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党和国家根本方向.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包括意识形态领导权弱化的风险挑战,新媒体时代舆论分化的风险挑战,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风险挑战.为此,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形成富有中国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意识形态工作方法.
【机 构】
: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北京1001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党和国家根本方向.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包括意识形态领导权弱化的风险挑战,新媒体时代舆论分化的风险挑战,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风险挑战.为此,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形成富有中国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意识形态工作方法.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吸收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创造性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先后创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宝库.“两个结合”科学论断的提出,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和发展逻辑,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特质和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重要方法论和行动指
人们通常认为,现代性与政治哲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在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相互打通或建立起内在勾连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事实上,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政治哲学思想,都与现代性的生成与不断展开有着或隐或显的关系.从现代性所开辟和占据的问题域中,我们至少可以梳理、概括出三种政治哲学的致思传统,它们分别是确证现代性的政治哲学、批判现代性的政治哲学、重建现代性的政治哲学.虽然这三种政治哲学代表了三种相互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和分歧的传统,但它们之间又因为现代性问题域而具有了可相互对话乃至相互借鉴的共性.这一点,不仅对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是通过对资本追求利润本性和资本运行逻辑与生态危机关系的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支配的全球权力体系是造成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指导下的技术使用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生态危机,资本物欲至上和消费主义价值观会进一步强化生态危机.只有构建以反对资本逻辑为宗旨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彻底解决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要求通过劳动创造幸福观和新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克服消费主义生存方式及其意识形态,构成了生态学马克
在中西部农村的乡村振兴中,乡村社会基础再生产是一项重要任务.乡村社会基础再生产包括修复性再生产和发展性再生产,是对乡村的强基增能,需要政府、乡村居民、社会力量在发展社区经济、活跃农村经济社会生活、实施和发展公共服务、发展乡村社会资本等方面共同努力.新兴起的乡镇社会工作站应该承担乡村社会基础再生产的职能,这也需要政策和制度设计上的支持.
数字产业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持续向传统产业渗透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影响.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中国2010-2019年30个省份的数字产业化指数和产业结构升级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产业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两者间的时空演化关系以及数字产业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且该促进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进一步来看,数字产业化不仅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影响,而且对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企业家,在企业家精神的引领下带动企业快速崛起与蓬勃发展,并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随着时代和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我国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之际,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不仅是激发企业活力、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