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解决使建筑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的问题,本文提出人居建筑与环境设计中应增加“精准性”的原则和对策。精准性是指设计的全过程中要精细准确的提取各種决定因素。并对精准性的含义、属性、增加"精准性"的原则和对策提出了见解,希望可以引对“精准性”的关注。
关键词:人居建筑与环境;“精准性”;精准建筑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22-0212-01
高品质的生活能给人们精神的享受与安慰,但现代建筑往往不够重视人居建筑与环境设计的关系,不能满足现代人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期望。同时,不能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生态学和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相结合的人居建筑很有可能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及危害,如环境污染、空调的大量使用等,进而引起臭氧层破坏、建筑材料的有害元素和氡辐射、生活垃圾等等问题。因此,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居建筑与环境的模式,使人、建筑与环境和谐相处,改善生态环境、减小环境污染以及节约各种资源、使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达到对大化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设计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各国建筑师对人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人居建筑与环境的复杂性认识不全面,对产生影响的各要素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理了解不多,对其关键作用的要素的控制不够准确。所以,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尊重客观规律和自然法则,用渐进的方法揭示问题的内部规律。尊重地域的自然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生态设计。
本文认为人居建筑与环境设计中应增加“精准性”,提出了并提出了它的设计原则与对策。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1精准性的内涵及属性
1.1“精准性”的内涵
“精准性”内涵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准确精细的确定相关决定因素,准确分析各决定因子之间的互动程度以及相互作用机理,巧妙综合诸因子,提出精确的设计要求和目标,选用优质的建筑用材、设备、绿化植被等等,精心策划并且运用精致工艺制造,达到节省各种资源,建造舒适优美的生存环境,使人居建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精品的目的。并且设计应成为管理加工过程中实施的统筹管理和总分量的有效控制提供前提和基础。各地区也应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经济和人文特点设计精确的准则、标准以及实施方案。
1.2“精准性”的属性
1)整体性。精准性和“标准化”不同又高于标准化,标准化的特点有:固定性、单一性和同一性。其局限于中间产品,对尺寸的协调、产品的标准化和集成化生产要求很高。精准性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强调动态同一、最终产品以及整体的一体化协调,将产品置于更大的环境来进行整体性思考。
2)可控制性。精准性能适时、适量、适地控制,以实现设计
目标。
3)灵活性和多样性。精准性经过不用因素、不同质、量的优化组合,形成不同特点的设计方案,同时还可以形成在某些特点方面具有高度集成化的方案。
4)可匹配性。精准性的最终产品匹配准确并且性能十分可靠。
5)明显的目标。精准性设计的方案具有很明显的目标性和多目
标性。
5)可度量性。精准性可以增加产品量化的指标的透明度,可用于评价、购买、租用等的依据。
2精准性的设计原则和对策
2.1设计者要具有精巧整合各种影响因素的能力
精巧整合和综合不同,应突出互补整合,得出最佳的因子匹配和
方案。
2.2实现精准性设计要拥有充分、大量、可靠的基础
“精准性设计”应依赖于科学和高新技术手段,例如:IT技术、监控、监测、全球定位系统、数据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和气象卫星系统等;应以人本需求为目标,并且依赖人居建筑和环境创造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要依靠充分的信息含量;依托合适的传统技术、工艺和材料的升级;依托不同个性、知识和专长的人的汇集;要依靠人类自身知识系统的提高和完善。
2.3各学科、学者之间要加强联系与合作
精准性设计不仅仅是建筑一个专业所能完成的,需要多个专业以及众多学者之间的配合,需要加强各工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设计者要善于开发大家的智慧,善于组织,融合众合作者的奇思妙想,创造新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方案。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筑和环境设计与传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当其中某个方面的基础条件增强了,则该方面的“精准性”就会产生一定的进步。设计者面对人居建筑与环境的设计目标的某些精准性新要求,应通过运用科学发展观及精确的设计理念和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尽力做好基础研究工作,从而实现精确的设计目标。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全球范围内人居建筑与环境的“精准性”设计方面的基础仍然不够完善,这主要是长时间的专业划分、单一知识层的掌握、传统科学和技术的制约以及思维模式的固定等等因素造成的。很难对精准性的各决定性要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3结束语
人居建筑与环境是可以有人们有效控制的。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精准性设计可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建造有效、合理、可持续发展、舒适、可调的居住环境已经成为可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精准性的设计观念,通晓精准性的设计原则和对策,科学严谨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本文提出精准性的内涵、设计原则和对策,希望可以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促进精准性设计技术的提高,使人类的居住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在21世纪,人们建造美好家园的同时,既满足人们对面积、造型、环境和空间布置的要求,又建造自然和谐的生态建筑,已经成为今后住宅设计的总方向。增加人居建筑和环境设计的精准性在缓解环境污染、节能、节约、满足人类精神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夏云.生态建筑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J].建筑学报,1995,6:6-9.
[2]李桂文,周淑萍.住宅科技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民族出版社,1999.
