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与精神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日龙是我国当代抽象绘画艺术的著名画家,在抽象绘画艺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艺术之路经历了由写实到抽象的演变,从写实到抽象的跨越,他抽象艺术风格个性鲜明,极具表现力的画面背后是中国传统精神的内核。围绕金日龙的抽象绘画艺术风格及其内涵展开个例研究,是一次走近画家剖析其创作特点的过程,透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立体的抽象画家金日龙,以及他的绘画艺术中所散发出的“自约”精神。
  关键词:金日龙;抽象绘画;当代艺术;画意精神
  金日龙,1962年出生于吉林省,1978年进入延边艺术学校(中专)美术班学习,198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金日龙在从事了十年美术编审工作后,转赴韩国首尔大学、弘益大学先后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并在韩国的两所大学相继任教四年。2005年金日龙归国,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并担任相关职务至今。
  如同他那涉猎广泛的人生,这一特点也鲜明地体现在了金日龙的绘画艺术中。当初,金日龙在中央美术学院接受过系统的写实绘画和古典油画艺术的训练,之后,他又涉足设计领域,后转攻抽象绘画艺术的创作,传统训练与当代艺术的双重熏陶,使得画家的艺术视野被极度放大,因此其艺术表现得以在传统中体现出强烈的当代性,无论是艺术语言还是内在精神的表达,最终都呈现出一种温和简明而又大胆突破的独特风格。
  从反映现实生活的写实性绘画到抽象性绘画,在他的艺术作品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这不仅浓缩了西方艺术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早期的从写实、印象到表现、象征、抽象的过程,也是中国绘画自1978年以来所走过的从具象写实到写意表现到抽象语言构成的发展之路。”
  一、写实与抽象
  金日龙的抽象绘画创作是在其研习古典油画的基础上展开的。在央美求学的经历,写实创作训练,为他后来赴韩国留学后的艺术创作转型提供了支撑。写实与抽象并非对立。没有对写实艺术的深刻体会,抽象艺术的表达便容易流于表面。
  充满现代感的艺术笔触,没有掩盖画家的中国传统文人的气息。他把中国艺术的传统意境融入现代性的抽象艺术表达之中,这是画家的自我与艺术表现形式的重塑。同时,青年时期对敦煌等古代壁画艺术的临摹学习,也对金日龙艺术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影响至深。
  在1986年的毕业创作中,金日龙开始有意识地在创作时不在画布上作草图,以追求画面表达的更多变化。从初期富有激情的线条、明艳的色彩,到后来的体现为几何形的高度概括凝练的理性组合表达,昂扬而斑驳的线条与色彩,逐渐走向单纯的意境表达。“这些由点线面和色彩组合成的满构图抽象画面,虽然尺幅不大,但因其感情真挚,语言丰富,画面构图予人鲜明的整体感,细节处理别出心裁,乍一看引人注目,仔细观摩回味无穷。作者雄厚的造型功力和全面的综合艺术修养,尽在其中。”
  在金日龙早期的抽象艺术创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写实创作的影子(图1)。此后的创作中,其作品画面在驳杂中体现出一种秩序,形式感大大加强,后又从对线条与色彩的挥洒中逐渐走向块面结构,画面在简洁中倾诉饱满的情感,以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在简约的画面的约束中见到艺术激发出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份关于心灵寂静处一场纯净的思辨。
