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重视推行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口语交际训练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依据,从技校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教师、阅读、生活三方面为中心进行口语教学。
【关键词】口语;教师;阅读
在社会生活中,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技工学校语文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够根据不同场合运用恰当的口语形式进行交际。”那么,如何在教学改革中开展口语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教师:口语教学的推广者
口语教学,首先对教育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好的口才能表现一个人良好的文化素养,能提高成功的效率。对于学生来说,使用口语表达的同时就在进行思维训练,还要动脑筋选用表达方式和语速语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来自语文教师极高的口语素质。 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师不应歧视学生,在这方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学习“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关系”。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是进行口语教学的一个前提。
其次,作为技校的语文教师,要不断地猎取其它学科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知识,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口语教学水平,然后再去指导学生。如果你在课堂上能纵贯古今、旁征博引,那么你的语文课就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如果你能说一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标准的普通话,能写一手匀称规范、清秀隽永的粉笔字,那么你的学生怎会不“听”你的语文课,不“抄”你的课堂笔记呢?且不说语文教师具备以上的素质便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单从学生对教师的尊敬这一点来说,已具有相当大的教育魅力。而这些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因为说到底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口语教学。
二、阅读:撑起口语教学的天空
对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语文课的范文是学习口语的前提条件,而技校学生与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沟通、交流的主要途径便是阅读,因而阅读是培养学生口语的重要途径。古人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不少教育学者也强调,人在反复的阅读中,脑海里会贮存丰富的书面语言,课文中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还原生活,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关于阅读的方法,很多文章都有所介绍,包括朗读,泛读,精读,细读,品读等等,类型不同对口语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从培养学生口语角度出发,我对学生阅读特别提出以下两点要求: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教师要把阅读感受课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能站在学生前面,努力把学生引到教师事前设计好的圈套中去,用理性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的教是为了今后的不教,所以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语文》(第四版)《项链》这篇课文,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人物的心理、语言、行动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路瓦栽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的虚荣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在教学时,要得到答案主要侧重于学生的阐读,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反复阅读其中的几个片段,让学生在朗读中自己去体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在其间,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己见,老师只对学生的回答作简单的评析与适度的指导。
2.重视整体阅读
作为课文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感情充沛,形象感性的文章,这些只能是作为整体的课文才能传达的,而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课文整体的思路,往往喜欢分割课文,以便使学生理解接受,然而这恰恰造成学生与课文的疏离和隔绝。还是以《项链》为例,路瓦栽夫人的人物性格必须是从《项链》的整体中才能看出来,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一条假项链付出了十年艰难的代价,是什么导致这场人生悲剧的根源,这些都必须通过整体阅读才能理解的。
三、生活:口语教学的出发点
和其他功课相比,语文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人没有上过语文课,却没有人能离开过口语交际,即没有人可以离开听、说、读、写。语文课课堂只是培养学生口语的一个场合。实际上,口语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生活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淡化语文课堂与非课堂的界限,努力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善于在学生的口语学习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学生用词混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技工学校学生语文成绩可能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但是技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却不一定差,具体而言,技校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前面两项,有时反而更胜一筹。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把学生各种潜能发挥出来,才能提高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于根元.语言是大海[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赵俐等.语言以人为本[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关键词】口语;教师;阅读
在社会生活中,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技工学校语文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够根据不同场合运用恰当的口语形式进行交际。”那么,如何在教学改革中开展口语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教师:口语教学的推广者
口语教学,首先对教育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好的口才能表现一个人良好的文化素养,能提高成功的效率。对于学生来说,使用口语表达的同时就在进行思维训练,还要动脑筋选用表达方式和语速语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来自语文教师极高的口语素质。 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师不应歧视学生,在这方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学习“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关系”。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是进行口语教学的一个前提。
其次,作为技校的语文教师,要不断地猎取其它学科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知识,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口语教学水平,然后再去指导学生。如果你在课堂上能纵贯古今、旁征博引,那么你的语文课就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如果你能说一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标准的普通话,能写一手匀称规范、清秀隽永的粉笔字,那么你的学生怎会不“听”你的语文课,不“抄”你的课堂笔记呢?且不说语文教师具备以上的素质便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单从学生对教师的尊敬这一点来说,已具有相当大的教育魅力。而这些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因为说到底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口语教学。
二、阅读:撑起口语教学的天空
对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语文课的范文是学习口语的前提条件,而技校学生与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沟通、交流的主要途径便是阅读,因而阅读是培养学生口语的重要途径。古人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不少教育学者也强调,人在反复的阅读中,脑海里会贮存丰富的书面语言,课文中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还原生活,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关于阅读的方法,很多文章都有所介绍,包括朗读,泛读,精读,细读,品读等等,类型不同对口语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从培养学生口语角度出发,我对学生阅读特别提出以下两点要求: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教师要把阅读感受课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能站在学生前面,努力把学生引到教师事前设计好的圈套中去,用理性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的教是为了今后的不教,所以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语文》(第四版)《项链》这篇课文,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人物的心理、语言、行动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路瓦栽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的虚荣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在教学时,要得到答案主要侧重于学生的阐读,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反复阅读其中的几个片段,让学生在朗读中自己去体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在其间,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己见,老师只对学生的回答作简单的评析与适度的指导。
2.重视整体阅读
作为课文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感情充沛,形象感性的文章,这些只能是作为整体的课文才能传达的,而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课文整体的思路,往往喜欢分割课文,以便使学生理解接受,然而这恰恰造成学生与课文的疏离和隔绝。还是以《项链》为例,路瓦栽夫人的人物性格必须是从《项链》的整体中才能看出来,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一条假项链付出了十年艰难的代价,是什么导致这场人生悲剧的根源,这些都必须通过整体阅读才能理解的。
三、生活:口语教学的出发点
和其他功课相比,语文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人没有上过语文课,却没有人能离开过口语交际,即没有人可以离开听、说、读、写。语文课课堂只是培养学生口语的一个场合。实际上,口语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生活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淡化语文课堂与非课堂的界限,努力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善于在学生的口语学习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学生用词混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技工学校学生语文成绩可能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但是技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却不一定差,具体而言,技校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前面两项,有时反而更胜一筹。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把学生各种潜能发挥出来,才能提高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于根元.语言是大海[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赵俐等.语言以人为本[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