[3]李敏.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曹伟.论生态建筑及其技术[J].工业建筑,2001,31(6):24-29.
[5]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关键词:人居建筑与环境;“精准性”;精准建筑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22-0212-01
高品质的生活能给人们精神的享受与安慰,但现代建筑往往不够重视人居建筑与环境设计的关系,不能满足现代人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期望。同时,不能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生态学和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相结合的人居建筑很有可能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及危害,如环境污染、空调的大量使用等,进而引起臭氧层破坏、建筑材料的有害元素和氡辐射、生活垃圾等等问题。因此,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居建筑与环境的模式,使人、建筑与环境和谐相处,改善生态环境、减小环境污染以及节约各种资源、使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达到对大化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设计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各国建筑师对人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人居建筑与环境的复杂性认识不全面,对产生影响的各要素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理了解不多,对其关键作用的要素的控制不够准确。所以,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尊重客观规律和自然法则,用渐进的方法揭示问题的内部规律。尊重地域的自然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生态设计。
本文认为人居建筑与环境设计中应增加“精准性”,提出了并提出了它的设计原则与对策。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1精准性的内涵及属性
1.1“精准性”的内涵
“精准性”内涵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准确精细的确定相关决定因素,准确分析各决定因子之间的互动程度以及相互作用机理,巧妙综合诸因子,提出精确的设计要求和目标,选用优质的建筑用材、设备、绿化植被等等,精心策划并且运用精致工艺制造,达到节省各种资源,建造舒适优美的生存环境,使人居建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精品的目的。并且设计应成为管理加工过程中实施的统筹管理和总分量的有效控制提供前提和基础。各地区也应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经济和人文特点设计精确的准则、标准以及实施方案。
1.2“精准性”的属性
1)整体性。精准性和“标准化”不同又高于标准化,标准化的特点有:固定性、单一性和同一性。其局限于中间产品,对尺寸的协调、产品的标准化和集成化生产要求很高。精准性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强调动态同一、最终产品以及整体的一体化协调,将产品置于更大的环境来进行整体性思考。
2)可控制性。精准性能适时、适量、适地控制,以实现设计
目标。
3)灵活性和多样性。精准性经过不用因素、不同质、量的优化组合,形成不同特点的设计方案,同时还可以形成在某些特点方面具有高度集成化的方案。
4)可匹配性。精准性的最终产品匹配准确并且性能十分可靠。
5)明显的目标。精准性设计的方案具有很明显的目标性和多目
标性。
5)可度量性。精准性可以增加产品量化的指标的透明度,可用于评价、购买、租用等的依据。
2精准性的设计原则和对策
2.1设计者要具有精巧整合各种影响因素的能力
精巧整合和综合不同,应突出互补整合,得出最佳的因子匹配和
方案。
2.2实现精准性设计要拥有充分、大量、可靠的基础
“精准性设计”应依赖于科学和高新技术手段,例如:IT技术、监控、监测、全球定位系统、数据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和气象卫星系统等;应以人本需求为目标,并且依赖人居建筑和环境创造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要依靠充分的信息含量;依托合适的传统技术、工艺和材料的升级;依托不同个性、知识和专长的人的汇集;要依靠人类自身知识系统的提高和完善。
2.3各学科、学者之间要加强联系与合作
精准性设计不仅仅是建筑一个专业所能完成的,需要多个专业以及众多学者之间的配合,需要加强各工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设计者要善于开发大家的智慧,善于组织,融合众合作者的奇思妙想,创造新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方案。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筑和环境设计与传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当其中某个方面的基础条件增强了,则该方面的“精准性”就会产生一定的进步。设计者面对人居建筑与环境的设计目标的某些精准性新要求,应通过运用科学发展观及精确的设计理念和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尽力做好基础研究工作,从而实现精确的设计目标。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全球范围内人居建筑与环境的“精准性”设计方面的基础仍然不够完善,这主要是长时间的专业划分、单一知识层的掌握、传统科学和技术的制约以及思维模式的固定等等因素造成的。很难对精准性的各决定性要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3结束语
人居建筑与环境是可以有人们有效控制的。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精准性设计可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建造有效、合理、可持续发展、舒适、可调的居住环境已经成为可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精准性的设计观念,通晓精准性的设计原则和对策,科学严谨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本文提出精准性的内涵、设计原则和对策,希望可以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促进精准性设计技术的提高,使人类的居住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在21世纪,人们建造美好家园的同时,既满足人们对面积、造型、环境和空间布置的要求,又建造自然和谐的生态建筑,已经成为今后住宅设计的总方向。增加人居建筑和环境设计的精准性在缓解环境污染、节能、节约、满足人类精神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夏云.生态建筑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J].建筑学报,1995,6:6-9.
[2]李桂文,周淑萍.住宅科技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民族出版社,1999.
[3]李敏.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曹伟.论生态建筑及其技术[J].工业建筑,2001,31(6):24-29.
[5]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