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静土上的音乐瑰宝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eage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西族传统音乐是本届民族民间音乐周展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演活动中最为丰富多元的板块,其中《白沙细乐》与《热美磋》两项均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音乐时空》特别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白沙细乐》传承人和凛毅与纳西族传统音乐展演团队领导、讲释坊《血浓于水——纳西族白沙细乐的传承现在》主讲人李之典老师,带大家领略西族音乐遗产的魅力。
   一、民间视角下的白沙细乐
   和凛毅,男,纳西族,云南丽江人,与其弟和举毅身先士卒,带领妻儿进行家族式传承,曾多次出访欧美多国进行演出,深受国外专家学者好评。此次应邀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首届民族民间音乐节展演活动,借此机会,我们《音乐时空》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了解到原生态白沙细乐在民间传承的艰辛与喜悦。
   音乐时空:我们想先请您介绍一下白沙细乐。
   和凛毅:白沙细乐,在纳西族民间俗称“勃拾细哩”或“别时谢礼”,是迄今仍然保留、传承于纳西族民间的丧葬组曲。它包括舞曲、歌曲、器乐曲牌三个部分。
   舞曲包括《跺蹉》、《抗蹉》、《老麻蹉》。《跺蹉》汉语意为“赤足舞”,最早源于纳西族的“巫舞”,通常带有诸如赤足在尖锐的瓦砾或碎瓷片上跳跃、登刀梯等的巫术行为。《抗蹉》汉语意为“弓箭舞”,最早源于纳西人“美比”(祭天)、“核拉勒扣”(祭风)等仪式中不可或缺的“祭舞”。《东巴舞谱》和白沙细乐中均用此种舞蹈喻义射杀敌人的战争经历,并也借此缅怀祖先的丰功伟绩;《老麻蹉》汉语意为“云雀舞”,现在纳西族民间已基本失传。
   歌曲包括《阿丽丽构吉徘》、《三思汲》、《幕布》、《抗磋—挽歌》。《阿丽丽构吉徘》汉语意为“规劝亡魂离去的歌”经常被错译为《美丽的白云》。《三思汲》汉语意为“三思水”(另称“三思开”,汉意为“三思渠”)。三思水是源于丽江白沙的一处地名“三思开”,并贯通白沙、束河两乡的三条河流的总称,三思渠则是为三思水东流灌溉而开凿的水渠。故丽江人也将其称作“勃拾三思汲(开)”,意即“白沙三思水(渠)”。为此,歌中明确唱道:“白沙三思水,三股流三地。一股到五托,五托燕麦熟。”《幕布》汉语意为“送尸(魂)”,是一首无伴奏的齐唱,最早源于东巴教丧葬仪式中的唱腔“幕仔”(唱丧歌),与纳西族民间的“幕布仔”(送魂调)和“西抚仔”(哭丧调)也具有渊源关系,但其主干旋律则源于《三思吉》、《跺蹉》和《抗蹉》。
   器乐曲牌包括《笃》、《美米抚》、《一封书》。《笃》是每次演奏白沙细乐时最先演奏的曲子,蕴意极为宽泛:其一,“笃”在纳西语中有正直、善良、守信的意思;稍变声调,便为习惯用语“笃某笃”,即“能不能”、“应不应该”的意思;“笃”(能、应该)还带有祖训允许等的多重含义。其二,“笃”在白沙细乐中的使用最早源于丽江洞经古乐。迄今为止,洞经乐队谈演前均需要按“应律乐器”竹笛为乐队中的其他乐器调音,这个过程纳西人称为“筚篥笃”,即“以笛应音”,目的是起“审一定和”的作用。自古以来,所有洞经乐队都概莫能外地遵循此种惯例。其三,“笃”为纳西族丧葬仪式中的“标志杆”。俄亚纳西人现今仍将此种在丧葬仪式前竖立于丧家大门前,高约丈余的木杆叫做“笃”。此外,丽江纳西族也将文武官绅死后用以铭刻功名的、竖立于墓前的一对石塔称作“笃处”。此次由东巴宫民间传习馆教师杨友和演奏的“笃”,就将其深邃的背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一绝。《美米抚》汉语意为“母女哭”,经常被错译为《公主哭》。《冢拾》汉语意为“长节子”,是白沙细乐现存曲牌中保留最为完整、曲式结构最长、演奏难度较大的一首乐曲。民间艺人亦称其为“三起三落”,指乐曲旋法起伏跌宕, “三环扣”指乐曲中三个乐段首尾承接。另外,清末丽江“仕学阶层”曾称其为“夜分手”,即《一封书》的纳西汉语音读,这是由于纳西人讲汉语一般均带有乡音,属音读上的讹传。此曲牌名称最早见于宋末元初的汉文文献中,明清时为许多地方戏曲所吸收。
   音乐时空:白沙细乐现存八乐章演奏顺序是怎样的?
