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地图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运用历史地图,能有效的增进历史教学效果。本文以笔者的教学实例探讨了课堂教学中历史地图的设计、使用。
关键词:历史地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21-001
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这句话形象地阐述了在历史中,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的关系:文字叙述在于说理,图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在现行的历史教科书中,有建筑照片、历史遗迹照片、地图、人物肖像、漫画等多种多样的图片,这些都是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辅助材料。本文将着重谈一谈地图在历史教学细节中的作用及教学设计。
历史地图在教学细节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直观的历史印象,从而增强记忆
历史是一门较为抽象的社会科学,传统的看法认为历史偏重记忆,其内容无非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两大类,历史教学中的事实部分几乎都为转述内容,历史教科书的历史规律又往往形成定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死记硬背会觉得枯燥无味,加入历史地图进行直观教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直观的历史印象,加深记忆。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时间和空间相互对应的概念
历史,其实就是在特定时间、地点,有特定的人物,所发生的特殊事件及产生的特殊影响,其中的“地点”,就是指特定时间内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空间,而历史地图正是反映特定时间内空间位置的有效工具,演示历史地图,能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时间与空间联系的概念,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
三、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影响历史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决定性因素并不单一,但地理环境一定是一个重要的起始因素,对于延续或加速的历史发展,都起到了源头作用。借助历史地图,采用对比的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自发意识到不同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四、有助于学生锻炼分析史实的能力,培养历史的逻辑思维,深化理解造成史实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思维思考、分析问题
历史教科书的编排中,很多结论是忽略了推论的过程,直接由编者作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提出关键性问题。但是这个关键性问题由尚未形成历史思维的中学生回答,往往会出现摸不着头脑的局面,在书中也不能直接找到答案,这时候使用地图,可以通过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形成与书本相吻合的结论,从而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针对上述四点地图在历史教育中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直观的历史印象,增强历史记忆。在中国史讲述战国七雄时,教师用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画出简易地图,
燕
赵
秦 魏 齐
韩
楚
同时配以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简明直观,一目了然,还可以请学生现场练习。
在世界史讲述阿拉伯人是沟通东西方的使者时,配合地图,让学生找到阿拉伯半岛的位置,处于欧亚两大洲交界的地方,水到渠成,学生对阿拉伯人起到的沟通东西作用自然而然的印象深刻了。
再如在《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中,有一个内容是元代的运河,我提了一个问题:“元代为什么又挖了一条运河?”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我提示把隋代运河图和元代运河图结合起来看,学生仔细研究才恍然大悟:一是运河服务对象不同,隋代是洛阳,而元代是大都;二是黄河改道,旧有运河部分不便使用了。这种图文的结合,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在他们的心理上形成了优势,学生成了历史的主人,越学越有自信了。
二、形成时间和空间相互对应的概念。在世界史中,关于罗马有两个知识点学生很容易混淆,分别是“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称霸地中海”和“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疆域最大,地中海成为其内湖”。时间、主体、地域都有很强的相似性,学生极易弄混。此时若结合地图,分三层讲解:1、时间的先后(公元前和公元2世纪);2、国家性质的变迁(共和国到帝国);3、地域的变迁(称霸地中海,此时地中海周围还有其他国家——地中海成为其内湖,此时已吞并地中海周围所有国家)。有了对比,能使学生把时间空间的概念结合起来,在特殊时间看特殊地点发生的特殊事件。
三、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世界史中有两课分别介绍东方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西方文明的起源(古希腊、古罗马),东西方文明之所以在当今呈现巨大的差异,是因为两者的起点就南辕北辙。此时可结合地图,让学生自己归纳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别带来的文明形态的不同:东方文明因为地处大河流域,形成了定居的农业文明,西方文明因为海上交通便利,形成了以制造业和商业为主的文明形态。这里最好还能结合使用地形图,学生还会看到,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由于地形的关系,根本无法像平原地区一样发展出农耕文明,只能另辟蹊径寻找生存之道了。通过地图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发展与诸多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使学生自发意识到不同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四、锻炼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培养历史的逻辑思维,深化理解造成史实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思维思考、分析问题。在世界史中讲述凡尔赛体系,要使学生理解“凡尔赛体系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教师在解释时可以使用德国地图,着重分析《凡尔赛和约》中的军事规定: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在地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这是在德国领土内的军事规定,直接侵犯了德国的领土,所以学生很快可以得出《凡尔赛和约》对德国主权的侵犯埋下了欧洲动荡的另一颗种子的结论,理解了为什么在短短20多年后,欧洲乃至世界重新陷入战争的阴影中。这是“右图左书”最好的使用,能养成学生历史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地图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幅地图的出现,都有其使用价值。在历史教学中,不应该忽视地图的作用,充分利用地图,事半功倍。