  二、情感与形式
  金日龙创作了很多用丙烯颜料绘制的抽象绘画作品,在其艺术形式趋于成熟的时候,这几乎成为他最主要的绘画用材。厚重的笔触在画布上留下清晰的质感,它们充满棱角地成线、成面,但并不跳脱,这是画家在画面中选择的情感抒发的隐形表达。在形式结构上,他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铺陈、复叠、紧劲,抒情、反差、冲突样样俱全,在外层形式的基础上也更加注重内部结构的组织。在画面的纵深层用力,采用厚薄相间的多层次处理,使画面的视觉效果达到丰富和深厚的程度。
  在《内》、《外》、《东》、《西》(图2)等作品中,画家采用众多矩形的组合铺满整个画面,形成多个色块构成的不规则的范式。色块的色彩表达并不单调,而是在带有粗粝感的笔触中夹杂着斑驳感。这种画面风格逐渐被提炼定型为后来的“T”字形架构,表明画家已经开始从此前的对线条质感形态、色彩的表现力追求,转而走向对画面中通过块面组合表达情感的兴趣倾向。同时,画家开始大量采用组画的形式把多个小幅的画布组合起来表现,这种组合的形式使得画面的整体表现具备了一种外在的规范。与之相比,画面的内容则在秩序中透露出不稳定感,如除了充满质感的色块的组合运用,局部的晕染效果则让画面看起来层次更为丰富。在这些作品中,画家的情感表达走向一种克制,并在尝试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样式。
  从创作于2019年的“天地玄黄”系列,到2020年的“自约”系列作品,其向世人展示着这一时期金日龙所探寻的趋于稳定的抽象艺术表现与情感表达形式。这种一般以四个小的方形共同组成一个大的方形的画面形式,是对此前多个长方形排成一字的组合形式的进一步延伸使用。画面中的色彩运用一改前风,拒绝明艳斑斓的色彩,而是主要采用白、黑、灰、墨绿等相对更为沉静冷淡的色调,每件作品的色彩尽量单纯,色块与渲染的质感并举,同时画家有意在一种单纯的画面形式中强调一种虚实关系,此时画家的自我情感表达已经明确走向寂静般的平和。
  三、“自约”的意象
  金日龙近期创作的名字为“自约”的系列作品(图3),集中反映了画家最新的艺术创作状态与精神表达。以“自约”命名近期创作的系列作品,可见画家试图通过这些作品的具象表现来传达一种具有深刻精神性的意韵。干练挺括的画面辅以单纯朴素的色调,赋予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富有装性感的元素表达探索诠释着画家心中的“自约”情绪状态,即在一种自我约束的状态中传递丰富的层次性,画面的视觉穿透力与精神的延展性在此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画作中所呈现的“自约”,正是画家在创作时的思想的具象化表达。
  画家从以往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提炼出更为纯粹和概括的抽象表现元素,画面内容框架基本保持着某种规律性的延续,但仔细观看辨认则能领略到无尽的变化与联想。单色的背景下,厚重的丙烯颜料在画布上笔触笔直蔓延,不断以相对稳定的“T字形”“十字形”的形状元素定格画面,与之相对的画布背景底色图案则随之变化。画家的创造力在于不断把既定的规律元素与无尽的变化内容融在一起,在看似统一的画面结构中寻求不断变化的意象,留给观者似有还无般的无尽的遐想空间。
  四、结语
  纵观画家金日龙几十年来的抽象艺术道路,其近年来艺术表达的程式愈加简约,情绪的释放趋于内敛与含蓄。“自约”系列作品等所传递出的精神性更加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化精神状态,逐步贴近“禅寂”意趣与“自然”韵味。金日龙的抽象艺术中的“自约”性意象,其渊源正是画家从不断成熟的艺术形式的角度,对中国古典艺术文化的内涵通过现代化的抽象手法提炼后的结果,其形式可以被表现,其旨意可以宏远。
  参考文献:
  [1]殷双喜.大道之行:金日龙的艺术[J].美术研究,2018(6):9-10.
  [2]邵大箴.执着于探索与创新:读金日龙绘画新作[J].美术研究,2018(6):7-8.
  [3]范迪安.金日龙:变与恒的印迹[J].美术,2019(3):60-65.
