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学者戴安·荷克丝(Diane Heacox)在所著的《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一书中指出:“实施差异教学意指教师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教师组织学生玩体育游戏,最需要注意的是“公平原则”,但是有时看似“很公平”的游戏方法与规则,却使部分“体育弱势学生”失去了获胜机会,他们在这种游戏方法与规则下玩起来非常吃力,这对这部分學生来说反而是不公平的,他们会在玩的过程中渐渐对体育游戏比赛失去积极性。如何通过改变体育游戏方法与规则来调动“体育弱势学生”的参与激情呢?笔者在六年级跑类体育游戏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与思考。
一、游戏:曲线往返跑接力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四队,每队按照前后顺序依次编号。游戏开始后,教师报出一个编号,各队该编号学生开始朝前方绕标志物呈S形曲线跑动,到达终点后直线返回,哪一队的选手先返回,该队就可得1分,然后教师再报下一个编号(约定报8~10次),依次进行。最后得分多的队获胜。
游戏规则:
1.只有裁判员报出编号的学生才可以跑出,其他编号的学生错误跑出队伍时,超出第1个标志物则扣分,几个人跑错则扣几分。
2.队伍必须保持整齐,为后面的学生留出通道。
在开展游戏分组时,因学生体质、胖瘦、高矮的不同,肥胖学生和小个子学生是比较不受欢迎的对象,并且还受到了其他学生的嘲笑。在游戏过程中,这些学生也确实影响到本队的比赛成绩。于是,教师将游戏做了相应的方法改进:
学生还是照原来分成4队依次编号,游戏开始后,教师把“叫号”改为宣读简单算式(如“1 2”“12÷3”等),让大家算出应该跑出学生的编号,再跑出(图1)。其他方法与规则不变。
这样一来,有些“体育弱势学生”跑得不快,但运算迅速。通过角逐,最终还是算得快、跑得努力的学生取得冠军。这时,教师大力表扬这几名学生,其他学生觉得再也不好意思嘲笑他们了,这几名学生对体育课也由惧怕变为喜欢,真是一举两得。
这是一个比较平常的跑类体育游戏,教师只是稍稍改变了一下游戏方法,便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跑类体育游戏中,教师适时安排差异性教学,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特别是“体育弱势学生”参与体育游戏比赛的热情。如,在进行接力跑比赛时,肥胖学生是不受欢迎的对象,而在负重或者投远比赛和防守类游戏中,他们又是各队争抢的对象。因此,在跑类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中,适时加入有利于“体育弱势学生”的方法与规则,能起到合理调剂、公平竞争的作用。
二、游戏:十字接力
游戏方法:在场地上画一个直径为12~15m的圆圈,将学生分成男女各2队,分别在圆圈内纵队面向4个圆外方向站立,形成“十”字形的4条垂直半径。游戏开始,各队第1人同时沿逆时针方向绕圆外跑1圈后把接力棒传给本队第2人,这样依次接力进行,先跑完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1.发令或接棒后才能出发;
2.跑圈时不得跨进圈内或踩线;
3.超越别人时须从右侧绕过,不得推人、撞人;
4.交棒后要站在队尾(即往圆中心位置站)。
在组织游戏过程中,由于男生反应灵敏、爆发力强、速度快,女生明显处于劣势,这样的游戏,实力悬殊较大,女生在比赛开始不久就没有了比赛的热情,失去了夺取胜利的信心。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由于平时上课时通常是男女生分别列队,此时如果将男女生穿插混合分组,势必会耽误课堂时间,而且这些高年级的学生也不愿意男女合组。于是,教师采取了另一种方案,即要求每个队员在起跑前,男队先完成10次举小哑铃的动作(图2),女队先完成10次跳绳的动作,才能跑出。这样一来,既提高了这个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还适当加大了男生取胜的难度,使男女队实力旗鼓相当,竞争开始激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参与比赛的积极性。
图2
在这个体育游戏中,举哑铃属于力量型运动,具有挑战性,男生大多喜欢。而女生柔韧、协调性好,对跳绳项目普遍比男生更有优势,而且10次跳绳比10次举哑铃所用时间稍少,这样,既弥补了女生在奔跑上的劣势,又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在性别特点上反映出来的还有:男生主动、大胆、好动,但自控能力较差;女生娴静、细致、自控力强,但胆小、怕累等。基于以上特点,教师在跑类游戏教学时,注意合理分组和区别标准的练习,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进行障碍跑游戏时,可以合理设置一些需要细心和耐心才能通过的障碍,或者将男女生搭配分组,以减弱性别差异带来的不公平,这样的改变,就会把处在弱势一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改变游戏方法与规则得到的3点启发
1.要了解学生心态。在试教时,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有的因为跑不过别人而心情沮丧;有的因为自己的失误,“拖了本队的后腿”造成本队没能获胜,觉得对不起大家而心里过意不去;多次游戏失败后,渐渐地失去了竞争的欲望,甚至对体育游戏活动也失去兴趣。当关注到这个现象并努力了解到这些“体育弱势学生”的心理变化后,笔者果断改进游戏方法与规则,然后惊奇地发现,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越来越喜欢体育课了。
