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养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课程开设之初,往往以课堂说教为主,由于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缺少对社会环境的了解,对社会文明、社会道德认知不深,难以将所学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倡导将教学场所从课堂延伸到社区,将教学资源从教材拓展到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社会、发现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为此,笔者尝试通过社区义工活动的方式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创建了“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
一、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1.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的内涵
主题探究模式是一种以学促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以主题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实践操作、发现问题、交流体验、感悟提升等过程,进而从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情感,形成价值观。在此基础上的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有两个内涵:一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自身能力、兴趣以及社区资源确定德育研究主题;二是学生在教师、家长的监护下,进入社区自主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体验和感悟社会道德,自主获得道德品质提升和社会性发展。
2.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的特征
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采用义工活动来组织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知识形态的德育向生活形态的德育转变。它有以下三个特征。
(1)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活动社区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说教;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梳理教材内容,建立小义工德育主题,实施社区实践活动,并通过交流探讨、自主探究完成所有学习活动,在行动中提升道德。同时,将教学场所从教室扩展到周边,实现了教学活动社区化。
(2)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的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将教材内容与社区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有机融合,开展尊老爱幼、社区文明、环保卫生等德育主题的活动,是综合了社会性和实践性的体验活动。
(3)通过社区文明和课堂交流提升学生道德。学生在社区参加小义工活动,必然会受到社区人文与物理环境的熏陶与浸染,体会社会现实中的是非善恶,获得对于道德的感性认识。小义工活动结束后,教师会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汇报总结活动过程及体会,评价各种行为表现,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反思中提高道德认识,形成并巩固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的教学实践
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的教学,从教材出发,立足于学生所生活的社区,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该模式包括五个阶段。
1.梳理教材,建立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品德与社会》共三个单元的内容,确立整个学期要探究的主题。学生结合自己的興趣、爱好、特长等,根据个人意愿组建成三个合作探究小组,每个小组探究其中一个单元。在教师指导下,每组按照“单元—主题—小课题—具体内容”的顺序梳理教材,参考《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品德与社会》中相应的要求,罗列单元主要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立有研究价值的德育主题。
2.盘点资源,设计方案
在这个阶段,各小组进入社区,调查本组主题活动的可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活动方案。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调查和筛选社区资源的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写出人人参与、分工合理的活动方案。
3.家校联动,开展实践
学生进入社区开展小义工实践活动,是整个教学模式的关键和难点所在。教师要对活动提出一些规范要求,对可预见的问题作必要的事前指导,还要尽量动员学生家长参与。家长参与的作用在于:一是可以及时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二是可以协助录音、录像、拍照等,记录活动过程和结果;三是监管孩子的安全。在本阶段,教师要追踪各小组的活动状况,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探究总结,检验是否需要做出调整。
4.汇报展示,品评升华
学生结束社区实践活动后,紧接着就要整理实践活动素材,撰写活动感想,展示成果。在汇报展示过程中,小组成员合作汇报本组活动的过程和收获,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问互答式品评,以及教师恰当的点拨提炼,深化道德学习,提升道德意识,培养道德行为。
5.评价总结,历程反省
本阶段要评价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学习的整个过程,并进行反省和总结。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评价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可采用自评、他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立体式评价。学生将参照各方评价,反思探究活动历程,分析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撰写学习总结。
三、实施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明确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小义工活动两者的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目标是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教学设计、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有的小义工活动都必须围绕品德与社会课程产生并为其教学目标服务。
其次,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是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方面要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梳理教材、调查资源、设计方案、亲历实践、交流品评等探究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另一方面,教师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示方法和步骤,保证学生能够切实开展探究性学习,避免放任学生导致盲目而低效的活动,同时要对学生的活动体验和感悟进行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品德。
