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d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历史中,民族,文学,神话中都透露出对鹿的崇拜,或是把鹿当成是一种爱情,德音,权利或幸福的象征。或是对他给予神话的色彩,鼓励人们为良从善。鹿与中国古代人生活关系密切,在古代人的日常生活甚至社会政治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古代文献资料中自然对鹿有诸多的描写。《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而因鹿被塑造成美丽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于是其中有不少对鹿的描绘。《诗经·小雅·鹿鸣》中云: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鹿鸣》这首诗,就是从鹿的温顺可爱、喜欢群聚这一点着眼,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芩”起兴,引出下文宴饮“嘉宾”之事,其诗旨意味深长。于是,在历史的文献中,《鹿鸣》以其称颂德音的正面主题。而《毛传》中对鹿也有所描述:“鹿得蓱,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其中亦是把鹿完全被描写成一个和蔼诚恳的形象,自然慢慢鹿也成为德形的象征。《鹿鸣》以其称颂德音,成为后世统治者藉以弦歌纳贤、传布德音的重要文化。
  鹿作为形象进行的艺术创作也是很早的。从目前考古资料看,史前玉器中动物纹较为少见,仅在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中发现了一些形制简单的动物形象。直至商代晚期,玉器上的动物造型才逐渐丰富起来,温静可爱的鹿渐渐被作为形象镌刻起来,虽然形象拙朴,却生动可爱。
  而上述提到的《诗经》是记录着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的古代诗歌,而当时鹿的形象亦是存在与当时图腾造像中。藏于南京博物馆的纯金雕刻的春秋金兽(图1)就是呈鹿形,制造者准确到捕捉了小鹿受惊回首、拔腿欲奔的一刹那。包括汉代石像中也有大量鹿造型的石像存在。艺术风格上渐渐从早期略带抽象的形态渐渐向形似上发展。较春秋时期鹿的表现鹿的关节身体一一被更加写实的描绘。再观唐代有鹿纹样的器具,图案把鹿的关节,犄角十分巨像的被描绘雕刻出来。已经明确看出抽象到具象的转变。到了金元时期,大量带有鹿造型的玉器被雕刻。而辽金时期特别喜欢鹿的纹饰作品,常描绘秋围打猎的场景,而鹿因作为生存必须而被膜拜,从而被大量雕刻至玉器上。充分体现当时人们对鹿的喜爱。而处理鹿的方法上已经彻底变为具象。古代鹿纹图案较多,千姿百态的造型,或卧,或立,或奔跑于山间绿野,或漫步于林间树下,皆秀美可爱。尤其唐宋,古人借鹿与禄之谐音,象征福禄常,官运亨通,使用的更加广泛。随着朝代更替,人们审美意识断变化,鹿形象日渐丰满完美,画面内涵也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吉祥之意。
  中国绘画,以鹿作为对象描绘已有几千年。从商周起皇家贵族就在自家庭院圈养鹿;从此之后,鹿作为被处理的艺术对象描绘至今。从绘画的艺术形式,绘画语言的风格划分。敦煌壁画颜色艳丽,造型夸张,富有极强的装饰性质。而之后五代,宋,元,明则大多以工笔严谨,勾勒填彩为体式而做的绘画。明代末期清代初期意笔画的发展兴盛。水墨画法的鹿渐渐也开始被描绘。清代的朱耷,华岩都画过鹿。而鹿在他们手中不再写实。而以夸张的动态,丰腴的体型被绘画抒情。而接下来此段将以时间为轴,分析各个时期的著名以鹿为主题的绘画的风格特点及笔墨构成。
  说到以鹿为描绘对象的早期壁画,就不得不提到敦煌壁画中的《鹿王本生图》(图2)。这幅作品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时期的壁画。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生前所经历的许多事迹。释迦牟尼原是古代印度北部一个小国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传说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很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脱,后来成了“佛”。“鹿王本生”说的是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鹿王本生图》是以长方形为构图,以像连环画一样的叙述整个故事,一段一段的表现故事,故事紧凑而生动,形象的塑造了一个矫健匀称的鹿王形象。鹿的技法上用了“凹凸法”渲染,如图6中鹿即用深色晕染边缘,而中间渐浅,最亮部分用白粉点染,表现出一种体积感。设色浓重强烈,用土红、粉红、蓝、草绿等色在九色鹿身上点以斑点。而勾勒鹿的轮廓线,是运用如同铁丝般很遒劲挺拔的线条表现出来的,笔简而有力,手法自由而纯熟,画风严峻劲拔。说明了北魏时期莫高窟壁画,既继承了民族传统,也吸收了外来艺术的优点。
