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李淮河大桥130m主跨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设计

来源 :建筑科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IN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淮南孔李淮河大桥75+130+75m副航道桥,介绍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的设计,包括主梁整体设计、波形钢腹板设计、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顶底板抗剪连接件设计、防腐设计。为以后类似桥梁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波形钢腹板 ;PC组合箱梁;PBL连接件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是用波折形薄钢板代替箱梁混凝土腹板形成的一种新型钢混组合结构;它可以大幅度减轻箱梁的自重,减少下部结构的工程量,从而降低造价,实现桥梁的轻型化,彻底解决传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腹板开裂的问题。是一种经济、高效、施工简便的新型桥梁结构。本文以设计中的孔李淮河公路大桥75+130+75m副航道桥为例,介绍这种组合结构桥梁的设计方法。
  1. 工程总体概况
  孔李淮河大桥桥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境内,是连接潘集区与八公山区、谢家集区、凤台县的重要通道。大桥起点桩号K3+792.00,终点桩号K8+952.00,桥梁全长5160米,分别包括北侧堤外引桥、北侧跨堤引桥、副航道桥、主航道桥、南侧跨堤引桥、南侧堤外引桥。本文依托工程为副航道桥,为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跨径布置为75+130+75m,上下行两幅,桥梁平面位于直线段内。箱梁顶面设置2%横坡。梁段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施工,连续墩墩顶临时固结,边跨等高梁段搭设临时支架现浇。
  图1 箱梁跨中横断面
  图2 箱梁支点处横断面2.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设计
  2.1 主梁整体设计。主梁采用单箱单室直腹板箱型断面,根据结构受力及通航净空要求,支点处梁高取为7.5m,跨高比为17.33,边跨端支点处和跨中梁高根据本桥结构特点取为3.8m,跨高比为34.2.支点到跨中下缘按1.8次抛物线变化。边跨设置4道横隔板,中跨设计8道横隔板,横隔板间距为9.6m~17.6m。顶板宽16m,两侧悬臂长4.05m,腹板间距7.9m;箱内顶板厚28cm,悬臂板端部厚20cm,悬臂板根部厚70cm;箱梁底板宽8.5m,底板后28cm~80cm,墩顶处局部加厚到150cm。(见图1、图2)。
  2.2 波形钢腹板设计。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波形钢腹板在剪力作用下,会发生剪切破坏或者剪切屈曲破坏,因此在设计时要按照剪切屈服前不发生剪切屈曲,极限荷载作用时不发生剪切屈服来进行验算,且考虑桥梁横向刚度等因素确定构造尺寸。本桥的波形钢腹板选用BCSW1600型,波长1600mm,波高220mm,直板段长度为430mm,斜板段水平长度为370mm,内径R为15倍钢板厚度,钢板厚度14mm~24mm。为了便于波形钢腹板的纵向连接,节段长度取为波长1600mm的整数倍,波形钢板间连接先用焊接螺栓做临时固定,然后采用双面搭接贴角焊接。(见图3、图4)。
  嵌入型连接件 2.4 波形钢腹板防腐设计。本桥波形钢腹板内外表面防护采用重防腐涂装,涂装耐久性要求不低于25年,施工环境的温度不低于5度,相对湿度不得高于85%,工作表面温度不得高于50度,工作表面不可有油及其他污渍。除表面的面漆可在露天施工外,其余均在室内进行。
  3.1 整体计算。孔李副航道桥整体计算包括:施工阶段应力计算,持久状况抗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持久状况构件应力验算,波形钢腹板剪应力验算等。
  3.1.1 持久状况抗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波形钢腹板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只计入混凝土顶板和底板的EI和EA,忽略波形钢腹板对抗弯的贡献。按以上原则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最不利组合下的桥梁抗弯承载能力验算,从计算结果看,中跨跨中极限承载力最大值为402451.5KN·m,而最不利组合弯矩最大值为283274.9KN·m;中墩支点极限承载力最大值为1206158.5KN·m,而最不利组合弯矩最大-1057366.7KN·m。整体验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见图7)。
  3.1.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混凝土抗裂验算。主梁按全预应力构件进行设计,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除两端的箱梁截面上缘出现局部拉应力(该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构件),其余截面均未出现拉应力(截面上缘最小正应力为-0.6MPa,墩顶位置处;截面下缘最小正应力为-0.9MPa),主梁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满足要求。
  式中:τ ——波形钢腹板的设计剪应力;
  Sw ——设计荷载作用时,作用于波形钢腹板的剪力;
  h——波形钢腹板的垂直方向高度;
  t——波形钢腹板厚度。
  τa——波形钢腹板的容许剪应力。
  对于Q345钢材,厚度t≤16mm时,τa=120MPa ;当厚度t>16mm时,τa=113MPa 。对于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剪应力验算,采用荷载标准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就诱导通风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工程实例开展说明智能型诱导通风与排烟系统的系统划分和诱导风机布置。  【关键词】智能型;诱导通风;排烟系统;案例  1.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小型汽车数量正在迅速增长,特别是近年来家用轿车逐步普及,使停车难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作为缓解这一矛盾的手段之一,地下汽车库以其面积大、节约建筑用地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梁类构件的演变、混凝土基本理论的发展、组合构件的发展、整体结构等方面,对建筑结构的协同工作和材料利用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建筑结构工程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协同工作;材料利用率  1. 