   和凛毅:《笃》、《一封书》、《三思汲》、《美命唔》、《阿丽丽构吉排》、《母女哭》、《跺磋》、《抗磋》。
   音乐时空:在这次“民族民间音乐周”活动中,有多位专家、学者都提及您的父亲和茂根老先生,可否谈谈和老先生传承白沙细乐的故事?
   和凛毅:我的父亲从小热爱音乐,但因幼年丧母,家境贫苦,没有条件学习。十四岁的时候,他得到一支笛子,很快便学会吹奏纳西族所有的民间小调,后来又加入了洞经音乐的乐队,结识了白沙细乐唯一的传谱人和锡典先生。那个时候,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白沙细乐,甚至和先生的儿子也对此毫无兴趣,只有我父亲表现出强烈的求学欲望,所以和先生十分钟爱我父亲。就这样,直到和先生去世,我父亲一直在跟他学习白沙细乐,成为他唯一的关门弟子。
   父亲学完全套白沙细乐,都没有引起其他人对白沙细乐的关注。他对白沙细乐的传承最初便是在家庭中展开的。我们兄弟自幼在父亲的笛声中成长,在潜移默化中熟记了所有的旋律。父亲常说学习白沙细乐必须要“听三年、练三年”。13岁时,我开始拿着父亲制作的竖笛学习吹奏白沙细乐。18岁已经能够吹奏所有白沙细乐的器乐曲牌,弟弟的启蒙是从吹奏波波(芦管)开始的,我们兄弟成为了父亲最早的弟子,但是没有乐队,只能自己独奏。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丽江的旅游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偶尔会有三三两两的外国游客。由于宣科先生是当时唯一能够讲外语的乐师,所以外国游客都会去看他的乐队演出丽江洞经音乐。这种情况下,父亲对白沙细乐的传承、保护工作仍然十分困难。1996年,地震之后的丽江知名度迅速提高,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圣地。父亲为了更好的传承白沙细乐,开始走出家庭传承模式,在村里组织一些原来演奏洞经音乐的老艺人,成立白沙细乐抢救队,队长是和举贤,父亲任音乐总监。最初,通过丽江公会国际合作社,让白沙细乐面向更多来丽江古城游览的外国友人。    后来,宣科先生邀请我父亲加入他的大研纳西古乐社,由于他们的乐队原本就比较重视丽江洞经音乐,与父亲传承白沙细乐的发展思路有所分歧,父亲毅然选择离开。自立门户的父亲仍然坚持白沙细乐的传承事业,在丽江博物馆,义务举办了一届白沙细乐培训班,尽管父亲不计酬劳,但是学生得不到报酬,便不愿继续学习,在坚持6个月后,培训班不得不停办。
   但是,父亲并没有气馁,又先后以多种形式进行白沙细乐的培训与传承工作。比如,组织长水村与白沙古城合建乐队,在白沙壁画景区免费演出;在白沙完小培养一个白沙细乐传承班级,由父亲亲自跟班教学,从学生们一年级入学教到小学毕业,每个学生都能完整演奏白沙细乐整套曲牌;玉水寨风景区的老板民间招揽乐师,组成一个古乐队,开始只会演奏丽江洞经音乐,父亲带着我们兄弟二人前往教学,在玉水寨整整教了一年白沙细乐;由于父亲的身体原因,不适合长途跋涉往返于玉水寨途中,又回到村里举办了学习班,教授村里的年轻人。
   父亲对白沙细乐的传承模式经历了从家庭——学校——社会的转型,学生人数总计126人次,现在丽江地区演奏白沙细乐的乐手或多或少都是受父亲指点。
   音乐时空:为什么当时的人们重视洞经音乐而歧视白沙细乐?
