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理性判断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之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具备相应的理性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本文将就理性批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原则和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理性批判 策略运用
时代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社会呼吁“不拘一格降人才”,而时代也在呼唤教育进一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也随之呼之欲出。高中语文作为高中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语文教育的成败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成败。而我们都知道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相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言,它注重全方位、立体式地综合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在思想、文化、道德、心理、审美诸方面都有所发展。而这就给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的理性批判意识和能力。所谓的理性批判思维是相对感性思维而言,是相对以往学生全盘接受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思维而言的。理性批判思维要求学生对接收的信息进行辨别,并进行自我消化,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一、理性批判教育应该注意的几点要求
每一种教学理念的运用和实施,都需要教师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教育需要开放性,但是毕竟不是天马行空,教育还是需要建立在理性之上。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理性批判能力进行培养,就需要教师在一定的原则之下进行,唯此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提高创新意识。
现代语文教育要求教师应具有哪些基本素质呢?应该说要求的素质是多样的,是综合化的,不过笔者以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新课改的时代潮流之下,教师应以“新”为教学核心,推进教学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教师不宜对旧的教学模式照搬照用,把现成的、陈旧的理论直接拿来套用,而是要积极地运用新思维去组织教学。而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思想上建立了新思维、新观点,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传统的观点进行不断地挖掘和完善,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观点。
(二)主要遵循适度原则。
毫无疑问,理性批判是超越感性认识的,是对表面认识的深化。高中学生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这一点是我们组织理性思维教学的立足点。也正是因为这样,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引导,不能让学生从纯粹的批判入手,而忘记了社会相关准则和道德底线,理性也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因此,适度适当,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批判时必须要把握好的原则。只有做到适度适当,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才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组织教学的方法
教育是不断发展的,教师的教学思想也要不断地发展。新课改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进行课堂实践,但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在结合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横向比较,汲取新经验、新理论,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一)要让学生形成“钻进去”的意识。
学生要想形成理性思维,进行理性批判,首先就得了解事情的真相,对相应的观点有深刻的认识,因此,需要“钻进去”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这正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实现的目标。如,在《阿房宫赋》的学习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进行理性思考,进行理性批判,那就必须要让学生钻进文本中,对文本的观点和思想情感有足够的了解。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观是对“历史的追忆”、是对“人民苦难的深刻反思”,这些都是既定的教学思维,那如何让学生产生新思维呢?关键在于学生的视角,在于学生对文本“钻”的程度深不深,如果学生足够了解文本,则可能会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批判反思:“秦始皇修建阿房宫,耗材耗力,人民苦不堪言;项羽火烧阿房宫,以暴制暴,浪费社会财富,毁灭了本可以成为千年遗产的伟大工程。”这样的思考和批判,自然超越了原有的思维,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拓展。
(二)要让学生形成“走出去”的意识。
理性思维的基础是感性思维,感性材料是理性思维产生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当学生掌握了足够的感性材料,才能在总结和思考中不断地升华,才能形成理性思维,也才能进行理性批判。因此,可以说“走出去”的意识,是一种不断引入活水的意识,也是学生形成理性批判思维和能力的源泉。保持思想的鲜活,总结感性材料,加以概括总结,归纳升华其本质,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到的。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关注社会,关注课本以外的信息,并能够从文本中发现新知识、新观点。如,在《祝福》的学习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将思维停留在文本中,而是要引导学生“走出去”,在当前社会中寻找连结点。我们一直对祥林嫂的悲剧嘘唏不已,对封建礼教不断地批判,但是那是停留在鲁迅笔下,停留在《祝福》中,而忽略了祥林嫂的悲剧在现实中也比比皆是:神医张悟本等江湖医生能够走到前台,不也是现代“封建礼教”的毒害?在文明时代,依然存在思想迷信,不相信科学的思想依然存在,这和祥林嫂问“有没有灵魂”实际是如出一辙。而这样的理性视野和批判,需要学生走出课堂,关注社会。
三、结语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中,我们在不断地强调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而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批判思想,无疑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为教学目标,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判断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凤.批判性思维与语文阅读教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盛荣素.创造新型的教学文化——谈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05.
