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蔬菜——芦荟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芦荟为百合科植物,是集药用、食用、保健、美容和观赏为一体的植物。家里种上几盆芦荟,不仅可以观赏,调节环境,创造一种高雅的氛围,还可以净化居室环境,增加居室的氧气含量和负离子浓度,吸收部分有害气体。这等于设了一个“家庭小药箱”,防病治病,保健美容,都会有用。
  现今全球共发现芦荟300多种,能够直接入药的有十几个品种,可食用的只有几个品种。有的品种既可药用也可食用,有的品种只能药用或食用,有的品种则既不能药用也不能食用。例如,“库拉索芦荟”、“华芦荟”、“上农大叶芦荟”可入药或食用;“木主芦荟”虽然可以入药却叶汁极苦;“珍珠芦荟”只适合美容;“干代田锦”等则只能用做观赏。所以,在使用芦荟时一定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切忌盲目地使用。
  
  药用价值
  入药的芦荟品种,味极苦、性大寒、功能泻下、杀虫、清热。主治肠热便秘、虫积、瘰疬、疥癣、胸膈烦热等。临床上用量为1~3克,只做丸剂、散剂服用,不入汤剂,外用时研末调敷,或用醋、酒泡涂。在我国古代,应用芦荟治疗疾病,如治疗热结便秘、小儿惊痫、疳热虫积、癣疮、痔瘘、萎缩性鼻炎、瘰疠等,已相当流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食用新鲜芦荟叶或者饮用芦荟汁,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身体功能,改善多种慢性病症状的作用;芦荟中的胶状液体,对人体有明显的保健作用,长期食用可以延年益寿。
  芦荟之所以能够医治多种疾病,受到医药界的高度重视,是与芦荟的化学成分有关的。研究工作者已从芦荟属植物中检出18种微量元素、11种游离氨基酸、21种有机酸,以及维生素、缓激肽、蒽醌类、酚类、甙类、糖类等70余种成分。由于芦荟中含有不少人体必不可少且又不能由自身合成的氨基酸,其组成比较平衡,所以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保健食品”。
  此外,芦荟对烫伤、冻伤、蚊虫咬伤等有良效;能软化血管,使人体的功能加强,并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内脏,加速新陈代谢,使内分泌正常化,并且具有清血作用,能产生良好的美容效果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身体状况,有选择的食用芦荟茶、芦荟酒、芦荟胶囊以及芦荟菜肴等,用于防病保健。
  
  美味菜式
  食用新鲜芦荟是家庭自然保健的好方法,具体食用方式有:生嚼芦荟叶,即把鲜芦荟叶切成3 ~4厘米的段,洗净去皮即可;饮芦荟汁,即将芦荟叶在豆浆机中打碎过滤服用,最好随用随打,也可煮开后放在冰箱内保存1~2周;此外还有芦荟浸酒、芦荟浸蜜等。坚持正确服用芦荟,能够达到清热通便、杀虫除疽、生肌疗伤、抗菌消炎等功效。
  芦荟做菜的方法很多,限于篇幅,仅做简要介绍:
  番茄拌芦荟将番茄250克洗净,去掉果蒂后切成丁块,装入盘内;芦荟叶剥皮取肉,在开水中煮3~5分钟捞出,切10克芦荟叶肉成丁块,铺在番茄上,再在上面淋用麻油、味精、鲜酱油、细香葱兑成的汁,表面放些芫荽嫩叶即可。
  特点:酸甜清口,富含维生素C和芦荟素,清热解毒。
  凉拌芦荟新鲜芦荟叶1片去皮取肉、用开水烫过,切成果冻般的圆形;海蜇皮20克、用水将其盐分去除;小黄瓜1条切成片。将上述材料摆放盘中,淋上调有麻油的醋3匙,即可食用。
  特点:清爽可口,在食欲不振或夏天胃口不佳时,亦能佐餐。
  
  食用注意
  芦荟做菜仅为辅料配菜,而且必须去皮。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芦荟虽有各种功效,但也含有一定的毒素,不能过量服用。一般来说,成年人以每天服用15克新鲜叶为宜,小孩、老人及身体较弱者酌减20%~50%,倘若是便秘者,则可稍多吃些以利其效;如果本身脾胃虚寒,则宜少吃些为宜。
  芦荟能够扩张神经末梢毛细血管,促进子宫收缩,可导致子宫出血或流产,这也是孕妇和经期中的妇女绝对禁止食用芦荟的原因。一般中毒症状多在8~12小时内出现,常见有恶心、呕吐及剧烈的腹痛、腹泻、出血性胃炎等消化系统方面的反应以及少尿、蛋白尿等泌尿系统方面的病变,甚至会因失水和心脏遭到抑制而出现心动过缓等。所以,无论在药用、食用还是在其他使用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或根据医嘱,采用适当的品种、方法及用量,以达到保健的目的。
其他文献
对于那些总是伏案工作,或者长期操作电脑的人而言,患颈椎病司空见惯。繁忙的工作使他们忽略了体育锻炼,久而久之颈椎病便找上了门。通过保守治疗,许多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很快得到缓解,但稍有不慎,病情又可能复发。由于病情的反复发作,患者迫切希望寻找一种能使颈椎病永不复发的良方,但不管怎样治疗,至今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使颈椎病彻底治愈,而只能通过一些保健及辅助治疗手段减少疾病的复发。  要减少颈椎病的复发,患者
12月1日,又一个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在中国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是,在大多数老百姓心目中,这仍然是一种遥远的、与自己毫不相干的疾病。人们羞于、耻于谈论艾滋病,更多的人则对艾滋病一知半解,抱着一种“回避”的心态。  然而,当艾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的时候,当艾滋病已经渗入普通人群的时候,如果我们连与敌人“对视”的勇气都没有,又何谈消灭它?  防控艾滋病,从了解艾滋病做起!    艾滋病已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