   和凛毅:白沙细乐产生于民间,在木氏土司鼎盛时期(明代)被纳入土司府,随着土司府走向没落(清代),白沙细乐再次流回民间,并沦为丧礼音乐,在广大农村地区使用,因此遭到人们的歧视。而洞经音乐作为有钱有势的人家使用的音乐,备受尊重。
   音乐时空:据您所知,目前纳西族人的丧葬仪式上还会演奏白沙细乐吗?
   和凛毅:白沙细乐在诞生初期不仅具有音乐功能,同时还具有很多社会功能,比如你所说的在丧葬仪式中使用。白沙细乐在丧葬仪式中有严格的使用程序,不同的环节演奏不同的曲牌。1723年“改土归流”后,纳西族传统的火葬习俗改为土葬,白沙细乐在丧葬仪式这方面的社会功能也随之淡化。上世纪60-80年代,纳西族丧葬仪式中已经看不到白沙细乐的身影,时至90年代,民间开始自觉的恢复这一传统,现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偶尔还能够看到,但是已经极少了。
   音乐时空:现在人们对白沙细乐的态度已经明显改观,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并学习白沙细乐,这是出于什么原因?
   和凛毅:2011年,白沙细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国家还给予了经济支持,吸引了人们来学习。
   音乐时空:据了解,您一家三代七口人就能够组成一支演奏白沙细乐的乐队?
   和凛毅:我们兄弟两人的妻子,都是其他村子的人,刚嫁过来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白沙细乐为何物。父亲鼓励两个儿媳学习白沙细乐,我的妻子学弹琵琶,弟媳学弹古筝,儿子和侄子学拉二胡,一支家庭乐队应运而生。
   音乐时空:和茂根老先生已经在2006年离世,白沙细乐的传承是否仍在继续?
   和凛毅:2005年的时候,父亲已经病重,传承白沙细乐的重担落到我们兄弟的肩上。这时,发展机会比以前多了很多,我们觉得白沙细乐是时候走出去了,于是带领乐队成员来到丽江古城的玉河广场,每天晚上6点多就开始义务演出,这三年我们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多万人次。2007年,由于客观原因,古城管理所禁止我们继续演出。但是,我们仍然坚持每周按时将乐手集中在一起排练。
   2011年,我们开始通过网站宣传白沙细乐,吸引了一些重视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朋友关注,我们也有了自己的艺名“和氏兄弟”。2011年、2013年,我们两度受邀参加“雪山音乐节”演出活动;2012年10月,还参加了由李亚鹏发起的首届亚洲青年艺术节,在束河古镇进行演出。
   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白沙细乐走出了国门。2012年4月,“和氏兄弟”赴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克三国巡演,参加匈牙利第23届电影艺术节,作为唯一一支中国乐队参加闭幕式音乐会演出。今年10月,赴去了匈牙利、意大利参加布达佩斯世界音乐节。刚刚回国就开始准备这次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展演。
   音乐时空:“和氏兄弟”的乐队平时在丽江有演出活动吗?
   和凛毅:我们从2013年开始将演出地点设在丽江观音峡景区,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每天都会定时进行义务演出。
   音乐时空:义务演出?不收取任何费用吗?
   和凛毅:演出是不收取费用的,如果游客喜欢,愿意支持白沙细乐的传承与发展可以给予我们一些经济捐助。
   音乐时空:我相信有很多爱乐者想欣赏白沙细乐,但苦于没有机会亲赴丽江,如果能够发行一些音像制品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和凛毅:我们已经发行了两张CD和一张DVD,其中一张CD是由法国唱片公司制作的,里面收录了白沙细乐以及《白鹤之恋》、《雪山清泉水》、《春树叶纳西情歌》等多首纳西族民间歌曲。
   音乐时空:您在白沙细乐的传承有何感悟?