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1)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包括概念设计、结构计算、构造要求的设计,概念设计往往更重要。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力学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现场实际调试,对电气ECS在DCS实现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做了介绍,并对它们的设计原则做了强调。对其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快切;自动同期;功率因子;极变  1. 前言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场总线的速率和容量越来越高。火力发电厂原来电气集控室的大部分功能开始做在DCS中,而过去电气集控台盘有别于机炉的特点在大多数设计中未能体现出来,导致在应用中给运行人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星河酒店基坑工程施工,通过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监测,根据该基坑工程条件动态变化特征及时修正ABAQUS有限元模拟条件,预测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并制订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将其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用来指导该基坑的动态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基坑变形;监测;预测  采用ABAQUS[1]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进行模拟分析及预测,将其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比较
期刊
【摘 要】针对级配碎石混合料,采用振动成型法试验,研究了粗集料强度和棱角性对混合料最终级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强度和棱角性对级配碎石混合料的最终级配都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当集料压碎值大同时针片状含量也大的时候,这种叠加效应下的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道路工程;级配碎石;粗集料;棱角性;压碎值;合成级配  1. 概述  粗集料强度和棱角性对混合料路用性能会产生影响,对此大家都无异议。众所周
期刊
【摘 要】通过砌体房屋震害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提高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措施,本文通过每层构造柱与圈梁设置斜拉钢筋形成稳定三角形结构,并通过模型试验加载得出增大抗震能力的数值,从而证明此种结构的抗震能力。  【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能力;试验研究  通过多层砌体房屋地震震害的研究,可得砌体结构的破坏与倒塌一般可归为两大类,其一是承载能力不足引起的,其二是抗震构造不足引起的。为此,为提高多层砌体房屋自身抗
期刊
【摘 要】本文系统的阐述了沥青材料对各类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疲劳性、水稳性以及抗滑性等路用性能的影响,并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沥青标号、改性沥青、沥青用量、稳定剂以及胶粉比等因素路用性能,对于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沥青材料 技术性能;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1. 前言  沥青混合料是由各种规格的集料、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的细集料组成的密或间断级
期刊
【摘 要】工程为一栋18层楼的小高层,建在处理后的软土地基上,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利用工程实际的载荷及沉降观测资料,分别采用规范推荐的应力面积法和手册中大型刚性基础沉降计算法计算最终沉降量,与实际沉降观测推算值进行对比,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差较小。如果计算中所选用的压缩(变形)模量是利用现场载荷试验资料,两种方法所得的沉降值与沉降观测推测值较为接近,如果采用天然地基压缩模量按理论公式推算复合地基压缩模量
期刊
【摘 要】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应变是叠合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建立计算模型比较困难。在工程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平衡条件,在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建立了轴力表示的自由收缩的力学微分方程,大大简化了这一问题,为混凝土自由收缩应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旧混凝土;叠合梁;收缩  1. 前言  混凝土是工程中用量最多的建筑材料,也是最重要的结构材料,
期刊
【摘 要】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完整性,判断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通过对影响基桩完整性检测准确性的因素分析,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可靠性。  【关键词】基桩;完整性;检测;准确性  基桩检测技术是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桩基测试手段,是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它涉及数学、地质学、岩土学、波动理论及电子技术等多门学科,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好这一技术,将是搞好基桩动测和质量监控的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