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中,经常遇到以下现象,根据学校安排,某位同志要承担某项工作,如,上交资料、监场、参加教研活动等。可是到了事先通知或约定的时间,要么姗姗来迟,要么难觅踪影,甚至因为他一个人,让整个工作陷入被动。
问及原因,对方往往会十分吃惊地说道:“哎呀!我怎么不知道!”进而流露出十分愧疚或懊恼的表情。
事情发生得多了,就难免引发我的思考。仔细想了一下,这里面好像还真有很多道道,是不是对方对这项工作有抵触情绪,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还是问题出在了信息通知渠道?是无心之过,还是经常发生?几番陈思,也就有了以下思考。
首先,不排除工作部署有失妥当,教师有意见,但又碍于颜面,或者不愿当面反对,而采取了这种无声的抗议方式。作为一名管理者,真的不能有事就把教师往坏处想。出了问题,就先想对方是不是故意捣乱和我对着干,而是应该有一个宽容大度的心。今天,很多教师都担负着繁杂的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难免出现差池。在问清缘由的情况下,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宽容教师的无意之过。这样才能以良好的个人魅力,团结更多教师,一起开心地做好学校的工作。我想,对于绝大多数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领导的宽容与理解,反而会让他们更加自责,主动避免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
其次,学校的信息传达渠道是否畅通、管理是否到位?伴随着不少学校规模越来越大,教师人数越来越多(教职工动辄就上百或数百的学校早就不再鲜见),信息的传达和管理的到位,是很多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现在不少学校在积极尝试推进扁平化管理,通过减少管理的层次,提升管理的效率。但这里面还有着两个问题,一是各层级负责人是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能正确领会学校工作意图,把相应信息准确传达到个人,并组织落实好相关工作。二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仍然实行的是“金字塔式”的管理:校长——分管校长——中层干部——年级组长(主任)——教师,这种多层化的管理,导致了信息传达的失真或丢失,管理效力大大灭失,也是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琢磨这种现象,我最最不想说的是不排除有的同志在装迷糊,而且,这种迷糊还不止发生了一次。这是个人工作态度和学校管理都出了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教师中还是有极个别人喜欢耍些小聪明的。保护并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本能。但是,我们毕竟是有着较高道德追求的教师。个别同事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表现在具体工作上,对自己有利的,就上,从不健忘;单纯下力,看不到什么利益的,就推、就让,选择性遗忘。这是典型的既得利益甚至是短见的表现。其实,既然说是小聪明,也就意味着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碍于脸面不愿多说或者不愿说破罢了。
这类教师往往在同事当中评价都不高,因为他在耍小聪明的时候,大家已经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差评,甚至流露出一丝鄙夷的神情。
教师可以在心里给个“差评”,但管理者却不能,因为管理上的漠视和放纵,带来的往往是“破窗效应”。
为此,我又试着琢磨能不能这样弥补漏洞。
首先,教书育人,德育为先。这话既适合我们的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现实生活中就应该做一个坦坦荡荡大写的人,做一个眼光长远的人。多些大度,少些斤斤计较。虽然我们不是圣人,不见得比别人高尚,但是我们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应该更多一点默默无闻,多一点奉献。学校管理者应该善于营造这样一种校园文化。当一种做法积淀成一种文化,就会刻在教师骨子里,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其实,作为教师,大家还是特别要颜面的,通过一定的形式或者渠道,给教师分析一下小聪明现象:既为小聪明,其实大家都知道!只是没有说破而已,也能减少这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其次,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改革、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一是,积极改革、尝试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的实效。赋予各层级更高的权利,让他們独立开展相应的工作,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上传下达上。二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增强管理层和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意识、考评机制和问责机制。人都是有惰性心理的,我们教师也不例外。相应的管理机制健全之后,谁的事,谁负责,出了问题就要追责,就要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不是简单停留在一句“下不为例”上,是问题解决的根本。
最后,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可以尝试虚拟扁平化管理,既提升管理的效力、效率,也提高信息传达的速度与准确度。所谓“虚拟扁平化”,是在传统金字塔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及校内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增强学校对教育教学环境变化的感应和快速反应能力;通过计算机快速和“集群式”的方式传递指令,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也减少失真现象。
管理,无小事,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不断发现这些“小事”,不断改进,日臻走向完善。以上仅是暑假当中闲来无事的思考,如有启发,也算是一番瞎琢磨后的功劳。