   和凛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保护与传承是重中之重,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将白沙细乐传承下去。当然,“非遗”的传承载体就是传承人,保护、支持传承人也是发展“非遗”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官方视角下的白沙细乐
   李之典,男,纳西族,云南丽江人,长期致力于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在民族文化抢救、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丽江知名的民俗学家和民族文化工作者。在他的主持下,已经有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7列入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年来,编纂出版民族文化专著9部16册,制作民俗文化对外宣传片8部,出品本土音乐专辑9盘,创作歌词(曲)11首,发表论文20余篇。
   音乐时空:能否请您给我们讲讲《白沙细乐》“申遗”的故事?    李之典:1997年,丽江古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纳西族文化也开始受到全世界的关注。2003年,我出任丽江市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当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便萌生了将纳西族传统音乐舞蹈文化“申遗”想法,于是开始着手纳西古乐的申遗工作,由于当时没有经验,将白沙细乐与丽江洞经音乐“打包”上报,结果因为洞经音乐不是丽江地区独有,导致“申遗”失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时,我仔细研究了申报程序,决定暂时放弃纳西古乐,先进行纳西族原始歌舞“热美磋”的“申遗”,2008年,“热美蹉”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第三批国家级“非遗”申报开始,我再次拾起纳西古乐的档案,将白沙细乐与丽江洞经音乐进行区别,之后为白沙细乐“申遗”,2010年,白沙细乐中央成功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音乐时空:对于白沙细乐的起源,学术界有尚无定论,您比较倾向于哪种说法?
   李之典:学术界比较主流的说是“元人遗音说”、“民间原创说”和“汉族音乐说”。其中“元人遗音说”的支持者比例最大,他们认为1253年忽必烈入滇时赠与丽江木天王的临别礼物。我个人倾向于“民间原创说”,首先,从现存八个乐章的曲牌名来看,均为纳西语,并且无法准确翻译为汉语;第二,白沙细乐的曲调缠绵、动人,与纳西族民歌哭丧调极为近似;第三,白沙细乐中伴唱的歌词也均为纳西语。由此可见,白沙细乐应为纳西族人民创作。
   音乐时空:可以说,白沙细乐有今天的辉煌,毛继增先生功不可没。
   李之典:毛继增先生的功绩是不得了的!上世纪50年代郑律成赴大理采风,听说了丽江有传统民族音乐,但是没有时间亲自前往,于是回到北京后,与中国音乐研究所联系。1962年,毛继增先生被派往丽江,与云南省宣传部、歌舞团、丽江宣传部、文管局的工作人员组成10余人的考察团,对白沙细乐进行采风,当时能够演奏白沙细乐的只剩下四位民间艺人,分别演奏二胡、波波(芦笛)、笛子和速古笃,组成一个乐队。毛继增先生用蜡板刻出完整的文字报告和乐谱,1964年,正式出版《白沙细乐考》,对白沙细乐的称谓、历史与传说、演奏形式和乐队编制、乐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白沙细乐的“申遗”的资料、信息主要是依据毛继增先生当时做的调查报告,加以修饰和润色。
   音乐时空:毛继增先生的《白沙细乐考》出版后,民间对白沙细乐的传承状况是否有所改善?
   李之典:上世纪70至90年代,白沙细乐的传承状况很不乐观,丽江地区的乐师们绝大多数都重视洞经音乐,轻视白沙细乐。只有和凛毅的父亲和茂根老先生矢志不渝,最初通过家庭式传承来保护白沙细乐,到2003年时,白沙细乐的乐队也仅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和老先生的家庭乐队,另一个是和氏父子培养出来的玉水寨乐队。
   音乐时空:据您所知,“申遗”成功对白沙细乐的传承是否具有实质性作用?
   李之典:“申遗”对传承的促进作用是十分可观的。我们实行考核机制,通过考核的乐队由政府挂牌,并给予3万元传承基金,目前丽江地区有22个白沙细乐传承点,除了宣科先生的“大研纳西古乐社”和在白沙古城的“纳西印象”,其余20个传承点都享受经费支持。这样极大地提高了乐师们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白沙细乐的发展。
   音乐时空:丽江文化部门对白沙细乐的保护与传承还做了哪些工作?
   李之典:除了扶持白沙细乐传承点以外,我们还为白沙细乐建立档案处和网络数据库;完成了白沙细乐原真性CD、DVD的制作;编写出版《丽江民族民间器乐曲集》,其中第一部分是白沙细乐,第二部分是丽江洞经音乐;在每年6月的 “国家文化遗产日”组织专门的白沙细乐论坛,并配以展演;组织白沙细乐的广场演出以及乐队培训。
   音乐时空:对于白沙细乐未来的发展,有哪些计划?
   李之典:第一,白沙细乐号称“三老乐队”——乐曲老、乐器老、乐师老,以往白沙细乐的演奏者中老年男性占主导地位,我们要改变现状,加大老中青年女性在乐队中的比例。第二,白沙细乐原本具有丧葬仪式音乐的功能,尽可能恢复它的功能性,避免成为舞台艺术。第三,加强学校传承,与中小学教育相结合。第四,通过旅游市场弘扬纳西族传统音乐文化。
   音乐时空:在您看来,旅游业高度发展对纳西族传统音乐利大于弊或是弊大于利?