  五代时期的花鸟画是在魏唐绘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发展。以黄筌和徐熙为代表。黄筌在宫廷内画画,受到贵族审美的影响,描绘珍禽异兽,奇珍异草。追求华丽,在写实的基础上带有装饰意味。而徐熙作品更趋向与田野山原,草木布衣。技法上以传说的“落墨法”较唐代技法有所突破。而此时期亦有表现鹿题材的传世名作,如《丹枫呦鹿图》(图3)与《秋林群鹿图》(图4)。此两幅画皆无作者款,旧传为五代时期的作品,描绘群鹿游憩于色彩斑斓的秋林中,或立或卧,或隐与林内,或立与林际。《丹枫呦鹿图》与《秋林群鹿图》不仅在画法上类似,大小尺寸也极为接近,应是同一组的画作。两张画中构图非常满密,几不留余地。画法上用色、墨渲染的多,用线勾勒的少,树干无论用墨用色,只染不勾,有填墨、填白粉,却没有画树上的纹理。大部分树叶是用细劲流畅的线条勾叶筋而不勾轮廓,繁密的树叶连成了片,有大面积使用白粉,藤黄,朱砂,朱膘,赭石,花青,汁绿等色彩。两幅画中鹿的形态丰腴,且鹿的机警的神态描绘的惟妙惟肖。鹿画法上以双钩画出形状,鹿的头、足部用淡墨钩线,鹿身直接用墨染出,筋骨肌肤经细腻晕染而近于没骨画法。两张画无论从构图上还是色彩上都异与同时代的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也极富装饰意味。绘画中的鹿注重形似,神形坚备,注重写生。所画的鹿也是如此,无论是造型设色都严谨考究。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鹿这一形象。由于鹿是古人心目中的一种瑞兽,有祥瑞之兆,而唐代之后宋代佛教的兴盛,而其温顺却富有灵气的形象也常出现在了佛教题材的画中。《罗汉图》的题材就取自佛教。在意境表现上,画家通过对山石树木等自然景物的精心布置和渲染,营造出一个草木丰茂、秋清气爽、山果飘香的画境。罗汉与小和尚置身其境,神情悠然自得,营造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依存的祥和气氛。而作品中鹿用细挺的墨线勾出外轮廓,线条流畅有力,用笔沉着稳健,神形兼备。然后使用墨色丝毛,丝出鹿的体态结构,填以赭色,兆重刻画了鹿的关节与足蹄,鹿的体态结构精确,画风严谨却不失细腻。鹿被塑造成一个形态生动可爱,灵气逼人的形象。整副画安静祥和。却因鹿的加入变的生动活泼,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景像。直至元代,由于狩猎风俗的盛行,在生活中都融入动物题材的同时,动物作为题材也大量开始被描摹。如元代的钱选所作的《鹿图》,画中右侧画一高岩,层层翠竹从其中长出,竹子以双勾画法画出,青绿设色,笔势细腻,方刚拙重。前方画一鹿,鹿回首企盼,踱步于草地溪旁,远方潺潺流水。整张画给人一种隐居,祥和,幽远的感觉。鹿的画法上来说继承了宋代院体花鸟画细致入微的刻画与设色艳丽多彩的特征,鹿以墨线丝毛,并夸张处理了鹿胸前的黑毛,与身上大块留出的白色斑点进行对比,使得鹿的形象更加生动化,并且特别把鹿的腿处理的更加细,虽细却更加显得有力度。整体上鹿在写实的基础上特意夸张了它的某一个特征,并结合细腻的工笔画法,使得鹿的每个部分都透露出夸张却又恰到好处的美感。给人一种妙得其真,以形写神的艺术美感。   简单的看五代宋元中鹿的画法,还是以细腻的工笔画法为主,和当时崇尚写生有关,先以墨线塑形,精确的描绘鹿的各种动态,并加入了丝毛与赭色的罩染,使得那个时期的鹿都以用笔工整,设色华丽自然为主。相比较壁画中的鹿来看,这时的鹿更加符合写实性,造型设色也更为考究严谨。
  宋元之后的明代,由于院体画派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服务于皇室的院体画派开始大量绘以带有吉祥寓意的绘画,如鹤,鹿,松,梅等,继而以鹿为题材的作品也开始大量被创作。作品《山溪呦鹿》(图5)就是此时代的作品,画面上绘一山泉在山石间婉转流淌去。左边石缝间有翠竹点缀,石上有小草青苔。而两只鹿则是站于泉边,一鹿仰头看天,与右上角的一只山雀呼应,一只鹿则回首侧听潺潺流水。有一种隐居,祥和,幽远的感觉。对于鹿的造型沿用了影响明代画法的宋院体画法。梅花鹿体态自然, 用色到位,花纹生动,或扭动或高昂的头,画面精细入微,造型准确,描写生动、形神兼备。
  明代院体工笔画继承了宋代画派中的写实性,无论从造型,颜色,以及配景都非常严谨。从鹿的躯干腿脚到鹿的头的刻画都非常自然生动。和当时宫廷画派的代表画家吕纪如出一辙。造型生动形象,工笔的画法处理的鹿细腻唯美。把鹿栖息于水边的之态惟妙惟肖的表现了出来。较宋元画法中的鹿看,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于明末民间水墨写意的兴起,鹿的画法则不再是以前一如既往的写实画法,更多的抽象画法的鹿登上了艺术的平台。而最著名的作品可以说是清代朱耷的《松鹿图》(图6)了。画面左上方落款“八大山人”画上画一老松,根浅干高,杆弯不直,枝枯叶疏,似病人躯干,显示出生命的衰弱和意志的消沉。树下画一山坡,山坡上画一只形体扭曲、双目圆瞪,白眼看青天的鹿,地上是稀少短小的枯草。画面布局得当,笔法苍劲,流畅生动,寓意极深。