关键词:历史地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21-001
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这句话形象地阐述了在历史中,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的关系:文字叙述在于说理,图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在现行的历史教科书中,有建筑照片、历史遗迹照片、地图、人物肖像、漫画等多种多样的图片,这些都是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辅助材料。本文将着重谈一谈地图在历史教学细节中的作用及教学设计。
历史地图在教学细节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直观的历史印象,从而增强记忆
历史是一门较为抽象的社会科学,传统的看法认为历史偏重记忆,其内容无非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两大类,历史教学中的事实部分几乎都为转述内容,历史教科书的历史规律又往往形成定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死记硬背会觉得枯燥无味,加入历史地图进行直观教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直观的历史印象,加深记忆。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时间和空间相互对应的概念
历史,其实就是在特定时间、地点,有特定的人物,所发生的特殊事件及产生的特殊影响,其中的“地点”,就是指特定时间内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空间,而历史地图正是反映特定时间内空间位置的有效工具,演示历史地图,能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时间与空间联系的概念,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
三、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影响历史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决定性因素并不单一,但地理环境一定是一个重要的起始因素,对于延续或加速的历史发展,都起到了源头作用。借助历史地图,采用对比的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自发意识到不同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四、有助于学生锻炼分析史实的能力,培养历史的逻辑思维,深化理解造成史实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思维思考、分析问题
历史教科书的编排中,很多结论是忽略了推论的过程,直接由编者作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提出关键性问题。但是这个关键性问题由尚未形成历史思维的中学生回答,往往会出现摸不着头脑的局面,在书中也不能直接找到答案,这时候使用地图,可以通过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形成与书本相吻合的结论,从而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针对上述四点地图在历史教育中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直观的历史印象,增强历史记忆。在中国史讲述战国七雄时,教师用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画出简易地图,
燕
赵
秦 魏 齐
韩
楚
同时配以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简明直观,一目了然,还可以请学生现场练习。
在世界史讲述阿拉伯人是沟通东西方的使者时,配合地图,让学生找到阿拉伯半岛的位置,处于欧亚两大洲交界的地方,水到渠成,学生对阿拉伯人起到的沟通东西作用自然而然的印象深刻了。
再如在《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中,有一个内容是元代的运河,我提了一个问题:“元代为什么又挖了一条运河?”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我提示把隋代运河图和元代运河图结合起来看,学生仔细研究才恍然大悟:一是运河服务对象不同,隋代是洛阳,而元代是大都;二是黄河改道,旧有运河部分不便使用了。这种图文的结合,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在他们的心理上形成了优势,学生成了历史的主人,越学越有自信了。
二、形成时间和空间相互对应的概念。在世界史中,关于罗马有两个知识点学生很容易混淆,分别是“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称霸地中海”和“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疆域最大,地中海成为其内湖”。时间、主体、地域都有很强的相似性,学生极易弄混。此时若结合地图,分三层讲解:1、时间的先后(公元前和公元2世纪);2、国家性质的变迁(共和国到帝国);3、地域的变迁(称霸地中海,此时地中海周围还有其他国家——地中海成为其内湖,此时已吞并地中海周围所有国家)。有了对比,能使学生把时间空间的概念结合起来,在特殊时间看特殊地点发生的特殊事件。
三、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世界史中有两课分别介绍东方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西方文明的起源(古希腊、古罗马),东西方文明之所以在当今呈现巨大的差异,是因为两者的起点就南辕北辙。此时可结合地图,让学生自己归纳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别带来的文明形态的不同:东方文明因为地处大河流域,形成了定居的农业文明,西方文明因为海上交通便利,形成了以制造业和商业为主的文明形态。这里最好还能结合使用地形图,学生还会看到,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由于地形的关系,根本无法像平原地区一样发展出农耕文明,只能另辟蹊径寻找生存之道了。通过地图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发展与诸多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使学生自发意识到不同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四、锻炼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培养历史的逻辑思维,深化理解造成史实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思维思考、分析问题。在世界史中讲述凡尔赛体系,要使学生理解“凡尔赛体系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教师在解释时可以使用德国地图,着重分析《凡尔赛和约》中的军事规定: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在地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这是在德国领土内的军事规定,直接侵犯了德国的领土,所以学生很快可以得出《凡尔赛和约》对德国主权的侵犯埋下了欧洲动荡的另一颗种子的结论,理解了为什么在短短20多年后,欧洲乃至世界重新陷入战争的阴影中。这是“右图左书”最好的使用,能养成学生历史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地图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幅地图的出现,都有其使用价值。在历史教学中,不应该忽视地图的作用,充分利用地图,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