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当前,人们对鸡肉和蛋类需求逐渐增多,进行生态养鸡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1 生态养鸡的模式
1.1 林下种草养殖模式 林下种草养殖模式是基于林地的豆科为主、禾本科为辅的放牧草地的优质草原来养鸡的养殖模式。林下种草养殖以散养为基本方式,以网围小区为基本轮牧单位,以4~5个小区为基本划分,以每个小区5~7d为基本周期,以保证牧区得到长期有效的、可持续的利用。这种养殖模式可以促进林、草、禽的协调发展,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持续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农民增收。
1.2 种养结合养殖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是将蔬菜种植中的热量和温室采集的光应用到鸡的养殖过程中,使得鸡和蔬菜的生产在同一环境下进行,形成互相促进的生态环境。具体地说,是利用养鸡过程中产生的有利于蔬菜生长的肥料来推动蔬菜生产,同时为鸡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绿色食品生产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污染-净化”的持续过程,实现生态价值。
1.3 三园养殖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是利用果园、竹园、茶园来进行鸡的养殖,让鸡自由地捕食昆虫和野草,并且人工补喂混合精料,夜间寄宿,白天让鸡充分享受空气和阳光。在三园养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园地的营建,以促进“鸡食园中虫草→鸡粪肥园养树滋草→树荫为鸡避雨挡风遮炎日”的生态链的形成,使得禽类的粪便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
2 科学选址及规划布局
应选择地势相对高燥、向阳、水电便利的地点建场,距离居民区、集镇、机关单位、其他养殖场应当保持1000米以上,并且规模养鸡场的位置应处于上风向,有利于避免疫病流行期风向所携带的致病原进入本鸡场。养殖场视养殖规模大小建设相应的鸡舍,驯化鸡群定时回舍补饲精料及夜间歇息,同时有利于鸡群躲避风、雨、烈日等恶劣气候,避免成应激性综合症,也有利于开展疫苗接种及针对性药物预防免疫措施。鸡场必须建设必要的饲料贮存室、兽医卫生室、消毒室,为兽医防疫一体化提供必要的便利。
3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进雏前对雏鸡舍进行彻底的消毒,舍内全部设备要进行检修。选择健康活泼,挣扎有力,叫声清脆,收脐良好,羽毛清洁,均匀度好的苗鸡。雏鸡接入鸡舍后,应尽早提供加入维生素的饮水(不低于35℃)及饲料,保证每一只雏鸡都能正常饮水和吃料雏鸡进入育雏室饮水以后就可开食。对不饮水的雏鸡可进行人工辅助。
4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出生后30日龄至上市,这段时期称为育成期。这段时期,土鸡已经具备了散养的条件,可进行放养,放养密度为每1000只土鸡至少需要不低于1亩(1亩=667平方米)的放养林地。晚春到中秋可放养,冬季气温低,虫草减少,应停止放养。白天以采食昆虫和青绿饲料为主,夜晚用自配饲料进行补饲。5周龄以上的鸡还可以降至六成甚至更低些,晚餐一定要吃饱,5周龄后全部换为谷物杂粮,促进寻找食物,以增加鸡的活动量,采食更多的有機物和营养物。育成期多喂青饲料、土杂粮,以改善肉质、降低饲料成本。出售前1~2周,如鸡体瘦弱,限制放牧进行适度催肥。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至少应使同一鸡舍内饲养的同一批鸡,同时出栏。
5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是白天让鸡在放养区内自由采食,早晨和傍晚各补饲1次,在整个产蛋期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产蛋期饲料应以精料为主,适当补饲青绿多汁饲料,由育成期转为产蛋期喂料要有一个过渡期,一般经过为6~7d,最后完全变为蛋鸡料。