   李之典:我认为旅游也发展对传统音乐的积极影响占主要地位,文化传承所需要的市场和空间都可以通过旅游途径来实现。但是,在传承过程中一定要兴利除弊,所谓的文化旅游,多数是以迎合旅游市场为前提,吸引游客消费为目的,利用纳西族传统文化进行再加工,断章取义,甚至随意改编、糟蹋,这样的伪文化是不值得宣扬的。
   音乐时空:那么,“非遗”传承的落脚点在哪?跨越性发展是否可取?
   李之典:我认为传承的落脚点还是在民间,尽管我们的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但是它源自民间,是由、百姓创造的,因此,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回归到基层,只有这样,灿烂的中华文化才能得到发展与弘扬。
   音乐时空:您对“申遗”有什么切身感受呢?
   李之典: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大部分已经处于濒危状态,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各级文化主管部门都应当切实做好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和创作这种文明成果的能力,我们需要民族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否则中华文化将在全球化背景下迅速消亡。
   音乐时空:丽江洞经音乐与其他地方的洞经音乐有何不同?是否有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计划?
   李之典:仅在云南省境内就有八个地区拥有洞经音乐,除了丽江以外,大理、曲靖、玉溪、普洱、祥云等地也进行了“非遗”的申报工作。但是我们丽江洞经音乐不同于其他地区,首先,洞经音乐在传入丽江地区后,得到了很好的传承,相比其地区保存更为完整。其次,丽江洞经音乐融入了纳西族的思想与情感元素,旋律更为飘逸、悦耳。
   对于申报国家级“非遗”的问题,我们已经开始计划,但是目前四川凉山州邛都洞经音乐已经入围国家级“非遗”推荐名单,丽江洞经音乐只能申报扩展项目了。
   音乐时空:您带来哪些民间艺术家参加本次的展演活动?
   李之典:由于这次活动有严格的人数限制,因此我选择演员的标准是一专多能,独唱(奏)演员也要参加集体歌舞的表演,主要的演出人员有:国家二级演员和金花,她是纳西族民间歌手,曾获第十三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组银奖,并屡次赴欧美多国进行艺术交流活动。她将为大家演唱纳西族民歌《嫁女调》、《栽秧调》。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纳西民间歌手李秀香将会带来纳西族民歌《古凄》。纳西族著名青年歌手和劲松是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他的代表曲目是纳西族新民歌《月亮花》。丽江民族音乐学家杨曾烈,他毕生研究纳西族民族民间音乐理论和民族乐器制作工艺,能演奏多种纳西族民间乐器,并出版多部民族音乐理论著作,此次活动他不仅参加《白沙细乐》与《丽江洞经音乐》的演奏,还是讲释坊《春夏秋冬——丽江洞经音乐的艺术特色》主讲人。此外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白沙细乐》传承人和凛毅力、国家二级演员、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歌舞团团长和民达等。
   音乐时空:您对本次民族民间音乐周有何感言?