2.要转变思考角度。在组织体育游戏过程中,遇到“瓶颈式”困难时,笔者对以上两个体育游戏反复思考:“怎样组织教学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体能差异和性别差异所产生的负面效果?在绕标志物接力赛跑时肥胖学生和小个子学生的优势在哪里?如果笔者只是关注少部分的“体育弱势学生”,或只关注某个游戏环节的细节不够完善,整堂课的目标任务还是会模糊不清。于是笔者换了一个角度思考,“体育优势学生”和“体育弱势学生”怎样才能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曲线跑的动作要领?有了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考,教学思路就豁然开朗了。通过游戏方法与规则的改变,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强调的技术动作会更容易贯穿于学生的行动中。当时,笔者还适时地补充讲解了弯道跑的知识,学生比较自然地就会把曲线跑的动作要领应用到弯道跑的技术中。这样,可以让每一名学生都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游戏活动中。
3.要兼顾教材和学情。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只注重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因为要巩固曲线跑学练的效果,所以设计的体育游戏只是在练习的难度和花样上做了简单升级。并且为了达到这样的巩固性效果,或者说是为了快速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设计上就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整体考虑,从而使个体影响到整体。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该统筹兼顾,在设计每个环节时要多问自己几句:“这种教学设计究竟是有利于教师的教,还是有利于学生的学?这样设计行吗?还有没有更适合的设计呢?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什么?这样设计,万一课堂中出现不同的预期该怎么处理?”所以,教师需要深入思考,事前做好精心准备,备课既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情。
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体育游戏不能过于看重胜负评价而忽视了同学间的团结互助精神;体育游戏不能为了体现活动乐趣,而忽视了重在参与的锻炼价值;适时采用差异竞赛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项目“小学‘趣智’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JL17CZXX047)的阶段性成果]
一、游戏:曲线往返跑接力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四队,每队按照前后顺序依次编号。游戏开始后,教师报出一个编号,各队该编号学生开始朝前方绕标志物呈S形曲线跑动,到达终点后直线返回,哪一队的选手先返回,该队就可得1分,然后教师再报下一个编号(约定报8~10次),依次进行。最后得分多的队获胜。
游戏规则:
1.只有裁判员报出编号的学生才可以跑出,其他编号的学生错误跑出队伍时,超出第1个标志物则扣分,几个人跑错则扣几分。
2.队伍必须保持整齐,为后面的学生留出通道。
在开展游戏分组时,因学生体质、胖瘦、高矮的不同,肥胖学生和小个子学生是比较不受欢迎的对象,并且还受到了其他学生的嘲笑。在游戏过程中,这些学生也确实影响到本队的比赛成绩。于是,教师将游戏做了相应的方法改进:
学生还是照原来分成4队依次编号,游戏开始后,教师把“叫号”改为宣读简单算式(如“1 2”“12÷3”等),让大家算出应该跑出学生的编号,再跑出(图1)。其他方法与规则不变。
这样一来,有些“体育弱势学生”跑得不快,但运算迅速。通过角逐,最终还是算得快、跑得努力的学生取得冠军。这时,教师大力表扬这几名学生,其他学生觉得再也不好意思嘲笑他们了,这几名学生对体育课也由惧怕变为喜欢,真是一举两得。
这是一个比较平常的跑类体育游戏,教师只是稍稍改变了一下游戏方法,便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跑类体育游戏中,教师适时安排差异性教学,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特别是“体育弱势学生”参与体育游戏比赛的热情。如,在进行接力跑比赛时,肥胖学生是不受欢迎的对象,而在负重或者投远比赛和防守类游戏中,他们又是各队争抢的对象。因此,在跑类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中,适时加入有利于“体育弱势学生”的方法与规则,能起到合理调剂、公平竞争的作用。
二、游戏:十字接力
游戏方法:在场地上画一个直径为12~15m的圆圈,将学生分成男女各2队,分别在圆圈内纵队面向4个圆外方向站立,形成“十”字形的4条垂直半径。游戏开始,各队第1人同时沿逆时针方向绕圆外跑1圈后把接力棒传给本队第2人,这样依次接力进行,先跑完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1.发令或接棒后才能出发;
2.跑圈时不得跨进圈内或踩线;
