素,从《山海情》谈中国扶贫剧的话语框架建构,诠释了脱贫攻坚战略的意义,为未来的影视剧创作充分发挥正能量的引领作用.
其他文献
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的核心概念“社区”一词,经历了多次跨文化传播.滕尼斯“共同体”注重血缘亲情、故土情怀与职业上的志同道合,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美国社会学家的社区概念更加关注社区的物质性、功能性与地域性,带有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实证特质.中国社会学家引入的社区概念融“社群性”与“地域性”于一体,既借鉴了滕尼斯共同体理论的精华,也熟练地运用了帕克社区研究方法,实现了社区研究的中国化.了解社区概念的跨文化传播历程,梳理社区概念的共有元素,可以更好地理解社区概念的历史具体性和世界共通性.
1984年第二期《十月》杂志发表了张贤亮的中篇小说《绿化树》,1985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贤亮这两部小说是“伤痕-反思文学”中最重要最有艺术分量的作品,也是20世纪中国小说中表现知识分子身、心苦难历程的代表作.rn张贤亮(1936年—2014年),生于南京,十九岁从北京移居宁夏.1957年因为发表了诗歌《大风歌》被划分为“右派分子”,在农场劳动改造前后二十二年.
期刊
镜头语言在电视专题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电视专题片的核心要素.要充分运用富于美感的镜头语言,提高电视专题片的艺术感染力.电视专题片的美感程度,要求我们应对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进行艺术的综合运用;对现场同期声、现场环境音响做合适的选择、取舍.而节目剪辑、编辑制作是后期出品、包装的必要手段.把琐碎的镜头有机结合起来,烘托出电视专题片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