(2)增加光照时间一般实行早晚2次补光,补光的同时补料,补光一经固定下来,就不要轻易改变。
(3)预防母鸡就巢性,应增加拣蛋次数,做到当日蛋不留在产蛋窝内过夜,多喂些青绿多汁饲料。
(4)鸡群容易被外界的疾病所感染,导致死亡,加强防疫和消毒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要以全进全出原则为指导,每次放养完鸡群之后,要对鸡棚彻底清洁,并对鸡群用的器具、盆槽等清洁之后再进行下一批鸡。
(5)注意天气不好时,应及时将鸡群赶回棚内进行舍饲,不要放养,避免死伤,造成损失。
6 环保型消毒措施
对于鸡舍内消毒,包括带鸡消毒,如果选用一些有强烈刺激性的消毒剂,往往会诱发鸡群的呼吸性疾病,所以应慎重选择科学的消毒方法。笔者推荐:春初、秋冬气温较低的时节,可用大蒜秸秆、苍术、青蒿、艾叶几种任选2~3种点燃,烟熏鸡舍20~30分钟(关闭门窗、带鸡烟熏),可以有效防止鸡感冒症、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坚持3~5次可有起到良好的效果,相当于带鸡消毒;另外还有食醋熏蒸、高锰酸钾液熏蒸(带鸡)鸡舍,也是相当环保、高效的灭源方法,值得广大养殖户深入探讨并推广、应用。
7 适时出栏销售
饲养期的科学控制是保证鸡类肉质高品质的根本保证。如果饲养期短,鸡肉的水分含量太多,营养成分的积累不够,鲜味素及芳香物质含量少,肉质及口感欠佳,达不到优质土鸡的标准。
如果饲养时间太长,鸡肉纤维就会老化,还加大了饲养成本,不经济。根据土鸡的生理特点,确定小型公鸡100d、母鸡120d上市;中型公鸡110d、母鸡130d上市。这个时候,鸡的体重、营养成分、鲜味素、芳香物质的积累,基本达到成年鸡的含量标准,肉质鲜嫩,是体重、质量、成本三者的最佳结合点。所以,这阶段的土鸡是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好时期,应及时出栏销售。
8 结束语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进步,鸡的养殖技术不断发展,并朝着高品质的方向迈进,逐渐走入国际市场,符合生态标准,生态养鸡技术也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人们对鸡肉和蛋类需求逐渐增多,进行生态养鸡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1 生态养鸡的模式
1.1 林下种草养殖模式 林下种草养殖模式是基于林地的豆科为主、禾本科为辅的放牧草地的优质草原来养鸡的养殖模式。林下种草养殖以散养为基本方式,以网围小区为基本轮牧单位,以4~5个小区为基本划分,以每个小区5~7d为基本周期,以保证牧区得到长期有效的、可持续的利用。这种养殖模式可以促进林、草、禽的协调发展,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持续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农民增收。
1.2 种养结合养殖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是将蔬菜种植中的热量和温室采集的光应用到鸡的养殖过程中,使得鸡和蔬菜的生产在同一环境下进行,形成互相促进的生态环境。具体地说,是利用养鸡过程中产生的有利于蔬菜生长的肥料来推动蔬菜生产,同时为鸡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绿色食品生产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污染-净化”的持续过程,实现生态价值。
1.3 三园养殖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是利用果园、竹园、茶园来进行鸡的养殖,让鸡自由地捕食昆虫和野草,并且人工补喂混合精料,夜间寄宿,白天让鸡充分享受空气和阳光。在三园养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园地的营建,以促进“鸡食园中虫草→鸡粪肥园养树滋草→树荫为鸡避雨挡风遮炎日”的生态链的形成,使得禽类的粪便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
2 科学选址及规划布局