问及原因,对方往往会十分吃惊地说道:“哎呀!我怎么不知道!”进而流露出十分愧疚或懊恼的表情。
事情发生得多了,就难免引发我的思考。仔细想了一下,这里面好像还真有很多道道,是不是对方对这项工作有抵触情绪,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还是问题出在了信息通知渠道?是无心之过,还是经常发生?几番陈思,也就有了以下思考。
首先,不排除工作部署有失妥当,教师有意见,但又碍于颜面,或者不愿当面反对,而采取了这种无声的抗议方式。作为一名管理者,真的不能有事就把教师往坏处想。出了问题,就先想对方是不是故意捣乱和我对着干,而是应该有一个宽容大度的心。今天,很多教师都担负着繁杂的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难免出现差池。在问清缘由的情况下,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宽容教师的无意之过。这样才能以良好的个人魅力,团结更多教师,一起开心地做好学校的工作。我想,对于绝大多数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领导的宽容与理解,反而会让他们更加自责,主动避免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
其次,学校的信息传达渠道是否畅通、管理是否到位?伴随着不少学校规模越来越大,教师人数越来越多(教职工动辄就上百或数百的学校早就不再鲜见),信息的传达和管理的到位,是很多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现在不少学校在积极尝试推进扁平化管理,通过减少管理的层次,提升管理的效率。但这里面还有着两个问题,一是各层级负责人是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能正确领会学校工作意图,把相应信息准确传达到个人,并组织落实好相关工作。二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仍然实行的是“金字塔式”的管理:校长——分管校长——中层干部——年级组长(主任)——教师,这种多层化的管理,导致了信息传达的失真或丢失,管理效力大大灭失,也是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琢磨这种现象,我最最不想说的是不排除有的同志在装迷糊,而且,这种迷糊还不止发生了一次。这是个人工作态度和学校管理都出了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教师中还是有极个别人喜欢耍些小聪明的。保护并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本能。但是,我们毕竟是有着较高道德追求的教师。个别同事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表现在具体工作上,对自己有利的,就上,从不健忘;单纯下力,看不到什么利益的,就推、就让,选择性遗忘。这是典型的既得利益甚至是短见的表现。其实,既然说是小聪明,也就意味着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碍于脸面不愿多说或者不愿说破罢了。
这类教师往往在同事当中评价都不高,因为他在耍小聪明的时候,大家已经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差评,甚至流露出一丝鄙夷的神情。
教师可以在心里给个“差评”,但管理者却不能,因为管理上的漠视和放纵,带来的往往是“破窗效应”。
为此,我又试着琢磨能不能这样弥补漏洞。
首先,教书育人,德育为先。这话既适合我们的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现实生活中就应该做一个坦坦荡荡大写的人,做一个眼光长远的人。多些大度,少些斤斤计较。虽然我们不是圣人,不见得比别人高尚,但是我们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应该更多一点默默无闻,多一点奉献。学校管理者应该善于营造这样一种校园文化。当一种做法积淀成一种文化,就会刻在教师骨子里,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其实,作为教师,大家还是特别要颜面的,通过一定的形式或者渠道,给教师分析一下小聪明现象:既为小聪明,其实大家都知道!只是没有说破而已,也能减少这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其次,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改革、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一是,积极改革、尝试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的实效。赋予各层级更高的权利,让他們独立开展相应的工作,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上传下达上。二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增强管理层和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意识、考评机制和问责机制。人都是有惰性心理的,我们教师也不例外。相应的管理机制健全之后,谁的事,谁负责,出了问题就要追责,就要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不是简单停留在一句“下不为例”上,是问题解决的根本。
最后,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可以尝试虚拟扁平化管理,既提升管理的效力、效率,也提高信息传达的速度与准确度。所谓“虚拟扁平化”,是在传统金字塔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及校内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增强学校对教育教学环境变化的感应和快速反应能力;通过计算机快速和“集群式”的方式传递指令,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也减少失真现象。
管理,无小事,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不断发现这些“小事”,不断改进,日臻走向完善。以上仅是暑假当中闲来无事的思考,如有启发,也算是一番瞎琢磨后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