   李之典:这次活动意义重大,登上中央音乐学院、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对我们的民间艺人是万分荣幸的,衷心感谢和云峰教授提供的展演机会。唯一的美中不足便是走进高校的环节因故取消,我们准备的节目无法全部展现给首都观众。
其他文献
2018年第1期-“电竞造城”  平均建设成本超20亿元,高喊“电竞+赛事”“电竞+工业”“电竞+旅游”等多种业态口号的电竞小镇究竟是怎样一种生存状况?喧嚣热闹过后未来又该如何发展?又靠什么收回那数十亿真金白银的投入,分享电竞上千亿元的大蛋糕?本报记者和特约记者兵分多路,走进重庆忠县、辽宁葫芦岛、宁夏银川、浙江杭州等地,通过实地走访,一窥中国电竞小镇这场豪赌。  2018年第30期-“改革开放40
期刊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5日,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因患非霍奇金淋巴瘤逝世,享年65岁。他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昔日挚友比尔·盖茨于第一时间发布声明,怀念道:从我们早期在湖滨学校的日子,通过我们在创建微软的伙伴关系,到我们多年来的一些共同慈善项目,保罗是一个真正的合作伙伴和亲爱的朋友。没有他,个人电脑就不可能存在。  与比尔·盖茨一同创办微软  可以说,与比尔·盖茨联合创办全球最
期刊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汹涌的时代,在移动智能终端大行其道的当下,提到到书籍和报纸,也许你的心里闪过的念头就是:落伍了,过时了!真是这样吗?非也!君不见世界范围内学生在课堂上拿着的还是纸质书本;图书馆里占据最重要地位的还是各种纸质书籍;各种参加职称职业考试的人员,还是抱着大本大本的学习书籍在“啃着”;大街上的书店虽然少了,但新的运营模式层出不穷,书籍+咖啡、书籍+清茶、书籍+网吧等模式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
期刊
摘要:经济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带来了流行音乐的多元发展,它不再是单一的声音吸引,还融入了丰富的肢体语汇、炫彩的舞台设计和时尚潮流的表演服装来配合流行音乐的舞台表演,从而吸引大众的目光。本文例举美国当红女歌手Lady gaga的一首《Born this way》,并选取三个演绎版本作为分析对象,重点分析流行音乐舞台表现中肢体语汇融入的方法和重要性。  关键词:流行音乐舞台表演 肢体语汇 舞蹈 《B
期刊
云從科技联合创始人温浩  从小学开始算起,看《电脑报》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说起来看过不少《电脑报》的栏目,但时隔久远,一些具体的栏目名称我已经记不清了。不过《电脑报合订本》却一直让我记忆深刻,每年底出的时候都并不好买,常常一售而空,需要走好几个报刊亭才能买到。  但我就是看着《电脑报合订本》学会了装机,受益至今。偶尔还会有人来找我帮忙安装电脑,而我在这方面的知识很多都是从以前的《电脑报》学到的。
期刊
近日,有消息爆出亚马逊的AI机器人在筛选应聘者时有明显的性别倾向,似乎并不喜欢女性应聘者。于是乎,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AI性别歧视的话题再次展开,亚马逊AI机器人刺到了社会最敏感的痛点。  早在2014年,为了在堆积如山的求职简历中尽快地筛选出符合亚马逊公司标准的应聘人员,亚马逊公司便开始尝试用人工智能筛选简历,实现人才搜索的智能化,帮助公司挑选出合适的员工。通过科研人员系统的训练,亚马逊的AI机
期刊
今年早些时候,Cadence和镁光曾首次公开演示过下一代DDR5内存。在上個月的台积电活动中,两家公司还提供了有关新内存技术开发的一些更新。截至目前,DDR5的规格还没有在JEDEC(固态技术协会)最终确定,但镁光仍然预计将在2019年末开始生产DDR5内存芯片。  毕竟厂商之间的竞争总是格外激烈——SK海力士是第一家宣布符合JEDEC标准的DDR5 DRAM的公司,同时还宣布将推出的DDR5内存
期刊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是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创办的每两年一次的学术性、公益性系列活动。“音乐周”含:学术展演、学术研讨、学术典藏、英才扶持、走进殿堂、走进高校等计划,旨在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研究、保护、传承、鉴赏、品评等提供鲜活的经典案例。本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在回眸中央音乐学院60余年民族民间音乐调查、研究、教学之同时,亦将部分成果分享至:国家大剧院(资料中心)、北京炎黄艺术馆等,以期共
期刊
素材收集  从“信用租”到“拼床位”,年轻一代创业者的租房生活自如与否?从“达摩院”到“谷歌AI中国中心”,人工智能的洪流中是谁在弄潮?从“光伏高速”到“除霾塔”,这些吸睛的新生事物是“黑科技”还是下一个“巴铁”?从“铜管水冷”到软件“加速”,游戏手机是噱头还是细分需求?  家庭4K影院怎么搭建,怎样装机才能多省点钱,怎样的配置才能畅快“吃鸡”……和你一样,每个电脑报人都在关注着身边世界的变化,不
期刊
从直播喊麦,到土嗨社会摇,再到各式各样的情景短剧、乡土视频。土味文化正由农村向城市扩散,将十多年前的葬爱文化重新升级、组合,入侵着精神世界。  土味文化的引爆点  今年《中国新说唱》最早的一个舆论热点,便是“giao哥”要参加节目。“giao哥”是一位网红,凭借多支土味Rap视频和一句“一给我里giaogiao”的口头禅,在快手上拥有188万粉丝,微博上拥有110万粉丝。  “giao哥”真名展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