  作者简介:
  毕青青,山东艺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批评与中国当代美术研究。
  尚辉(指导老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術》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其他文献
摘 要:野兽派是引导20世纪绘画大革命的派系,对当时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打破了以往的陈旧观念,成为西方现代艺术成型的开端之一,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马蒂斯作为野兽派的领袖,以高超的技艺不断为绘画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拓宽了人们当时对于绘画方式的理解,他把印象派中备受争议的纯色应用于作品之中,变为其个人创作的重要因素并预言了日后简约风格的趋势。文章介绍了野兽派的由来及马蒂斯本人,重点通
期刊
摘 要:傅申先生曾担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美国耶鲁大学副教授等职,1979年出任弗利尔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2018年受邀成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誉教授。傅申先生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古代美术史,在中国书法、绘画史以及书画鉴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中国艺术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声望。傅申在书画鉴定方面的研究可以说也经历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
期刊
20世纪80年代起,张利华的油画从入选1984年“全国第六届美展”和1987年“首届中国油画展”,到入选2008年“北京国际双年展”、2016年“第四届中国油画展”,这期间有油画作品几十次入选全国美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张利华的油画已在中国画坛崭露头角。  张利华1977年考入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攻读油画专业,1982年1月毕业,1989—1991年又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和油画研
期刊
摘 要:随着美术教育事业的多元化发展,速写作为造型基础中最重要的艺术课程却被逐渐忽视。由于传统的速写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机械、毫无感情地绘画,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速写课程的重视程度,因此,当下的速写教学要不断地寻求发展和突破,其中,提高学生在速写创作中的创新能力和作品的个人特色是一道难题。文章就高校速写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改革创新入手,重点探讨了速写教学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速写教学;
期刊
摘 要:在20世纪初,表现主义流行于西方世界,这一流派的流行给西方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绘画表现方式。在绘画领域,其比较注重人主观意识的表达,画作中往往体现着创作者的内心,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化处理。文章通过梳理表现主义绘画发展历程,从而更深刻地了解这一艺术流派最具影响力的画家爱德华·蒙克,以其在 1893 所创作的代表作《呐喊》为例,分析其如何将表现主义的情感推到了顶峰。  关键词:表现主义绘画;抽
期刊
摘 要:色彩作用于观者的视觉,是艺术创作传达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色彩通过视觉感受使观者产生不同的情绪,进而产生不同的艺术心理效应。文章主要从视觉、情感体验两个角度来谈色彩的艺术心理效应的表现。  关键词:色彩;心理效果;情感  “色彩就是生命,因为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像是死的一般。”我们一般在说起色彩的时候指的并不是色彩的事实,而是我们所看到的。看到的色彩与事实上的色彩并不是一样的,两
期刊
摘 要:博物馆作为公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其自身的发展和盈利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极具创意的文化特色体验成为越来越多博物馆发展的方向。博物馆既要保持自身的教育功能又要通过发展创新思维模式,使自身保持盈利,以扩大规模,丰富藏品,增强自身运营能力。所以探究博物馆如何发展、盈利成为关键。  关键词:博物馆;创新性;文创美学;经营新模式  一、国内外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现状  (一
期刊
摘 要: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历程中,中国绘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征,绘画承担德育、美育和智育的作用。在中国绘画发展的同时,与之对应的绘画理论不断被诠释和创新,尤其是蕴藏无限智慧和具有独特审美的谢赫“六法”,对中国绘画创作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就谢赫“六法”之于中国绘画的作用和影响,重点分析“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对绘画创作的重要性。“气韵生动”位于谢赫“六法”之首,在艺术实践中,强调画家表现形状与色彩的同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郑燮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民族气节的象征,竹子的清雅、虚心、节操一直备受国人喜爱。而以画竹子著称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在艺术创作中所倡导的“眼中之竹”“心中之竹”“手中之竹”,反映出了艺术家所从事的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及艺术传达的三个过程。文章阐述的关键问题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当下,站在时代的立场上,如何利用
期刊
摘 要:在西方的艺术史学中,艺术家通常采用寓言的形式,借用富有象征意味的叙述方式、图像和人物形象来传达道德训诫与哲学观点。西方艺术史上首位“农民画家”彼得·勃鲁盖尔,通过对底层农民生活场景的真实描绘,创作出了农民题材系列巨作。其绘画中的人物多为圆浑憨厚,甚至略显拙笨。许多以尼德兰文学为基础创作的作品,带有晦涩的训诫含义。解读彼得·勃鲁盖尔绘画作品中的寓意性是对艺术史学家的挑战,文章以《尼德兰箴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