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名城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or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还面临着基础不牢、投入不足、机制不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加强环保宣传、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和完善各项环保管理制度,切实推动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新时期;问题;对策
  1 概述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我国在“十三五”时期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和共享,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环保作为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的新兴产业,维系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多项长期战略路线,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群众基础不牢,认识不足
  环保工作是国家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着力做的工作,因此,环境保护已被上升到了国家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但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性工作,环保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现象在许多地方还不同程度存在,唯 GDP 马首是瞻,“先发展经济、后治理污染”的发展理念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往往还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环保工作是一项需要全体民众共同参与的事业,人人都是环保工作的一份子,但当前对群众的环保知识普及力度薄弱,群众的参与度、认同感较低。
  2.2 环保投入主体较单一,监测落后
  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在 2015 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大气十条》实施以来,中央下达了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 100 亿元,重点支持 10 省(区、市)大气污染防治,上述被列入重点支持防治的省份大气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依据环保部规划院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环保投入将增加到每年 2 万亿元左右,社会总投资有望超过 17 万亿元,而我国“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只有 3.4 万亿元,环保投资力度进一步增强,但目前我国的环保投入主要依赖地方政府和企业,单一的投资主体显然使得他们力不从心,需要激发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与此相应,我国的环保装备制造业明显落后于發达国家,环保设备的品种、质量、处理效率都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1]。
  2.3 环保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畅
  (1)政策导向有待修正。面临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地方政府发展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对于 GDP 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环境保护,对于当地“纳税大户”的污染型企业处罚力度不够;
  (2)群众参与度不高。社会公众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又是环境污染的产生者,只有畅通群众参与环保工作渠道,引导群众充分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才能真正把环保工作全面覆盖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3)环评机构作用发挥不力。我国早在1989 年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就提出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时至今日,环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缺陷,例如环评机构的“不独立”,环评机构与建设单位或监管单位之间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3 新时期推动环保工作的主要措施
  3.1 加强环保宣传普及,转变环保理念
  环境保护工作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必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进来。首先是要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当前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环保法规的宣传力度,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在全社会营造资源节约与环保保护的舆论氛围。其次是加强社会监督机制。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定期公布各地的空气质量、城市噪声、饮用水水源水质等主要环境保护指标,以公开积极打造新时期“阳光环境”理念,鼓励和引导群众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再次是加强环保队伍能力建设。结合新时期环保工作特点,加强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熟练掌握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等专业知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环保队伍。
  3.2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增加环保投入
  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加大环保投入力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首先,政府要把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与经济增长幅度相一致的环保投入增长幅度,以政府投入来引导和拉动社会民间资本共同参与到环保事业。其次是规范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确保如重要饮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群众利益不受损。再次是政府应加强财政、税收等政策层面的引导力度,制定和规范污染制约机制和治污资金筹措机制,鼓励企业发展清洁生产技术。
  3.3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
  环保工作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体系,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是扭转这种现象的关键一环。首先是要借鉴《土十条》、《大气十条》,抓紧分类修订或制定诸如水、生物、化学危险物质运输、环境损害赔偿等操作性较强的法律法规,根据新时期环保特点,进一步健全环境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使环境标准与保护目标相衔接。其次是加大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业已出台的法规制度,包括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力度,积极推行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加强部门之间执法协作配合制度。三是畅通群众参与环保渠道。环保工作面广、任务重,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首先是要扩大群众环境信息的知情权,深化公开力度。其次是健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机制,尤其是在一些环境敏感、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从立项、环评到验收各个阶段都应实施公众参与;再次是完善群众参与监督举报机制,聘任一定数量的环保工作监督员,设立举报信箱、热线,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参考文献:
  [1]李彦龙.新时期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3):38- 40.
  (作者单位:泰州市环境保护局)
其他文献
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对高速干滑动摩擦磨损行为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不同条件下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对影响高速摩擦磨损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速摩擦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