鹿的画法上用起伏的墨线勾勒外轮廓线,并用秃笔枯墨来表现鹿身上的毛发与结构。用笔苍茫雄厚,画法老辣,苍劲圆秀,清逸横生,画面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感,乃是写意鹿中的代表作品。不同于朱耷抽象画法的任伯年则是兼陈老莲双钩法、恽寿平没骨法、“青藤白阳”写意法于一身,形成了清新亮丽、明快温馨的风格。任伯年1889年作的《福禄双寿》(图7)画双鹿与山间野地。芝兰玉香。鹿以兼工带写之法画出,造型准确,双勾添廓,用色厚重,显得既生动又古雅。鹿立于山坡之上,坡上野草丛生,任伯年以细笔双勾,有的用笔略显顿挫,有的则细如游丝,画于生宣纸上,疏枝密叶,含风带露,高低相背,偃仰纵横。左上灵芝双沟填彩。寥寥几笔却生意盎然。任伯年画法于写意法相通,这种由“工”发展到“写”的画法,以迅笔抒写,兼工带写,花卉禽鸟猛禽走兽皆造型准确,颜色也与自然接近,。而这种自然活泼之趣,且充满生命力的画风具有任伯年独特的面貌。鹿的画法也得任伯年画法之精妙,先以浓墨双勾线画出鹿的关节,四肢,躯干,之后以枯笔皴擦画出鹿皮毛的蓬松感,寥寥几笔以迅笔抒写,兼工带写,神形兼备,苍秀奔放、清新明快。
  明末及清代绘画中的鹿,以意笔水墨见长,通过笔墨的运用,并不似前朝画风严谨,却更生动形象的表现鹿这一形象,借物抒情,取美好寓意都是当时作品大部分的主旨。
  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中,很多的野外都有鹿的身影,千百年以来鹿的存在多多少少都与人类文明的进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古代文学,艺术,生活,民俗中它都扮演着它自己的角色。而对于鹿这一个大自然的精灵,显然它成了文人墨客,艺术名家笔下抒情给意的重要文化载体。
  参考文献:
  [1]《敦煌莫高窟第257窟鹿王本生(北魏)/中国古代高清壁画经典高清大图系列》 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7-1
  [2《中国历代山水技法解析—五代 丹枫呦鹿图》 丘挺 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02-1
  [3]《五代宋元花鸟名画》 张泠 西泠印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2-1
  [4]《中国古代画派大图范本.刘松年2罗汉图》 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7-1
  [5]《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徐历明 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12-1
  [6]《八大山人书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1-1
  [7]《任伯年全集.8开》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1-1
  [8]《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9-10-1
  [9]《孟子》万丽华,蓝旭 译注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6-9-1
  [10]《诗经》李毓庆,李蹊 译注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1-3-11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杭州)
其他文献
摘 要: 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基础工程。国家教育部曾提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语文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语文基本素养。”作为一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工作。我在教学中试图通过端正学生的姿势为前提,指导学生练好笔画,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结构,引领学生评价欣赏等策略,提高学
期刊
主办单位: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    乐清市委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承办单位:乐清市博物馆  执行承办:周昌谷艺术馆
期刊
