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一种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手段,其实施必然对环境带来影响。因此,必须对各类土地利用与开发行为之于环境的可能或潜在影响开展科学、有效评价。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方案为基础,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本文首先从总体上梳理了研究区的各方面情况,然后,结合规划内容,识别规划期内的主要环境影响要素,形成“环境影响识别列表”,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具体数值,以此预测各种土地利用、开发行为对乌海市实施规划过程中所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最后,基于数理分析结果,提出预防或减缓乌海市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可能带来或产生的不良影响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工业城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乌海市
1. 乌海市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平均海拔1,150米,南北长约69公里,东西宽42公里,总面积1,672.36平方公里(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行政辖区内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区、5个镇和15个街道办事处,现有人口50多万,有汉、蒙、回、满等25个民族,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率先在国内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行城乡单一户籍制度的城市之一。
乌海市具有典型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少雪,风沙大;春季干旱,多风沙,冷热变化大;夏季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温度剧降,天气晴朗。年平均气温10.9℃,是内蒙古自治区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年均日照时数3,047.3—3,227.4小时,平均气温日较差13.9℃,无霜期156—165天,全市年均降水量165毫米左右,7、8月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降水不稳定,年际变化较大。
全市水资源主要有地表径流与地下水资源组成。黄河是工业用水的主要供水源,年平均径流量321亿立方米,最大径流量556亿立方米,最小径流量166亿立方米。
根据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预计到规划期末,乌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总量达到1,00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2%,达到18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5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7:32,继续提高非煤产业、非资源产业、非当地资源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接续替代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全市常住人口达到60万,服务区域人口80万,辐射周边人口100万。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6%左右,恩格尔系数达到25%,人口平均寿命达到75岁,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以上;新增城市就业人口4.5万以上。
2.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主要指标
《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于2005年正式启动编制,该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阶段性目标年,2020年为目标年。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达乌海市土地利用的主要调控指标见表2—1。
3. 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3.1环境影响识别表的构建
为实施科学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构建一套合理、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又首先必须明确规划方案将给环境带来哪些可能的影响。环境影响识别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份清晰、明确的环境影响识别表,具体指出特定规划行为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对应关系。
由规划经济行为对环境影响分析可知,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类别包括:生态环境影响,即对于土地利用相关的植被、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资源影响,即与规划实施相关的土地污染、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等影响;水资源影响,主要是能源开发利用与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紧张等影响。
由此,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结果如表3—1所示。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结果,以及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规划环境影响技术导则(试行)》(HJ/T 130—2003)中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表述示范”,选取15个环境影响因子作为乌海市2006—202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指标。同时,基于层次分析法等综合评价模型的相关原理、方法,将这些指标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进行分级分类,形成乌海市2006—202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2所示。
3.3评价指标数值的计算
为获得量化的评价结果,必须对上述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具体指标设计相应的数学公式加以计算。各指标值的计算公式及数值如表3—3所示。
3.4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过程中,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应用非常普遍的确定权重方法,它能够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效结合。为计算上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通过邀请对乌海市经济社会情况及环境现状、发展趋势比较了解的专家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标度,获得如下判断矩阵及相关权重:各准则层对于评价目标A的权重为0.1030,0.0617,0.2952,0.5401;C1—C4对于B1的权重为0.0931,0.1567,0.2452,0.5050;C5—C8对于B2的权重0.0555,0.1143,0.2457,0.5844;C9—C12对于B3的权重0.0736,0.1089,0.2208,0.5967;C13—C15对于B4的判权重0.1634,0.2970,0.5396。 最终,C1—C15对于评价目标A的组合权重为0.0096,0.0161,0.0253,0.0520,0.0034,0.0071,0.0152,0.0360,0.0217,0.0322,0.0652,0.1762,0.0883,0.1604,0.2914。
3.5 指标的无量纲化及加权处理
为消除各个评价指标因单位、量纲和数量级不同而带来的计算误差,一般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极值法来进行无量纲处理。根据不同指标的性质,有些指标是越大越好(亦称为效益指标),而有些指标则是越小越好(亦称为成本指标)。因此,对不同的指标必须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效益指标的无量纲处理公式为:具体指标的数值/同类指标中的最大值
成本指标的无量纲处理公式为:同类指标中的最小值/具体指标的数值
通过无量纲数值与各组合权重相乘,即获得乌海市2005、2010、2020年指标C1—C15无量纲处理后的加权数值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得分如表3—4、3—5所示。
从综合评价结果看,作为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最后一个年度的2020年,比规划编制基期(2005年)及现状(2010年)的环境影响评价数值均高较多,因此,从预期性的角度,本轮规划是可行的。
3.6 基于评价结果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实施对区域的综合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规划方案可行。但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预防或减缓本轮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带来或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如下建议:
(1)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
(2)严格保护水源地
(3)开展综合治理,促进农村节约用地
(4)加大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5)重点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
(6)预防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蔡玉梅、谢俊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评价[J].资源调查与评价.2005,22(3):58—59.
[2] 赖力、黄贤金、张晓玲.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6):56—60.
[3] 蔡玉梅、谢俊奇、杜官印等.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2): 3—8.
[4] 程吉宏、王晶日.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分析.环境保护科学[J].2002,28(4): 52—54.
[5] 潘嫦英、刘卫东.浅谈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134—137.
[6] 赖力、黄贤金等.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6):21—24.
[7] 吕昌河、贾克敬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案例[J].地理研究.2007,26(2):249—257.