应选择地势相对高燥、向阳、水电便利的地点建场,距离居民区、集镇、机关单位、其他养殖场应当保持1000米以上,并且规模养鸡场的位置应处于上风向,有利于避免疫病流行期风向所携带的致病原进入本鸡场。养殖场视养殖规模大小建设相应的鸡舍,驯化鸡群定时回舍补饲精料及夜间歇息,同时有利于鸡群躲避风、雨、烈日等恶劣气候,避免成应激性综合症,也有利于开展疫苗接种及针对性药物预防免疫措施。鸡场必须建设必要的饲料贮存室、兽医卫生室、消毒室,为兽医防疫一体化提供必要的便利。
3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进雏前对雏鸡舍进行彻底的消毒,舍内全部设备要进行检修。选择健康活泼,挣扎有力,叫声清脆,收脐良好,羽毛清洁,均匀度好的苗鸡。雏鸡接入鸡舍后,应尽早提供加入维生素的饮水(不低于35℃)及饲料,保证每一只雏鸡都能正常饮水和吃料雏鸡进入育雏室饮水以后就可开食。对不饮水的雏鸡可进行人工辅助。
4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出生后30日龄至上市,这段时期称为育成期。这段时期,土鸡已经具备了散养的条件,可进行放养,放养密度为每1000只土鸡至少需要不低于1亩(1亩=667平方米)的放养林地。晚春到中秋可放养,冬季气温低,虫草减少,应停止放养。白天以采食昆虫和青绿饲料为主,夜晚用自配饲料进行补饲。5周龄以上的鸡还可以降至六成甚至更低些,晚餐一定要吃饱,5周龄后全部换为谷物杂粮,促进寻找食物,以增加鸡的活动量,采食更多的有機物和营养物。育成期多喂青饲料、土杂粮,以改善肉质、降低饲料成本。出售前1~2周,如鸡体瘦弱,限制放牧进行适度催肥。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至少应使同一鸡舍内饲养的同一批鸡,同时出栏。
5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是白天让鸡在放养区内自由采食,早晨和傍晚各补饲1次,在整个产蛋期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产蛋期饲料应以精料为主,适当补饲青绿多汁饲料,由育成期转为产蛋期喂料要有一个过渡期,一般经过为6~7d,最后完全变为蛋鸡料。
(2)增加光照时间一般实行早晚2次补光,补光的同时补料,补光一经固定下来,就不要轻易改变。
(3)预防母鸡就巢性,应增加拣蛋次数,做到当日蛋不留在产蛋窝内过夜,多喂些青绿多汁饲料。
(4)鸡群容易被外界的疾病所感染,导致死亡,加强防疫和消毒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要以全进全出原则为指导,每次放养完鸡群之后,要对鸡棚彻底清洁,并对鸡群用的器具、盆槽等清洁之后再进行下一批鸡。
(5)注意天气不好时,应及时将鸡群赶回棚内进行舍饲,不要放养,避免死伤,造成损失。
6 环保型消毒措施
对于鸡舍内消毒,包括带鸡消毒,如果选用一些有强烈刺激性的消毒剂,往往会诱发鸡群的呼吸性疾病,所以应慎重选择科学的消毒方法。笔者推荐:春初、秋冬气温较低的时节,可用大蒜秸秆、苍术、青蒿、艾叶几种任选2~3种点燃,烟熏鸡舍20~30分钟(关闭门窗、带鸡烟熏),可以有效防止鸡感冒症、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坚持3~5次可有起到良好的效果,相当于带鸡消毒;另外还有食醋熏蒸、高锰酸钾液熏蒸(带鸡)鸡舍,也是相当环保、高效的灭源方法,值得广大养殖户深入探讨并推广、应用。
7 适时出栏销售
饲养期的科学控制是保证鸡类肉质高品质的根本保证。如果饲养期短,鸡肉的水分含量太多,营养成分的积累不够,鲜味素及芳香物质含量少,肉质及口感欠佳,达不到优质土鸡的标准。
如果饲养时间太长,鸡肉纤维就会老化,还加大了饲养成本,不经济。根据土鸡的生理特点,确定小型公鸡100d、母鸡120d上市;中型公鸡110d、母鸡130d上市。这个时候,鸡的体重、营养成分、鲜味素、芳香物质的积累,基本达到成年鸡的含量标准,肉质鲜嫩,是体重、质量、成本三者的最佳结合点。所以,这阶段的土鸡是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好时期,应及时出栏销售。
8 结束语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进步,鸡的养殖技术不断发展,并朝着高品质的方向迈进,逐渐走入国际市场,符合生态标准,生态养鸡技术也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