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案件中上诉权限控的法理基础和实施进路

来源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3697313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以立法形式确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对与这一制度相关联的被告人上诉权问题却未予规制.而适用认罪认罚程序并作出一审判决后依然有相对较高的上诉率,这必然引起对被告人上诉权合理行使问题的审视.从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行的制度条件和现实基础出发,对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被告人上诉权进行必要的合理规制,是符合诉讼效益和公正、权威价值追求的诉源实质化治理的检察探索.具体而言,可以法定量刑幅度为标准,对被告人上诉权进行分层规制,并从提升检察官量刑规范化能力、发挥值班律师效用等方面予以配套跟进,实现诉讼效率与程序正义平衡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在南宋方书编撰之风盛行的背景下,受家族“儒医”情结影响,南宋人魏岘于宝庆丁亥年(1227年)在其家乡浙江四明(今宁波)鄞州碧溪刊刻了私家方书《魏氏家藏方》.该书在中国从1227年至今时隐时现、艰难传递.目前,对其在国内的流布问题进行历时探讨,从中可见该书的现世保存情况并得到启示:书籍的流布命运与其刊刻、保管及研究紧密相关;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的回归,任重而道远;中医古籍的发掘与整理是继承中医、发扬中医文化的基础.
1950年,中共组织工作者代表团、中共宣传工作者代表团先后访问苏联.向往苏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心理上强化了代表团成员建设新中国的使命感;苏方高规格接待,细致周到地安排参访和生活日程,热情的仪式活动以及双方互赠礼物的积极互动酝酿出代表团成员友好、愉快的心情;通过考察苏联的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工业大生产、集体农庄等,代表团成员感受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与苏联社会的美好,坚定了向苏联学习的信念,"苏联的道路,就是我们的道路"成为他们当时真切的心声.这样的心理、心情与心声共同构成了中共代表团访苏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