段孝敏 1971年生于潍坊,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何加林工作室助教,北京逸真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家研究山东分院副院长,潍坊青年美协副主席。2006年进修于天津中国美协培训中心山水高研班。2012年9月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何加林山水工作室,其山水被评为优秀作品并被中国国家画院收藏。2013年10月被聘为中国国家画院何加林工作室助教。山水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并获奖。
期刊
谢辰妍 严天炀 沈浩宇
期刊
在近现代的篆刻名家中,赵古泥、陈师曾、乔大壮的印谱我都看到的比较晚,所以我在以前写作《篆刻章法百讲》、《中国篆刻技法全书》(技法部分)等书稿时,几乎没有引用过这三个人的篆刻作品,心里老觉得是一种缺憾吧。  这篇文章本来其实是在写《邓散木印谱》,但是在写作过程中总是要对比赵古泥的。我发现离开了赵古泥,邓散木很难写。于是干脆先写《赵古泥印谱》。  《赵古泥印谱》,常熟博物馆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期刊
摘 要: 美术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从各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学会创新性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敢于探索,敢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新精神 培养  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其价值和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今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其中美术学科包括五大核心素养,这意味着中国的课程进入了-----“核心素养”时期。  一、关于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这一国家层面上新的教育动向。强调知识之间的综合联系,这极大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面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地从人的角
期刊
摘 要: 舟山海洋文化作为有着浓厚本土文化气息的一种民俗文化,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性为开展本土化的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资源。我就《海岛渔民画艺术在美术校本课程中开发和实践》课题研究,在“欣赏与评述”、“理论与讲授”、“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和“综合与探索”这五个学习领域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海洋文化 校本课程 开发  《美术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
期刊
教学概述  本次书法教学活动我执教的是《左收右放》,研讨的主题是:把握教材的训练点,增强文本、课堂的吸引力和生成作用。活动重点在于提升课堂的新奇性、趣味性、实效性……让书法教学活动更具渗透力和辐射力。  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书法经典作品欣赏(课前通过音乐对书法经典作品的渲染,使孩子能静静地品读,慢慢地陶醉……)  导入:看着这么精彩的书画作品,您是否被深深吸引,是否又有了书写的冲动?(是)  一
期刊
摘 要:在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的今天,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的作用,让美术课为学生所喜爱,改变美术学科的既有地位,以此为契机,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不仅仅在于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更应重视在不影响学生发挥的前提下自身的课堂参与度,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以及美术教学内容中的人文性。本文从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体现学科特点、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和多门学科相联系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