[8] 吴克宁、赵坷.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安阳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2):23-28.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方案为基础,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本文首先从总体上梳理了研究区的各方面情况,然后,结合规划内容,识别规划期内的主要环境影响要素,形成“环境影响识别列表”,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具体数值,以此预测各种土地利用、开发行为对乌海市实施规划过程中所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最后,基于数理分析结果,提出预防或减缓乌海市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可能带来或产生的不良影响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工业城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乌海市
1. 乌海市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平均海拔1,150米,南北长约69公里,东西宽42公里,总面积1,672.36平方公里(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行政辖区内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区、5个镇和15个街道办事处,现有人口50多万,有汉、蒙、回、满等25个民族,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率先在国内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行城乡单一户籍制度的城市之一。
乌海市具有典型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少雪,风沙大;春季干旱,多风沙,冷热变化大;夏季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温度剧降,天气晴朗。年平均气温10.9℃,是内蒙古自治区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年均日照时数3,047.3—3,227.4小时,平均气温日较差13.9℃,无霜期156—165天,全市年均降水量165毫米左右,7、8月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降水不稳定,年际变化较大。
全市水资源主要有地表径流与地下水资源组成。黄河是工业用水的主要供水源,年平均径流量321亿立方米,最大径流量556亿立方米,最小径流量166亿立方米。
根据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预计到规划期末,乌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总量达到1,00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2%,达到18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5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7:32,继续提高非煤产业、非资源产业、非当地资源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接续替代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全市常住人口达到60万,服务区域人口80万,辐射周边人口100万。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6%左右,恩格尔系数达到25%,人口平均寿命达到75岁,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以上;新增城市就业人口4.5万以上。
2.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主要指标
《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于2005年正式启动编制,该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阶段性目标年,2020年为目标年。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达乌海市土地利用的主要调控指标见表2—1。
3. 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3.1环境影响识别表的构建
为实施科学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构建一套合理、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又首先必须明确规划方案将给环境带来哪些可能的影响。环境影响识别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份清晰、明确的环境影响识别表,具体指出特定规划行为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对应关系。
由规划经济行为对环境影响分析可知,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类别包括:生态环境影响,即对于土地利用相关的植被、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资源影响,即与规划实施相关的土地污染、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等影响;水资源影响,主要是能源开发利用与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紧张等影响。
由此,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结果如表3—1所示。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结果,以及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规划环境影响技术导则(试行)》(HJ/T 130—2003)中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表述示范”,选取15个环境影响因子作为乌海市2006—202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指标。同时,基于层次分析法等综合评价模型的相关原理、方法,将这些指标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进行分级分类,形成乌海市2006—202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2所示。
3.3评价指标数值的计算
为获得量化的评价结果,必须对上述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具体指标设计相应的数学公式加以计算。各指标值的计算公式及数值如表3—3所示。
3.4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过程中,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应用非常普遍的确定权重方法,它能够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效结合。为计算上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通过邀请对乌海市经济社会情况及环境现状、发展趋势比较了解的专家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标度,获得如下判断矩阵及相关权重:各准则层对于评价目标A的权重为0.1030,0.0617,0.2952,0.5401;C1—C4对于B1的权重为0.0931,0.1567,0.2452,0.5050;C5—C8对于B2的权重0.0555,0.1143,0.2457,0.5844;C9—C12对于B3的权重0.0736,0.1089,0.2208,0.5967;C13—C15对于B4的判权重0.1634,0.2970,0.5396。 最终,C1—C15对于评价目标A的组合权重为0.0096,0.0161,0.0253,0.0520,0.0034,0.0071,0.0152,0.0360,0.0217,0.0322,0.0652,0.1762,0.0883,0.1604,0.2914。
3.5 指标的无量纲化及加权处理
为消除各个评价指标因单位、量纲和数量级不同而带来的计算误差,一般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极值法来进行无量纲处理。根据不同指标的性质,有些指标是越大越好(亦称为效益指标),而有些指标则是越小越好(亦称为成本指标)。因此,对不同的指标必须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效益指标的无量纲处理公式为:具体指标的数值/同类指标中的最大值
成本指标的无量纲处理公式为:同类指标中的最小值/具体指标的数值
通过无量纲数值与各组合权重相乘,即获得乌海市2005、2010、2020年指标C1—C15无量纲处理后的加权数值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得分如表3—4、3—5所示。
从综合评价结果看,作为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最后一个年度的2020年,比规划编制基期(2005年)及现状(2010年)的环境影响评价数值均高较多,因此,从预期性的角度,本轮规划是可行的。
3.6 基于评价结果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实施对区域的综合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规划方案可行。但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预防或减缓本轮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带来或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如下建议:
(1)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
(2)严格保护水源地
(3)开展综合治理,促进农村节约用地
(4)加大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5)重点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
(6)预防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蔡玉梅、谢俊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评价[J].资源调查与评价.2005,22(3):58—59.
[2] 赖力、黄贤金、张晓玲.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6):56—60.
[3] 蔡玉梅、谢俊奇、杜官印等.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2): 3—8.
[4] 程吉宏、王晶日.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分析.环境保护科学[J].2002,28(4): 52—54.
[5] 潘嫦英、刘卫东.浅谈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134—137.
[6] 赖力、黄贤金等.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6):21—24.
[7] 吕昌河、贾克敬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案例[J].地理研究.2007,26(2):249—257.
[8] 吴克宁、赵坷.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安阳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2):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