最后,坚持量力而为、安全第一的原则。教师运用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教学,要充分考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安全保障。对于学生选定的一些小义工活动,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能力和社区实际“把关”,剔除一些学生能力达不到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实践活动。而在学生开展小义工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会学生应急措施,还可鼓励家长和社区义工参与活动,确保学生的安全。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郭向和)
一、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1.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的内涵
主题探究模式是一种以学促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以主题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实践操作、发现问题、交流体验、感悟提升等过程,进而从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情感,形成价值观。在此基础上的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有两个内涵:一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自身能力、兴趣以及社区资源确定德育研究主题;二是学生在教师、家长的监护下,进入社区自主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体验和感悟社会道德,自主获得道德品质提升和社会性发展。
2.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的特征
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采用义工活动来组织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知识形态的德育向生活形态的德育转变。它有以下三个特征。
(1)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活动社区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说教;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梳理教材内容,建立小义工德育主题,实施社区实践活动,并通过交流探讨、自主探究完成所有学习活动,在行动中提升道德。同时,将教学场所从教室扩展到周边,实现了教学活动社区化。
(2)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的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将教材内容与社区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有机融合,开展尊老爱幼、社区文明、环保卫生等德育主题的活动,是综合了社会性和实践性的体验活动。
(3)通过社区文明和课堂交流提升学生道德。学生在社区参加小义工活动,必然会受到社区人文与物理环境的熏陶与浸染,体会社会现实中的是非善恶,获得对于道德的感性认识。小义工活动结束后,教师会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汇报总结活动过程及体会,评价各种行为表现,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反思中提高道德认识,形成并巩固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的教学实践
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的教学,从教材出发,立足于学生所生活的社区,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该模式包括五个阶段。
1.梳理教材,建立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品德与社会》共三个单元的内容,确立整个学期要探究的主题。学生结合自己的興趣、爱好、特长等,根据个人意愿组建成三个合作探究小组,每个小组探究其中一个单元。在教师指导下,每组按照“单元—主题—小课题—具体内容”的顺序梳理教材,参考《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品德与社会》中相应的要求,罗列单元主要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立有研究价值的德育主题。
2.盘点资源,设计方案
在这个阶段,各小组进入社区,调查本组主题活动的可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活动方案。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调查和筛选社区资源的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写出人人参与、分工合理的活动方案。
3.家校联动,开展实践
学生进入社区开展小义工实践活动,是整个教学模式的关键和难点所在。教师要对活动提出一些规范要求,对可预见的问题作必要的事前指导,还要尽量动员学生家长参与。家长参与的作用在于:一是可以及时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二是可以协助录音、录像、拍照等,记录活动过程和结果;三是监管孩子的安全。在本阶段,教师要追踪各小组的活动状况,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探究总结,检验是否需要做出调整。
4.汇报展示,品评升华
学生结束社区实践活动后,紧接着就要整理实践活动素材,撰写活动感想,展示成果。在汇报展示过程中,小组成员合作汇报本组活动的过程和收获,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问互答式品评,以及教师恰当的点拨提炼,深化道德学习,提升道德意识,培养道德行为。
5.评价总结,历程反省
本阶段要评价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学习的整个过程,并进行反省和总结。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评价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可采用自评、他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立体式评价。学生将参照各方评价,反思探究活动历程,分析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撰写学习总结。
三、实施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明确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小义工活动两者的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目标是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教学设计、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有的小义工活动都必须围绕品德与社会课程产生并为其教学目标服务。
其次,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是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方面要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梳理教材、调查资源、设计方案、亲历实践、交流品评等探究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另一方面,教师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示方法和步骤,保证学生能够切实开展探究性学习,避免放任学生导致盲目而低效的活动,同时要对学生的活动体验和感悟进行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品德。
最后,坚持量力而为、安全第一的原则。教师运用小义工德育主题探究模式教学,要充分考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安全保障。对于学生选定的一些小义工活动,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能力和社区实际“把关”,剔除一些学生能力达不到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实践活动。而在学生开展小义工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会学生应急措施,还可鼓励家长和社区义工参与活动,确保学生的安全。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