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在平常的联合质量管理中,激励对供应商来说尤为关键,只有依赖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保证供应商输出的产品质量,也才能稳定的保持良好的供求关系。本文根据联合质量管理的特点来分析供应商的激励机制:显性激励机制、质量合同、隐性激励机制和供应商的声誉。
【关键词】供应商;联合质量管理;激励机制
联合质量管理是个涉及面广,且由多个有决策能力的独立法人组成。联合质量管理因其独特性,会导致所有权的分裂,我们知道供应链内的企业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和质量标准,但不避免局部会有利益冲突。所以,处于核心的企业,就要严格把关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用以协调和制约与供应商的微妙关系。
一、联合质量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对比
联合质量管理有自己的特点,与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不同,关键在于管理职能实施基础的有别。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的实施,基本依赖组织机构、行政隶属关系和全面可靠的信息来完成。企业管理职能的实施也以此为基础完成,计划、组织、协调、指挥,以及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而联合质量管理,与此截然不同。在供应链企业中,核心企业处于供应链的龙头,有发布命令的权利。整个供应链的组成,是利益的集结,这种联盟合作是暂时的,也是动态,所以,肯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组织机构,或者正规的等级制度。核心企业虽然有支配的权力,但执行是个大问题。供应链的组成是利益所趋,是一个暂时的综合体,信息共享只能是个传奇,商业机密一旦泄露企业也就没有立足之地。所以,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的规定在联合质量管理中形同虚设。
二、供应商激励机制的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在供应链质量管理过程中,核心企业运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如果想让供应商无条件服从管理,有两个可靠途径:一是用法律约束,即签订合同;二是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强调互利双赢。这两个手段可以很好的为联合质量管理服务,也是最常用的两种激励机制。如图1所示:
(1)显性激励机制——质量合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供应链合作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对质量管理问题的关注也进入实质的以降低质量成本为主的阶段。所以,核心企业只有通过合同管理等法律手段,来保障供应商的供应质量,避免供应商的投机行为,在一定意义上也提高了供应商的合作积极性。平常情况下质量合同是作为一种显性激励机制来执行的,并得以在联合质量管理中被合理使用。尽管各种管理模式都有,但真正有用途的办法也不多。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联合质量管理是个新理念,在运用中难免会发现错误和不足,还有待时间和具体事例去验证;目前,很多供应链业绩改为将研究作导向标,这无形中制约了模式的推广应用。所以,我们可以分析在供应链质量管理过程中,供应商和(或)制造商的之间的问题。(2)隐性激励机制——供应商声誉。供应商的声誉取决于内在的个人素质,以及外在的环境,市场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错误和不全面性。而合同的当事人不能把握,合同的仲裁者也没有能力控制这一切,这也是合同条款不健全的因素之一,或者签订合理的合同得不偿失。所以,学术界一直强调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关系问题,建议在供应链成员之间要建立必要的信任机制,以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企业界则认为,如果没有显性激励合同,供应商站在自己信誉的角度,也会保障产品的质量,一则可以保证自己在市场上的良好信誉,再者也会提高长远的收益,也就是声誉效应。声誉效应作为“隐性激励机制”完全可以达到显性激励机制的效果,由信誉促成的合作关系一般都比较牢靠,还会降低企业之间签订合同的费用,减少了选择合作伙伴的时间。从根本上杜绝了联合质量管理中不必要的费用开支。
联合质量管理中,对于供应商的激励机制特别重要,若无激励机制就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也无法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本文分别从质量合同、供应商声誉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
参 考 文 献
[1]刘强,苏秦.讨价还价下供应商和分销商质量合同设计[J].工业工程.2009(5)
[2]李延喜等.声誉理论研究述评[J].管理评论.2010(22)
【关键词】供应商;联合质量管理;激励机制
联合质量管理是个涉及面广,且由多个有决策能力的独立法人组成。联合质量管理因其独特性,会导致所有权的分裂,我们知道供应链内的企业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和质量标准,但不避免局部会有利益冲突。所以,处于核心的企业,就要严格把关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用以协调和制约与供应商的微妙关系。
一、联合质量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对比
联合质量管理有自己的特点,与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不同,关键在于管理职能实施基础的有别。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的实施,基本依赖组织机构、行政隶属关系和全面可靠的信息来完成。企业管理职能的实施也以此为基础完成,计划、组织、协调、指挥,以及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而联合质量管理,与此截然不同。在供应链企业中,核心企业处于供应链的龙头,有发布命令的权利。整个供应链的组成,是利益的集结,这种联盟合作是暂时的,也是动态,所以,肯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组织机构,或者正规的等级制度。核心企业虽然有支配的权力,但执行是个大问题。供应链的组成是利益所趋,是一个暂时的综合体,信息共享只能是个传奇,商业机密一旦泄露企业也就没有立足之地。所以,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的规定在联合质量管理中形同虚设。
二、供应商激励机制的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在供应链质量管理过程中,核心企业运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如果想让供应商无条件服从管理,有两个可靠途径:一是用法律约束,即签订合同;二是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强调互利双赢。这两个手段可以很好的为联合质量管理服务,也是最常用的两种激励机制。如图1所示:
(1)显性激励机制——质量合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供应链合作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对质量管理问题的关注也进入实质的以降低质量成本为主的阶段。所以,核心企业只有通过合同管理等法律手段,来保障供应商的供应质量,避免供应商的投机行为,在一定意义上也提高了供应商的合作积极性。平常情况下质量合同是作为一种显性激励机制来执行的,并得以在联合质量管理中被合理使用。尽管各种管理模式都有,但真正有用途的办法也不多。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联合质量管理是个新理念,在运用中难免会发现错误和不足,还有待时间和具体事例去验证;目前,很多供应链业绩改为将研究作导向标,这无形中制约了模式的推广应用。所以,我们可以分析在供应链质量管理过程中,供应商和(或)制造商的之间的问题。(2)隐性激励机制——供应商声誉。供应商的声誉取决于内在的个人素质,以及外在的环境,市场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错误和不全面性。而合同的当事人不能把握,合同的仲裁者也没有能力控制这一切,这也是合同条款不健全的因素之一,或者签订合理的合同得不偿失。所以,学术界一直强调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关系问题,建议在供应链成员之间要建立必要的信任机制,以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企业界则认为,如果没有显性激励合同,供应商站在自己信誉的角度,也会保障产品的质量,一则可以保证自己在市场上的良好信誉,再者也会提高长远的收益,也就是声誉效应。声誉效应作为“隐性激励机制”完全可以达到显性激励机制的效果,由信誉促成的合作关系一般都比较牢靠,还会降低企业之间签订合同的费用,减少了选择合作伙伴的时间。从根本上杜绝了联合质量管理中不必要的费用开支。
联合质量管理中,对于供应商的激励机制特别重要,若无激励机制就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也无法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本文分别从质量合同、供应商声誉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
参 考 文 献
[1]刘强,苏秦.讨价还价下供应商和分销商质量合同设计[J].工业工程.2009(5)
[2]李延喜等.声誉理论研究述评[J].管理评论.2010(22)