3.超越别人时须从右侧绕过,不得推人、撞人;
4.交棒后要站在队尾(即往圆中心位置站)。
在组织游戏过程中,由于男生反应灵敏、爆发力强、速度快,女生明显处于劣势,这样的游戏,实力悬殊较大,女生在比赛开始不久就没有了比赛的热情,失去了夺取胜利的信心。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由于平时上课时通常是男女生分别列队,此时如果将男女生穿插混合分组,势必会耽误课堂时间,而且这些高年级的学生也不愿意男女合组。于是,教师采取了另一种方案,即要求每个队员在起跑前,男队先完成10次举小哑铃的动作(图2),女队先完成10次跳绳的动作,才能跑出。这样一来,既提高了这个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还适当加大了男生取胜的难度,使男女队实力旗鼓相当,竞争开始激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参与比赛的积极性。
图2
在这个体育游戏中,举哑铃属于力量型运动,具有挑战性,男生大多喜欢。而女生柔韧、协调性好,对跳绳项目普遍比男生更有优势,而且10次跳绳比10次举哑铃所用时间稍少,这样,既弥补了女生在奔跑上的劣势,又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在性别特点上反映出来的还有:男生主动、大胆、好动,但自控能力较差;女生娴静、细致、自控力强,但胆小、怕累等。基于以上特点,教师在跑类游戏教学时,注意合理分组和区别标准的练习,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进行障碍跑游戏时,可以合理设置一些需要细心和耐心才能通过的障碍,或者将男女生搭配分组,以减弱性别差异带来的不公平,这样的改变,就会把处在弱势一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改变游戏方法与规则得到的3点启发
1.要了解学生心态。在试教时,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有的因为跑不过别人而心情沮丧;有的因为自己的失误,“拖了本队的后腿”造成本队没能获胜,觉得对不起大家而心里过意不去;多次游戏失败后,渐渐地失去了竞争的欲望,甚至对体育游戏活动也失去兴趣。当关注到这个现象并努力了解到这些“体育弱势学生”的心理变化后,笔者果断改进游戏方法与规则,然后惊奇地发现,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越来越喜欢体育课了。
2.要转变思考角度。在组织体育游戏过程中,遇到“瓶颈式”困难时,笔者对以上两个体育游戏反复思考:“怎样组织教学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体能差异和性别差异所产生的负面效果?在绕标志物接力赛跑时肥胖学生和小个子学生的优势在哪里?如果笔者只是关注少部分的“体育弱势学生”,或只关注某个游戏环节的细节不够完善,整堂课的目标任务还是会模糊不清。于是笔者换了一个角度思考,“体育优势学生”和“体育弱势学生”怎样才能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曲线跑的动作要领?有了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考,教学思路就豁然开朗了。通过游戏方法与规则的改变,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强调的技术动作会更容易贯穿于学生的行动中。当时,笔者还适时地补充讲解了弯道跑的知识,学生比较自然地就会把曲线跑的动作要领应用到弯道跑的技术中。这样,可以让每一名学生都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游戏活动中。
3.要兼顾教材和学情。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只注重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因为要巩固曲线跑学练的效果,所以设计的体育游戏只是在练习的难度和花样上做了简单升级。并且为了达到这样的巩固性效果,或者说是为了快速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设计上就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整体考虑,从而使个体影响到整体。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该统筹兼顾,在设计每个环节时要多问自己几句:“这种教学设计究竟是有利于教师的教,还是有利于学生的学?这样设计行吗?还有没有更适合的设计呢?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什么?这样设计,万一课堂中出现不同的预期该怎么处理?”所以,教师需要深入思考,事前做好精心准备,备课既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情。
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体育游戏不能过于看重胜负评价而忽视了同学间的团结互助精神;体育游戏不能为了体现活动乐趣,而忽视了重在参与的锻炼价值;适时采用差异竞赛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项目“小学‘趣智’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JL17CZXX04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