关键词:高中语文 理性批判 策略运用
时代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社会呼吁“不拘一格降人才”,而时代也在呼唤教育进一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也随之呼之欲出。高中语文作为高中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语文教育的成败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成败。而我们都知道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相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言,它注重全方位、立体式地综合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在思想、文化、道德、心理、审美诸方面都有所发展。而这就给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的理性批判意识和能力。所谓的理性批判思维是相对感性思维而言,是相对以往学生全盘接受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思维而言的。理性批判思维要求学生对接收的信息进行辨别,并进行自我消化,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一、理性批判教育应该注意的几点要求
每一种教学理念的运用和实施,都需要教师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教育需要开放性,但是毕竟不是天马行空,教育还是需要建立在理性之上。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理性批判能力进行培养,就需要教师在一定的原则之下进行,唯此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提高创新意识。
现代语文教育要求教师应具有哪些基本素质呢?应该说要求的素质是多样的,是综合化的,不过笔者以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新课改的时代潮流之下,教师应以“新”为教学核心,推进教学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教师不宜对旧的教学模式照搬照用,把现成的、陈旧的理论直接拿来套用,而是要积极地运用新思维去组织教学。而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思想上建立了新思维、新观点,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传统的观点进行不断地挖掘和完善,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观点。
(二)主要遵循适度原则。
毫无疑问,理性批判是超越感性认识的,是对表面认识的深化。高中学生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这一点是我们组织理性思维教学的立足点。也正是因为这样,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引导,不能让学生从纯粹的批判入手,而忘记了社会相关准则和道德底线,理性也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因此,适度适当,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批判时必须要把握好的原则。只有做到适度适当,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才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组织教学的方法
教育是不断发展的,教师的教学思想也要不断地发展。新课改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进行课堂实践,但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在结合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横向比较,汲取新经验、新理论,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一)要让学生形成“钻进去”的意识。
学生要想形成理性思维,进行理性批判,首先就得了解事情的真相,对相应的观点有深刻的认识,因此,需要“钻进去”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这正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实现的目标。如,在《阿房宫赋》的学习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进行理性思考,进行理性批判,那就必须要让学生钻进文本中,对文本的观点和思想情感有足够的了解。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观是对“历史的追忆”、是对“人民苦难的深刻反思”,这些都是既定的教学思维,那如何让学生产生新思维呢?关键在于学生的视角,在于学生对文本“钻”的程度深不深,如果学生足够了解文本,则可能会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批判反思:“秦始皇修建阿房宫,耗材耗力,人民苦不堪言;项羽火烧阿房宫,以暴制暴,浪费社会财富,毁灭了本可以成为千年遗产的伟大工程。”这样的思考和批判,自然超越了原有的思维,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拓展。
(二)要让学生形成“走出去”的意识。
理性思维的基础是感性思维,感性材料是理性思维产生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当学生掌握了足够的感性材料,才能在总结和思考中不断地升华,才能形成理性思维,也才能进行理性批判。因此,可以说“走出去”的意识,是一种不断引入活水的意识,也是学生形成理性批判思维和能力的源泉。保持思想的鲜活,总结感性材料,加以概括总结,归纳升华其本质,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到的。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关注社会,关注课本以外的信息,并能够从文本中发现新知识、新观点。如,在《祝福》的学习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将思维停留在文本中,而是要引导学生“走出去”,在当前社会中寻找连结点。我们一直对祥林嫂的悲剧嘘唏不已,对封建礼教不断地批判,但是那是停留在鲁迅笔下,停留在《祝福》中,而忽略了祥林嫂的悲剧在现实中也比比皆是:神医张悟本等江湖医生能够走到前台,不也是现代“封建礼教”的毒害?在文明时代,依然存在思想迷信,不相信科学的思想依然存在,这和祥林嫂问“有没有灵魂”实际是如出一辙。而这样的理性视野和批判,需要学生走出课堂,关注社会。
三、结语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中,我们在不断地强调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而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批判思想,无疑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为教学目标,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判断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凤.批判性思维与语文阅读教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盛荣素.创造新型的教学文化——谈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